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版自考书多项选择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896550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原版自考书多项选择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马原版自考书多项选择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马原版自考书多项选择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马原版自考书多项选择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马原版自考书多项选择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原版自考书多项选择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马原版自考书多项选择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版自考书多项选择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原版自考书多项选择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8.下列各项属于人类历史上典型的社会革命的类型的有(ABC)

A.新兴封建主阶级推翻没落奴隶主阶级的革命

B.新兴资产阶级推翻没落封建主阶级的革命

C.无产阶级推翻反动资产阶级的革命

D.20世纪中期以来的新技术革命

9.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其包括的内容是不完全相同的。

下列各项属于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范畴的有(ABCD)

A.工人阶级 B.广大农民 

C.民营企业的创业人员 D.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

10.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途径是(AD)

A.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 B.通过海外贸易创造财富 

C.通过劳动创造财富 D.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11.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是(AB)

A.社会分工的出现 B.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C.剩余产品的出现 D.阶级与国家的形成 

12.劳动的二重性是指(AB)

A.具体劳动 B.抽象劳动 C.简单劳动 D.复杂劳动 

13.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是(BD)

A.社会劳动力缺乏,劳动力奇货可居 

B.劳动者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的物质条件,没有任何商品以出卖 

C.劳动者的人身彻底依附资本家 

D.劳动者是自由人,能把自己的劳动力作为自己的商品来支配

14.商品的二因素是( 

AC)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15.商品的使用价值是(ABCD)

A.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B.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C.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D.有用性

16.商品的价值是(ABCD)

A.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B.商品的社会属性

C.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D.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的体现

17.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实现个别资本增大的形式是( 

BD 

A.资本循环 

B.资本积聚 

C.资本周转 

D.资本集中

18.劳动力是任何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在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劳动力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价值的构成包括( 

ACD 

A.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B.劳动者在必要时间内创造的价值

C.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D.培养和训练劳动者所需要的费用

19.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BC)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商品资本 

D.固定资本

20.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里的一定点指的是( 

A.必要劳动时间 

B.剩余劳动时间 

C.补偿劳动力价值的时间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1.在资本主义现实中,剩余价值是采取各种转化形式出现的,它们有( 

CD)

A.成本 

B.工资 

C.利润 

 

D.利息

22.货币的本质通过它的职能体现出来,货币有多种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 

AB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23.简单商品经济中所包含的各种矛盾主要是(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24.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 

A.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 

C.商品交换必须实行等价交换 

D.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5.在下列几种价值形式中,没有本质区别的两种形式是( 

CD 

A.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B.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 

D.货币形式

26.反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公式是(AC)

A.剩余价值/可变资本 

B.剩余价值/全部预付资本 

C.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D.年剩余价值量/预付可变资本

26.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ABC)

A.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B.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可以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

27.18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法国在哲学上和政治思想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这表明(CD)

A.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社会经济B.社会意识并不决定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D.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

28.马克思说:

“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

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这段话说明(ABCD)

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

B.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

C.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

D.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29.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这是因为(ABCD)

A.生产方式是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B.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C.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30.人口因素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这是因为(ABC)

A.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人口生产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C.人口生产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D.人口生产不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31.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AB)

A.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B.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C.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水平D.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32.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指出(AB)

A.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B.社会形态是有机的统一整体

C.社会形态是由偶然因素所决定的D.社会形态是超社会的、超历史的

33.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CD)

A.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B.指出阶级斗争的长期性

C.论证了阶级的存在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D.说明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34.“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ACD)

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B.这两种观点是互相补充的

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

D.前者是科学的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

35.以下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说法正确的是(ABD)

A.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B.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C.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

D.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

36.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CD)

A.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交换价值和价值与使用价值无关

C.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D.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37.影响市场上商品价格变化的规律有(ABCD)

A.商品价值的变化B.货币价值的变化

C.供求关系的变化D.平均利润率的变化

38.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是(ACD)

A.具体劳动是劳动的具体形式,抽象劳动是一般人类劳动

B.具体劳动是体力劳动,抽象劳动是脑力劳动

C.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D.具体劳动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39.价格受市场供求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作用的否定,而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这是因为(BCD)

A.商品交换都是按照价格与价值相一致的原则进行的

B.从商品交换的总体看,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相等的

C.从商品交换的较长时间看,价格与价值是趋于一致的

D.各种商品价格的波动,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的

40.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供求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C)

