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884878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2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下面各项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细胞内的水只以自由水的形式存在

B.将淀粉和糖原水解为基本单位,都能与斐林试剂反应出现砖红色沉淀

C.糖类物质在细胞膜表面只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

D.蛋白质可以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但不在生物体内参与物质运输

【答案】B

【解析】A.人体细胞内的水的存在形式有两种:

结合水和自由水,A错误;

B.淀粉和糖原水解成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葡萄糖是还原糖,能够与斐林试剂反应出现砖红色沉淀,B正确;

C.糖类在细胞膜表面不仅可以与蛋白质构成糖蛋白,还可以与脂质构成糖脂,C错误;

D.生物体内有的蛋白质可以参与物质运输,如血红蛋白可以运输氧气,D错误。

【考点定位】水的作用;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

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3.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及其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

B.每个ATP分子中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C.血红蛋白中不同肽链之间通过肽键连接

D.tRNA分子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氢键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中化合物及其化学键,要求考生明确细胞内DNA、ATP、血红蛋白及tRNA的结构,尤其是所含的化学键类型及这些化学键在相应化合物分子中的位置,进而分析判断。

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通过氢键连接,A错误;

每个ATP分子中含有一个普通磷酸键和两个高能磷酸键,B错误;

血红蛋白中不同肽链之间通过二硫键等其它化学键连接,C错误;

tRNA分子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氢键,以维持tRNA的“三叶草”型结构,D正确。

4.寨卡病毒是单股正链RNA病毒,是一种通过蚊虫进行传播的虫媒病毒,会导致人发烧、出疹子、关节痛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寨卡病毒仅含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

B.消灭侵入人体细胞的寨卡病毒只依靠体液免疫

C.构成寨卡病毒大分子物质的单体有氨基酸、脱氧核苷酸

D.人感染寨卡病毒后的一段时间内,会通过体温调节中枢使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解析】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含有核糖体等细胞器,A错误;

病毒侵入人体时,人体先是通过体液免疫阻止病毒的扩散,然后再通过细胞免疫对侵入细胞的病毒予以彻底消灭,因此人体消灭侵入人体细胞的寨卡病毒需要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B错误;

寨卡病毒是单股正链RNA病毒,构成寨卡病毒大分子物质的单体有氨基酸、核糖核苷酸,C错误;

人体感染寨卡病毒后,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导致体温升高,导致人发烧,D正确.

【考点定位】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名师点睛】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2、人的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当外界环境温度低时,体温的调节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

当外界环境温度接近或高于体温时,体温的调节仅由神经调节来完成.人的体温调节有产热和散热双重调节机制,可通过调节产热和散热来维持机体体温的恒定.

5.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内膜内折形成嵴,增大了酶的附着面积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反应面积

B.破伤风杆菌分泌外毒素(一种蛋白质)离不开高尔基体的作用

C.蓝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吞噬细胞对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处理与溶酶体的作用无关

【答案】A

【解析】A.线粒体内膜内折形成嵴,增大了酶的附着面积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反应面积,A正确;

B.破伤风杆菌没有高尔基体,B错误;

C.蓝藻没有叶绿体,C错误;

D.吞噬细胞对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处理与溶酶体的作用有关,D错误。

【考点定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多种多样的细胞

【名师点睛】知识点拨

1.线粒体增大膜面积的方式是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叶绿体增大膜面积的方式是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

2.皮肤若酶生锈的铁钉刺伤,伤口深处可能会感染破伤风杆菌,破伤风杆菌在无氧环境下会分泌外毒素。

应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

6.科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

准备好含Ca2+、Mg2+和Si044-的培养液,将番茄和水稻分别在上述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记录到的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稻和番茄对离子的吸收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

B.此实验证明同一植物对不同种离子的吸收具有差异性

C.水稻与番茄相比,对Ca2+、Mg2+需要量小,而对Si044-需要量大

D.此过程中水稻没有吸收Ca2+,但却正常吸水,所以结束时溶液中Ca2+浓度比初始值大

【解析】A.水稻和番茄对离子的吸收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A正确;

BC.由图可知,水稻细胞在单位时间内吸水Si044-的量大于吸收Ca2+、Mg2+的量;

番茄细胞在单位时间内吸收Ca2+、Mg2+的量大于吸收Si044-的量,因此,实验证明了同一植物对不同种离子的吸收具有差异性,且水稻与与番茄相比,水稻对Ca2+、Mg2+需要量小,而对Si044-需要量大,BC正确;

