2临时工程施工指南115副本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897891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829.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临时工程施工指南115副本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2临时工程施工指南115副本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2临时工程施工指南115副本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2临时工程施工指南115副本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2临时工程施工指南115副本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临时工程施工指南115副本Word文件下载.docx

《2临时工程施工指南115副本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临时工程施工指南115副本Word文件下载.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临时工程施工指南115副本Word文件下载.docx

1.2建设标准

1.2.1路面宽度

双车道便道路基宽度不大于6.5m,路面宽度不大于6.0m,路肩宽度0.25m,曲线或地形复杂地段应适当加宽。

单车道便道路基宽度不大于4.5m,路面宽度不大于3.5m;

便道不大于300m设一处错车道,错车道路基宽度6.5m,路面宽度为5.5m,长度20m。

山区视线不良地段不大于200m设一处错车道,错车道路基宽度6.5m,路面宽度为5.5m,长度20m。

特殊地段可适当降低路面宽度增加错车台,但路面宽度干线不低于3.5m,其他支线路面宽度不低于2.5m宽。

曲线或地形复杂地段应适当加宽,以确保行车安全。

1.2.2曲线半径

曲线设置时应充分考虑通过机械的转弯半径,曲线半径一般不小于20m,极困难条件下为15m。

1.2.3坡度

一般情况下不大于8%,极困难条件下不大于12%。

(山区地段支线便道纵坡控制在12%以内,超过15%,各种材料、机械运输相对较困难,机械设备损耗也较大)。

1.2.4避险车道

在便道连续长下坡路地段,视具体情况在便道一侧设置12m长反坡避难线,采用15-20%上坡,坡面铺设卵砾石或碎石,端头有条件时设置废旧轮胎作为缓冲。

条件困难时设置避险平台,在靠山侧扩挖,长度不小于8m,宽度不小于3.0m,路面铺设卵砾石或碎石,在下坡端坡面设置废旧轮胎缓冲。

1.2.5结构

新建便道必须经过分层碾压,以满足施工车辆运输要求。

便道土质路基地段基层为不大于20cm厚的片(碎)石垫层或山皮土,面层为5cm的泥结碎石;

挖方石质地段路基表面用泥结碎石找平;

在软弱等特殊地段需进行加固处理地带,基底采用换填处理并做必要的防护,面层为5cm的泥结碎石;

对于山区地形起伏较大,修建便道困难地段,宜采用填挖结合方法修建便道,填筑高度较大地段,要做好边坡排水措施。

各场(站、区)、隧道洞口等重点工程及有特殊要求需采用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前必须按程序审批后方可实施。

图1-1施工便道示意图(相关参数见表1-1)

表1-1便道选型参数表

便道类型

B(m)

H1(m)

H2(m)

平原地段引入线单车道

3.5

泥结碎石:

0.05m。

综合考虑确定,原则上不得大于0.2m。

平原地段干道双车道

≤6.0

山区地段引入线单车道

地基良好时,0.0m;

地基不良时,参考平原地段。

0.0m

山区地段干道双车道

1.2.6道路排水

单车道设单侧排水沟,双车道宜设双侧排水沟,沟底宽和深度一般为30cm;

过水地段要埋置钢筋混凝土圆管或设置过水路面,做到排水畅通。

1.2.7便道管涵

便道跨越不通航河流、水渠、冲沟时一般设置涵洞。

涵洞采用直径1-1.5m混凝土圆管,根据流量可多孔布置。

涵管底部采用清淤换填砂砾石处理,上部覆土不小于1m。

便道经过较小灌溉沟时一般采用直径小于60cm混凝土管或PVC管。

图1-2便道涵管横断面示意图

1.2.8便道挡护

当便道处于市区、行人车辆较多地段、靠近深沟一侧时,可根据需要设置挡护设施。

挡护型式、材料和数量应在临时工程方案中明确。

1.2.9便道施工

施工前应对施工便道范围原地面进行测量,便道规划后,放样确定线路坡度、曲线半径及位置。

一方面方便确认便道工程数量及征地范围,另一方面防止便道侵入施工结构,影响现场施工。

1.2.10便道维护

使用过程中,要加强施工便道的维护,对于车辙明显、雨后坑洼严重地段,及时采用机械或人工进行修缮。

2便桥

2.1一般规定

钢便桥根据地形、使用情况进行设置,尽量减少便桥长度。

一般9m以上跨度采用标准贝雷梁作为承载构件制作便桥,9m以下跨度可根据计算采用工字钢制作便桥,对于跨越沟渠跨度、水流较小地段可以采用埋设管涵填土方式跨越。

一般双车道为6m宽、单车道为4.5m宽,贝雷梁便桥一般跨度为9m、12m、15m、18m等,桥头设置限高、限重、限速等超限标志牌,桥面设高1.2m的钢管栏杆扶手,栏杆颜色标准统一。

