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钢结构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895862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钢结构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建筑钢结构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建筑钢结构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建筑钢结构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建筑钢结构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钢结构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建筑钢结构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钢结构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钢结构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现行我国建筑钢结构行业的主要法律法规如下:

(2)主要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

我国建筑钢结构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主要由中国住建部、中国钢结构协会等制定和颁布。

涵盖建筑钢结构制造、设计、加工等方面的主要技术标准有《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755-2012)、《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2011)、《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JGJ82-2011)、《建筑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程》(JGJ/T251-2011)、《钢结构制作工艺规程》(DG/TJ08-216-2007)、《拱形钢结构技术规程》(JGJ/T249-2011)、《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621-2010)、《轻型钢结构住宅技术规程》(JGJ209-2010)等。

3、相关产业政策

建筑钢结构的特点体现了“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的“建筑工业化”理念。

建筑工业化是指采用工业化的预制装配式技术,选用合理的可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其主要构件和部品的制备都在工厂按工业化产品模式预制完成,再将其运输到现场,经机械化安装后形成满足预定功能要求的各类建筑产品。

随着我国钢铁产业的迅速发展、各级政府对“建筑工业化”的高度重视,建筑钢结构行业得到了国家产业政策的有力支持。

(1)2006年6月,原建设部发布《国家住宅工业化基地试行办法》,提出:

建立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提高住宅产业标准化水平,关键技术领域包括新型工业化住宅建筑结构体系等。

(2)2011年7月,中国住建部公布《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

到“十二五”期末,建筑节能发展目标包括:

绿色建筑、绿色施工评价体系基本确立;

建筑产品施工过程的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0%,C60以上的混凝土用量达到总用量10%,HRB400以上钢筋用量达到总用量45%,钢结构工程比例增加。

积极推动建筑工业化,研究和推动结构件、部品、部件、门窗的标准化,丰富标准件的种类、通用性、可置换性,以标准化推动建筑工业化;

提高建筑构配件的工业化制造水平,促进结构构件集成化、模块化生产;

鼓励建设工程制造、装配技术发展,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在一些适用工程上采用制造、装配方式,进一步提高施工机械化水平。

(3)2012年5月,中国住建部制订《“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提出推广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钢结构等建筑体系。

大力发展安全耐久、节能环保、施工便利的新型建材。

(4)2013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中国住建部制订《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国办发[2013]1号),提出:

要充分认识开展绿色建筑行动的重要意义,加快建立促进建筑工业化的设计、施工、部品生产等环节的标准体系,推动结构件、部品、部件的标准化,丰富标准件的种类,提高通用性和可置换性。

推广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钢结构等建筑体系,加快发展建设工程的预制和装配技术,提高建筑工业化技术集成水平。

(5)2013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修正)》,鼓励“钢结构住宅集成体系及技术研发与推广”、“建筑隔震减震结构体系及产品研发与推广”和“预制组合式钢结构防火构件”等产业。

(6)2013年2月,中国住建部发布《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2013年工作要点》,提出:

组织研究建筑工业化部品生产、装配等标准体系。

组织开展建筑工业化技术体系研究,支持建筑工业化发展和全装修住宅建设。

(7)2013年10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1号),提出:

推广钢结构在建设领域的应用,提高公共建筑和政府投资建设领域钢结构使用比例,在地震等自然灾害高发地区推广轻钢结构集成房屋等抗震型建筑。

(8)2013年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绿色农房建设的通知》,提出:

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地区可推广使用轻钢结构的新型房屋。

二、建筑钢结构行业概况

1、建筑钢结构行业整体发展情况

(1)建筑钢结构的定义

建筑钢结构是指用钢板和热轧、冷弯或焊接型材(工字钢、H型钢、压型钢板等)通过连接件(螺栓、高强螺栓等)连接而成的能承受荷载、传递荷载的建筑构件形式,具有强度高、自重轻、工业化程度高、施工周期短、抗震性能好、节能环保等优点。

(2)建筑钢结构的特点

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建筑钢结构作为一种节能环保、能循环使用的绿色建筑结构,符合国家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政策导向,体现了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趋势。

