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学动力学基础全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89500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2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化学动力学基础全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1化学动力学基础全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1化学动力学基础全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1化学动力学基础全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1化学动力学基础全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化学动力学基础全解.docx

《1化学动力学基础全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化学动力学基础全解.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化学动力学基础全解.docx

1化学动力学基础全解

1--化学动力学基础

[教学要求]

1.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2.掌握反应机理概念,掌握有效碰撞理论,了解过渡状态理论,掌握活化能、活化分子的概念及其意义。

3.掌握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及浓度、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定量关系:

质量作用定律,化学反应的温度因子,熟悉阿仑尼乌斯方程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

1.反应机理的概念,有效碰撞理论,过渡状态理论,活化能、活化分子的概念及其意义。

2.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及浓度、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定量关系:

质量作用定律,化学反应的温度因子,阿仑尼乌斯方程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1.有效碰撞理论,过渡状态理论,活化能、活化分子的概念。

2.阿仑尼乌斯方程。

[主要内容]

1.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平均速率和瞬时速率,同一反应用不同物系表示速率时这些速率间的关系。

2.反应机理(反应历程)概念:

基元反应和非基元反应、反应分子数(单分子反应、双分子反应、三分子反应)。

3.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有效碰撞理论的基本要点,有效碰撞的条件,有效碰撞、活化能、活化分子的概念,碰撞频率因子与化学反应临界能或阀能的关系公式,活化能、方位因子、碰撞频率因子与反应速率的关系,活化过渡状态理论的基本要点,活化络合物;实验活化能。

4.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质量作用定律、反应级数、化学反应速率方程式;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阿仑尼乌斯方程式及其应用。

5.催化剂基本概念及其基本特征,催化作用,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机制。

[教学内容]

§3.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3.1.1平均速率和瞬时速率

1.平均速率

某一有限时间间隔内浓度的变化量。

 

2.瞬时速率

时间间隔Δt趋于无限小时的平均速率的极限。

先考虑一下平均速率的意义:

,割线AB的斜率

要求得在t1—t2之间某一时刻t0的反应速率,可以在t0两侧选时间间隔t0-—t0+,越小,间隔越小,则两点间的平均速率越接近t0时的速率t0.当->0时,割线变成切线,则:

   

  割线的极限是切线,所以割线AB的极限是切线k;故t0时刻曲线切线的斜率是t0时的瞬时速率vto.

  从瞬时速率的定义,可以归纳出瞬时速率的求法:

(1)做浓度—时间曲线图;

(2)在指定时间的曲线位置上做切线;

(3)求出切线的斜率(用做图法,量出线段长,求出比值)

  

3.1.2定容反应速率

 

 

r——定容条件下的反应速率(mol·L-1·s-1)

溶液中的化学反应:

对于定容的气相反应:

§3.2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速率方程

3.2.1化学反应速率方程

40℃,CCl4中N2O5分解反应的r:

c(N2O5)

N2O5的分解速率与N2O5浓度的比值是恒定的,即反应速率υ与c(N2O5)成正比。

上式称为该反应的速率方程式,k称为“反应速率常数”,又称“比速常数”,意义是速率方程式中各种物质浓度均为1mol.dm-3时的反应速率;其量纲由速率方程确定;k大小取决于反应物的本质,而与浓度无关,当其他条件相同时,k↑,则v↑;通常,T↑,则k↑。

速率方程式表示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系。

对于一般的化学反应:

α,β—反应级数:

若α=1,A为一级反应;β=2,B为二级反应,则α+β=3,总反应级数为3。

α,β必须通过实验确定其值。

通常α≠a,β≠b。

k—反应速率系数:

零级反应mol·L-1·s-1;一级反应s-1;二级反应(mol·L-1)-1·s-1。

k不随浓度而变,但受温度的影响,通常温度升高,k增大。

3.2.2由实验确定反应速率方程的简单方法—初始速率法

例如:

反应的有关实验数据如下:

该反应的速率方程:

对NO而言是二级反应,对H2而言是一级反应。

试问如何求出反应速率系数?

3.2.3浓度与时间的定量关系

lnc-t关系应为直线

半衰期:

当反应物A的转化率为50%时所需的反应时间称为半衰期,用表示。

对于一级反应,其半衰期为:

零级、一级、二级反应的速率方程总结:

*仅适用于只有一种反应物的二级反应。

§3.3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Arrhenius方程

3.3.1Arrhenius方程

Arrhenius方程:

k=k0exp(-Ea/RT)

k0—指前参量

Ea—实验活化能,单位为kJ·mol-1

显然ln{k}—{1/T}为直线关系,直线的斜率为:

-Ea/RT,直线的截距为ln{k0}。

由Arrhenius方程可定义Ea:

3.3.2Arrhenius方程的应用

1.已知T1—k1,T2—k2,求Ea

两式相减,整理得到:

通常活化能的数值在40~400kJ·mol-1之间,多数为60~250kJ·mol-1。

2.由Ea计算反应速率系数

例题:

N2O5(g)2NO2(g)+1/2O2(g)

已知:

T1=298.15K,k1=0.469×10-4s-1

T2=318.15K,k2=6.29×10-4s-1

求:

Ea及338.15K时的k3。

3.3.3对Arrhenius方程的进一步分析

1.在k=k0exp(-Ea/RT),Ea处于方程的指数项中,对k有显著影响,在室温下,Ea每增加4kJ×mol-1,k值降低约80%.

2.温度升高,k增大,一般反应温度每升高10℃,k将增大2~4倍.