钢便桥可分为上承式和下承式。

工字钢或H型钢作纵梁的便桥一般采用上承式;

水中墩施工的便(栈)桥一般采用上承式,以方便与水中施工平台连接;

无水中墩施工的跨河便桥可采用上承式或下承式。

便桥的拼装设计应根据通行能力要求合理选择跨度及桥面宽度,成桥后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满足车辆荷载及施工要求。

贝雷梁作为承载构件时应根据行车道宽及轮间距合理布置,不得采用非标贝雷梁作为承载构件。

贝雷梁间连接宜采用标准连接支撑架,纵横向构件间宜采用U型卡扣连接固定。

桥面板可用钢板与工字钢组焊,以便运输及周转使用。

便桥高度、长度应根据航道通航等级要求设置。

对于通航河道:

必须贯通跨越时,通航净空按航道要求设置,或在贯通便桥的通航处,部分桥面设置成活动型式,通航时利用提升门架提升桥面;

栈桥净空按照非通航河道设置。

对于非通航河道:

净空为梁底高出潮水位或施工水位0.5~1m为宜,长度按需设置。

水中支墩高度应根据地质勘探资料及承载力要求计算确定,支墩间设置横向剪刀连接系,连接系的高度宜由支墩间距确定,根据支墩高度及稳定性要求合理设置多道横向连接系。

本标准中材料、相关参数及图纸仅作参考,在实际实施中,必须经过设计检算,荷载检算安全系数一般在1.2-1.3之间,在综合考虑成本、施工需要的情况下确定。

图2-1便桥拼装结构示意图、效果图

2.2建设标准

2.2.1钢便桥结构设计

上承式贝雷梁钢便桥设计要求

1.一般要求:

钢便桥可根据施工实际需要及便桥拼装工况合理选择跨度及桥面宽度。

桥台一般采用浆砌片石或混凝土浇筑,地质较差时采用钢管桩基础。

中支墩一般采用钢管桩,地质符合要求时可采用浆砌片石、混凝土墩。

支墩顶常用工字钢或H型钢钢分配梁;

纵向承重梁原则上应采用321型贝雷梁,贝雷片之间采用支撑架连接成为整体;

桥面板分配梁一般常用I20工字钢,布置在贝雷梁节点位置,间距依计算确定,桥面板一般采用δ=8-10mm花纹钢板。

图2-2上承式贝雷梁便桥纵断面图

图2-3图2-4

双车道上承式贝雷梁便桥参考示意图单车道上承式贝雷梁道便桥参考示意图

2.单车道钢便桥实例:

钢便桥按单车道设计,桥面宽4.5m,标准跨径15m。

钢便桥桥面系主体结构由δ=10mm花纹钢板、I10工字钢纵梁(间距0.3m)、I20工字钢横梁(长4.5m,间距0.75m)组成,桥面板与工字钢采用手工电弧焊焊接连接。

桥面系布置于贝雷桁梁之上,与贝雷桁梁之间用U型螺栓固定。

贝雷桁梁由贝雷片拼制而成,横向设置4片,间距0.9m,贝雷片之间采用角钢支撑花架连接成整体。

钢便桥基础钢管桩宜采用φ630mm(δ=8mm)钢管,横桥向布置2~3根,钢管桩之间由平联、斜撑连接。

钢管桩顶设双I32工字钢分配梁。

主要材料选择及要求如下:

⑴钢管桩:

φ630×

12mm螺旋钢管,182.89Kg/m;

⑵桩顶横向分配梁:

2I32a工字钢,105.4Kg/m;

⑶贝雷梁:

采用4排单层不加强“321”型贝雷梁,360Kg/m;

⑷桥面系横梁:

I20a工字钢,纵向间距0.75m,209.25Kg/m;

⑸桥面系纵梁:

I10工字钢,横向间距0.3m,11.2Kg/m;

⑹桥面板:

δ10mm钢板,355.5Kg/m;

⑺桥面护栏:

