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895430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02 大小:16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局部解剖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局部解剖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局部解剖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局部解剖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局部解剖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局部解剖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

《局部解剖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局部解剖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10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局部解剖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

大隐静脉为全身最大的浅静脉。

起于足背静脉弓的内侧→内踝前方约1厘米处,沿小腿内侧伴隐神经上升→膝关节内侧,绕过股骨内侧髁后方→大腿内侧→大腿前面→于耻骨结节外下方3~4厘米处穿过筛筋膜→注入股静脉。

属支有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内侧浅静脉和股外侧浅静脉。

收集足底、足背内侧、小腿前内侧、大腿、髂部、下腹壁及外阴部的浅静脉血。

大隐静脉约有9~10对瓣膜,可防止血液逆流,以位于大隐静脉末端附近二对的作用最为重要。

大隐静脉与深静脉之间有交通。

大隐静脉的属支类型

小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的外侧→外踝后方→小腿后面→腘窝处穿过深筋膜,注入腘静脉。

收集足底、足背外侧与小腿后外侧的浅部静脉血。

小隐静脉约有7~8对静脉瓣。

大、小隐静脉之间有交通支,还借穿静脉与深静脉相通,血流由浅静脉→深静脉。

对大、小隐静脉及穿静脉的瓣膜功能不全时→下肢静脉曲线。

(2)腹股沟浅淋巴结的位置、分群及流注

上群沿腹股沟韧带排列,收集脐以下的腹壁浅层、臀部、外生殖器、会阴及肛管下端的淋巴。

下群沿大隐静脉末端两侧排列,收纳下肢大部分浅层的淋巴。

输出管注入腹股沟深淋巴结。

腘浅淋巴结位于小隐静脉末端周围,收集足外侧份及小腿后外侧的淋巴,注入腘深淋巴结。

(1)皮神经

(二)深层结构

以骨骼为支架、关节为枢纽,肌肉按关节运动轴的方位分群、分层排列。

深筋膜较坚韧,向深面发出肌间隔,并与骨膜相连形成骨筋膜鞘。

血管神经束包以筋膜鞘,行于肌群之间,感染化脓时可相互蔓延。

操作要点

(一)切口

尸体仰卧位。

作如下皮肤切口(图0-3):

1.上切口从髂前上棘至耻骨结节作一斜行切口。

2.下切口过胫骨粗隆水平作一横行切口。

3.由上切口中点向下沿大腿前面作纵切口直达下切口。

将皮肤向两侧翻起。

以上各切口均应浅切,翻皮时也不能过深,避免切断浅层的血管和皮神经。

(二)层次解剖

1.解剖浅筋膜

(1)解剖大隐静脉及其属支和伴行的浅动脉:

在股骨内侧髁后缘处浅筋膜脂肪组织内找到大隐静脉及伴行的隐神经。

向上追踪大隐静脉,直至耻骨结节下外方约3cm处,可见该静脉穿过股部深筋膜注入股静脉。

用镊子将大隐静脉近侧端稍提起,再用刀柄将隐静脉裂孔下外侧缘的轮廓划清,清楚地显示出隐静脉裂孔的边缘,观察其形状、大小和位置。

在附近分别解剖出汇人大隐静脉的5条属支。

先找出腹壁浅静脉、旋髂浅静脉、阴部外浅静脉及其伴行的3条同名动脉,然后寻找股内侧浅静脉、股外侧浅静脉,这两条浅静脉的终点位置较低。

待解剖出股动脉时,便可看清腹壁浅动脉、旋髂浅动脉、阴部外动脉的起点。

这三支动脉很细小,可单独起自股动脉或两支共干、三支共干起于股动脉。

仔细观察大隐静脉末段与股静脉之间是否有阴部外动脉通过,该动脉在临床常作为寻找大隐静脉根部的标志。

然后全面观察大隐静脉5条属支的类型以及大隐静脉与深部静脉的交通支。

(2)观察腹股沟浅淋巴结:

腹股沟浅淋巴结,分布在腹股沟韧带稍下方,分成上、下两组。

上组紧靠腹股沟韧带,下组分布在大隐静脉近端的两旁。

淋巴结看到后可以除去。

(3)解剖皮神经:

在浅筋膜内可找到下列皮神经:

①股外侧皮神经于髂前上棘内侧一指

宽处,行于腹股沟韧带深面,它跨过缝匠肌起始部的表面,在髂前上棘下方5—lOcm处穿出深筋膜;

②股神经前皮支和股神经内侧皮支沿缝匠肌穿出深筋膜,分布于大腿前面、内侧面及膝关节的前份;

③闭孔神经皮支于大腿上部内侧穿出阔筋膜,分布于股内侧份皮肤(大约在缝匠肌中点内侧3横指处可找到该神经)。

第②、③两部分皮神经不必细找。

 

股前区

(2)小腿前、外侧区、踝前区、足背

2学时

股前区

皮肤内侧份较薄,移动性大,外侧份反之。

浅筋膜近腹股沟处分为脂防层(浅)和膜性层(深),分别与腹前壁的Camper筋膜和Scarpa筋膜相延续。

膜性层在腹股沟韧带下方约一横指处附于阔筋膜,皮神经以缝匠肌内缘为界,其内上方有髂腹股沟神经,生殖股神经与闭孔神经的皮支。

外下方有髂腹下神经外侧皮支,股外侧皮神经及股神经前皮支。

1.阔筋膜即深筋膜,外侧份增厚,呈带状——髂胫束;

在耻骨结节外下方3~4厘米处形成卵圆形的薄弱区——隐静脉裂孔,表面覆有筛筋膜。

孔的外侧缘锐利而明显——镰缘,其上角附于耻骨结节,下角有大隐静脉跨过,并穿筛筋膜汇入股静脉。

2.骨筋膜鞘阔筋膜向深面发出股内、外侧及股后三个肌间隔,附于股骨粗线——三个骨筋膜鞘。

各鞘具体内容。

3.肌腔隙与血管腔隙

位于腹股沟韧带与髋骨之间,是腹、盆腔与股前区的重要通道。

血管腔隙

肌腔隙

内侧

外侧

腹股沟韧带

耻骨梳韧带

腔隙韧带

髂耻弓(由髂筋膜增厚而成)

髂骨

髂耻弓

内容

股鞘,股动、静脉,股管及腹股沟深淋巴结。

髂腰肌,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

股鞘为腹横筋膜与髂筋膜向下延伸,包绕股动、静脉的漏斗形筋膜鞘,分成三格,自外侧→内侧容纳股动脉、股静脉及股管。

股管位于股鞘的内侧格,长约1~2厘米,管内有腹股沟深淋巴结。

股管的上口为股环,由前方的腹股沟韧带、后方的耻骨梳韧带、内侧的腔隙韧带及外侧的股静脉(两者之间有纤维隔相隔)围成。

下端为盲端,适对隐静脉袭孔的镰缘上角处,当腹内压增高时,腹、盆腔脏器可经股环→股管,而形成股疝。

4.股三角的位置、境界及其内容物的毗邻关系

股三角位于股前上1/3,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界为缝匠肌的内侧缘,内侧界为长收肌的外侧缘,前壁为阔筋膜,后壁自外向内为髂腰肌,耻骨肌及其筋膜。