建筑钢结构易于标准化、工业化、模块化作业的特点,使其成为目前国内建筑工业化发展最好的领域之一。

工业化建造模式与传统的现场建造方式不同,其建造环节、产业链构成、甚至工程建设和市场运行模式也存在明显的差别。

工业化建造模式是采用公开的定型装配式工业化建筑体系、或自己研发装配式工业化建筑体系,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建筑使用功能要求,基于模数化、标准化的组合设计,选用适应的标准化、商品化的各类预制构件和建筑部品,通过商品物流等方式运到现场,采用专业设备进行机械化的现场装配,并采用标准化的工艺处理好连接部位,最后形成预定功能的建筑产品。

建筑钢结构构件的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机械化、组织管理信息化,体现了工业化社会的建造方式和技术手段,具有建造速度快、建设周期短的特点。

目前,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劳动力短缺已成为制约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不利因素,与传统建筑施工比较,钢结构建筑的制造和施工劳动力成本更低,对现场施工人员的数量及能力要求的依赖度较小,能够有效应对劳动力短缺和成本上升的难题。

(3)建筑钢结构行业的分类

按照行业惯例,建筑钢结构行业可细分为轻钢结构、重钢结构、空间钢结构等多个应用领域,主要用途和特点如下:

(4)世界建筑钢结构行业发展概况

在发达国家的建筑工业化进程中,建筑钢结构早已得到了广泛应用。

同工业化进程一样,世界建筑钢结构的发展沿着一条从欧洲到北美、再到东亚的发展途径演进。

钢铁工业的发展是建筑钢结构行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在钢铁工业逐渐成熟后,建筑钢结构行业才逐渐进入高速发展期。

一般而言,一个国家的建筑钢结构高速发展期约为20年。

例如,近代建筑钢结构行业的发展中,美国从1955年至1975年为高速发展期,到1975年达到顶峰,建筑钢结构产量维持在5,000万吨/年,钢产量在11,000万吨/年;

日本从1975年到1995年为高速发展期,到20世纪末达到顶峰,建筑钢结构产量维持在2,500万吨/年,钢产量稳定在10,000万吨/年左右。

建筑钢结构工业与钢铁工业之间呈现出明显正相关的关系,建筑钢结构产量约占钢铁产量的25%-45%。

从工业化进程的角度来看,建筑钢结构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的时间一般为即将进入工业化进程中后期,此时人均GDP约2,000美元左右,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

从建筑工业化进程的角度来看,建筑钢结构是较早和较易实践建筑工业化的领域。

国外探索建筑工业化是从工业化住宅产品的研发开始的,在构件制造和系统集成方面,严格遵守模数协调准则,按标准化思想进行设计和制造。

发达国家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机场航站楼、体育场馆等大跨度、空间大结合各自的资源特点和历史条件,在预制装配式建筑钢结构方面都有各自的特色。

以住宅为例,瑞典80%的住宅采用以通用部件为基础的住宅通用体系;

法国在20世纪80年代编制了《构件逻辑系统》,20世纪90年代又编制了住宅通用软件G5软件系统;

丹麦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模数法制化的国家,以发展产品目录设计为中心推动通用体系发展;

美国住宅用构件和部品的标准化、系列化、专业化的程度很高,几乎达到100%。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达国家普遍推行住宅产品认证模式。

(5)我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发展概况

随着我国成为新兴钢铁强国、工业化进入中期向后期的过渡阶段以及行业对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积极探索,我国的建筑钢结构行业已具备高速发展的基本条件。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伴随着钢铁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全社会对建筑钢结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逐步认知,我国建筑技术的政策导向逐渐转为发展、推广钢结构的应用。

近年来,我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呈现持续和快速的增长势头。

根据上海市金属结构行业协会出具的《钢结构行业报告2012》,2012年,我国建筑钢结构行业产量约为3,200万吨,同比增长约10.34%;

产值约为3,500亿元,同比增长约11.36%;

建筑钢结构产值占建筑业总产值的比重稳中有升。

2、轻钢结构行业发展情况

(1)轻钢结构的定义

现行的《轻钢结构技术规程》将轻钢结构定义为:

以热轧轻型型钢、轻型焊接和高频焊接型钢、冷弯薄壁型钢以及薄柔截面构件等作为主要受力构件的结构,主要以轻型框架体系、交错桁架体系、门式刚架体系及低层龙骨体系四类房屋钢结构为代表。

轻钢结构建筑体系,是指以热轧轻型H钢、轻型焊接型钢、高频焊接型钢、冷弯薄壁型钢、薄钢板和薄壁钢管等高效能结构钢材和高效功能材料为主,以各类高效装饰连接材料为辅组装而成,能满足建筑特定使用功能和特定空间需求的轻型全装配钢结构建筑。

完整意义上的轻钢结构建筑包括主体结构(以门式刚架为主要结构类型,其主要原材料是热轧钢板)和屋墙面围护系统(以冷弯薄壁压型钢板为主,其主要原材料是建筑用涂镀钢板)。

(2)轻钢结构的应用领域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轻钢结构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目前,我国轻钢结构主要应用于工业厂房、物流和仓储建筑、各类商业或交易市场、体育及展览建筑活动房屋等。

中国钢结构协会对227家会员企业2011年生产的建筑钢结构(厂房、多高层、公共建筑)、桥梁钢结构、塔桅钢结构、非标钢结构等四种钢结构型式分类的统计结果显示,建筑钢结构在调查总量中占比最大,达到61%,此外,在建筑钢结构中,需求占比最大的为工业厂房,达到55%,远高于公共建筑、高层和多层钢结构建筑。

(3)轻钢结构的优势

相较于传统钢筋混凝土结构,轻钢结构在施工、抗震性和节能环保等综合效益方面都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①工业化程度高,项目周期短

轻钢结构建筑施工方便,项目周期受气候和季节影响少,建造速度快。

轻钢结构建筑体系材料规格较少,使用专业程序进行设计,设计周期较短;

钢结构构件在专业化的工厂制造,批量生产,工业化程度高;

构件采用拼装式建筑模式,从工厂运往施工现场后,通过焊接或螺栓进行整体组装,可全天侯作业,比传统的施工方法快一倍以上。

完成一般规模较小的轻钢结构工业厂房项目仅需45天至2个月左右,而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则需要4至6个月左右。

随着轻钢结构的进一步发展,未来门式刚架、住宅结构等均可进行标准化定型设计和工厂制作,建设速度可明显加快。

符合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趋势。

②自重轻,强度高,抗震性能好

自重轻是钢结构的一大优点。

由于大量采用轻型H型钢、冷弯薄壁型钢、焊接楔形截面,截面形状更趋合理,在减轻结构自重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材料性能。

钢材的“容重与强度比”一般小于木材、混凝土和砖石,因此轻钢结构与同样强度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要轻30%至50%。

钢材的塑性和韧性好,强度较高,使轻钢结构建筑一般不会因为偶然超载或局部超载而突然断裂,且对动力荷载的适应性强。

轻钢结构柔性结构、延展性好、抗拉伸能力强,因而能有效地降低地震灾害影响程度,是安全性能强的建筑材料。

根据专业测算,中等高度建筑采用轻钢结构,地震影响作用可减少30%至40%,地面上单位面积的负荷也可减少25%以上。

这一性能在日本、台湾、四川等大地震中得到了充分验证。

③节能环保

轻钢结构是对城市环境影响小的一种建筑结构形式,有“绿色建筑”之称,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与目前普遍使用的混凝土结构相比,轻钢结构一是可干式施工,节约用水,施工占地少,产生的噪音小、粉尘少;

二是大量减少混凝土、砖瓦等一次性建材的使用;

三是轻钢结构可多次拆装,重复使用,拆除产生的固体垃圾少,回收率高达90%以上,其中废钢可全部回收利用;

四是建成后保温效果好,节约电力消耗,比一般砖混建筑可节能高达约70%;

五是空间利用率高,轻钢结构构件截面小,室内建筑布局灵活,与混凝土结构相比可增加有效建筑面积约8%,有利于解决用地紧张的问题。

④成本优势明显

轻钢结构由于构件采用工厂化生产,现场施工周期较短,极大地节约了整体人工成本,同时缩短了资金的周转期,相应地降低了资金成本。

此外,由于原料钢材通常根据建筑项目的需要分批采购,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原材料的浪费,进而降低了轻钢结构建筑的生产成本。