A.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价格受价值影响,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动

C.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并反映供求关系

D.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但不反映供求关系

4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主要有(ABD)

A.劳动的科技含量和知识含量增加了

B.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劳动在劳动总量中的比重增加了

C.农业劳动已成为物质生产劳动的基本形式

D.在总的劳动消耗量中物化劳动的比重增加而活劳动的比重相对减少了

42.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生产这种商品的(BC)

A.劳动生产率成正比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C.劳动生产率成反比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

4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结果是(ABCD)

A.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B.转移了生产资料的价值

C.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D.创造出剩余价值

44.在数量上相当于平均利润的剥削收人有(ABD)

A.产业利润B.商业利润  C.借贷利息D.银行利润

4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导致(AC)

A.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B.利润率的提高

C.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比例的降低D.资本周转速度的减缓

46.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共同点(ABCD)

A.都体现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B.都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

C.都增加了剩余价值量D.都提高了剩余价值率

47.剩余价值规律(ABCD)

A.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达到目的的手段

B.反映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C.在资本主义社会起主导作用

D.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

48.纺织厂的资本家购买的用于生产的棉花属于(AD)

A.不变资本B.固定资本

C.可变资本D.流动资本

49.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同其他劳动过程相比较体现出来的特点是(CD)

A.创造新的使用价值B.创造新的价值

C.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属于资本家

D.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50.资本积累规模的大小取决于(ABCD)

A.对工人的剥削程度B.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C.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D.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5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工作日有所缩短,这表明(BCD)

A.对工人剥削程度有所减轻B.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

C.必要劳动时间大为缩短D.相对剩余价值成为主要剥削形式

52.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是(AD)

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C.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D.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53.资本主义社会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客观必然性是由(CD)

A.社会再生产的规律决定的B.社会再生产的形式决定的

C.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的D.竞争规律决定的

54.下列现象掩盖资本主义剥削实质的是(CD)

A.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B.不变资本只是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

C.资本主义工资是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D.资本主义利润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55.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表明(AB)

A.其实质是生产要素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B.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了社会财富的创造并且是价值创造的物质条件

C.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是价值的源泉

D.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和劳动力要素(工人的劳动)共同创造价值

56.剩余价值与利润这两个范畴之间的关系是(ACD)

A.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B.剩余价值是利润的转化形式

C.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D.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57.资本主义积累过程总是伴随着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直接后果是(BCD)

A.个别资本增大B.对劳动力需求减少

C.生产资料优先增长D.平均利润率下降

58.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主要表现在(AB)

A.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B.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的矛盾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59.资本主义政治制度(ABCD)

A.建立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之上

B.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

C.反映了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要求

D.作为上层建筑,为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提供政治保障

60.资本主义国家职能的两个基本方面是(BC)

A.立法司法职能B.对内职能

C.对外职能D.行政职能

61.资本主义的国家机器包括(BCD)

A.资产阶级政党B.军队、警察

C.监狱、法庭D.政府机构

62.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职能主要有(AB)

A.对被统治阶级进行压迫和控制的政治职能

B.对邮政、铁路、水路、文教、卫生保健、社会福利等事业进行管理的公共管理职能

C.进行国际交往的职能D.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职能

63.与奴隶制、封建制国家相比,资本主义国家(CD)

A.政治上对多数人实行民主,对少数人实行专政

B.代表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

C.政治上要求形式上的自由民主、正义平等

D.经济上要求自由竞争、等价交换

64.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ABCD)

A.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B.政治组织形式

C.选举制度D.政党制度

65.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斗争中提出了(ABCD)

A.主权在民B.天赋人权与社会契约论

C.分权制衡D.自由、平等、博爱

66.资本主义政权的“分权制衡”中的“权”是指(ACD)

A.立法权B.管理权C.行政权D.司法权

67.资产阶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很大作用,包括(ABCD)

A.代表资产阶级执掌政权,对政府施加影响、控制议会

B.制定和推行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方针、政策

C.操纵选举D.控制群众团体和舆论宣传

68.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历史和阶级局限性是(ABC)

A.资本主义的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

B.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了事实上的不平等

C.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是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

D.制定和推行符合统治阶级利益的方针、政策

69.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前的积极作用有(ABCD)

