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可行性报告.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8673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可行性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可行性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可行性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可行性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可行性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可行性报告.doc

《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可行性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可行性报告.doc(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可行性报告.doc

**医院

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可行性报告

2011年5月

目录

1.前言 3

2.医院信息化现状 3

3.信息化建设的契机和必要性 3

3.1政策的要求与支持 3

3.2解决管理中的难题 4

3.3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4

3.4临床信息化需求日益强烈 4

4建设目标 4

4.1总体建设目标 4

4.2医院管理目标 5

4.3实现服务目标 6

5效益分析 7

5.1社会效益 7

5.2经济效益 7

6实施应用效果 8

6.1门诊系统应用效果 8

6.2临床系统应用效果 10

6.3医技系统应用效果 13

6.4医院经营管理效果 13

7信息化建设的原则和步骤 14

7.1建设原则 14

7.2建设步骤 15

8.项目实施步骤和选择公司的原则 15

1.前言

伴随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医疗卫生行业正在朝着建立信息化医疗体系的目标疾步前进。

如何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有效提升业务水平并全面改善服务质量,成为各级医院面临的巨大挑战。

经济药品基础管理、成本核算、电子病历、远程医疗、视频教学等新兴网络应用为各级医院改变经营观念、丰富服务类别拓展了思路,开阔了视野。

随着国家对医疗卫生系统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各级医院信息化进程不断深入,按照基础管理信息系统(财务、药品、办公自动化)、临床医疗信息系统(电子病历)、医疗信息网络(PACS/LIS)的发展脉络层层推进。

目前中国医院尚处在信息化发展的初级阶段,大多数已经意识到也开始了在信息化方面的投资和建设,部分医院已初具成效。

2.医院信息化现状

我院的医院管理系统(HIS)是郑州市较早投入使用的,由xx公司1999年承建,目前使用的模块有‘门诊收费、住院收费、药库、药房、病区护士站、病案管理、财务查询、领导查询、卫生材料,省、市医保接口、新农合省级平台接口等,目前系统运行良好,服务及时有效。

随着医院管理需求的提升和医院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目前的系统是以财务和药品为核心的控制系统,只起到提高工作效率、堵塞跑冒滴漏的基础作用,由于门诊系统和临床系统的缺失使以运行系统科室间信息不能共享,存在院内“信息孤岛”的现象。

迫切需要建设以临床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即实现信息在院内共享,又满足主管部门和省级平台对接的要求。

3.信息化建设的契机和必要性

3.1政策的要求与支持

自年初我国医改方案公布以后,卫生部首次将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提到日程上来,在《方案》的第十四条明确规定和规划了各级医疗单位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同时河南省卫生厅在2011年2月《豫卫办201112号》文件,更是指明和界定了2011年各级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范围。

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已经被政府和主管部门认可和重视,已经成为医院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助手。

3.2解决管理中的难题

由于各种原因,医院现有的HIS系统没有真正发挥其管理作用。

存在业务数据不能有效共享,核算数据也存在着不统一的现象。

这样无法使医院各级领导及时的从现有信息系统中得到正确、全面的医院经营状况信息,使医院各级领导在进行绩效考核、经营决策时不得不投入人力、物力对最佳时效期已过的大量数据信息进行人工整理,使得本应把精力投入到经营预测、管理控制、绩效分析、政策制定上的人力资源浪费到了大量而又繁琐的初级数据整理上来。

3.3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我院的病人数量逐日增加,病人越多,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越大,大量的时间浪费在书写病历和下医嘱等重复劳动上。

根据全国数字化医院的数据报告,使用临床信息化后,大大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并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医患沟通和个人能力提升方面。

3.4临床信息化需求日益强烈

目前,我院临床科室科主任和护士站多次向信息科反映,要求给他们提供结构化的更方便快捷的工具来配合日常工作。

更重要的是规范医疗行为和提高医疗质量。

总之,建设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当前医院建设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4建设目标

