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10《惊弓之鸟》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893409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10《惊弓之鸟》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10《惊弓之鸟》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10《惊弓之鸟》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10《惊弓之鸟》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10《惊弓之鸟》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10《惊弓之鸟》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10《惊弓之鸟》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10《惊弓之鸟》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10《惊弓之鸟》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⑵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解决难点

1、说“更羸不用箭能射下大雁”是哪几自然段?

(1~4)

⑴指名读1~4自然段:

⑵更羸打猎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课文是怎样描写他们看到的那只大雁的?

(用“”画出来:

一只、慢慢的,边飞边鸣)

⑶更羸指着大雁说了什么?

谁来读一读他的话?

(更羸的话中用了“只要……就”,表达出更羸的胸有成竹,所以读时语气要肯定。

⑷魏王为什么信不过自己的耳朵?

如果是你,你相信更羸的话吗?

⑸指导朗读:

更羸虽有把握,但态度谦和。

魏王的话要用不解和疑问的语气来读。

⑹齐读1~4自然段。

2、师:

更羸到底有没有将大雁射下来呢?

哪几自然段告诉我们?

⑴齐读5、6段。

⑵更羸怎样射大雁的?

大雁听到弦声怎样?

哪些词写出拉魏王吃惊的程度?

句子对比:

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那只大雁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掉下来。

(同样是一个“直”字却准确地描绘出前后两种不同的情形,前者是写大雁一个劲儿往高处飞,飞得急;

后者是写大雁一点儿也不能飞了,掉得快。

⑶指导朗读:

突出两个“直”,突出“啊、大吃一惊、真有、这样”。

3、师:

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

⑴默读7~9自然段。

思考:

最后一段话,更羸一共说了几句话?

每一句话讲什么?

(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讲的是他的分析?

⑵同桌交流。

⑶集体交流:

更羸的这段话总共有四句。

第一句说的是他看到和听到的情况。

看到的是──“它飞得慢”;

听到的是──“叫的声音很悲惨”。

第二句说他根据看到的和听到的进行分析:

从“飞得慢”知道“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从“叫得悲惨”知道“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这两个倒装的因果关系句有力地强调了“飞得慢”和“叫得悲惨”的原因。

而这些原因正是更羸看见大雁飞的情形分析所得。

第三、四句是他进一步的分析、推理和最终得出的结论。

⑷语言训练:

根据课文内容说话:

因为________,所以________。

⑸指导朗读,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二、总结课文

1、更羸的本事到底大在哪里?

你觉得更羸是个怎样的人?

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2、说说“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附:

板书设计

裂开

高飞↗∣

害怕↗直∣直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弦响↗↓

边飞边鸣————→掉了下来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查找资料,了解大雁的相关知识;

小黑板(生字词)

教学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1、出示小黑板:

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什么信息?

2、导入: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朗读正确、流利。

2、指名分段读课文,对读不好的段落重点指导读好。

3、认读生字词:

“更”是多音字,在课文里读gēng,不要读成gè

弦,读xiá

n,不要读成xuá

n。

”;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质疑并归纳问题。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全班交流。

3、再默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归纳出有价值的问题,如:

(1)更羸为什么不用箭也能射雁?

(2)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

(一)说“更羸不用箭能射下大雁”是哪几自然段?

(1——4)

1、指名读1—4自然段。

2、更羸打猎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课文是怎样描写他们看到的那只大雁的?

(用“”画出来:

3、更羸指着大雁说了什么?

谁来读一读他的话?

4、魏王为什么信不过自己的耳朵?

如果是你,你相信更羸的话吗?

5、指导朗读:

6、齐读1—4自然段。

(二)师:

更羸到底有没有将大雁射下来呢?

哪几自然段告诉我们?

1、齐读5、6段。

2、更羸怎样射大雁的?

大雁听到弦声怎样?

哪些词写出拉魏王吃惊的程度?

(同样是一个“直”字却准确地描绘出前后两种不同的情形,前者是写大雁一个劲儿往高处飞,飞得急;

3、指导朗读:

突出两个“直”,突出“啊、大吃一惊、真有、这样”

(三)师:

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

1、默读7—9自然段。

最后一段话,更羸一共说了几句话?

每一句话讲什么?

(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讲的是他的分析?

2、同桌交流。

3、集体交流:

看到的是——“它飞得慢”;

听到的是——“叫的声音很悲惨”。

从“飞得慢”知道“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4、语言训练:

因为,所以。

5、指导朗读,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1、更羸的本事到底大在哪里?

你觉得更羸是个怎样的人?