根据目前的市场价格,轻钢结构建筑的造价已经低于同样面积的钢筋混凝土建筑。

(4)轻钢结构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

①发展轻钢结构符合新型建筑工业化的趋势

我国的轻钢结构生产过程中已经具备了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等特征,大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技术标准,并在整个项目运作中实现了节能高效、绿色环保,达到了新型建筑工业化的要求。

②国家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为轻钢结构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国正处于快速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3.73%,工业增加值达到21.07万亿。

其中城镇化率大约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提高,为轻钢结构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全面小康”,城镇人口有望超过8亿,城镇化水平有望接近60%。

201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要把生态文明建设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轻钢结构正体现了绿色、低碳的理念。

伴随着新型城镇化政策的后续推出,如轻钢结构能参与到居民住宅、保障房等政府工程以及医院、购物中心等民用配套设施的建设,尤其是钢结构住宅如能广泛应用,则将为轻钢结构行业创造历史发展机遇。

201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顺应发展规律,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稳妥扎实有序推进城镇化,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并将发展目标设定为“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

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2个百分点左右,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三、建筑钢结构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

我国建筑钢结构行业整体上属于完全竞争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市场竞争较为激烈。

根据中国钢结构协会《2013行业大会报告》统计显示:

2012年,我国钢结构行业前40家企业产能占全行业产能的26%左右,大部分企业生产规模较小,行业集中度不高,形成了“大行业,小企业”的行业特征。

截至2012年末,工商登记从事钢结构的企业超过10,000家,其中拥有固定生产场所并具备一定生产规模的有5,000家左右;

年产能5万吨以上企业40多家,行业从业人数超过60万人。

得益于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加速和建筑市场的发展、钢铁产量的增加,行业的整体规模、装备水平、技术创新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1、建筑钢结构企业类型

(1)外资建筑钢结构企业

外资建筑钢结构公司以美联股份、巴特勒(上海)等公司为代表,注重钢结构的工程设计、研发、项目管理和对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在设计、制造各类工业、物流、商业等钢结构建筑系统方面拥有较为丰富的经验。

该类企业秉承国外钢结构技术和经营理念,定位较高,在产品、设计、制造、服务等方面具备独特优势。

(2)国内建筑钢结构企业

国内建筑钢结构企业以精工钢构、东南网架、杭萧钢构、鸿路钢构等上市公司为代表,资金实力雄厚,市场知名度高。

该类企业通常实施“大而全”发展战略,业务基本覆盖钢结构各个细分市场,产业链完整,综合性较强。

除上述大型企业外,国内建筑钢结构市场还有一些数量众多、规模不一的中小型企业。

该类企业以为大型建筑钢结构企业提供来料加工、配套服务为主,生产设备较为简单,运营成本较低,大多依靠价格竞争、地缘关系开拓市场。

2、行业发展趋势

(1)行业整合趋于频繁,行业集中度逐步提高

未来几年,我国建筑钢结构行业竞争激烈,企业面临优胜劣汰。

目前,我国国内建筑钢结构企业多为规模较小、技术力量较弱的中小型企业。

具有规模实力、绝对市场占有率和良好的综合竞争力的大型骨干企业数量较少。

“十二五”期间,随着国家产业政策进一步调整,中小企业如果没有自身专业特色和核心技术竞争力,没有足够的资金和有利的市场环境,没有独到的经营谋略,大多将面临淘汰、转产或被兼并的压力。

而那些具有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客户资源优势、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将在竞争中通过开拓市场、扩张产能、技术升级逐渐做大做强。

(2)“设计、制造与项目管理”一体化经营模式是大势所趋

仅以构件加工与安装为主的业务模式盈利能力较低,因此规模较大的建筑钢结构企业在轻钢结构产品制造的基础上逐步延伸前面的产品研发和设计服务,采用“设计、制造与项目管理”一体化经营的业务模式,在设计、项目管理及其他服务环节提升竞争力,从而保障最终建筑项目的质量,获取较高的毛利率水平。

(3)跨区域发展趋势

在地域分布上,规模较大的钢结构企业大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近年来,随着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入和工业投资逐步加大。