D.此过程中,水稻吸收水的相对速率大于吸收Ca2+的相对速率,所以结束时溶液中Ca2+浓度比初始值大,D错误。

【考点定位】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

【名师点睛】知识总结

(1)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特点

①不同植物对同一种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有差异。

②同一种植物对不同种无机盐离子的吸收也有差异。

(2)实验结论:

植物细胞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7.将某哺乳动物的两种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Q溶液中,测定不同情况下吸收Q的速率,结果如表所示:

细胞类型

未通入空气组的吸收速率

通入空气组的吸收速率

胚胎干细胞

3mmol/min

5mmol/min

成熟红细胞

(注: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不含线粒体)

由表中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

A.两种细胞吸收Q均取决于浓度差

B.两种细胞吸收Q均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

C.胚胎干细胞吸收Q的方式为主动转运

D.成熟红细胞吸收Q的方式为被动转运

【解析】根据表格分析,胚胎干细胞对Q的吸收受通入空气的影响,空气是影响呼吸作用生成ATP的因素,说明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对Q的吸收不受通入空气的影响,但能进行无氧呼吸,说明运输方式可能与能量有关,也可能无关,说明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或被动运输。

表中数据无法判断,两种细胞吸收Q与浓度差有关,A错误;

由分析可知,胚胎干细胞吸收Q属于主动运输,一定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B错误;

根据表格分析,胚胎干细胞对Q的吸收受通入空气的影响,空气是影响呼吸作用生成ATP的因素,说明运输方式是主动转运,C正确;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对Q的吸收不受通入空气的影响,但能进行无氧呼吸,说明运输方式可能与能量有关,也可能无关,说明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或被动运输,D错误。

8.酶和ATP在生物的生命活动中都有着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酶只能在活细胞内发挥作用

B.黑暗中植物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只有线粒体

C.ATP是细胞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D.ATP中的A为腺嘌呤

【解析】酶既可以在细胞内发挥作用,也可以在细胞外发挥作用,A错误;

黑暗条件下,植物细胞合成ATP的生理过程是细胞呼吸,发生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错误;

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C正确;

ATP中的A为腺甘,由核糖和磷酸组成,D错误。

9.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通过与反应物提供能量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B.某种酶经蛋白酶处理后活性不变,推断其组成成分中含有核糖

C.人的成熟红细胞产生ATP的速率随氧气浓度的增大而加快

D.合成酶时,合成场所内有一定水和ATP的合成

【解析】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酶不提供能量,A错误;

酶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若某种酶用蛋白酶水解后其活性不变,推断该酶的本质是RNA,RNA含有核糖,B正确;

人的成熟红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ATP的速率与氧气浓度无关,C错误;

酶是大分子,合成酶需要消耗ATP,D错误。

10.关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原理是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B.构成叶绿素的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

C.红光和蓝紫光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用于光合作用

D.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

【解析】A.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原理是各种色素可以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A错误;

B.植物的根部是吸收无机盐的主要器官,因此构成叶绿素的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B正确;

C.红光和蓝紫光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用于光合作用,C正确;

D.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照,因此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D正确。

【考点定位】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名师点睛】叶绿体中的色素及色素的吸收光谱

由图可以看出:

(1)叶绿体中的色素只吸收可见光,而对红外光和紫外光等不吸收。

(2)叶绿素对红光和蓝紫光的吸收量大,类胡萝卜素对蓝紫光的吸收量大,对其他波段的光并非不吸收,只是吸收量较少。

11.如图是干细胞发育过程中的三个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的造血干细胞是成体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多种细胞

B.干细胞分化使细胞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

C.组织细胞的衰老受基因调控,但细胞的结构不发生改变

D.组织细胞的凋亡不利于个体发育,但细胞内溶酶体的功能增强

【解析】人的造血干细胞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造血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多种细胞,A正确;

干细胞分化使细胞的种类越来越多,而数量不变,B错误;

组织细胞的衰老受基因调控,细胞的结构也会发生改变,C错误;

组织细胞的凋亡有利于个体发育,细胞内溶酶体的功能增强,D错误。

12.如图是某高等生物细胞局部结构模式图,关于该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如果甲代表Y染色体,则该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是精细胞

B.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有16条

C.如果图中结构3上某位点有基因B,结构4上相应位点的基因是b,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交叉互换