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2、说说“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第三课时

一、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记忆字形:

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识记,和同桌交流难字的识记方法。

3、难字书写指导:

“弓”是独体字,笔画是3画;

“魏”是17画,第14画是从“田”字里面通下来一撇,第16画是“撇折”;

“雁”字,“厂”字里边是两个单人旁,右边是四横,不要写成三横。

4、书写练习。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同步练习。

布置作业:

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抄下来

板书设计:

裂观察:

飞得慢叫得惨

飞↗∣

怕↗∣分析:

箭伤作痛孤单失群

“嘣”↗↓结论:

不用箭只拉弓

直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3

1.能运用读书记号理解课文内容。

2.能较熟练地运用因果关系的句式说话写话。

3.初步领会“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的喻意。

教学重点:

正确运用读书记号读懂文章,掌握因果关系句式。

教学难点:

领会更羸“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过程。

教学方法:

1、运用“引导——发现”的教学策略,即通过“激疑—引导—探索—发现”的基本流程,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规律。

2、以思维训练为核心,采取跳跃式讲读。

一、回顾引入,理解题目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惊弓之鸟》齐读课题。

2、复习生字,然后一起看大屏幕:

(课件1:

出示图片,认识弓箭弦)做一个射箭的动作。

3、老师想考考大家,你们有胆量接受挑战吗?

“惊弓之鸟”中的“鸟”指的是什么?

(大雁)出示:

(课件2:

大燕大雁判断哪个对,随后出示大雁图片)问:

你知道哪些大雁的生活习性?

(候鸟、群居生活对,大雁喜欢过群居生活,它们成群结队地居住在水边,成群结队地展翅高飞)

“惊”是什么意思(惊吓,害怕)之:

的“惊弓之鸟”的意思是:

A、害怕弓箭的大雁。

B、害怕弓弦响声的大雁。

4、谁能用简单的语言复述一下这个成语故事,其它的同学可以在心里默默和她一起完成。

二、精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1、过渡:

看屏幕,有一天,更羸和魏王到效外去打猎。

(课件3出示课文插图)

你从图上能看出谁是更羸,谁是魏王?

请说出你的理由。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断的能力。

2、引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1)更羸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打开书找一找,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做上记号。

指名读:

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课件4演示一只大雁在飞,边飞边鸣。

出示句子,指名读)

(看到这样一只大雁,你会想到些什么?

老师想把“鸣”换成“叫”好不好课件)

(2)过渡:

更羸似乎也想了很多,并且瞬间就做出了这样的推断:

(课件5出示句子:

更羸指着大雁对魏王说:

“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

)指名读。

有关联词语,做上记号(只要-----就),练习说话。

师:

魏王的反应是(课件5出示句子:

“是吗?

”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

”)

如果,在“说”和“问道”前面加修饰词,想一下加什么最符合两个人的心里(课件5变成更羸指着大雁对魏王(信心百倍)地说:

”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半信半疑)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

(3)、指名读。

师过渡:

接读:

更羸彬彬有礼,谦虚地说,请让我试一下。

设疑:

更羸成功了吗?

3、引读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课件6出示文字:

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只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2)评价:

大雁掉下来了吗?

可我没看见呀?

你刚才读的时候,弦声不够响,大雁没听到,所以没掉下来。

生再读了一遍,这次,他强调了"

嘣"

的一声响)

这么响,我都被吓了一跳,难怪大雁吓得直掉下来了。

(3)读了这段话后,你们有问题吗?

老师也有个问题想问:

这段话中有两个"

直"

,它们的意思一样吗?

(课件7出示课件做选择两个直字)

(通过比较,学生明白了"

大雁直往上飞"

中的"

是"

拼命"

的意思;

"

直掉下来"

的直是"

垂直"

的意思。

你们猜一猜,当那只刚受过伤的大雁听到弦声时,它心里想什么?

完成板书

怕↗∣

“嘣”↗↓

直掉

我们发现置大雁于死地的是“嘣”的一声。

现在我们假设如果你跟魏王去打猎,你也拉得动这张弓,也那么(嘣)的来一下,这只大雁会不会掉下来?

看来这一次更羸高明之处不在于拉弓,那么更羸的本事又高在何处呢?

4、分角色读(6------9段)

师:

下面我请几名同学分角色读一下6到9段。

注意扮演哪个角色,就得像哪个角色一样说话。

(课件8出示:

惊弓之鸟大吃一惊两个惊意思一样吗?

5、研读9段

(课件9出示:

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

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

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1)默读这段话,思考,哪些是更赢看到的,听到的。

哪些是更赢分析到的。

哪些是更羸得出的结论。

指名回答

(2)完成课件板书:

(观察:

飞得慢叫得惨分析:

箭伤作痛孤单失群结论:

不用箭只拉弓)

(3)出示句子:

(课件10:

A.之所以飞得慢,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B.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飞得慢。

仿照句子说一说:

(4)我们再看:

(课件11:

出示句子:

试着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放在句中自由读。

6、研读一自然段

更羸是个什么样的人?