股三角内自外侧→内侧有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腹股沟深淋巴结及脂肪组织等。

股动脉经血管腔隙→股三角,在三角尖处入收肌管。

在腹股沟处,股动脉位置浅表,可触及其搏动。

在股三角发出腹壁浅、旋髂浅,阴部外动脉及股深动脉(与同名静脉伴行)。

后者又发出旋股内、外侧动脉及穿动脉。

股静脉——在三角内,位于股动脉后内侧,在三角尖处位于股动脉后方,股静脉在股三角内主要收集股深静脉及大隐静脉来的血液。

腹股沟深淋巴结——位于股静脉周围,收集下肢深淋巴、会阴淋巴以及腹股沟下浅淋巴结的输出管,注入髂外淋巴结。

股神经——起自腰丛,经肌腔隙→股三角。

肌支→股四头肌、缝匠肌、耻骨肌,皮支→股前皮肤,终支称隐神经,在股动脉前方→收肌管。

5.收肌管的构成及内容排列

位置大腿中部,缝匠肌的深面。

组成前壁为缝匠肌,外侧壁为股内侧肌,后壁为大收肌及长收肌。

向上通股三角,自下经收肌腱裂孔通往腘窝。

管内自前→后为隐神经、股动脉和股静脉。

6.闭孔神经、血管束

闭孔动脉——为髂内动脉之分支,穿过闭孔→股内侧肌群。

闭孔神经——发自腰丛,经腰大肌内侧入盆,穿闭膜管→短收肌前、后、支配股内侧肌群及大腿内侧皮肤。

小腿前区

皮肤血供差,损伤后愈合较慢。

浅筋膜疏松,轻度水肿时,指压后即显压痕。

1.外侧骨筋膜鞘及其内容鞘内有小腿外侧群肌和腓浅神经。

腓浅神经行于腓骨长、短肌之间(发出肌支→腓骨长、短肌)→小腿中、下1/3交界处浅出→分布于小腿外侧面、足背及趾背的皮肤。

2.前骨筋膜鞘及其内容鞘内有小腿前群肌、胫前血管及腓深神经。

胫前动脉为腘动脉分支,穿小腿骨间膜上方→小腿前骨筋膜鞘内,与二条胫前静脉和腓深神经伴行于胫骨前肌与趾长伸肌之间→胫骨前肌与开长伸肌之间,达踝部向下续为足背动脉。

分支有胫前返动脉,外踝前动脉和内踝前动脉。

胫前动脉分布于小腿伸肌、膝、踝关节。

腓深神经在前骨筋膜鞘内与胫前血管伴行,先位于血管外则,在小腿中份位于血管前方,向下至血管内侧直达足背,支配小腿前群肌肉和足背肌,皮支→第1趾间隙背面皮肤。

踝前区与足背

体表标志:

自外侧→内侧有趾长伸肌腱,是足背动脉搏动点,

长伸肌腱,胫骨前肌腱。

内踝前方有大隐静脉

皮肤薄,浅筋膜内有足背静脉弓(大、小隐静脉分别起于静脉弓的内、外侧端)及皮神经(隐神经,腓肠神经及腓浅、深神经的皮支。

踝部深筋膜增厚形成伸肌上、下支持带。

伸肌下支持带向深面发出两个纤维隔,形成三个骨纤维性管,注意各管的内容物。

1.足背动脉为胫前动脉的延续,行于

长伸肌腱的外侧。

发出足底深支,第l跖背动脉、弓状动脉、跗内、外侧动脉。

2.腓深神经位于足背动脉内侧,肌支→足背肌,皮支→第1趾蹼及第1、2趾相对缘皮肤。

1.解剖深筋膜仔细观察阔筋膜,可见外侧份与内侧份厚薄并不一致,注意阔筋膜在股外侧面增厚的部分叫髂胫束,它起自髂嵴,止于胫骨外侧髁。

臀大肌的下份和阔筋膜张肌附于髂胫束。

在腹股沟韧带中点向下纵行切开阔筋膜,用刀柄将阔筋膜与深层组织分离,注意勿损伤深面的结构。

2.解剖股前群肌肉仔细去除股前部的阔筋膜,并修洁缝匠肌和股四头肌。

观察股四头肌四个组成部分的位置及纤维方向。

检查股四头肌腱止于髌骨上缘和内、外侧缘,并通过髌韧带向下附于胫骨粗隆。

体会该肌的作用。

3.解剖股三角及其内容

(1)观察股三角的位置、边界及股鞘的结构特点:

注意股鞘为股三角内包绕股部血管的一薄层筋膜鞘,呈漏斗形。

纵形切开股鞘可见其分为三个纵形的腔,分别容纳股动、静脉和股管。

(2)股动脉及其主要分支:

在髂前上棘至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即腹股沟中点),腹股沟韧带的下方,可以找到股动脉,清理股动脉并向下追踪,解剖出它的分支。