采用φ48×

3.5mm钢管制作,64.6Kg/m。

表2-1主要材料选择要求

序号

构件

设计规格

上限规格

备注

1

钢管桩

φ426×

8mm

12mm

根据地质计算确定

2

横向分配梁

2I32a

2I40a

3

桥面系横梁

I20a

I25a

4

桥面板

δ8mm

δ10mm

5

防护栏杆

φ48×

3.5mm

横向60cm,纵向75cm

6

小计

1040Kg/m

3.双车道钢便桥实例:

便桥中间墩采用钢管桩基础,桥台采用混凝土扩大基础,台帽高度2.72m,纵向长度1.5m,横向宽度6m,根据地质情况选择扩大基础层数,每层扩大基础高度0.6m,四周长、宽均按照0.6m增加。

图2-5扩大基础桥台断面图(单位:

cm)

8mm、φ520×

8mm、φ530×

10mm、φ630×

12mm螺旋钢管;

可采用3I28a、2I32a、2I36a、2I40a工字钢做横向分配梁;

采用6排单层不加强“321”型贝雷梁;

可采用I20a、I22a、I25a工字钢,纵向间距0.75m;

可采用I10工字钢,横向间距0.3m;

可采用δ8mm、δ10mm钢板;

3.5mm钢管制作。

表2-2主要材料选择要求

1700Kg/m

上承式型钢便桥设计要求

支墩一般采用钢管桩,墩顶采用工字钢或H型钢作分配梁。

钢管桩横纵向之间用[14型槽钢进行水平、斜撑焊接;

纵梁可采用工字钢或H型钢,间距根据计算确定,两根型钢纵梁底部用角钢人字形焊接;

桥面分配横梁采用I10、I14、I16工字钢,间距0.3m,用U型卡于纵梁连接牢固;

桥面板采用8-10mm厚花纹防滑钢板。

地质具备条件时,支墩可采用浆砌片石、混凝土墩。

图2-6图2-7

上承式H型钢便桥纵断面图(单位:

cm)上承式H型钢便桥横断面图(单位:

下承式贝雷梁便桥设计要求

1.一般要求

支墩一般采用钢管桩,墩顶用采用工字钢或H型钢作分配梁。

钢管桩横纵向之间用[14型钢进行水平、斜撑焊接;

标准贝雷梁作为承载构件,桥面分配横梁采用I27、I32、I36工字钢,每格桁架布设4根横梁(间距0.75m),每隔2根横梁在两端各设置一根斜撑,增强桁架横向的稳定性;

纵梁采用I10、I14工字钢,间距0.3m,每3根工字钢用横撑组焊在一起成一个整体;

在每节内排主桁架之间下部交叉设置2根抗风拉杆;

图2-8图2-9

下承式贝雷梁钢便桥纵断面图(单位:

cm)下承式贝雷梁钢便桥横断面图(单位:

表2-3下承式贝雷梁钢桥荷载、跨径与桥梁组合配置表

跨径(m)

荷载

汽车-10级

汽车-15级

汽车-20级

履带-50级

挂车-80级

9

S,S

12

D,S

15

S,S,R

18

21

D,S,R

注:

1、表中S,S表示单排单层;

D,S表示双排单层;

T,S表示三排单层;

D,D表示双排双层;

T,D表示三排双层;

R表示加强型。

实际使用中要经设计计算。

2.2.2.基础资料

工程地质资料:

使用图纸地质资料或向设计单位提供的地质勘测成果资料。

如无法确定便桥所在地地质情况时,则需进行原地钻探和岩土分析,以确定桩端极限承载力和桩周摩阻系数。

水文资料:

如低水位、高水位、历年洪水位、设计水位,流量流速等。

2.2.3.荷载设计

便桥作为临时公路运输通道,在《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项目临时工程建设标准(试行)》(中铁十工【2014】189号)及《铁路大型临时工程和过渡工程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8】189)》均明确车辆荷载采用汽-20级,验算荷载采用履带-50级。

有超重大型设备时,如大型吊机吊装构件、混凝土罐车、旋挖钻机等按以上进行荷载组合分析。

荷载确定时要进行最不利位置和组合分析,以决定受力分析的要素。

为安全性和经济性综合考虑,应合理选择确定最终荷载,并充分考虑桥上重型车会车和连续行驶条件或禁止性要求。

结构检算项目:

需进行桥面板、桥面纵横分配梁、贝雷梁、钢管顶纵横承重梁承载能力及钢管桩承载力及稳定性的检算。

2.2.4隧道栈桥

(1)一般规定

为保证隧道仰拱施工连续进行,并且开挖出渣和洞内材料运输不受仰拱开挖的影响,在仰拱开挖槽上搭设仰拱栈桥。

隔跨跳跃施工,待已浇筑的仰拱混凝土强度满足通车强度要求后,即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方可移走栈桥,到下一隧底开挖槽上,依次循环使用。

(2)栈桥钢结构设计

按照尽早开挖尽快封闭成环的原则,一般仰拱施工长度为6m,栈桥跨度要不小于9m。

根据现场施工需要,并保证栈桥结构的强度刚度满足隧道施工最大荷载车辆通行的要求。

一般选择采用2根I32a工字钢上下翼缘焊接为一组,栈桥每边采用三组并排,间距0.15m;

每隔1.5m两组I32a工字钢中间用I20工字钢焊接联接成一个整体,每隔1.5m底部采用宽15cm,厚10mm钢板连接。

顶部用Φ22螺纹钢筋连成整体,纵向间距10-15cm,以提高栈桥结构的平面内、外强度和刚度。

纵向两端做成1.5m长坡道方便车辆通行,两幅栈桥横向间距根据车轮轮距布置,保证车轮压在栈桥中部。

钢材长度为工字钢标准长度12m,净跨度按9m进行计算,如图2-10所示:

以上参数仅供参考,实际使用中要按荷载自行进行检算设计。

图2-10隧道栈桥剖面图(单位:

3钢筋、钢构件加工场

3.1一般规定

3.1.1桥梁、隧道、涵洞等结构物的钢筋、钢构件原则上应进行集中加工,钢筋、钢构件加工场地应合理选择设置地点,宜采用集中加工配送方式,减少二次搬运量,做到加工与施工互不干扰(以下统称为加工场)。

大型骨架须在加工场内加工成半成品后在现场统一安装加固,小型骨架应在加工场内整体拼装成型,整体运送至现场后安装就位。

3.1.2应按照“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信息化”的要求进行加工场的选址与规划,明确加工场设置规模及位置,并编写建设方案,内容包括位置、占地面积、功能区划分、场内道路布置、排水设施布置、水电设施设置及加工设备的型号、数量等。

3.1.3加工场的规模及功能应满足业主要求和施工需要,原材料堆放区、成品区、作业区应分开或隔离,钢筋加工场应采用全封闭管理;

并不得超过招标文件和设计文件要求的规模、数量等。

3.1.4设置应本着因地制宜、综合利用、节约用地、永临结合的原则,优先选择既有厂房作为加工棚,加工场选址应优先选择在建项目的用地红线内。

需要临时用地,且有条件时,可与地方待开发建设的项目相结合,临时用地必须合法。

3.1.5场内标识标牌设置明确,标识清晰,规格尺寸统一规范。

3.2建设标准

3.2.1加工场的选址

加工场的场地面积及加工能力应满足现场施工需要。

每个项目经理部或钢筋加工量较大的项目分部、工区原则上只设置一座大型加工场,确实因为交通运输条件所限,可增设一座小型加工场。

当项目经理部除下部结构外还涉及到梁体预制且需设置预制梁场时,可在梁场设置专门的加工场。

需结合项目经理部或分部的主要构造物分布、运输条件、钢筋及钢构件加工量等情况综合选址,做到运输便利、经济合理。

所选场地要求安全可靠,周围无塌方、滑坡、落石、泥石流、洪涝等地质灾害,无高频、高压电源及其它污染源,离集中爆破区不得小于500m,非低洼易积水地段,不得占用规划的取弃土场用地。

3.2.2加工场地总体布局

加工场地规模及功能应符合业主要求和施工需要,一般按照使用功能设置原材料存放区、原材料下料区、加工制作区、成品半成品存放区。

原材料存放区分为螺纹钢存放区、圆钢盘条存放区、型钢存放区、钢管存放区等,预制梁场的加工场内还需设置钢绞线存放区;

原材料下料区可分为盘条调直区、下料切断区、剪板区;

钢筋加工制作区分为车丝区、弯曲加工区、成品半成品加工区、焊接加工区、自动加工设备区;

钢构件加工制作区分为型钢钢架加工区及格栅钢筋、小导管、锚杆等加工区;

