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油罐构筑物沉降观测意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872673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油罐构筑物沉降观测意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论油罐构筑物沉降观测意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论油罐构筑物沉降观测意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论油罐构筑物沉降观测意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论油罐构筑物沉降观测意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油罐构筑物沉降观测意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论油罐构筑物沉降观测意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油罐构筑物沉降观测意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油罐构筑物沉降观测意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二.沉降观测线路布设

2.1沉降观测水准点的测设

2.1.1水准点

水准测量的目的是依据已知高程点来引测其他待定点的高程,这些用水准测量方法建立的高程控制点称为水准点[1][2]。

根据水准点的等级要求和不同用途,水准点可分为永久性和临时性两种。

永久性的工程控制点一般用钢筋混凝土制成,或直接刻制在不受破坏的基岩上。

有些水准点也可以设置在稳定的墙脚上。

临时性水准点可在固定建筑物(如房屋基石、闸墩、桥墩、石碑)或暴露的岩石上凿一记号作为标志,也可定一大木桩,桩顶应钉入有圆球表面的铁钉以标示点位。

2.1.2水准点布设与埋设要求

(1)水准点与观测点的距离不应超过100m,以保证精度。

(2)水准点应布设在受震区以外的安全地点。

(3)离开公路、地下管道和滑坡至少5m。

避免埋设在低洼易积水处及松软土地带。

(4)水准点埋设深度至少要在冰冻线下0.5m。

可以用工程施工时使用的水准点作为沉降观测的水准点。

如果施工场地水准点离建筑物较远或条件不好,可在建筑物附近另行埋设水准点。

(5)水准点的埋设。

当观测急剧沉降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时,可在已有建筑或房屋上设置标准的水准点,但这些房屋或结构物的沉降必须证明已经终止。

在山区建设中,可在岩石上凿洞,用水泥砂浆直接将金属标志嵌固于岩层中。

当场地为砂土或软土时,应建造深水准点或专业水准点。

2.1.3水准点布设与埋设

水准点的设置,根据浙江省工程勘察院标示置埋的6个一级GPS点,引测出8个水准点(基准点),引测出的水准点选在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的地点,用混凝土浇筑不锈钢钢钉制成,统一用JKBM英文字母编号,编号为JKBM1~JKBM8。

2.2沉降观测线路布置

2.2.1沉降观测点布设

为了能够反映出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

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求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m-30m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

通常情况下,建筑物设计图纸上有专门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

此外,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是否会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不能连续观测而失去观测意义。

罐体构筑物沉降观测点应沿圆周方向均匀布设。

罐体构筑物沉降观测点数量规定见表1。

表1 罐体构筑物沉降观测点设置数量

罐公称容积V

(万m³

沉降观测点数量(个)

≤0.2

3<V≤5

24

0.2<V≤0.5

5<V≤10

0.5<V≤1

12

10<V≤15

1<V≤3

16

>15

32

2.2.2沉降观测线路布置

水准线路。

水准测量任务,是从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开始测量其他水准点或地面点的高程。

为了便于观测和计算各点的高程,检查和发现测量中可能产生的错误,必须将各点组成一条适当的施测线路,使之有可靠的校核条件,该施测线路即为水准线路[3]。

水准路线的几种形式:

(1)附和水准路线:

是水准测量从一个高级水准点开始,结束于另一高级水准点的水准路线。

这种形式的水准路线,可使测量成果得到可靠的检核。

(2)水准支路线:

是由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开始,最后没有闭合到起始点,也没有结束于另一高级水准点的水准路线。

这种形式的水准路线由于不能对测量成果自行检核,所以必须进行往测和返测,或者用两组仪器进行并测,让测量最后闭合到起始点上。

               

(3)闭合水准路线:

是水准测量从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开始,最后又闭合到起始点上的水准路线。

这种形式的水准路线也可以使测量结果得到检核。

几种水准路线,校核时有所不同,在闭合水准路线中,起始点和终止点都是同一个点,将各段高差求和,与理论值0进行比较,最后校核,较为准确,具有一定的精度和可靠性。

而且库区油罐与水准点呈一一对应分布,所以采用闭合水准路线。

三.沉降观测方法

3.1沉降观测周期

3.1.1建筑施工阶段的观测周期

建筑施工阶段的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普通建筑可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后开始观测。

2.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

民用高层建筑可每加高1~5层观测一次,工业建筑可按回填基坑、安装柱子和屋架、砌筑墙体、设备安装等不同施工阶段分别进行观测。

若建筑施工均匀增高,应至少在增加荷载的25%、50%、75%和100%时各测一次。

3.施工过程中若暂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一次。

停工期间可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

3.1.2建筑使用阶段的观测周期

建筑使用阶段的观测,应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率大小而定。

除有特殊要求外,可在第一年观测3~4次,第二年观测2~3次,第三年后每年观测1次,直至稳定为止。

  此外,在观测过程中,若有基础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减、基础口周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等情况,均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

