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碾盘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889586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奇的碾盘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神奇的碾盘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神奇的碾盘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神奇的碾盘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神奇的碾盘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神奇的碾盘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神奇的碾盘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奇的碾盘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神奇的碾盘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老街的历史传说

提起家乡碾盘店名字的由来,还有一些古老的传说。

相传,民国时期,我的家乡有一条老街就叫碾盘店街。

老街依芭茅河而建,由北向南延伸;

街面虽小,但在过去是昔日的光黄古道必经之地。

当时被称之为“东大路”。

据《麻城县志》载,“东大路”是从河南光州(即今河南省商城、光山县)向南经小界岭过双庙关,再到张店达骑龙岗(今黄土岗镇),再过鄢夏二冲,沿碾盘店街南下,过九龙山柏籽塔直到古镇阎河(相传为麻城东古城),最后直达黄州。

这里是昔日南来北往,商贾云集,车水马龙的古官道。

如今,由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芭茅河中型水库的修建和阻断,古官道早已淹没在水底,昔日的繁华已风光不再。

过去,老街上有豆腐坊、榨油坊、磨面坊、旅馆、酒店和各种商铺,生意兴隆,颇为热闹。

据老人讲,沿芭茅河上下,老街五更半夜常有车夫赶牲口的声音,马蹄行走的哒哒声,还有行人推独轮车的声音和挑夫的喘息声。

只可惜,到抗日战争时期,因武汉会战小界岭战役失利,日寇沿东大路南下,一路烧杀抢掠,碾盘店老街在战火中遭到毁坏。

街北约200米的观音崖,靠近芭茅河,紧邻东大路,地势险要,据说曾是国军的抗日战场。

为了阻击日寇南下,国民党抗日将士与日寇在此厮杀,河里到处都是尸体。

听爷爷说,他们小时候常常在河边放牛,到河滩上玩耍,还时常捡得到子弹壳。

街东南隔河有一个平坦的山岗,因山岗上有一座青山寺,故名曰庙山岗。

而街西南约300米的河边,也有一个小山岗叫碉楼岗,这里曾建有高大的碉堡,以备战时之用。

芭茅河边以南还有一大片宽广的麦地,约20余亩,据说曾是国军的临时飞机场。

碾盘店老街就在芭茅河边上,庙山岗与碉楼岗隔河相望,再加上观音崖,三者互为犄角,构成三点一线,老街就在中间。

可见,这里地势险要,定是昔日兵家必争之地。

站在家乡的山冈,举目四望,碾盘店尽收眼底,芭茅河穿村而过,远处是一望无垠的田野,一大片一大片金黄的稻谷一望无际,凉风习习,波浪翻滚,送来阵阵清香。

田野里,机器轰鸣,一辆大型收割机正在收割成熟的稻谷,丰收的喜悦洋溢在勤劳的家乡人脸上。

如今,历史的久远淡漠了曾经的辉煌。

时代变迁,沧海桑田,碾盘店老街风光不再,昔日高大的碉楼也早已荡然无存;

只有一座殿宇壮观的青山寺矗立在庙山岗上,至今香火旺盛,钟磬声余音袅袅。

很难想象得到,这里曾是昔日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

庙山岗上的青山寺,过去是一座规模颇为宏大的寺庙。

1951年土改时期,因“破四旧”,寺庙大部分被毁,寺内菩萨被打,只留下一部分房子做了村级小学。

当时学生也只有几十人,两个复式班,四个年级。

我的大伯小时候还曾在此读过书。

后来,因年久失修,房屋破旧,寺庙最终被全部拆掉,学校也搬迁了。

家乡人普遍都有信奉神灵,求神拜佛,行善布施的传统。

2000年之后,村民又自愿出资,修建了现在的青山寺。

寺内有阎王殿、帝王殿、娘娘殿、罗汉殿、药王殿,供奉着佛祖、观音、药王爷、文殊菩萨、娘娘菩萨等,寺庙殿宇壮观,建筑也较为雅致。

庙门前有几棵苍松古柏,犹如几名卫士,日夜守护着古老的寺庙,显得庄严而肃穆。

其中有一棵很大的古柏,是不可多得的古树名木!

据说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由三四人才能合抱,树枝上悬挂着一口大钟。

寺内还有一大奇观:

断池。

断池是庙内一个长方形的大水池,长约两丈,宽约八尺,池中间有一个低矮的堤埂,下雨时堤埂被淹,天晴时又露出。

断池里的水清澈见底,冬暖夏凉,甘甜可口,终年不竭。

说来也怪!

