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 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03215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0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 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 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 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 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 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 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docx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 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 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 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docx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延安我把你追寻人教部编版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了解“延安”、“枣园”、“南泥湾”、一杨家岭”的有关情况。

 

  2、弄懂文中重点句“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的含义。

 

能力训练点 

  1、了解诗的结构,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2、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诗句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节奏和韵律。

 

德育渗透点 

  了解延安伟大精神所在,教育学生要学习发扬延安的伟大精神。

 

美育渗透点 感受诗的语言美和韵律美。

 

二、教师教法 :

点拨、引导法。

 

学生学法 :

主动探究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难点、疑点 

  1、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本文重点。

 

  2、了解诗中几个具有代表性事物的含义是难点。

 

  3、“为什么经济发达了,生活富裕了,仍然要提倡发扬延安精神?

”是本文疑点。

 

解决办法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借助图像资料,适当进行点拨。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布置学生课前收集一些有关延安的资料。

 

  2、课文插图,关于“延河”、“南泥湾”、“杨家岭”、“枣园”的图像资料,课文朗读录音。

 

  3、引导学生运用以前学到的语文基本功,自主探究课文内容。

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现代诗《延安,我把你追寻》。

齐读课题,提出问题。

(二)朗读课文,分层感知  

闯关1:

学生初读全诗,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把诗句读准、读通。

 

指名分节朗读,检查自读情况。

点评,纠正错误。

闯关2:

再读全诗,画出节奏。

用自己喜欢的符号作标记。

读流畅。

分小组练习朗读。

闯关3:

读出韵味。

组内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通过学生之间的资料交流,初步感知诗的内容。

 

再读全诗,勾画难点、疑点。

 

  (这里学生提出的难点可能有两种情况:

一是对诗中“延河”、“枣园”、难泥湾”、“杨家岭”等具有代表性的事物不太了解。

教师可借助图像资料再现当时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

二是对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有一定难度。

可告诉学生待下一步解决。

) 

自由朗读,体会感情。

 

  (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后,他们朗读时就会充满感情,沉浸在语言美、韵律美之中。

 

(三)学导结合,突破难点 

1、小组合作交流,理解诗句内容。

 

  (组内交流时,要求组长把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作上记号。

) 

2、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首先把各小组的疑难问题进行归纳,组间相互补充,带有共性的问题教师适当给予点拨。

如,对重点句子“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的理解难度较大,教师可适当点拨:

“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

“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代表延安精神。

“毫不犹豫丢掉了”与“不能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意思是说我们非常坚决地丢掉了贫穷和落后,却不能丢掉伟大的延安精神。

) 

3、揭示课题,感悟中心。

 

  (课文题目是“延安,我把你追寻”,全诗通篇围绕追寻延安展开。

教师可设计以下几个问题:

①诗的第二小节中所讲到的几个地方分别代表了当年延安的哪些精神?

②第三小节中“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指什么?

第四小节中“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又指什么?

③你怎样理解“追寻延安”?

可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理解,教师作适当点拨,感悟这首诗所抒发的追寻延安的迫切心情。

) 

(四)激发想像,引起共鸣 

1、指导朗读,激发想像力。

 

  (在学生理解了诗的内容、感悟到全诗思想感情的基础上,采用指读、组内互读、班内朗读比赛等形式,在读中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 

2、朗读体验,升华情感。

 

  配乐朗读体验,使学生与诗人的感情产生共鸣,受到感染。

(五)总结、拓展 

1、教师小结。

 

  作者追寻延安,追寻的是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是革命队伍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

即使将来我们经济发达了,生活富裕了,也还要提倡艰苦奋斗。

因为无论什么时候,人们总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

为了把社会推向前进,总要开辟新领域,探索新事物,这就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2、欣赏诗的美。

 

  (可引导学生从作者所用的修辞方法、诗的韵律等多角度对诗进行品析,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 

3、拓展。

 

  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谈一谈怎样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

(在学习、生活中,要团结同学,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党和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挺身而出;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节约一张纸、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不求索取,只讲奉献。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六)布置作业 

  l、把这首诗读给爸爸妈妈听。

 

  2、有能力的同学把它背诵下来。

  

教学反思:

朗读教学中应把握好朗读的形式。

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朗读,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至关重要。

教师要设计形式多样的“读”,让学生人人参与,做到在“读”中训练语言的思维,“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读书既要重视量的要求,更要注重质的提高,精心指导学生有步骤、有目的、有要求、讲究方法。

可以分角色读,感受人物的性格特征;表情朗读,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品评、研读,体会重点字、句、段的深刻含义。

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朗读,都力求让学生在读的实践中,提高朗读的能力。

教学中,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但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很好的落实到位。

另外,注重朗读的评价,但也没有在读后的每一个环节及时地给予具体的、恰如其分的评价,没有让学生知道自己哪个地方读得好,哪个地方还需改进。

因此,今后的教学应让朗读教学落到实处。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第七单元

世人只把雄伟坚固、千年不倒的万里长城看作世界的奇迹,殊不知,由我们每个中国人的爱国之心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筑就的精神长城,才更令人叹服。