怎么有这样的本事,知道那只大雁那么害怕弓箭,甚至听到弓箭的声音就会掉下来呢?

(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下来了。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评议:

谁读得好?

好在哪里?

(强调了“有名”和“能手”)理解“能手”的意思:

对某一项技术、某一种工作特别熟练,干得特别出色的人,称作“能手”。

织布技术特别熟练的人,我们称他为—“织布能手”,种菜特别出色的人就称为“种菜能手”。

射箭技术很高明的人就称为“射箭能手”。

“有名”的“射箭能手”说明更羸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射箭的技术特别高明、射箭的经验特别丰富,因而大家都知道他。

你们能不能想象一下,他的箭法怎样?

用一个词语来形容。

(百步穿杨、箭无虚发、百发百中)

(2)是不是因为更羸射箭射得特别准,所以才大雁落下来的呢?

是因为他有丰富的经验,善于观察周围的现象,而且能对观察到的进行认真、深入地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结合实际、拓展引申

1、这只大雁一听到弦响,心里就害怕,以为又有箭射来,拼命往高处逃命,可见这是一只——(生)惊弓之鸟(师指课题)

“惊弓之鸟”是什么意思?

(就是被弓箭吓怕了的鸟。

2、师:

说得对。

“惊”就是惊吓;

“弓”就是弓弦的响声;

“之”就是“的”。

“惊弓之乌”是个成语,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特别害怕的人,说这种人成了惊弓之鸟。

3、你们在电影、电视或者读过的故事里看到过这种人吗?

(师举例:

有人打了败仗很恐慌,听到风吹草动以为是追兵来了,害怕得不得了,慌忙逃跑,这些人就是惊弓之鸟。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军队被解放军打得晕头转向,一听说解放军来了,吓得逃的逃,投降的投降,他们也是惊弓之鸟。

(有的人被蛇咬过一次,以后看到草绳就害怕,成了惊弓之鸟。

这种人是胆小鬼。

4、教师小结:

大雁自己吓到了自己。

我们不要犯“惊弓之鸟”的错误,遇到紧急的情况要冷静,别自己吓自己,要想出自己救自己的办法。

5、像这样的成语故事有很多,向同学们推荐一本书《成语故事》。

认真阅读,你一定会得到一些启发的。

后记:

今天上午第一节,上了这学期全校的第一堂公开课。

课堂上看似毫不紧张的我,面对那么多老师,其实心里还是有点紧张的。

最紧张的时刻不是课堂上,是昨晚吧,写了一篇比较轻松的文字,稍微缓解了一下。

躺在床上提醒自己尽量不去想,但教学的各个环节依然像放电影般在脑海里闪现,好不容易睡着了,可4点半又醒了,后来的时间担心睡过了头,一直迷迷糊糊的。

上过N次这样的课,还会如此这般,怪好笑滴。

还好,课结束后,他们的评价还不错,我也算完成了一项任务,但我心里最清楚这堂课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休息两天后会认真做一个反思的!

《惊弓之鸟》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惊弓之鸟》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如何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主题下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人物对话推进情节发展,并用因果倒置的叙述方式突出更羸善于观察和分析的品质。

根据这篇文章的特点,我确定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人物形象。

2.从课文的学习中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推断,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二、说教法与学法

从这篇课文的艺术特点来看,它采用了顺叙与倒叙相结合的方法,设置了一个更羸是如何虚发落雁的悬念。

但是如果在课堂上仍然按照课文顺序推进,把悬念当作秘密来讲,这显然忽视了学生预习的成效。

因而我根据课文特点采用“块状”的阅读教学法,将文章划分为两大板块,给学生一个全知全能的视角,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阅读经验来分析悬念与揣摩人物心理,在这个过程中渗透合作交流讨论的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分析悬念

我将课文的第一、二、八这三个自然段合为第一板块的内容——分析悬念。

1.课堂伊始,我出示一段视频皮影短片。

希望用这种学生比较喜欢的方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也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做铺垫。

2.当视频播放到了魏王看到更羸不用箭就射下大雁而大吃一惊时,我问学生:

聪明的你能不能告诉惊讶的魏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难道更羸有什么魔法吗?

这个时候学生心里就会有一种被需要被尊重的感觉,当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膨胀时他就有了动力去做这件事。

因此,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必然会迅速查看课文第八自然段。

3.分析第八自然段。

大部分学生会在第八自然段找原因,但是他们可能只会读出原文内容,而不能分析出这段话的层次。

因此,接下来就转入本节课的重点:

分析更羸的话。

首先我让学生通读全段。

这一方面是为了集中学生刚才在回答问题时分散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获得整体感。

接着,我出示这段话的三个层次,用不同颜色标出,请学生思考这三层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提出的之间又有什么联系?