有一年,一位村妇有孕在身,但正值农忙时节,家里劳力不够,就出门下田收割稻谷。

当时天热,农妇忙了一天,回家后就大病一场,发高烧,打寒颤,时冷时热,肚子疼得厉害,茶饭不思,呕吐不止,家人急得手足无措,叫村医问诊也无济于事。

后来,听乡人建议,喝了几碗断池的甘泉水,没想到第二天竟然好了。

正是:

地处光黄要道津,历来多有古风存。

碾盘老街留胜迹,世事兴衰自有情。

庙山岗上香火盛,青山寺里显神灵。

秀美乡村歌盛世,晨钟暮鼓祈升平。

灵秀杜鹃湖

光黄古道旁的芭茅河,远近闻名。

它是长江一级支流举水河的一条小支流,发源于上游的群山之间。

这里山清水秀,一年四季水源充足,水质甘冽。

自古以来,丽山秀水养育了两岸一代又一代的百姓。

位于家乡碾盘店境内的杜鹃湖(原芭茅河水库)是麻城市内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有水产养殖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库,也是黄土岗镇第一大水库。

其坝址就坐落在举水支流芭茅河上游的两山之间。

水库控制承雨面积30.3平方千米,总库容约1625万立方米,承担着库区下游3.5万亩良田的灌溉和下游百姓的吃水任务。

上世纪50年代,麻城县政府响应“兴修水利,大办农业”的号召,于1959年开始动工兴建这一水利工程。

水库枢纽工程主要包括大坝、溢洪道、东西干渠、渡槽和其他附属设施。

高耸的大坝矗立在猴儿脑和火山坳两座大山之间,库尾一直延伸到上游的上石桥。

靠近大坝内东西两侧各有一个漂亮的楼廊式闸亭,一东一西伸入湖里,犹如腾龙的犄角,显得威武而美观!

两条干渠恰似舞动的龙须蜿蜒在东西两侧的山腰之间。

每逢汛期,上游山溪河水奔腾而下,湖面一碧万顷。

俯瞰水库,活像一条张牙舞爪的巨龙翻腾在天地之间。

特别是每年夏天梅雨季节,溢洪道泄洪时,犹如一条宽大的瀑布从天而降,白浪滔天,雾气腾腾,声如雷霆,一泻千里,蔚为壮观!

倘若逢干旱季节,水库开闸放水,两条干渠又源源不断的输送甘泉,滋润着下游的万亩良田。

杜鹃湖水利工程,充分发挥了防洪、蓄水、灌溉的功能。

要知道,这些水利工程是在国家三年自然灾害的最困难时期修建的,当时没有大型机械,许多工程要靠人力在忍饥挨饿的情况下肩挑背扛。

想想这些,我不得不感叹家乡人的顽强毅力和朴实勤劳!

杜鹃湖水利工程已历经半个多世纪,其间因年久失修,监管缺位,大坝曾一度出现渗水问题。

这引起了水利部门的高度重视。

2010年,正赶上国家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国家病险水库整险加固工程的好政策,杜鹃湖实施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整险维修。

如今的杜鹃湖,整修一新,雄伟壮观,魅力无限!

每当雨过天晴,站在杜鹃湖雄伟的大坝上,迎着清风,举目四望,整个库区呈现出一派优美的山水自然风光。

坝上水泥路平坦宽阔,坝下新农村户户小洋楼。

杜鹃湖扼两山之间,似一方明镜,耀日月,贯神州。

库区内沟谷连绵,山水相映,重峦叠嶂,林海松涛,碧波荡漾,烟波浩淼,风景秀丽,景色宜人。

倘若于阳春丽日,驾一叶轻舟,泛于碧水之上,观赏沿岸旖旎的风光,看水面白鹭自由飞翔,真可谓是“湖光山色画中游”!

但见四周群山环抱花草绿,茫茫林海鸟儿啾。

近处水库岸边,风拂垂杨柳;

山谷坝口,雾锁有红楼。

远处芭茅河自北向南蜿蜒而行,穿村而过;

向南远眺,九龙山上具有唐代风韵的千年古塔--柏籽塔尽收眼底,清晰可见!

倘若沿杜鹃湖东北攀山而上,在崇山峻岭之中,还会看到水仙洞、大圣尖、玉皇顶、半截观音、瞎子沟、响水潭、晒谷石、万担仓、大浴盆、小浴盆、鸡翅关等自然景点。

这些自然景观,许多都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和曲折动人的故事。

我们不得不感慨:

杜鹃湖风景区的确是一个休闲旅游、观光垂钓、攀岩探险的好处去!

此正是:

杜鹃湖景足风流,万顷波光眼底收。

碧水蓝天鸣鹭鸟,红桃绿柳映轻舟。

波欢水笑千重浪,薄雾笼山锁红楼。

赏景观光生野趣,最是鹃湖梦里留。

近年来,麻城市抢抓机遇,充分利用自身独特的山水自然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

据悉,省水利厅已于2012年正式批准杜鹃湖为“湖北省级水利风景区”。

我们期待:

不久的将来,乘新农村建设的东风,家乡通过招商引资,精心筹划,打造秀美乡村,搞好库区开发,充分利用优美的山水自然资源,以芭茅河为纽带,将杜鹃湖水利风景区与阎河柏籽塔、九龙山地质公园连成一片,打造出一个以秀美乡村、自然山水和人文遗址遗迹为主体,融水利工程与自然山水为一体的自然生态旅游区。