股动脉的最大分支为股深动脉,它常起自股动脉主干后外侧,距腹股沟韧带约3—5cm。

股深动脉在股三角内有2个主要分支,即旋股外侧动脉和旋股内侧动脉。

一般情况下,旋股外侧动脉从股深动脉外侧发出,行于缝匠肌、股直肌深面,分升、横、降3支。

此分支比较粗大,容易寻找。

再在股深动脉内侧解剖出旋股内侧动脉,看到它从髂腰肌和耻骨肌的夹缝中穿向深面。

旋股内、外侧动脉有时可直接发自股动脉。

股深动脉主干潜人长收肌深面,沿途发出3—4支穿动脉,穿过短收肌与大收肌至大腿后部。

股动脉在股三角远侧端,潜入缝匠肌的深面,进入收肌管。

(3)股静脉及腹股沟深淋巴结:

股静脉在股三角内位于股动脉的内侧。

它收集股动脉分支的伴行静脉,并在隐静脉裂孔处接受大隐静脉的汇入。

在修洁股动、静脉时,注意寻找沿股静脉近段排列的腹股沟深淋巴结,观察后可除去。

(4)股管:

在股静脉的内侧,为一潜在性的间隙,内有腹股沟深淋巴结和脂肪组织。

股管的外侧壁是将股静脉与其分隔开的纤维隔,前壁为阔筋膜,后壁为耻骨肌筋膜。

管的上口称股环,待腹部解剖时再仔细观察。

股管长约1.5cm,其下口是个盲端,对着卵圆窝的内上份,用小指顺着股静脉内侧向上探,可通向股环。

清理股三角内的血管:

股动脉原先位于股静脉外侧,至股三角尖走向股静脉前方。

在清理股深静脉时,注意勿损伤股深动脉分支。

(5)股神经:

在腹股沟韧带以下,股动脉的外侧,切开覆盖于髂腰肌表面的髂腰筋膜,暴露股神经及其深面的髂腰肌。

清理股神经,看到它分成许多细支,形如马尾。

其分支支配耻骨肌、缝匠肌、股四头肌,分布于股前区皮肤。

在股神经的分支中,有一支特别长,与股动脉伴行进入收肌管称隐神经,追踪并修洁。

4.解剖收肌管及其内容清理缝匠肌,将其中份切断,向上、下翻起,如有皮神经穿过此肌,可切断。

注意在缝匠肌下段的深面有一层致密的结缔组织,叫腱板,它架于股内侧肌与长收肌、大收肌之间。

缝匠肌与腱板组成收肌管的前壁。

切开腱板即暴露收肌管内诸结构。

这些结构主要是股三角内结构的延续,如股神经发出的股内侧肌支、隐神经,股动脉和股静脉等。

用镊子分离管内结构,注意观察动、静脉与神经的关系,其中隐神经从外侧跨过股动脉前方至内侧。

隐神经在收肌管内发出髌下支分布于膝部内侧皮肤。

股动脉在收肌管内发出一膝降动脉(或膝最上动脉),它与髌下支伴行,共同从股薄肌与缝匠肌腱之间穿出,分布呵:

膝内侧皮肤。

股动脉至收肌管内逐渐跨向股静脉的前内侧,两者共同通过大收肌下份的收肌腱裂孔至腘窝。

5.解剖股内侧肌群及闭孔神经根据内收肌群的深浅位置先分离内侧的股薄肌。

再清理长收肌和耻骨肌。

在长收肌起点下3cm处切断该肌,向下翻即露出深部肌肉。

第2层为短收肌。

清理短收肌及其表面的闭孔神经前支,以及位于其深面的闭孔神经后支。

第3层为大收肌,清理此肌,该肌下部有一腱性裂孔称收肌腱裂孔,股动、静脉由此裂孔进出腘窝,改名为腘动、静脉。

6.观察和追踪股深动脉在股动脉上段的后外侧壁寻找股深动脉,并沿其行径修洁该动脉及其分支。

股深动脉起先行于耻骨肌表面,以后潜入长收肌深面、大收肌表面。

它除发出分支营养内收肌群外,并发出3—4支穿动脉。

第1穿动脉在耻骨肌下缘发出,穿大收肌向后;