中西部地区正逐步成为钢结构企业开拓的新兴区域。

未来随着中西部地区的后发优势逐渐凸显,一些在东部沿海区域具备竞争优势,同时在中西部地区提前布局的企业将在区域市场竞争中取得领先优势。

3、行业内的主要企业和市场份额

目前,国内从事建筑钢结构行业的企业数量众多,但是大型规模的企业占比不高。

2012年中国钢结构行业协会发布的《行业报告》显示:

中国钢结构行业协会会员单位中产能前40家企业产能约为0.08亿吨,约占全行业钢结构产能的26.5%。

从行业整体发展状况来看,虽然近几年我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呈现较快速度的发展,但行业集中度较低,不存在占较大市场份额的绝对优势企业。

四、进入建筑钢结构行业的主要障碍

建筑钢结构行业对企业资质、技术、资金、品牌均有一定的要求,进入壁垒主要包括:

1、资质准入障碍

政府相关部门和组织对进入建筑钢结构行业的企业实行较为严格的市场准入和资质审批、认定制度。

中国住建部根据企业的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已完成的建筑工程业绩等条件,对工程设计资质、施工承包企业资质等进行审核,企业在取得上述资质证书后方可在资质许可的范围内从事相关业务。

中国商务部根据《对外承包工程资格管理办法》对对外承包工程资格进行审核和管理,企业领取资质证书后,方可在许可范围内对外承包工程。

中国钢结构协会根据《中国钢结构制造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对建筑钢结构制造企业进行行业资质管理。

上述行业资质可作为工程项目业主选择钢结构制造企业的依据,同时可作为行业准入或工程建设承包资格申报的参考依据。

2、技术准入障碍

建筑钢结构项目在产品设计、加工制造、施工安装等各环节都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要求,并需要配备一定的技术人才队伍。

随着我国钢结构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技术标准的日趋完善,客户对建筑钢结构产品的要求逐渐严格,这些都提高了行业的准入壁垒。

3、资金准入障碍

建筑钢结构行业的资金准入障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建筑钢结构的作业模式决定了其对生产设备的大构件加工能力要求较高,设备投资额较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要求较高;

第二,一些工程合同往往金额较大,施工周期较长,结算时间也较长,因而对企业的资金周转能力和流动资金的要求都较高;

第三,由于行业特征,建筑钢结构企业的生产原材料为钢材,一次性采购量较大,原材料采购需要占用较大的流动资金。

此外,客户在选择合作企业时,往往把建筑钢结构企业的规模作为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投资建筑钢结构行业必须具备较强的资金实力,中小投资者进入存在一定的资金壁垒。

4、品牌准入障碍

建筑钢结构作为一种建筑形式,工程质量和安全性尤为重要。

为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性,业主通常较为看重厂商的市场品牌(钢结构企业的品牌美誉度通常由过往工程业绩、产品质量和客户口碑决定)。

市场品牌体现了一个公司的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其形成是一个长期的积累和沉淀的过程,也对后续进入的企业形成了重要壁垒。

五、市场供需情况

1、建筑钢结构行业的市场供需情况

近年来,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和支持下,我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呈现持续和快速的增长势头。

但与美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钢结构行业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根据上海市金属结构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12年,我国粗钢产量7.24亿吨。

建筑钢结构行业产量约为3,200万吨,同比增长10%,约占我国粗钢产量的4.42%。

2012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为137,217.86亿元,钢结构产值约占建筑业总产值的2.55%。

我国工程建设市场中,钢结构建筑占比仍然较低。

根据《中国建设报》的资料,美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钢结构产量占粗钢产量的比例基本都在25%以上,建筑钢结构占建筑用钢总量的比例通常超过50%;

在美国工程建设中,钢结构占51%,大约70%的非民居和2层以下的建筑采用轻钢结构,日本新建的1-4层建筑大多采用轻钢结构。

由此可见,我国现在建筑钢结构的发展水平尚处于由初创期向规模化过渡的阶段,未来随着国内建筑钢结构技术的日益发展,建筑钢结构市场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轻钢结构的市场供需情况

轻钢结构行业未来需求空间较大。

目前,我国轻钢结构行业普遍采用以销定产的经营模式,业主一般采用招投标方式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