4.1总体建设目标

建设一个从信息源采集信息,以医疗全过程产生的信息为主信息流,以临床信息系统为基础,以病人为中心,以优质、高效、低耗为目标,信息高度共享,集医院现代管理和医疗质量保证体系为一体的医院信息系统。

具体建设目标包括:

1)实现HIS、CLS、LIS、RIS、PACS、体检系统及其它系统的有机融合,病人信息一次输入全院共享。

主要是HIS业务系统与LIS检验系统的一体化整合。

实现管理信息、医疗信息、影像信息、实验室信息、病人信息、病历信息、药品信息、财务信息、物资信息的高度共享。

2)智能化医生平台:

门诊、住院、医技医生工作站通过多种技术手段,使医生快速完成病历书写、开处方、下达医嘱、下诊断、发报告,自动形成电子病历。

医生可即刻查询检验、放射、功能、病理的结果报告,可调阅影像资料,可即刻获得药品、历史病历、诊疗常规、期刊数据等方面的资讯。

3)支持全院成本核算:

为院、科、医疗小组三级提供核算数据。

分别进行以医疗项目为对象的项目成本核算,以疾病病种为对象的病种成本核算,以门诊部、住院部为对象的综合成本核算,以出院病人为核算对象的出院病人成本核算。

将成本数据加工成为管理者有用的信息和决策的依据,使医院广大员工能够自觉控制可控成本,达到减少浪费,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益的目的。

4.2医院管理目标

1)提高效率,优化就医流程

医院信息化建设在改变传统手工流程的基础上,提高了患者的就诊效率,提高医院的床位使用效率,同时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通过对原有管理模式的改革重组和流程优化和再造,在医院信息系统平台上,使医院各个业务部门在一种“分工均衡、责任明确、联系加强、效率提高”的良好工作状态下运行。

2)减少医疗差错和医患纠纷

通过在数字化医院系统中普遍使用各种经过权威认证的第三方知识库系统,可以在线实时提示医生各种信息:

如合理用药信息、病历质量监控信息等,医生也就减少了各种临床差错。

作为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部门,通过使用联机的信息系统,也能将其发现的医疗差错及时通知相关医务人员,医疗质量管理实现实时在线监控。

在本项目建设中,数字化医院信息系统还可以将国家最新的《职业医师法》、《处方管理办法》、《抗生素使用管理办法》等相关医疗政策法规中的部分内容集成于数字化医院信息系统中,使临床医务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通过使用信息化系统就能自动遵守相关政策法规。

如,在门诊医生工作站中进行相应限制,则医生在开具电子处方时就不能违反《抗生素使用管理办法》,将同3种同类抗生素开在一张处方上,否则门诊医生站会限制这张处方开出。

3)提高服务质量

使用数字化医院信息系统后,由于加强了物资和库存管理,大大减少了药品、物资的积压和浪费,减少了库存及流动资金占用,从而降低了医院成本,节约和充分利用了医院现有资源。

另外,通过对“搭车开药”、“人情处方”等进行了有效遏制,院内的“跑冒滴漏”现象绝迹。

提高了医疗收费透明度,使患者对医院服务质量提高更满意。

4)为临床医疗人员提供业务支撑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数字化医院信息系统渗透到医院的各个科室和部门。

例如:

在现代化的医院中,临床检验实验室、医疗技术相关科室(如心电图、病历、胃肠镜)、医学影像科室(如放射科、B超室等)越来越离不开信息系统。

LI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PACS(医学影像存储于传输系统)已成为数字化医院信息系统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在本项目中,临床信息系统在提供给临床医护人员作为日常工具使用之外,还承担着更高级的科研分析功能,通过进行结构化电子病历的检索统计、数字影像的三维重建、临床用药统计及效果分析,临床医护人员能进行基本的科学研究。

5)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

信息化的深入建设,可以进一步规范了医疗业务行为,一方面可以保证按照收费标准,避免多收、漏收及错收,维护了患者的权益,增加了收费透明度,提高了患者和医保方对医院的信任度;另一方面,通过优化的就诊流程,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通过信息的及时传递,缩短了就诊时间和治疗时间,通过医疗质量监控,降低了医疗差错概率,最终的目的是医院的管理及诊疗水平均提高,促进了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4.3实现服务目标