风雨清风寨

家乡碾盘店东面,矗立着一座大山。

这座山是大别山的一条余脉,海拔约1200米。

山顶上有高大的城墙和山寨。

据历史记载,明末清初,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朝廷内部矛盾异常尖锐,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当时,罗田的王火鼎、麻城的周承馍等人聚众抗清,蕲黄地区山寨林立,据说有大小山寨300余座,其中最著名的山寨有48座,号称“蕲黄四十八寨”。

它们广泛分布于罗田、黄冈、麻城、浠水、黄梅等地。

这些山寨往往依山而建,地势险要,是在当时特殊的地理环境、民情状况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家乡大山上的山寨名叫清风寨,又称肖家大寨,相传是清朝初期所建,清顺治年间发展到鼎盛时期。

当时,清兵入关,明朝灭亡,八旗贵族趾高气昂,在政治上抬满压汉。

为了统一中原,统治汉人,清军实行了“汉从满俗”、“留发不留头”的铁血政策,要求汉人遵从满俗,否则,将株连九族,满门抄斩。

清朝的残酷统治激起了汉人的强烈不满,于是汉人勇举义旗,结寨连营,训练壮士,据险抗清。

清风寨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产生的。

传说清风寨的寨主叫肖启立,因脸上有麻子故称肖大麻子。

肖寨主身材魁梧,手舞大刀,力大无比,乃抗清勇士。

他跟麻北鄢家寨的寨主鄢世楚是好朋友,二人经常往来,两寨遥相呼应,联合抗清。

只因鄢世楚武艺高强,有飞毛腿;

肖大麻子拳脚厉害,力大无比,因此清军屡次围剿,却久攻不下,战败而回。

直到清代廉吏于成龙调到黄州任知府,亲自率领清兵,巧用计谋,才大破山寨。

后来,山寨又成为了抵御土匪强盗、抗击日寇的古战场,真可谓是历经风雨,饱经沧桑!

清风寨虽然不在“蕲黄四十八寨”之列,它只是当时大大小小300余座山寨之一,历史上也不很出名。

但是,当你真正走近它,你就会为它的雄、奇、险而惊叹!

清风寨已历经几百年的风雨,那些曾经的英雄豪杰的故事也早已远去,但他们留下来的石头城仍在。

宏伟壮观的城墙,高大的城门,几十吨重的巨大条石,矗立在悬崖峭壁之上;

倘若拔开荒草荆棘,还能看到寨里残存的屋基和零星的没有留下墓碑的坟墓。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上山砍柴、放牛的人少了。

清风寨人迹罕至,早已是树木丛生,芳草萋萋。

我站在古城墙上久久驻足,抚摸着那些凹凸不平的石块。

经过了岁月风吹雨打后的古城墙,尽管早已凋敝不堪,爬满了青苔和藤蔓,却依然坚实厚重,岿然不动,让人暗暗惊叹!

登高举目四望,只见湛蓝湛蓝的天空,白云朵朵,变化万千;

近处林海松涛,满目苍翠;

远处的山脚下,阡陌交通,小楼人家,屋舍俨然,一派恬静田园之美。

或许这里没有龟峰山的巍峨,也难攀五脑山的俊秀,但它的自然与朴实,也是无从替代的。

老街的历史传说,杜鹃湖的灵秀,清风寨的风雨沧桑,为家乡碾盘店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和文化底蕴,平添了几分秀美和灵气。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

新世纪,新景象,新希望!

受国家新农村惠民政策的支持,家乡碾盘店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老街又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

如今街面宽阔,太阳能路灯排列整齐,乡村水泥路四通八达,街道两旁花团锦簇,家家有电器,户户小洋楼。

每当傍晚时分,夕阳西下,随着优美的曲乐响起,村妇大妈们就不约而同的走出家门,跳起了欢快的广场舞。

家乡到处呈现出一派和谐安宁的田园乡村景象!

这正是:

胜日寻芳故乡行,一览家园景象新。

坦途条条通外域,高楼叠叠矗青云。

长流碧水村前绕,平畴沃野喜飘馨。

车行处处林荫道,幸福家家花果村。

2015年7月

【作者简介】:

陈昌学:

男,1977年生,湖北麻城人。

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湖北教育学会会员,麻城市作协会员。

2000年毕业于黄冈师范学院。

2003年湖北大学进修学习。

现供职于麻城市思源实验学校。

业余爱好文学、摄影、新闻写作。

有100余篇论文及文学作品在《中国教师报》、《天津文学》、《湖北教育》、《语文导报》、《大家教育周刊》、《黄冈日报》、《鄂东晚报》、《黄冈师院报》、《楚天声屏报》、《杜鹃》杂志、《大别山文学》、《麻城报》及《初中生天地》、《黄冈周刊》、《黄冈教育科研》、《创业麻城》等省市级报刊杂志上发表。

有部分作品散见于共产党员网、荆楚网、湖北教育新闻网、儒家经济文化网、黄冈教育网、麻城信息港等网站。

也有多篇理论论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市评比中获奖或结集发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