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 小学三年级 语文下册 3黄鹤楼送别优秀教案+课堂实录+说课稿+课外阅读 课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884443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苏教版 小学三年级 语文下册 3黄鹤楼送别优秀教案+课堂实录+说课稿+课外阅读 课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苏教版 小学三年级 语文下册 3黄鹤楼送别优秀教案+课堂实录+说课稿+课外阅读 课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苏教版 小学三年级 语文下册 3黄鹤楼送别优秀教案+课堂实录+说课稿+课外阅读 课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苏教版 小学三年级 语文下册 3黄鹤楼送别优秀教案+课堂实录+说课稿+课外阅读 课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苏教版 小学三年级 语文下册 3黄鹤楼送别优秀教案+课堂实录+说课稿+课外阅读 课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苏教版 小学三年级 语文下册 3黄鹤楼送别优秀教案+课堂实录+说课稿+课外阅读 课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最新苏教版 小学三年级 语文下册 3黄鹤楼送别优秀教案+课堂实录+说课稿+课外阅读 课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 小学三年级 语文下册 3黄鹤楼送别优秀教案+课堂实录+说课稿+课外阅读 课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苏教版 小学三年级 语文下册 3黄鹤楼送别优秀教案+课堂实录+说课稿+课外阅读 课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⑴自读古诗。

⑵指名交流自己的问题。

谈话激趣:

同学们有很多疑问,学贵有疑。

我想通过认真读了课文后,不需要老师讲,你就明白了。

让我们回到黄鹤楼上。

二、精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黄鹤楼的句子。

2、课件出示图片。

说说你觉得黄鹤楼怎么样?

3、一对好朋友就要在这里分别了。

他俩此时的心情怎样呢?

读读课文,体会一下。

⒋学生交流,出示句子1:

“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⑴你是怎样理解“依依惜别”这种感情的?

(难舍难分,谁也不愿意离开谁。

⑵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他们的行为与心情吗?

(因为他俩都不愿意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所以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

⑶让我们把这种依依惜别之情读出来。

齐读这一句话。

㈡第三自然段

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

1、出示句子2。

学生自由读。

“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

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

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⑴思考:

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敬仰之情,依依惜别之情)

⑵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依依惜别之情?

⑶你通过课外的阅读,对孟浩然的人品或诗篇有哪些了解?

(相机指导读出敬仰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

伤感>

⑷马上我们要请同学上台来表演这一段内容,现在我们要招聘演员了,谁想演李白?

大家先练一练台词。

a、你想演李白,那请你读一下李白的话,大家认真听,待会儿我们大家来评评看,是不是合格?

(学生读)

b、评价

*好,你为什么用这种语气读?

哪里看出?

*不好,为什么?

你能读得比他好吗?

(确定小演员)

⑸齐读这一部分。

其实,孟夫子的内心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但他却把无限的眷恋之情深深地埋在心底,反而去宽慰自己的好兄弟李白。

他是怎样宽慰的?

2、出示句子3:

自由读。

“王勃说得好: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⑴出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指导理解“知己”在文中指谁?

(李白和孟浩然虽然分别了,但是他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⑵你是怎样理解“永世不绝”的?

⑶下面要挑选演孟浩然的同学。

那请你读一下孟浩然的话,大家认真听,待会儿我们大家来评评看,是不是合格?

3、分角色表演话别的情景。

现在我们请两位同学上台,这样,你们先练一遍,我们其他同学站起来,自由结对,你们也来练一练。

表演前,下面的同学有什么宝贵的经验要告诉这两位同学?

给他们指点一下。

开始表演。

(道具:

一次性纸杯2只)(一人读提示的话。

评一评。

还有人愿意上台来表演吗?

三、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㈠第四自然段。

1、引读第四小节。

此时此刻,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

接下去齐读……(生接读)。

2、重点理解句子:

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

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⑴这时李白有些什么表现?

(依然伫立、凝视远方)

⑵用表演的形式理解“依然伫立”和“凝视远方”这两个词。

⑶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看着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他会想些什么呢?

(同桌交流再指名交流。

⑷此时的杨柳、沙鸥似乎也受到了李白的感染,有些什么表现呢?

板书:

杨柳依依,沙鸥点点

3、齐读第四节。

㈡第五自然段

但是友人还是离去了,李白内心很激动,随即吟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什么叫“脍炙人口”?

⑵我们来看看这首诗为什么能脍炙人口。

出示并齐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⑶现在,你能大概地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了吗?