1)方便就医

患者是数字化医院的最终受益者。

患者可享受到更透明、便利、高效、优质、低廉的医疗服务。

例如,通过在线预约、网上挂号等方式,患者可在充分了解医院的医疗资源分布情况后及时预约诊疗。

医生通过网络调取患者的居民健康档案,充分了解患者过去的健康状况,便于患者接受准确的诊断及治疗;通过手机短信发布平台、诊疗卡等方式,患者可及时查询到自己的检查检验结果、体检报告结果等。

2)降低费用

通过数字化医院的建立,医生可以获得过去患者完整的病历,甚至是患者在其他医院的病历及各种检查结果,这样就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检查,降低患者费用,另一方面,随着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的使用,胶片费等材料费用被节省下来,也进一步降低了患者的费用。

3)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通过患者关怀系统的建设,提高在院病人和出院病人的满意度,近而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5效益分析

5.1社会效益

提升医院形象:

数字化建设使得医院形象得以大大提升,方便病人,为病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就诊环境,缓解了病人看病难的状况。

提高服务质量:

医院各岗位人员能更准确、更及时、更全面地得到病人信息,有利于诊断和治疗;非业务工作的减少,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对病人的服务;实时的质控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差错;

提高服务效率,信息的零时间传递,使挂号、候诊、交费、取药等环节时间减少,病人就诊时间总体大大减少,综合社会效益十分巨大。

5.2经济效益

以一个三级综合医院(1500张床位)为例,其可产生的经济效益如下:

直接经济效益:

耗材和物资的节约,如胶片、纸张、印刷等费用,每年节约100万元左右;跑、冒、滴、漏的减少或杜绝,虽然难以计算,估计每年30万元左右;降低环节运行成本,成本核算、库存周转加快,内耗减少,每年50万左右。

间接经济效益:

工作效率的提高,病人流转加快;医疗质量、医院形象、规范化、透明化等无形资产的提升,便民服务更能吸引更多病人就医;管理出效益,数字化提高了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提高了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利润水平。

6实施应用效果

实施效果与建设目标要吻合,也要体现区域医疗信息化和数字化医院两大目标。

6.1门诊系统应用效果

1)实施门诊病人主索引管理和分诊叫号系统提高就诊效率,改善就诊环境

通过二代身份证机读识别或调取医保、农合数据来采集病人基本信息,建立病人院内唯一的ID号。

就诊卡能解决挂号、交费、取药、检查等多部门重复录入和确认病人的基本信息,提高了院内信息共享的能力。

门诊医生工作站通过刷卡可读取病人基本信息和历史就诊记录,取代了传统的门诊病历。

病人挂号后到候诊大厅等候电子叫号,挂号系统自动把病人分配到相应的队列中。

门诊医生工作站通过预先设置,获取医生所看号的病人或者医生所在科室的病人。

医生屏幕提示待诊病人,区分预约与即时挂号,预约病人显示建议就诊时间,侯诊大厅和诊室门楣显示屏提示下一位就诊病人。

2)应用门诊医生工作站,开具电子处方、检查/检验申请单、接受来自医技科室的报告、书写门诊病历,提高门诊医生的工作效率

医生通过就诊卡刷卡获取病人病史、问诊病人。

工作站系统提供结构化门诊电子病历模板记录病人此次就诊的主诉、症状、体征等信息,可规范门诊医疗文书,减轻医生文书书写量,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而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使用则可提高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电子处方模块自动提示药品基本信息(如药理作用、用法用量和不良反应等),药品库存和供应情况,药品价格、规格和分装规格,自动检查药品配伍禁忌,医生可就药品的价格、不良反应等征求病人及家长意见及时调整处方。

此外,系统提供的各类诊疗、检查、检验、手术等信息,可辅助医生对确诊病人制定适宜的最优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