A.批判封建主义和宗教神学B.启发民众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C.宣传资产阶级主张D.为资产阶级建立国家提供理论依据

70.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本质是(CD)

A.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民的志和愿望

B.集中地体现了资本主义国家文化的精华

C.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D.是资产阶级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71.列宁曾指出:

“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

”这表明(AB)

A.社会形态更替具有统一性与多样性B.社会形态更替具有特殊性

C.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没有一般规律性D.社会形态的更替有着严格顺序性,不可跨越

72.马克思认为,“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是“社会进步和政治进步的强大推动力”。

这是因为(ABCD)

A.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

B.革命使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C.革命能改造和教育群众以及革命阶级本身

D.革命能够解放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73.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指出:

“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

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

”近年来,我国干旱、雪灾、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部分地区造成了较为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但是,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指挥下,全力支援灾区开展救灾工作并取得了伟大胜利。

A.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及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74.“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

”这表明(BC)

A.社会历史发展是偶然性的结果

B.社会历史发展是由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

C.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目的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不决定历史的方向

D.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与个人无关

75.18世纪末,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大革命,政局十分不稳定。

路易•波拿巴把自己打扮成秩序的象征和救星,伪装同情劳动人民,凭借他的许诺和拿破仑一世的威望,他在1842年的选举中以绝对优势当选为总统。

他朝思暮想恢复帝业,多次组织活动,都以失败告终。

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文中,对路易•波拿巴的评价是“一个平庸而可笑的人物有可能扮演了英雄角色”,这种说法表明(ACD)

A.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科学方法

B.路易•波拿巴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意愿

C.阶级社会中的历史人物不可避免的受到特定阶级关系的制约

D.评价历史人物,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

76.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为(ABD)

A.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B.生产方式是发展的决定力量

C.社会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过程D.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精神生活过程

77.在下列事物中,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存在”的有(AC)

A.人们实践活动所利用的自然资源B.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道德

C.人们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生产力D.规范人们实践活动的法律制度

78.马克思说: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BCD)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

C.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D.实践是人类社会和人的存在方式

79.生产力的客观性在于(ABCD)

A.它是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的物质力量

B.它是前人实践活动的客观结果

C.它是当代人的实践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出发点

D.构成生产力的诸要素是物质的、客观的

80.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的关系是(AB)

A.人的自觉活动受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制约

B.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得到实现

C.人的自觉活动可以改造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D.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被人们所驾驭

81.在人的意志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这一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认为(AB)

A.任何人的意志对社会发展的总结果(合力)都起着作用,因而都包括在这个总结果(合力)之中

B.任何人的意志都不能改变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C.任何人的意志都必然合乎社会发展的规律

D.任何人的意志都只能受社会发展规律的盲目支配,而不能有自由

82.生产关系的客观性的含义包括(ABD)

A.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发展

B.人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不能随意选择

C.人们不能干预生产关系的变化

D.生产关系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关系

8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因为(BCD)

A.科学技术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科学技术渗透到现代生产力系统各类要素中去

C.科学技术对物质生产具有主导作用、超前作用

D.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杠杆

84.国家的起源及其特征表明,国家是(ABCD)

A.一个有阶级色彩的概念B.阶级统治的工具

C.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暴力机关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85.国家的职能总体可以分为(CD)

A.社会职能B.政治职能C.对外职能D.对内职能

86.国家的对外职能表现为(ABCD)

A.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B.防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

C.调整国与国之间的关系D.参与国际经济政治生活

87.政治上层建筑包括(AB)

A.国家政权B.政治法律制度

C.政治法律思想D.道德思想

88.下述有关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中,属于唯物史观的有(BCD)

A.人人创造历史B.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C.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D.人们总是在既定的条件下创造历史

89.社会的基本关系是指(ABD)

A.生产关系B.经济关系C.交往关系D.物质利益关系

90.所谓“生产力标准”,是指把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ABC)

A.判断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

B.判断我们工作的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C.判断社会制度是否优越和进步的根本标准

D.判断思想是否正确的根本标准

91.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性问题,(ABD)

A.全球性问题不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

B.科学技术的进步作用是主要的

C.科学技术是当代人的“非人化”的根源

D.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理

92.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有(ACD)

A.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原理

B.群众的一切意见都要遵从

C.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过程原理

D.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人类认识总规律原理

93.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