D.该细胞在下一分裂时期中含有的染色单体数是8

【解析】图示是某高等生物细胞局部结构模式图,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应该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若甲代表Y染色体,则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其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是精细胞,A正确;

图示细胞(含4条染色体)所含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因此该生物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到达最大值,为16条,B正确;

如果图中结构3上某位点有基因B,结构4上相应位点的基因是b,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间期发生了基因突变,也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了交叉互换,C正确;

该细胞下一个时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因此染色单体数目为0,D错误。

13.将某一核DNA被3H充分标记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不含3H的培养液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子细胞含3H的染色体数可能为2N

B.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子细胞核含3H的DNA分子数一定为N

C.若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不含3H,则不可能存在四分体

D.若子细胞中染色体都含3H,则细胞分裂过程中一定发生基因重组

【解析】“将某一经3H充分标记核DNA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不含3H的培养液中培养”若细胞分裂两次,DNA复制两次,则有丝分裂后期,所有染色体一半被标记,一半未被标记,由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时,染色体分配是随机的,所以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子细胞含3H的染色体数可能为2N,A正确;

进行减数分裂,DNA分子复制一次,分裂后细胞中染色体减半,所以每个子细胞含32P的DNA分子数应该是N,B正确;

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不含3H,则该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不可能存在四分体

,C正确;

若子细胞中都含有3H,则该细胞可能进行的是减数分裂也可能是有丝分裂,而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错误。

14.在乳酸杆菌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A.转录和翻译可以在细胞质中同时进行

B.mRNA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

C.DNA复制、转录都是以DNA两条链为模板,翻译则是以mRNA为模板

D.DNA分子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转录出mRNA

【解析】A.乳酸杆菌是原核生物,转录和翻译可以在原核生物的细胞质中同时进行,A不符合题意;

B.在乳酸杆菌细胞内,mRNA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B不符合题意;

C.DNA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的,C符合题意;

D.DNA分子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转录出mRNA,D不符合题意。

【考点定位】DNA分子的复制;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15.下列关于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皱粒豌豆种子中,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被打乱,不能合成淀粉分支酶,淀粉含量低而蔗糖含量高

B.人类白化病症状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来实现的

C.基因与性状呈线性关系,即一种性状由一个基因控制

D.囊性纤维病患者中,编码一个CFTR蛋白的基因缺失了3个碱基,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解析】试题分析:

1、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

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

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

2、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如图

3、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少或替换,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

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其中染色体结构变异又包括四种,即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解:

A、皱粒豌豆种子中,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被打乱,不能合成淀粉分支酶,淀粉含量低而蔗糖含量高,A正确;

B、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人类白化病,B错误;

C、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一种性状可能会由多个基因控制,或一个基因可能会控制多个性状,C错误;

D、囊性纤维病患者中,编码一个CFTR蛋白的基因缺失了3个碱基,这种变异属于基因突变,D错误.

故选:

A.

考点:

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16.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形态不完全相同,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位于Ⅰ片段的致病基因,在体细胞中不可能有等位基因

B.Ⅱ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不一定等于女性患病率

C.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

D.性染色体既存在于生殖细胞中,也存在于体细胞中

【解析】位于Ⅰ片段的致病基因,属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女性体细胞中含有2条X染色体,因此在体细胞总可能含有等位基因,A错误;

Ⅱ片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男性患病率不一定等于女性,如①XaXa×

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男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女性;

②XaXa×

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女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男性,B正确;

Ⅲ片段是男性特有的区域,其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所以Ⅲ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C正确;

性染色体病是普遍存在于体细胞内的,因为个体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发育的前提是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在细胞分裂和分化过程中其染色体组成是不变的,D正确。

17.已知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

将纯种的灰身和黑身果蝇杂交,F1全为灰身。

F1自交(基因型相同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产生F2,下列针对F2个体间的杂交方式所获得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选项

杂交范围

杂交方式

后代中灰身和黑身果蝇的比例

A

取F2中的雌雄果蝇

自由交配

3∶1

B

自交

5∶3

C

取F2中的灰身果蝇

9∶1

D

5∶1

A.AB.BC.CD.D

【解析】据题意分析可知:

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将纯种的灰身果蝇和黑身果蝇杂交,F1全为灰身,说明灰身相对于黑身为显性性状(用A、a表示),则亲本中灰身果蝇的基因型为AA,黑色果蝇的基因型为aa,F1的基因型为Aa。

根据分析,设F1的基因型为Aa,F1自交产生F2,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

Aa:

aa=1:

2:

1,因此A和a的基因频率都是1/2。

取F2中的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因为A和a的基因频率都是1/2,所以后代中黑身果蝇的比例为1/2×

1/2=1/4,故灰身和黑身果蝇的比例为3:

1,A正确;

取F2中的雌雄果蝇自交,因为AA:

1,所以后代中黑身果蝇的比例为1/2×

1/4+1/4=3/8,故灰身和黑身果蝇的比例为5:

3,B正确;

将F2的灰身果蝇取出,则果蝇中A基因占2/3、a基因占1/3。

让其自由交配,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其子代果蝇黑身aa比例为1/3×

1/3=1/9,所以后代中灰身和黑身果蝇的比例为8:

1,C错误;

将F2的灰身果蝇取出,则果蝇中AA:

Aa=1:

2,让其自交,后代中黑身果蝇为2/3×

1/4=1/6,故灰身和黑身果蝇的比例为5:

1,D正确。

【点睛】注意:

自交≠自由交配。

计算它们的交配后代的方法不同:

前者依靠每种基因型单独计算出后代各种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比例,再合并相同类型得到;

后者通常依靠遗传平衡定律计算较为简单。

18.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因素可诱导某基因朝某一方向突变

B.基因突变后遗传信息一定改变,但生物的性状不一定改变

C.自然界中所有等位基因产生的根本来源都是基因重组

D.基因突变产生的性状往往对个体的生存是不利的,所以会阻止生物的进化

【解析】A.基因突变与环境没有因果关系,A错误;

B.基因突变后遗传信息一定改变,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生物的性状不一定改变,B正确;

C.自然界中所有等位基因产生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C错误;

D.基因突变产生的性状往往是多害少利的,增加了生物多样性,所以会促进生物的进化,D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

【名师点睛】基因突变与生物性状的关系

(1)基因突变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碱基对

影响范围

对氨基酸序列的影响

替换

只改变1个氨基酸或不改变

增添

不影响插入位置前,但影响插入位置后的序列

缺失

不影响缺失位置前,但影响缺失位置后的序列

(2)基因突变未引起生物性状改变的原因

①突变部位:

基因突变发生在基因的非编码区。

②密码子简并性:

若基因突变发生后,引起了mRNA上的密码子改变,但由于一种氨基酸可对应多个密码子,若新产生的密码子与原密码子对应的是同一种氨基酸,此时突变基因控制的性状不改变。

③隐性突变:

若基因突变为隐性突变,如AA中其中一个A→a,此时性状也不改变。

19.洋葱是二倍体植物,某同学用低温诱导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并获得成功。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低温诱导过程会使细胞出现不完整的细胞周期

B.低温诱导只能使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染色体加倍

C.低温和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相同

D.低温诱导的根尖细胞,可能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也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解析】A.低温会导致纺锤体无法形成,因此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产生的子染色体不能被牵引到细胞两极,因此细胞周期没有末期,A正确;

B.低温会导致纺锤体无法形成,只有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才会有纺锤体的形成,B正确;

C.低温和秋水仙素都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C正确;

D.低温诱导的根尖细胞,可能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不能发生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中,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名师点睛】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的6个问题

(1)选材

①选用的实验材料既要容易获得,又要便于观察。

②常用的观察材料有蚕豆(染色体较洋葱少故首选)、洋葱、大蒜等。

(2)试剂及用途

①卡诺氏液:

固定细胞形态。

②改良苯酚品红染液:

使染色体着色。

③解离液[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混合液(1∶1)]:

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

(3)根尖培养

①培养不定根:

要使材料湿润以利生根。

②低温诱导:

应设常温、低温4℃、0℃三种,以作对照,否则实验设计不严密。

(4)固定:

用卡诺氏固定液(无水酒精3份∶冰醋酸1份或无水乙醇6份∶氯仿3份∶冰醋酸1份)是为了杀死固定细胞,使其停留在一定的分裂时期以利于观察。

(5)制作装片:

按观察有丝分裂装片制作过程进行。

(6)观察:

换用高倍镜观察材料,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焦,切不可动粗准焦螺旋。

20.在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某种成分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R型细菌转化过程中,遗传物质的变化与下列哪种过程最为相似

A.用X射线照射青霉菌使青霉菌的繁殖能力增强

B.无子西瓜与无子番茄的培育

C.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现象

D.低温或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

【解析】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某种成分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类似于转基因技术,属于基因重组;

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现象也属于基因重组。

21.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