成品半成品存放区以存放运输方便原则,半成品存放区靠近加工区,成品存放区靠近钢筋加工场的运输通道。

根据钢筋(材)的年加工量及工期的要求,确定加工场总体面积,并符合业主及招标文件要求。

经过多个铁路工程钢筋加工场数据统计得出,总体面积按照年产量得出经验公式S总=年产量(t)×

0.4-0.6㎡/t。

图3-1钢筋加工场总体平面布置图

3.3加工棚主体结构

加工棚的结构形式、材料型号等较多,以下示例可供参考。

加工棚的规模标准严格按照《建设标准》(中铁十工【2014】189号)内规定执行。

其主体框架必须经抗风、抗倾覆检算,必要时加设对称地锚缆风绳。

加工棚分为固定式和可移动式两种。

加工棚原则上仅用于钢筋加工区。

3.3.1固定式加工棚

(1)固定式加工棚主体结构由钢管立柱、弧形拱架、方钢檩条、彩钢瓦等组成。

加工棚跨度一般在10m-15m,钢管立柱纵向间距5~8m,弧形拱架间距与钢管立柱纵向间距一致,方钢檩条沿横向等间距铺设,且每根檩条纵向通长连接,并与弧形拱架焊接加固,方钢檩条顶部满铺彩钢瓦,并与方钢采用铆钉铆固。

例如:

料棚钢结构柱采用φ150*3.5mm钢管柱,桁架梁采用φ48*2.5mm和φ25*2.5mm钢管,屋面檩条采用80*40*15*2.5mmC型钢,屋面板采用0.5mm厚彩钢板。

固定式加工棚净空高度一般为6m,当加工场内设置专用龙门吊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净空高度。

固定式雨棚结构示意图如下:

图3-2固定式加工棚架侧面图

图3-3固定式加工棚架剖面图

(2)固定式加工棚钢管立柱一般采用直径100mm~直径150mm钢管,立柱底部钢板和基础顶面预埋钢板尺寸均为200mm×

200mm×

10mm,采用直径20mm×

5mm螺栓连接。

混凝土基础尺寸为300mm×

300mm×

300mm独立基础,基础顶面预埋钢板设置锚固钢筋深入基础内部。

具体结构示意图详见下图:

图3-4加工棚钢管立柱底部钢板与预埋钢板连接大样图

(3)固定式加工棚钢管立柱顶部钢板和桁架梁两端钢板尺寸均为200mm×

5mm螺栓连接,立柱顶部与钢板连接处均采用三角形钢板加固。

图3-5加工棚架立杆顶部钢板连接构造图

(4)加工棚屋顶一般采用直径25mm~直径48mm钢管作为弧形拱架,与钢管立柱顶部横向连接。

弧形拱架上部沿加工棚纵向铺设80*40*15*2.5mmC型钢,横向间距一般控制在100cm左右,檩条与拱架焊接固定。

檩条顶部满铺厚度0.5mm的彩钢瓦并与方钢采用铆钉铆固,彩钢瓦四周外缘较檩条宽出50cm左右。

3.3.2移动式加工棚

(1)移动式加工棚可以按照需要设置,其优点为可以将原材料直接吊放到加工区域,减少人工搬运。

其主体结构由滑动轨道、滑动滚轮装置、钢管立柱、弧形拱架、方钢檩条、彩钢瓦等组成。

钢管立柱横向间距较配套的固定式加工棚立柱间距各内收0.5m,纵向间距与固定式钢管立柱一致,纵向相邻立柱在离地面40cm和80cm处各焊接一根直径25mm~直径48mm纵向钢管,中间加以上下弦杆以保证底部滑动装置的整体性。

移动式加工棚屋顶结构与固定式基本一致,但其屋顶高度必须控制在固定式加工棚净空高度以下,移动式加工棚净空高度一般为4~5m。

如果全部采用移动式雨棚,可以按照两种净高交错布置(大套小)。

移动式雨棚结构示意图如下:

图3-6移动加工棚立面图

图3-7移动加工棚侧面图

移动加工棚的走行轨道采用尺寸为∠50mm×

50mm×

5mm角钢或60mm×

40mm×

15mmU型钢,走行轨道顶与钢筋加工场混凝土硬化地面平齐,轨道角钢采用预埋钢筋焊接。

走形轮采用厂家定型产品。

钢管立柱底部的滑动滚轮装置与其底部钢板焊接固定,移动式钢筋棚钢管立柱底部及其滑动滚轮装置示意图详见下图:

图3-8移动棚架行走装置构造图

移动加工棚钢管立柱顶部与弧形拱架连接部位完全相同,其屋顶结构与固定式加工棚一致。

3.4加工场相关配套设施

3.4.1场地处理

加工场的作业区采用不大于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