当建筑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进行逐日或2d~3d一次的连续观测。

建筑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

当最后100d的沉降速率小于0.01mm/d~0.04mm/d时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

具体取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能确定。

3.2沉降观测中水准测量

一般高程控制测量分为三角高程测量和水准测量。

三角高程测量,通过观测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天顶距求定两点间高差的方法。

它观测方法简单,受地形条件限制小,是测定大地控制点高程的基本方法。

以前,三角高程测量是测定高差的主要方法。

自水准测量方法出现以后,它已经退居次要地位。

但因其作业简单,在山区和丘陵地区仍得到广泛应用。

水准测量是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测定地面上两点间高差的方法。

在地面两点间安置水准仪,观测竖立在两点上的水准标尺,按尺上读数推算两点间的高差。

通常由水准原点或任一已知高程点出发,沿选定的水准路线逐站测定各点的高程。

由于不同高程的水准面不平行,沿不同路线测得的两点间高差将有差异,所以在整理国家水准测量成果时,须按所采用的正常高系统加以必要的改正,以求得正确的高程。

3.2.1水准测量等级与仪器

1.测量仪器。

水准仪按其精度可分为DS05、DS1、DS3和DS10等四个等级。

建筑工程测量广泛使用DS3级水准仪,此次测量使用仪器为DSZ2,较DS3精度高。

各等级水准测量使用的仪器型号和标尺类型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水准测量仪器型号和标尺类型

级别

使用仪器型号

标尺类型

DS05、DSZ05型

DS1、DSZ1型

DS3、DSZ3型

因瓦尺

条码尺

区格式木质标尺

特级

×

一级

二级

三级

注:

表中“√”表示允许使用;

“×

”表示不允许使用。

2.水准仪使用

水准仪的使用包括仪器的安置、粗略整平、瞄准水准尺、精平和读数等操作步骤。

(1)安置水准仪

打开三脚架并使高度适中,目估使架头大致水平,检查脚架腿是否安置稳固,脚架伸缩螺旋是否拧紧,然后打开仪器箱取出水准仪,置于三脚架头上用连接螺旋将仪器牢固地固连在三脚架头上。

(2)粗略整平

粗平是借助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使仪器竖轴大致铅垂,从而视准轴粗略水平。

在整平的过程中,气泡的移动方向与左手大拇指运动的方向—致。

(3)瞄准水准尺

首先进行目镜对光,即把望远镜对着明亮的背景,转动目镜对光螺旋,使十字丝清晰。

再松开制动螺旋,转动望远镜,用望远镜筒上的照门和准星瞄准水准尺,拧紧制动螺旋。

然后从望远镜中观察;

转动物镜对光螺旋进行对光,使目标清晰,再转动微动螺旋,使竖丝对准水准尺。

当眼睛在目镜端上下微微移动时,若发现十字丝与目标影像有相对运动,这种现象称为视差。

产生视差的原因是目标成像的平面和十字丝平面不重合。

由于视差的存在会影响到读数的正确性,必须加以消除。

消除的方法是重新仔细地进行物镜对光,直到眼睛上下移动,读数不变为止。

此时,从目镜端见到十字丝与目标的像都十分清晰。

(4)精平与读数

眼睛通过位于目镜左方的符合气泡观察窗看水准管气泡,右手转动微倾螺旋,使气泡两端的像吻合,即表示水准仪的视准轴已精确水平。

这时,即可用十字丝的中丝在尺上读数。

现在的水准仪多采用倒像望远镜,因此读数时应从小往大,即从上往下读。

先估读毫米数,然后报出全部读数。

精平和读数虽是两项不同的操作步骤,但在水准测量的实施过程中,却把两项操作视为一个整体;

即精平后再读数,读数后还要检查管水准气泡是否完全符合。

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准确的读数。

3.2.2水准测量沉降测量方法

一般性建筑物和构筑物可采用三等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观测。

对于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应采用精密水准的方法进行观测。

一、二、三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式应符合表3。

表3 一、二、三等水准测量观测方式

等级

首次沉降测量

其他各次沉降观降测量

一等

往返测

或单程

双侧站

二等

单程观测

单程

三等

3.2.3误差校正

1、仪器误差

(1)仪器校正后的残余误差

在水准实验前虽然仪器经过了严格的检验校正,但仍然存在残余的角残差。

理论上水准管轴应与视准轴平行,若两者不平等,虽经校正但仍然残存误差。

即两轴线不平行形成角,这种误差的影响与仪器至水准尺的距离成正比,属于系统误差。

可以在测量中采取一定的方法加以减弱或消除。

若观测时使前、后视距相等,可消除或减弱此项误差的影响。

(2)水准尺误差

由于水准尺刻划不准确、尺长发生变化、尺身弯曲等原因,会对水准测量造成影响,因此水准尺在使用之前必须进行检验。

此外,由于水准尺长期使用导致尺底端零点磨损,或者是水准尺的底端粘上泥土改变了水准尺的零点位置,则可以在水准测段中把两支水准尺交替作为前后视读数,或者测量偶数站来消除。