(同桌交流一下,再全班交流。

)(结合“西辞”,板书图)

⑷你知道为什么这首诗能脍炙人口、流传千年了吗?

你觉得这首诗好在哪里?

(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这首诗没有一个字提到离情别恨,却饱含了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

(这首诗中景色美:

烟花三月,碧空,长江天际流……)

(反衬写法:

景色美,却无心欣赏,因为与好朋友分离)

(用词好:

孤帆远影,写出了李白在江边目送了好久好久……)

(两次写到黄鹤楼,黄鹤楼有神仙飞天的传说,祝愿孟浩然到扬州能像神仙一样过得逍遥自在)

⑸这真是一首好诗,让我们怀着和李白一样的心情,再次朗诵这首诗。

四、扩展阅读

1、课前布置大家收集一些关于送别的古诗,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别董大》《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朱大入秦》《芙蓉楼送辛渐》

《留别王维》《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学生汇报

3、推荐古诗,出示:

《送朱大入秦》《别董大》

学生自由诵读。

4、引导开展课外诵读:

的确,一首好诗,就像一位好朋友,好兄长,他能告诉你什么是高山流水般的伟大友谊,他能告诉你什么是见览思齐的人生哲理。

古诗文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自由想象的天地,提供了一个净化心灵的空间。

大家准备一下,我们下周六开个古诗文背诵比赛,看谁在3分钟时间内背诵出来的古诗多,好不好?

下课。

板书设计:

景色美:

烟花三月,碧空,长江天际流

李白(依然伫立、凝视远方)

教学反思:

25《黄鹤楼送别》课堂实录

老师:

李白路过湖北襄阳的时候认识了孟浩然,他们一见如故,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一天孟浩然要去扬州做事,对于朝夕相处的好朋友来说,他们难舍难分依依不舍。

板书课题

请大家伸出右手跟老师书写课题。

老师边写边说:

鹤字要写紧凑一些。

来,一起读一下课题。

学生读课题

嗯,还真有点送别的味道。

再读一遍

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请大家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课文

读完了吗?

大家读书的样子最好看,读完以后能不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学生:

课文说的是晚春三月李白送孟浩然。

你非常会抓关键词,时间、地点、人物连起来说。

又一学生回答

有没有同学能把他们两个的回答完整地说一遍?

学生回答

你可以当领导善于总结。

大家读了课文,字音读准了吗?

老师想检查一下。

上面有十个词语,自由读读。

课件出示词语。

烟雾迷蒙繁花似锦杨柳依依沙鸥点点

依依惜别按捺不住浩浩荡荡永世不绝

有谁愿意读一下

学生读

一字一顿有板有眼。

字音不光要读准,还要读出词语的味道来。

又点一生读。

听大家读词语的感觉,就像读饮料的感觉,有滋有味。

课件出示的部分词语变了颜色。

我请同学读,一个读红色一个读蓝色,让我们听出故事来。

两个学生站起来读。

我是听出了故事看到了画面,就是没听到掌声。

学生鼓掌。

自己试着读读这首诗。

学生读诗歌

摇头晃脑的,非常棒,谁愿意来读这首诗?

节奏感非常明快,谁愿意再读?

这个同学读的时候,我觉得他身上具有诗人的气质,读得古色古香。

这首诗的意思你明白了吗?

学生逐句谈了自己的理解。

这些句子的意思我隐隐约约都能在课文中找到,请大家默读课文,把文中相对应的地方画下来。

学生在书上勾画,老师巡视。

前两句诗相对应的地方谁找出来了?

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

对应诗句: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火眼金睛,找得准也读得好。

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

友人登上了船。

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远方。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找得准读得好,声情并茂。

请大家认真地小声地读读文,揣摩一下

女同学读文,男同学读诗。

女生像李清照,男生像李白。

下面我找个班上读得好的来读,读得好我给你发金嗓子奖。

一生读

太美了,画面读出来了,诗人的味道也读出来了。

从大家的朗读的声音里我都感觉到一股浓浓的感情,依依惜别的感情。

在文中的哪一段落找出来。

第二段

出示这段课文

谁来读读这段?

好奇怪呀,好朋友相别应该是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怎么不说话了呢?

我们只是暂时分别。

大家想想还有没有更好地答案?

因为不想说

此时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李白这段深情的话我们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了可能他非常不愿意孟浩然走。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这是一种感觉。

下一句呢?