学生自由朗读讨论交流。

在第一层次,我提醒学生注意“飞”和“叫”着两个字;

第二层次提醒学生注意“因为”这个词语所暗示的人的思维活动;

第三层次注意“一……就……”这个句型。

在教师的启示之下,学生应该能对这三个层次有一个模糊的概念,但是一部分学生可能还不能形成明晰的线索,这时我将出现一张表格让学生来填。

(见课件)这张表既是为了巩固知识,也是为了帮助学生归纳。

另外这一段中还包涵了一个因果关系倒置的知识点。

当对这三个层次比较明确时,我就训练他们句型转化。

这时我会问学生,现在你们清楚了更羸虚发落雁的奥秘,那么你想怎样讲给“魏王”听呢?

同桌之间互相演练。

其中一个做魏王,另一个做更羸。

更羸在回答时可以用完整的“因为……所以……”句型或“先果后因”句型。

4.初步感受人物作品中生动的人物形象。

当请了几个学生进行因果句型的示范之后,我接着问最后一组学生:

“魏王,你看更羸分析的头头是道,有根有据,你不想夸夸更羸吗?

”由这个问题直接转到感受人物形象的目标上。

学生可以有他们自己对更羸的看法,也可以提示学生看屏幕,归纳出更羸的人物形象特点:

善于观察、分析,并能结合经验作出判断。

(二)分角色朗读重点语句,揣摩人物心理。

(第3——第7自然段)

在第一版块的学习中学生一方面掌握了这只大雁的情况,另一方面对更羸的形象的理解也在不同程度的丰满起来。

有了这两点积淀,我所设想的学生用全知全能的视角洞察到人物的心理就有了支点。

第一版块到第二版块的过渡我采用这样的方式:

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魏王和更羸都已经知道这其中的奥秘,但是书中的魏王并不知情,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当时魏王和更羸有过什么样地对话,分别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表现。

试着和同桌练习对话。

在诠释魏王的心理时,提醒学生注意抓住魏王的“信不过”、“啊”、“大吃一惊”等词语来表现魏王由怀疑——惊讶的语气变化。

而读更羸的话则要抓住“请让我试一下”和“笑笑”等语句读

出胸有成竹而又谦虚的态度。

因为学生已经知道更羸在向魏王许诺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前已作了周密的思考,所以对更羸胸有成竹的姿态比较容易理解。

也正是因为周密,如果外人不理解原因,也很难相信,所以魏王才怀疑和吃惊。

这也就是全知全能视角所带来的便利。

在上述过程中,学生将多次练习表演对话,直到比较精确为止。

(三)迁移升华。

在完成第二版块内容之后,我将请学生完整的看一遍《惊弓之鸟》的视频,并给人物配音。

当视频结束时我在屏幕上打出一则报道。

“正当魏王和更羸拍手庆祝时,在大雁国的报纸上刊登了一则报道。

本报讯昨日一大雁(化名小A)飞经魏国,魏国著名射手更羸(人类)竟不用箭就将我们的同胞活活射死。

据目击者讲,当时,更羸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嘣”一声响后,小A就直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直往下掉。

由此看来,更羸是具有魔法之人,杀雁凶手必更羸无疑。

据悉,死者的母亲已准备上诉,状告更羸伤害野生动物。

至于结果如何,本报将追踪报道。

看了这则报道,你觉得更羸真的是凶手吗?

小A的哪些行为直接导致了它的死亡?

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分析小A的死因,说说从小A的死亡你得出什么启示?

出这则报道的目的:

一、用问题的形式令学生深入理解整篇文章,尤其是更羸的分析;

二、通过分析小A的行为,理解课文中两个“直”的不同意思(拼命,垂直往下),从而得出“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一点动静就异常恐惧)。

四、说教学设想

纵观整节课,我采用块状的阅读教学法,将文章分为两大块,课堂教学分三步骤来实施,理出其中的逻辑线索,循序渐进。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自学与和合作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训练了他们分析问题的思维。

《惊弓之鸟》说课稿2

1、教材分析

《惊弓之鸟》是一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搭箭,只需拉弓,便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事。

从中反映出更羸善于思考,并能根据所见所闻作出正确分析。

全文不仅用字极为准确,而且在写法上也极有特点,那就是:

小至更羸对大雁分析的句子,大至整篇课文的结构安排,都是通过倒装因果关系的句段组合来谋篇布局的,不仅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