英雄的中国人民凭着这种坚毅的精神抵御外敌入侵,经受历史磨洗,在追求自由、和平的历史上书写了辉煌而壮丽的篇章。

翻开这浓墨重彩的史册,上面记载着令所有中国人铭刻心间的难忘岁月,激荡着让所有中国人欢欣鼓舞的爱国情怀。

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为了和平而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戍边将士,一起和少年时期便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壮志的周恩来对话,一起去结交抗战时期不畏身危、蓄须抗日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再一同前往革命圣地延安,接受熏陶,继承并发扬延安精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让爱国情怀充盈我们内心,将爱国思想深深烙印在我们的心田。

本单元课文是以“保卫国家”为主题编排的,展现了中国一脉相承的保家卫国的思想。

无论是课文,还是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都紧紧围绕这个主题编排设计,有描写古代抗敌将士的,有讲述现代名人维护国家尊严的,还有歌颂革命精神的,这些内容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都传达出对爱国思想的热烈赞颂。

分类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课文

古诗三首

2

借助注释和关键词体会诗歌内涵,感受诗人对国家的深深热爱之情。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

抓住两个过渡段,讲清三件事,明白“中华不振”的含义,懂得“振兴中华”的必要性。

梅兰芳蓄须

1

把握梅兰芳是在什么情况下蓄须的,他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

 

延安,我把你追寻

1

借助朗读的方式,利用搜集到的资料和文中的插图,理解诗歌主题。

习作

写信

1

了解书信的格式、内容及写信的好处;培养写信的兴趣。

交流平台

1

积累形容人优秀品质的词语和一首送别诗;学习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体会反问句的妙处,懂得说话要使用恰当的语言和语气。

识字加油站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21古诗三首

文本分析:

《出塞》是一首怀古伤今的感时之作,它通过描写月照边关时戍边士卒思慕良将的强烈感情和报国建功的愿望,抨击了唐玄宗开元年间边将无能,致使边衅四起的现实,表现了诗人王昌龄诚挚的爱国热情。

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做了高度的艺术概括,将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凉州词》同样是一首边塞诗,作者是唐代的王翰。

诗歌前两句通过描写“葡萄酒”“夜光杯”和“琵琶”等带有鲜明边塞特色的事物,渲染了出征前盛大华贵的酒宴以及战士们痛快豪饮的场面;后两句借将士的心声吐露把生死置之度外的豁达和奔放的思想。

本诗写的虽是艰苦荒凉的边塞生活,但语言明快,体现了大唐盛世的气象。

《夏日绝句》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之情的怀古诗。

诗的前两句直抒胸臆,提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崇高境界;后两句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

全诗仅二十字,却巧用典故,可谓字字珠玑。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三首与战争有关的古诗,因此对于古诗学习的一般技巧,如朗读、想象、背诵等,都需要运用到教学过程中。

此外,课内生字的读写和认识,诗歌内容、情感的体会与赏析,也是课堂上的重点。

同时,教师也可补充活动教学,如诵诗会或赛诗会等,借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塞、秦、征”等8个生字(包括1个多音字),会写“词、催、醉”等10个生字。

2.通过看注释、查工具书、查阅诗歌写作背景等方法,准确地理解诗意,把握诗情。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出塞》和《夏日绝句》。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浓浓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1.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歌表达的情感。

2.读悟结合,体会诗歌氛围,激发学生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

教学难点:

1.通过看注释、查工具书、查阅写作背景等方法,准确地理解诗意,把握诗情。

2.比较三首古诗的异同。

课时安排:

2课时

出塞

1.认识本课“塞、秦、征、还”4个生字,会写“塞、秦、征”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结合注释、工具书和写作背景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

3.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增加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之情,体会边塞诗的风格。

1.反复朗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

2.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情感态度。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引导学生形成单元整体印象,从单元整体学习目标过渡到课文学习。

导语: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句话想必你们中不少人都听过,它的意思是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其实,可以用一个简单的词语来概括它的核心内容,那就是“爱国”。

说到爱国,你们会想到什么?

(学生自由表达,引导学生说出爱国的诗歌)没错,爱国的表现有很多,这个单元我们就将去诵读一批爱国诗歌,去认识一群爱国诗人,去感受一片爱国的热土。

现在,就让我们步入诗歌的世界,去品一品古人的爱国之情。

2.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听读三首古诗,观赏插图,进入古诗情境。

3.出示《出塞》课件。

齐读诗歌,校准字音,理解诗题。

过渡:

“塞”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读“sài”,指军事要地,即边关、边塞。

“出塞”的意思是到边防线上去戍守边疆,它是汉朝乐府诗旧题,内容多与征战有关。

由此可见,《出塞》这首诗很可能写的是什么?

(写边关的战争见闻、感想)

知识补充:

“乐府”在两汉时是指主管音乐的官府,它主要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

后来变成一种带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指名学生介绍作者,教师补充历史背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