第2穿动脉穿过短收肌和大收肌向后;

第3穿动脉在长收肌的下缘穿大收肌向后;

股深动脉终支有时称第4穿动脉,穿大收肌向后与腘动脉分支吻合。

小腿前区与足背

(一)切口

为了一起暴露小腿前区和足背区,同时作4条切口。

1.于内、外踝水平作一过踝关节前方的横切口。

2.沿足趾根部,趾蹼背侧作一横切口达足背内、外侧缘。

3.延长大腿前面的纵切口直达内、外踝水平的横切口处。

4.循上述第1、2条切口的正中,纵行切开足背皮肤,直达第3趾尖。

将皮肤翻向两侧。

注意膝部、踝部、足背部的皮肤切口要浅,剥皮要薄,切勿损伤浅筋膜内的浅静脉和皮神经。

(1)小腿前区浅筋膜内结构

1)大隐静脉和隐神经:

继续沿股前区解剖出的大隐静脉向下解剖并修洁大隐静脉至足背并保留。

同时找出和大隐静脉伴行的隐神经。

从足背静脉弓外侧端往上追踪,找出小隐静脉,可看到它通过外踝的后下方。

同时可找到与小隐静脉伴行的腓肠神经。

2)腓浅神经:

清除小腿浅筋膜时,注意在小腿外侧中、下1/3交界处,仔细找出腓浅神经的皮支,并追踪修洁至足背远端,然后保留。

在第1、2趾蹼处切开浅筋膜,寻找腓深神经的终末支。

(2)足背浅筋膜内的结构:

在足背的浅筋膜中找出足背静脉弓,从静脉弓的内侧端向上清理出大隐静脉及其伴行的隐神经。

从外侧端清理出小隐静脉及伴行的腓肠神经终支,足背外侧皮神经。

在足背正中部位清理出腓浅神经的两条终支,足背内侧皮神经和足背中间皮神经。

2.解剖深筋膜清除所有浅层脂肪,暴露小腿及足背的深筋膜。

详细观察筋膜各部不同的厚度。

从胫骨外侧髁前方向下纵行切开深筋膜,可以看到小腿上部的深筋膜较厚,其深面为肌肉附着,因此,深筋膜与肌肉不易分离。

深筋膜在小腿中部较薄,肌肉较易分离。

在小腿下部,踝关节上方,深筋膜横行纤维增厚,即伸肌上支持带(又称小腿横韧带)。

往下解剖,在踝关节的前下方靠近足背处深筋膜又显著增厚,呈横位的“Y”型,此即伸肌下支持带(又称小腿十字韧带),检查它们的境界及附着点。

3.解剖小腿前区深层结构

(1)小腿前群肌肉及血管、神经:

于小腿下1/3处清理并检查通过小腿前方的所有结构,从内侧到外侧的顺序是:

胫骨前肌、

长伸肌、胫前动脉和二支伴行静脉、腓深神经、趾长伸肌(其外侧附有第三腓骨肌)。

清理深筋膜时注意观察在伸肌上支持带深面经过的肌腱皆包以腱滑液鞘,其功能是保护肌腱,减少摩擦。

(2)胫前动、静脉:

分离胫骨前肌与趾长伸肌的上端,在两肌之间,骨间膜的前面,解剖出胫前动脉和它的伴行静脉(除去静脉保留动脉)。

清理动脉时注意勿伤及附近的神经。

向上剖开胫骨前肌与趾长伸肌,在胫骨粗隆水平处横断胫骨前肌,切除胫骨前肌上份残端的肌纤维,沿胫前动脉向上找出胫前返动脉(与胫前返神经伴行),两者向内上方均行于胫骨前肌的深面,紧贴着胫骨的外侧髁,分支分布于膝关节。

找到上述结构后,在小腿下份腓骨的内侧切开伸肌上支持带,于第三腓骨肌的外侧,能找到腓动脉的穿支,该动脉有时粗大,可代替足背动脉。

(3)腓浅神经、腓深神经:

在腓骨颈之外侧找出腓总神经,它从腘窝的外侧角下降而来,看到它绕过腓骨颈的前面,穿人腓骨长肌深面,并分成3个分支:

胫前返神经、腓浅神经、腓深神经。

解剖时先用尖头镊子沿着腓总神经的方向通向小腿的前方,按腓总神经的走行方向,切断腓骨长肌,上述3条神经就暴露无遗。

胫前返神经与胫前返动脉伴行。

腓浅神经走在腓骨长、短两肌之间,支配两肌。

以后腓浅神经在小腿前外侧中、下1/3交界处穿出深筋膜,立即分为内、外两支:

①足背内侧皮神经,分布于跽趾,以及第2、3趾间隙的皮肤;

②足背中间皮神经,分布于小腿外侧和足背皮肤,以及第3、4趾间隙皮肤。

沿胫前动脉(位于小腿前群肌的深面),寻找和修洁伴行之腓深神经。

腓深神经于足背处与足背动脉伴行,最终分布于第1、2趾的相对缘皮肤。

4.解剖足背的深层结构清理

长伸肌腱、趾长伸肌腱,并找出其深面的

短伸肌、趾短伸肌。

于足趾跟部切断阴长、短伸肌腱及趾长、短伸肌腱,翻向近侧。

从踝关节前方找出腓深神经。

再找出与腓深神经伴行的足背动脉,该动脉两侧有伴行静脉,至第1跖间隙近侧端,发出第1跖背动脉和足底深支。

足底深支穿第1跖骨间隙行向足底,并与足底外侧动脉形成足底弓。

臀区、股后区、腘窝、小腿后区、踝后区

臀区

一、境界

二、浅层结构

臀区皮肤较厚,富有汗腺及皮脂腺。

浅筋膜较发达,后下部厚而致密→脂肪垫。

含臀上皮神经(腰1~3神经后支的外侧支)、臀中皮神经(骶1~3神经后支)、臀下皮神经(股后皮神经的臀支)及髂腹下神经的外侧支。

三、深层结构

(一)深筋膜——臀筋膜,包绕臀大肌、阔筋膜张肌。

臀筋膜的下份在大转子的外侧面与阔筋膜张肌和臀大肌的浅层腱膜相融合,向下构成髂胫束。

(二)肌肉层次

第一层臀大肌、阔筋膜张肌

第二层臀中肌、梨状肌、上

肌、闭孔内肌、下

肌及股方肌

第三层臀小肌、闭孔外肌

坐骨大孔

(三)穿经梨状肌上、下孔的结构

梨状肌自2~4骶椎前面股骨大转子。

由于梨状肌穿过坐骨大孔,将坐骨

大孔分为梨状肌上孔和梨状肌下孔。

梨状肌上孔自外侧→内侧依次有臀上神经、动、静脉经过;

梨状肌下孔从外侧→内侧依次有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臀下动、静脉、阴部内动、静脉及阴部神经经过。

(四)穿坐骨小孔的结构

坐骨小孔由骶棘韧带、坐骨小切迹与骶结节韧带围成。

通过此孔的结构自外侧向内侧依次为阴部内动、静脉,阴部神经。

它们从梨状肌下孔→绕过坐骨棘的骶棘韧带→坐骨小孔→坐骨直肠窝,分布于肛管下端及尿生殖区各结构。

四、髋周动脉网

位于臀大肌深面由闭孔动脉、臀上、下动脉,旋股内、外侧动脉及第一穿动脉形成丰富的动脉吻合网,通常称为“臀部十字吻合”。

股后区

皮肤——较薄

浅筋膜——含股后皮神经

1.后骨筋膜鞘的内容及交通

2.坐骨神经起自骶丛,由梨状肌下孔→臀大肌深面→坐骨结节与股骨大转子之间→股二头肌长头与大收肌之间→腘窝上角处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坐骨神经自内侧发出肌支→股二头肌长头、半腱肌、半膜肌及大收肌的坐骨部在臀大肌下缘与股二头肌长头外侧缘的夹角处,坐骨神经浅面仅覆以皮肤、浅、深筋膜,临床常在此处检查坐骨神经压痛点。