2、观测误差

(1)水准管气泡居中误差

设水准管分划值为τ″,居中误差一般为±

0.15τ″,采用符合式水准器时,气泡居中精度可提高一倍。

(2)读数误差

在水准尺上估读毫米数的误差,与人眼的分辨能力、望远镜的放大倍率以及视线长度有关。

(3)视差影响

当视差存在时,十字丝平面与水准尺影像不重合,若眼睛观察的位置不同,便读出不同的读数,因而也会产生读数误差。

(4)水准尺倾斜影响

水准尺倾斜将使尺上读数增大。

3、外界条件的影响

(1)仪器下沉

由于仪器下沉,使视线降低,从而引起高差误差。

采用“后、前、前、后”的观测程序,可减弱其影响。

(2)尺垫下沉

如果在转点发生尺垫下沉,将使下一站后视读数增大。

采用往返观测,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弱其影响。

(3)地球曲率及大气折光影响

由于大气折光,视线并非是水平,而是一条曲线,曲线的曲率半径为地球半径的7倍。

如果前视水准尺和后视水准尺到测站的距离相等,则在前视读数和后视读数中含有相同的。

这样在高差中就没有这误差的影响了。

因此,放测站时要争取“前后视相等”。

接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不均匀,所以空气的密度也不均匀。

光线在密度不匀的介质中沿曲线传布。

这称为“大气折光”。

总体上说,白天近地面的空气温度高,密度低,弯曲的光线凹面向上;

晚上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低,密度高,弯曲的光线凹面向下。

接近地面的温度梯度大大气折光的曲率大,由于空气的温度不同时刻不同的地方一直处于变动之中。

所以很难描述折光的规律。

对策是避免用接近地面的视线工作,尽量抬高视线,用前后视等距的方法进行水准测量

除了规律性的大气折光以外,还有不规律的部分:

白天近地面的空气受热膨胀而上升,较冷的空气下降补充。

因此,这里的空气处于频繁的运动之中,形成不规则的湍流。

湍流会使视线抖动,从而增加读数误差。

对策是夏天中午一般不做水准测量。

在沙地,水泥地等湍流强的地区,一般只在上午10点之前作水准测量。

高精度的水准测量也只在上午10点之前进行。

(4)温度对仪器的影响

温度会引起仪器的部件涨缩,从而可能引起视准轴的构件(物镜,十字丝和调焦镜)相对位置的变化,或者引起视准轴相对与水准管轴位置的变化。

由于光学测量仪器是精密仪器,不大的位移量可能使轴线产生几秒偏差,从而使测量结果的误差增大。

不均匀的温度对仪器的性能影响尤其大。

例如从前方或后方日光照射水准管,就能使气泡“趋向太阳”——水准管轴的零位置改变了。

温度的变化不仅引起大气折光的变化,而且当烈日照射水准管时,由于水准管本身和管内液体温度升高,气泡向着温度高的方向移动,影响仪器水平,产生气泡居中误差,观测时应注意撑伞遮阳。

四.沉降允许值标准

1.沉降观测结束后,基础不均匀沉降值不允许超过允许值,任意直径方向的沉降差不得超过表4的规定[4][5]。

表4 罐基础沉降差允许值

任意直径方向最终沉降差(mm)

管内径D

浮顶罐与内浮顶罐

固定顶罐

≤22000

0.007D

0.015D

22000<

D≤30000

0.006D

0.01D

30000<

D≤40000

0.005D

0.009D

40000<

D≤60000

0.004D

0.008D

60000<

D≤80000

0.003D

2.编号为T101—T105的5座10万m³

外浮顶储罐任意直径方向最终沉降差允许值为:

200mm。

编号为T106和T107的2座5万m³

180mm。

五.沉降观测成果数据分析

编号为T101—T105的5座10万m³

外浮顶储罐任意直径方向最大沉降差分别为4mm、8mm、4mm、5mm、7mm。

以上差值均远小于允许值200mm,罐体沉降正常。

外浮顶储罐任意直径方向最终沉降差分别为7mm、5mm。

以上差值均远小于允许值180mm,罐体沉降正常。

结论

经过对小田湾油品仓储项目一期工程,完工投入使用后,进油前空罐与进油后罐的沉降观测,观测成果表明,各油罐整体沉降基本均匀,基础不均匀沉降值未超过允许值,任意直径方向的沉降差未超过规定差值,罐体沉降正常。

不论是罐体构筑物还是一般建筑,沉降现在都威胁着我们社会主义的发展建设,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管理,坚持沉降监测与研究,可以最大限度的控制沉降事故的发生,关系到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参考文献

[1]JTJ8-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S].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李青岳,陈永奇.工程测量学[M].北京:

测绘出版社,1995

[3]李青岳.工程测量学[M].北京:

测绘出版社,1984

[4]张正禄.工程的变形监测分析与预报[M].北京:

测绘出版社,2007

[5]陈龙飞,金其坤.工程测量[M].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