我感觉李白有浓浓的友情。

用你的声音把这种敬仰这种不舍读出来。

我站在她身边感受到了他的敬仰他的故事,王勃说得好: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等会我们请全班最好的朋友最好的知己来表演这段对话。

谁来做李白?

在我们班你最好的朋友是谁?

两名学生角色朗读。

多好的一对朋友,多么感人的画面哪!

此时此景就连岸边的花也会黯然落泪,我们也随同孟浩然去江边送送他的好朋友李白吧。

音乐缓缓响起

你看到了什么故事?

李白依然站立在江边。

不错,他说出了站立,伫立有站立的意思。

伫立是怎样站立?

直直地站立。

他就这样直直地站立,舍不得走。

你还看到了什么?

凝视着远方

凝视比注视多了些什么?

长时间盯着一个方向看。

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学生站起齐读课文。

老师描述:

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李白仰望蓝天白云,他想——

有人乘坐的白帆已经消失在蓝天的尽头。

李白远眺江上景色,什么都看不到了,他凝视着远方,此时的李白他会想什么呢?

真希望他不要走呀。

您走的时候要多多保重啊,

您一路平安

您就要走了,真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

回首往事展望未来,李白随口吟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学了一节课,有没有同学能默写下来?

点四个同学上台写,注意字写大一点。

多情自古伤离别,老师找了一些送别诗歌付在课文后面,同学们也可以试着写写,说不定还可以编入教材呢!

让我们一起深情的美美的朗诵这首诗,作为我们的临别赠言,好吗?

(本实录是现场即时整理,可能会跟实际有所出入,请以录像和录音材料为准)

《黄鹤楼送别》说课稿

【教材分析】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第九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属于“文包诗”的形式,即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的创作情境。

【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课堂教学力求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

2、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

力求让学生在民主与和谐的氛围中学习,自读自悟,主动探究,读懂故事,感悟李白和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

3、在品读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古诗及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学情分析】

《黄鹤楼送别》这篇文章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人物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但文本描写的情景离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而且人物的情感非常细腻,这是只有五年级的孩子很难体会到的。

可是课文中有几个空白点:

终于、一饮而尽、凝视、伫立,虽然只有这样短短几个字,能够很好的表现人物离别时的浓浓情深深意,给了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诵读之后学生终可知其滋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里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

暂时"

、"

凝视"

造句。

3、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形象再现诗歌意境,感受诗歌深远意境。

【教学设计思路】:

“文包诗”《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教材中较特殊的一篇课文。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一、诗文对照,理解诗词大意

文章为了降低学生对古诗理解的难度,因而采用诗文对照来进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诗意。

二、品此析句,体会诗词情感

在理解诗词意思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带动学生情感的发展。

通过朗诵古诗和朗读课文,使学生能够入情入景,深刻体会诗人的感情,进而能达到情感的共鸣。

三、以朗读为主线,发展学生的能力

对于诗词的理解,体会诗人的情感采用朗读的方法:

个别读、小组读、齐读、悟读,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产生独特的心理感受。

在朗读的同时,启发学生想象,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读一读,背一背,想一想,说一说的方法来学习课文。

【教学过程的安排与意图】

一、复习导入,初步设疑。

1.通过对学生进行提问,让他们回忆上节课课文的中心内容,从而导入

2.直接出示本课的重点,即《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指名读,学生自读,,在读中质疑,并提示学生仔细读课文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二、朗读话别,感悟深情。

1.光了解了诗意还不够,更要能够体会诗人的情感。

让学生自由读一读古诗,看看诗中有一种怎样的情感。

2.学生通过读诗,体会到“依依不舍”之情。

再自读课文,把最能体现他们之间依依惜别的句子划出来,并且可以在旁别可以写上批注。

3.结合学生所找句子,例:

“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以及李白与孟浩然的对话。

通过让学生指名读、练读、小组读、齐读、悟读等形式充分体会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在课文中划出相对应的句子,结合课文说说《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的意思,旨在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文包诗”这种体裁的特点。

四、积累拓展,情感迁移

1、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再背一背古诗,使之成为自己的学习成果,达到内化积累。

因此我让学生感情背诵,完全抒发诗人的情感,并及时予以肯定与表扬,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2、学生交流其它的送别诗,旨在让课堂知识得到延伸。

3、作业中让学生制作书签并赠送朋友,旨在内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对友情的理解。

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峰岭之上,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天下绝景”之称。

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

唐代著名诗人崔颢在此题下《登黄鹤楼》一诗,使它闻名遐迩。

李白、孟浩然的交情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

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

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

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

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

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