三、股部中1/3横断面

观察标本,辨认各有关结构及共相互关系

膝后区

皮肤薄,股后皮神经末支,隐神经及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于此,小隐静脉(在此穿深筋膜→腘静脉)及其周围的浅淋巴结。

深筋膜又称腘筋膜,厚而坚韧,临床意义。

腘窝的位置、境界、内容

腘窝位于膝关节后方、呈菱形,有顶、底及四壁:

顶——腘筋膜。

底——自上→下为股骨腘面、膝关节囊后部及腘斜韧带、腘肌及其筋膜。

上外侧壁——股二头肌。

上内侧壁——半腱肌和半膜肌。

下外侧壁——腓肠肌外侧头。

下内侧壁——腓肠肌内侧头,

腘窝内由浅→深有胫神经、腘静脉、腘动脉(血管周围有腘深淋巴结)及窝的上外缘有腓总神经。

1.胫神经自坐骨神经分出,沿腘窝中线→腘肌下缘穿比目鱼肌腱弓→小腿后区。

发支→邻近肌肉及关节,皮支为腓肠内侧皮神经。

2.腓总神经自坐骨神经分出,沿腘窝上外缘、股二头肌腱向下外→绕腓骨颈外侧分为腓浅、深神经。

在腓骨颈外,腓总神经位置浅表,易受损伤。

若损伤后将产生什么症状?

3.腘静脉与腘动脉伴行,包于——血管鞘内,故当血管损伤时,易造成动、静脉瘘。

小隐静脉于腘窝下角处,穿深筋膜→腘静脉。

4.腘动脉紧贴股骨及膝关节,故股骨下段骨折,骨伤及腘动脉。

自收肌腱裂孔→腘肌下缘,分为胫前、后动脉,在腘窝内发出五条关节支,参与组成膝关节动脉网。

三、膝关节动脉网

由膝上内、外侧动脉,膝中动脉,膝下内、外侧动脉(均起自腘动脉)、膝降动脉(来自股动脉),旋股外侧动脉的降支及胫前返动脉组成。

小腿后区

浅筋膜内含小隐静脉,腓肠内、外侧皮神经及腓肠神经(由腓肠内侧皮神经与腓肠外侧皮神经发出的交通支组成)。

深筋膜与小腿骨间膜、胫,腓骨共同围成后骨筋膜鞘,内有小腿后肌群,胫后血管及胫神经。

1.肌肉配布小腿后群肌分浅、深两部,以筋膜隔分开。

2.血管神经束的起止、行程、分支和分布

胫后动脉为腘动脉在小腿部的延续,有二条伴行静脉。

穿过比目鱼肌腱弓深面→小腿三头肌深面下降→内踝后方→足底内、外侧动脉。

在起始部发出腓动脉→小腿外侧部。

胫神经与胫后血管伴行,先在血管内侧→血管浅面→血管外侧,经内踝后方→足底。

肌支→小腿后肌群,皮支→小腿后内侧皮肤,关节支→膝、踝关节)。

三、小腿中1/3横断面

观察标本,辨认各有关结构及其相互位置关系。

踝后区

踝管的构成及其内容物的排列

踝管由深筋膜形成的屈肌支持带与内踝、跟骨内侧面共同构成。

支持带深面形成四个骨纤维性管,自前→后依次容纳:

①胫骨后肌腱;

②趾长屈肌腱;

⑧胫后动、静脉及胫神经;

长屈肌腱。

踝管是小腿后区→足底的重要通道。

复习思考题

1.臀部由浅入深有哪些肌肉?

各受何神经支配?

2.梨状肌上、下孔的位置及通过的结构有哪些?

3.坐骨神经的位置及其体表投影部位?

4.用哪些标志可确定大隐静脉的行径?

它收集哪些属支?

5.大腱前肌群、内侧肌群各包括哪些肌肉?

受何神经支配?

在标本上你怎样确认这些神经主干?

6.股三角、收肌管、腘窝的组成、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