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同步练习含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897853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同步练习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同步练习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同步练习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同步练习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同步练习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同步练习含答案Word下载.docx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同步练习含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同步练习含答案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同步练习含答案Word下载.docx

D. 

维:

维护 

惟:

惟一

2. 

生物和环境

(一)①地球上有生命的范围,通常叫做生物圈。

②如果把地球比做苹果,那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只生活在像果皮那样薄的地球表面层里,因为只有这个表面层有空气、水、土壤,能够维持生物的生命。

③人们把这个生物生存的地球表面层,叫生物圈。

(二)①在生物圈中,同生命密切相关的物质——碳、氮、氧、水都在不断地循环。

②人和动物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进二氧化碳,呼出氧气。

③生物死后,尸体被空气、水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

④这样的循环,从宏观到微观,到处都有。

从来没有间断过。

⑤在这样的循环中,大气得到氧的补充,不清洁的水通过阳光的蒸发作用形成了雨,有害的物质被微生物分解,或者被大量的水和空气稀释成为无害的物质。

⑥这些过程都叫做天然自净作用。

⑦天然自净的循环一旦受到破坏,就会造成环境污染。

(三)①破坏天然自净循环的原因,可分为两大类。

②一类是自然界自身的因素造成的,叫做第一环境问题或者原生环境问题。

③火山的爆发会使大气增加二氧化碳。

④病虫害和各种流行疾病,也都属于这一类。

(四)①另一类是人类自身的活动造成的,叫做第二环境问题,或者叫做次生环境问题。

②这个问题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越来越突出,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工业生产中排出来的废水、废气、废渣(简称“三废”)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③水俣(yǔ)病、红潮、伦敦烟雾……都是由于“三废”破坏了天然自净循环而造成的。

④此外,城市的烟尘、噪声、垃圾。

放射性物质等等,也都危害着人们的健康。

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因为地球表面层有能够维持生物生命的空气、水、土壤,所以人类只生活在像果皮相对于果实那样薄的地球表面层里。

破坏天然自净循环的原因,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自然界自身的因素造成的,叫做第一环境问题或者原生环境问题;

另一类是人类自身的活动造成的,叫做第二环境问题,或者叫做次生环境问题。

天然净化作用就是在生物圈中,同生命密切相关的物质——碳、氮、氧、水的不断地循环。

在生物圈中的循环,从宏观到微观,到处都有,从不间断。

3. 

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栖息(qī) 

鳞虾(lí

ng) 

开辟(bì

) 

潜力(qiá

n)

维生素(wēi) 

捕捞(bǔ) 

浒苔(hǔtá

i) 

鹧鸪(zhè

gū)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20.0分)

4. 

(1) 

第二段中加下划线的“这样的循环”指代的是____________(请填写句子序号)

(2) 

“如地震会使局部地区增加氢气,会使地壳被破坏,有害人体的元素进入水的循环系统。

”这个例子是从文中抽出来的,应放回到第____________段的第____________句与第____________句之间。

(3) 

请根据文意解释“原生环境问题”中的“原生”和“次生环境问题”中的“次生”的语意。

原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次生:

(4) 

本文分析了破坏天然自净循环的两大类原因,请你结合自己的理解用简明的文字说说怎样才能保持天然自净循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课文,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并说明理由

A.人口剧增,资源短缺,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还是可以通过对海洋的研究开发来解决这一问题的。

B.海洋能提供给我们的藻类、浮游生物、鱼虾,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食物。

C.深海和远洋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

通过对它们的研究和开发我们还会获得更多的食物来源。

D.海洋中有大量可待开发的资源,只要人类能无限地开发利用,无限地进行捕捞,就不用担心地球上会缺少人类所需的食物。

理由:

6. 

解释说明加下划线的词在句中所起到的作用

1)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

2)有人做过计算,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若能把他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

7. 

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

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

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

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

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

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翻新。

①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

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

②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本段的说明中心是什么?

指出文中加下划线词具体指代的内容。

它们:

这:

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并解释它的作用。

①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说明方法:

三、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8. 

