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浅析汇编.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88079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6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浅析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浅析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浅析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浅析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浅析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浅析汇编.docx

《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浅析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浅析汇编.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浅析汇编.docx

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浅析汇编

成绩

本科学年论文

题目:

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浅析

 

学生姓名曹欢

指导教师徐波

院系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年级2010级

 

目录

摘要1

一、引言3

二、文献综述3

(一)国际竞争力的含义3

(二)国际竞争力理论研究4

(三)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研究5

三、中国银行业竞争力的分析基础5

(一)市场份额分析6

(二)垄断与竞争分析7

四、中国银行业竞争力现状9

(一)流动性分析10

(二)盈利性指标分析10

(三)资产质量指标分析10

(四)资本充足率指标分析11

五、中国银行业与国际大银行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12

(一)中国银行业与其他国家银行业比较分析13

(二)中国银行业的竞争优势与挑战15

结论:

16

参考文献:

17

 

摘要

处于当今国际金融环境中,中国银行业的地位已经越来越重要。

本文不仅站在中国银行业自身立场上通过现实份额分析对我国银行的现实竞争力进行了详细的探索,而且通过中国银行业与国外的银行业进行对比,对我国银行业的国际地位进行了更详细的阐释,讨论了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优势和挑战。

关键词:

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

 

Abstracts

China’sbankingindustryhasbeenmoreandmoreimportantincurrentinternationalfinancialconditions.Notonlywillthispapermakeadetailedexplorationfortherealitycompetitivenessofbankingindustryinourcountrybyrealisticshareanalysisstandingatthepositionofitself,butthroughthecomparisonbetweendomesticbankingandforeignbanking,itmadeadetailedinterpretationfortheinternationalstatusofbankingofourcountry,anddiscussedit’scompetitiveedgeandchallenge.

Keywords:

Chinabankingindustry;Internationalcompetitiveness

 

一、引言

时代的车轮将我们带进21世纪,现代金融在经济增长中所起到的作用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将现代金融看成是21世纪经济运行的轴心。

而在这种情况下,经济的发展带给了中国银行业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中国银行业也面临着来自国际和国内双方面的挑战。

研究我国银行业的现实国际竞争力不仅对我国银行业的发展起到极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总结的作用,同时也为我国经济的平稳运行创造了理论基础。

我国银行业竞争的特点是什么?

形成这样的竞争局面的市场机制是什么?

我国与其他国家银行业相比较究竟有哪些不同?

银行业又该怎样通过提升竞争力来应对金融风险呢?

我们有必要用实际的数据和科学的理论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

二、文献综述

国际竞争力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

1980年,世界经济论坛(WEF)与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IMD)联合倡导并率先进行了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出版了一系列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报告。

从1986年开始,世界经济论坛开始于每年9月1日在瑞士洛桑发布各国国际竞争力的评价结果。

近年来,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成为了研究热点之一。

1978年,美国技术评价局就开始了美国竞争力的研究。

1980—1990年间,迈克尔·波特提出了国际竞争力新的理论。

中国是从1995年开始参与竞争力评价的,并且由国家体改委经济体制改革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联合研究组每年出版一本“中国国际竞争力报告”。

(一)国际竞争力的含义

各国各地区对于国际竞争力的认识有很多分歧,但是仍存在着基本的观点。

其中需要注意的一是国际竞争力的主体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这是一个广义的主体。

二是经济要素在市场(国内市场或国际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即竞争的范围是在经济领域,竞争的空间是市场。

三是国际竞争是是包括一个国家诸多方面在内的复杂过程,既有经济因素,也有政治因素,并且这些诸多方面之间也是相互影响和联系的。

准确的说,国际竞争力主要指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下,各国的竞争力相比较,其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持续增长的能力。

(二)国际竞争力理论研究

1、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IMD)是最权威的竞争力研究机构,虽然他们在研究方法上有一定的不同,但理论并不存在实质的差异。

WEF和IMD建立起一个较全面的指标体系:

国际竞争力的指标要素主要有国际经济实力、国际化程度、政府管理、金融环境、基础设施、管理程度、科学技术和人口结构素质八大评价准则,并将这些评价标准分为硬数据和软数据。

同时,WEF与IMD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各国国际竞争力得分,对国际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

WEF和IMD的竞争力分析法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综合分析法。

但是这种方法比较粗略,针对性不强,对于产业的竞争力没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2、美国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教授的国际竞争力理论以国家竞争优势为分析目的,以产业竞争优势为分析对象,以企业竞争优势为分析切入点,对竞争力进行了研究。

波特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波特认为一个产业内部的竞争状态取决于五种基本竞争作用力:

进入威胁、替代威胁、买方侃价能力、供方侃价能力及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

(2)为了深入挖掘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波特引入了价值链作为分析的基础工具,在一个企业的价值活动中,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企业价值链的战略环节。

(3)为了对国家竞争力优势提供一个比较完整的解释,他提出了国家钻石模型:

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和支持产业及企业战略和组织结构是影响国内经济最重要的因素

波特的国际竞争力理论突破了传统理论的束缚,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分析方法和分析框架。

但是,波特的竞争力理论并非十全十美:

他重视企业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但是忽视了国家层次的国际竞争力;价值链理论中忽略了文化因素;对于不同的情况下,波特分析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

因此,有不少学者对波特模型提出了批评和改进的意见。

3、国内的研究成果:

国务院体改办研究院与中国人民大学等合作出版的《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基本上沿用了IMD和WEF发展的评价方法。

施振荣提出的价值成本竞争力理论认为,竞争力是多项价值成本比的总和。

很多学者提出的管理文化论认为每个社会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看到了企业管理文化对企业经营效率的深层作用,但是忽略了通用的企业文化模式并不存在。

狄昂照所著《国际竞争力》是国内研究国际竞争力的第一本专著,重点研究国际竞争力大小和国际竞争力的比较。

(三)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目前单独对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成果还比较少。

主要有以下内容:

一是WEF和IMD国家竞争力中的金融体系指标及其测评,在WEF发布的《2010-2011年全球竞争力报告》(TheGlobalCompetitivenessReport2010--2011)中,中国金融今年各行业的排名普遍没有进步。

他们对于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提出了四大指标:

1、中央银行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否积极;2、银行规模;3、银行业资产额占GDP比重;4、存贷款利差;5、对金融机构的法律监督。

二是有关的专业报刊,如《银行家》、《欧洲银行家》、《亚洲货币》等对世界大银行排名中入选的中国银行的基本地位(各项排名),英国《银行家》杂志每年对世界1000家大银行按其一级资本进行的排名,它被视为银行间最具权威的实力评估。

三是我国有关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的一些论文,从整体上来看,主要属于简单的定性分析,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通过以上文献的回顾,我们大体可以看出,国际竞争力是一个较新的研究课题,但是目前已经有不少的研究方法和指标评判,尤其是国外的国际竞争力理论研究相对来说比较完善,单独针对我国的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文献还较少。

因此,对于中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就相对比较迫切。

本文在吸取这些经验的基础上,主要针对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通过一些上述提到的和其他的研究方法,讨论我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对我国的银行业国际竞争力做一个更为全面的研究讨论。

三、中国银行业竞争力的分析基础

要分析中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首先必须提到的是中国银行业的市场机制。

因为市场竞争离不开市场机制,而银行业的市场化水平是研究竞争力的前提。

银行业市场机制在某种程度上决定或影响着银行的市场行为,进而决定或影响银行业的市场绩效,也就是说,我国银行业活力的增强,绩效的改善和竞争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合理的银行业市场结构。

现阶段,我国银行业的改革正在进行,外资银行的不断入境,以及国内新兴商业银行的不断发展,致使银行业格局正在发生较大的变化。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和各类银行机构的发展,中国银行业已初步形成了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中外资银行并存、多类银行竞争的新格局。

截至2011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2家政策性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5家大型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44家城市商业银行,212家农村商业银行,190家农村合作银行,2265家农村信用社,1家邮政储蓄银行,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40家外资法人金融机构,66家信托公司,127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18家金融租赁公司,4家货币经纪公司,14家汽车金融公司,4家消费金融公司,636家村镇银行,10家贷款公司以及46家农村资金互助社。

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法人机构3800家,从业人员3198万人。

同时,45个国家和地区的181家银行在华设立209家代表处;14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华设立37家外商独资银行(下设245家分行)、2家合资银行(下设7家分行,1家附属机构)、1家外商独资财务公司;26个国家和地区的77家外国银行在华设立94家分行。

外资银行在我国27个省(市、区)50个城市设立机构网点,较2003年初增加30个城市。

(一)市场份额分析

我们可以通过市场份额的分布情况,来解释不同类型银行业的市场结构。

银行业中企业越多,单个企业所占比重越小,银行借贷市场的竞争程度越高;反之,银行业中企业越少,单个企业所占比重越大,银行借贷市场的垄断程度越高。

截至2011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113.3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8万亿元,增长18.9%;负债总额106.1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6.6万亿元,增长18.6%;所有者权益7.2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4万亿元,增长23.6%。

从机构类型看,资产规模较大的依次为:

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和邮政储蓄银行,占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的份额分别为47.3%、16.2%和15.2%。

中国主要类型银行业的市场份额可以从表一看出。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国有商业银行的主体地位有所下降,但实力仍相当大。

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市场份额增长明显,外资银行由于业务范围受到客观限制,市场份额变化很小。

但随着外资银行的经营范围与地域限制逐步取消,与中资银行产生了全面的竞争,因而其资产份额不断上升,进一步扩大了其市场份额。

这表明银行业的垄断格局在弱化,竞争力因素在不断增强。

但是中国银行业垄断的市场结构并没有根本改变。

图1:

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份额(按资产)(2003-2011)

图片来源: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协会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