3.根据,对同一反应,升高一定温度,在高温区值增加较少,因此对于原本反应温度不高的反应,可采用升温的方法提高反应速率。

4.对不同反应,升高相同温度,Ea大的反应k增大的倍数多,因此升高温度对反应慢的反应有明显的加速作用。

§3.4反应速率理论和反应机理简介

3.4.1碰撞理论

Lewis提出,以气体分子运动论为基础,主要用于气相双分子反应。

O3(g)+NO(g)→NO2(g)+O2(g))()

发生反应的两个基本前提:

发生碰撞的分子应有足够高的能量;

碰撞的几何方位要适当;

如用数学形式综合上面两个条件:

则r=Z×P×f

Z表示分子碰撞频率,叫做频率因子,P是与反应物分子碰撞时的取向有关,叫做取向因子,f为具有发生反应的能量的分子数与总碰撞分子数之比,叫做能量因子。

能量因子符合玻尔兹曼分布率:

f=e–E/RT

因而有:

r=ZPe-E/RT

A、B的碰撞频率ZAB:

(A(g)+B(g)→D(g))

ZAB=Z0(A)(B)

Z0为(A)、(B)为单位浓度时的碰撞频率,它与分子量及分子大小有关。

只有平均动能大于一个临界值Ec的A,B分子互相碰撞才是“有效碰撞”。

“有效碰撞”占总碰撞次数的分数f,符合Maxwell-Boltzmann分布定律(正态分布),又称“能量因子”。

f=有效碰撞次数/总碰撞次数=exp(-Ec/RT)

Ec指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对”所具有的最低动能(或称“阈能”),

且实验活化能Ea=Ec+½RT

∵Ec>>½RT∴Ea≈Ec

 A、B分子沿着有利的方向碰撞才能发生“有效碰撞”。

活化分子:

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活化能Ea是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反应物的平均能量之差.

速率常数与Z0、P、e-Ec/RT有关,即与分子的大小、分子量、活化能、温度、碰撞方位等因素有关,从而从理论上论证了阿仑尼乌斯的公式,阐明了速率常数的物理意义。

该理论直观,但仅限于处理气体双分子反应,且把分子当作刚性球,忽略了的分子结构。

3.4.2活化络合物理论(过渡态理论)

由Eyring和Pelzer提出,运用了量子力学及统计力学方法。

认为从反应物到生成物之间形成了势能较高的活化络合物,活化络合物所处的状态叫过渡态。

要点:

1.反应物分子—活化配合物(过渡状态)—产物

2.位能(势能):

始态<过渡状态>终态

3.T一定,Ea↑,则活化分子总分子总数的比例↓,反应速率v↓;反之,Ea↓,反应速率v↑

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曲线

E(Ⅰ)-反应物(始态)势能:

E(Ⅱ)-生成物(终态)势能

正反应的活化能Ea(正)=Eac-E(Ⅰ)

逆反应的活化能Ea(逆)=Eac-E(Ⅱ)

ΔrHm=E(Ⅱ)-E(Ⅰ)=[Eac-Ea(逆)]-[Eac-Ea(正)]

ΔrHm=Ea(正)-Ea(逆)

Ea(正)>Ea(逆),ΔrHm>0,为吸热反应

Ea(正)<Ea(逆),ΔrHm<0,为放热反应

例:

基元反应

可见:

正反应活化能Ea=E(活化配合物分子)-E(反应物分子)

一般化学反应Ea=60~250kJ•mol

若Ea<40kJ•molv太大,无法测定。

若Ea>40kJ•mol-1v太小

逆反应活化能

Ea′=E(活化配合物分子)-E(产物分子)

正反应的热效应:

例:

对于上述反应

3.4.3活化能与反应速率

Arrhenius活化能:

由普通分子转化为活化分子所需要的能量。

Tolman活化能:

 

对于气相双分子简单反应,碰撞理论已推算出:

Ea=Ec+1/2RT≈Ec。

常把Ea看作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不受温度的影响。

浓度影响:

当温度一定,某反应的活化能也一定时,浓度增大,分子总数增加,活化分子数随之增多,反应速率增大。

温度影响:

当浓度一定,温度升高,活化分子分数增多, 反应速率增大。

3.4.4反应机理与元反应

反应机理:

化学反应过程中经历的真实反应步骤的集合。

元反应:

由反应物一步生成生成物的反应,没有可用宏观实验方法检测到的中间产物。

意义:

通过实验一旦证实某一有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反应为元反应,就可以根据化学反应计量方程式直接写出其速率方程式。

复合反应: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反应组合而成的总反应。

在复合反应中,可用实验检测到中间产物的存在,但它被后面的一步或几步反应消耗掉,因而不出现在总反应方程式中。

如:

为由下列两步组成的复合反应

中间产物NO3可被光谱检测到,但是没有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控制步骤的速率方程式:

§3.5催化剂与催化作用

3.5.1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基本特征

催化剂:

存在少量就能加快反应而本身最后并无损耗的物质。

催化作用的特点:

①只能对热力学上可能发生的反应起作用。

②通过改变反应途径以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③催化剂有选择性,选择不同的催化剂会有利于不同种产物的生成。

④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催化剂才能表现活性。

3.5.2均相催化与多相催化

1.均相催化:

催化剂与反应物种在同一相中的催化反应。

没有催化剂存在时,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为:

加入催化剂Br2,可以加快H2O2分解,分解反应的机理是:

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参与的分解反应,改变了反应机理,降低了反应活化能,增大了活化分子分数,反应速率显著增大。

2.多相催化(自学)

3.5.3酶催化

酶催化:

以酶为催化剂的反应。

特点:

①高效

②高选择性

③条件温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