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

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人类来说是生死攸关的。

海洋被污染,森林被砍伐,人类在不断地索取,也在不断地破坏。

也许有一天,当我们面对着一个满目疮痍的地球,失去了我们的生存所需时,我们——至高无上的人类才会意识到自己都做了什么。

这不是危言耸听,更不是盲目的幻想。

现实中的环境问题对我们来说是迫在眉睫的,生存危机的迫近更是不言而喻的事实,我们必须为自己敲响警钟。

生死攸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满目疮痍:

危言耸听:

不言而喻: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同步练习

【答案】

【小题1】

第①②③句

【小题2】

第三段第②句和第③句之间。

【小题3】

自然界自身的因素造成的;

人类自身的活动造成的。

【小题4】

对于因自然界自身的因素造成的破坏,重点在预防,降低破坏程度;

另外要严格约束和控制人类自身的活动,力求不造成破坏。

(只要针对“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两个方面谈,有理有据即可)

D

(1)去掉加下划线的词,句意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成了“资源短缺的表现,是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这和实际的情况是不符的。

资源短缺的表现有很多方面,“可耕土地资源不足”只是其中之一;

而“土地资源”包括“可耕土地资源”,二者的含义并不相同。

加粗的词,使句意的表述更加准确。

(2)补充说明,使文章表达更严密。

藻类作为食物,种类多,增产潜力大,营养丰富。

前面提到的各种藻类;

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

①举例子,具体说明藻类在人工培育下增产的潜力十分巨大。

②作比较,突出藻类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

(1)生死攸关:

关系到生死。

(2)满目疮痍:

看上去满眼都是创伤。

(3)危言耸听:

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害怕。

(4)不言而喻:

不用说就明白。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能力。

这类题除平时的积累外,尤其要注意形近字和易错字的写法。

C项“鳞”组词为“鱼鳞”;

“粼”组词为“波光粼粼”。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把握文本内容的能力。

C项,“同生命密韧相关的物质——碳、氮、氧、水的不断地循环”只是生物圈中循环的一种,而“天热净化作用”包含的内容更广泛,二者并不能等同。

本题考查考生字音的拼读能力。

此类题目多考查生僻字、多音字和形似字。

注意常见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

注意区别形近字的读音,不能完全依据形声字的“声旁”而确定字音。

还要注意统读字。

A项“鳞”应读“līn”;

B项“辟”应读“pì

”;

C项

“维”应读“wé

i”。

故选D。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这”“那”“其”“他们”等代词所指的具体内容,一般都在这些词的前面。

仔细阅读第二段,“这样的循环”指前面的第①②③句。

作答时,先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判断是从哪一段中抽出来的,再根据上下文判断在哪两句之间。

抽出的句子是自然界自身的因素破坏天然自净循环的例子,故应放在第三段第②句和第③句之间。

此题考查学生的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

词语在文章中的意思,需在理解词语本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去理解。

根据第三段、第四段的内容,“原生”指自然界自身的因素造成的;

“次生”指人类自身的活动造成的。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需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用简明的文字写出自己的理解。

此题只要针对破坏天然自净循环的两大类原因,“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两个方面谈,有理有据即可。

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需学生在平时学习时加强记忆。

本题与课文《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有关,这是一篇说明文。

D项海洋资源是巨大的,尚有巨大的潜力可挖,但并不意味着人类对海洋的利用可以是无限制的。

相反,为了保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对海洋的开发应是有节制的,应“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进行。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说明文语言特点的能力。

考生要熟悉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准确、严密、平实等,并能结合具体语境回答。

回答时可以比较删掉与不删掉该词语,句子语意有何不同。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的句子或段落去概括。

可抓住“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等”“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概括。

仔细阅读选文,“它们”指前面提到的各种藻类;

“这”指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

此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掌握情况。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等。

首先要根据划线句判断所用的说明方法,而说明方法的作用的答题思路是:

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 

地说明了 

,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从“其中”可看出①句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藻类在人工培育下增产的潜力十分巨大。

从“这相当于”可看出②句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藻类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词义的能力。

此类型的题目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多读课下注释,多查词典等工具书。

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要有语境意识,要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