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化常识训练选择题801900题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866858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77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化常识训练选择题801900题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化常识训练选择题801900题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化常识训练选择题801900题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化常识训练选择题801900题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化常识训练选择题801900题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化常识训练选择题801900题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化常识训练选择题801900题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化常识训练选择题801900题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化常识训练选择题801900题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家君”是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令郎、贤弟、子都是尊称;

鄙人、敝人、仆都是谦称。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的母亲》选自《胡适自传》,作者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1920年出版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B.《雷电颂》作者郭沫若是我们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

他的主要作品有诗集《女神》,还有历史剧《屈原》《虎符》等。

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

记景的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D.曲是盛行于明代的一种文艺形式。

曲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杂剧,另一种是散曲。

5.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二生肖中,排名最后的属相是猪,排名最前的属相是鼠。

B.诗句“去年元月夜,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中说的是元宵节,即农历正月十五,有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等习俗。

诗句“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说的是重阳节。

C.二十四节气中说的“白露”属于夏季,“霜降”属于秋季,“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写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

D.“寒舍”用来谦称自己的家,“令郎”用来敬称对方的儿子,“令尊”用来敬称对方的父亲。

6.下列关于名著知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米开朗琪罗至死还留在佛罗伦萨画室的唯一作品是《胜利者》。

B.《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作者是英国著名记者埃德加·

斯诺。

这是一部文笔优美的抒情性散文作品。

C.《傅雷家书》中,傅雷除了谈生活琐事,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谈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傅聪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D.《昆虫记》以人性观照虫性,以虫性反映社会人生,重点介绍了昆虫的外部形态、生物习性,真实地记录了几种常见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死亡等。

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一词共分上下两片,上片问“月”,创造了一幅神话般的美丽境界;

下片问“天”,表达了作者苏轼的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

B.鲁迅,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都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C.“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风骚”在文中指的是文章辞藻。

其中“风”原指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国风》,“骚”原指《离骚》。

D.莫泊桑是法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8.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的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漂亮朋友》等。

B.科举制度创自隋唐,明清时期逐渐走向僵化。

明清时,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

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三年一次,会试于乡试得的第二年举行,殿试主考人是皇帝。

范进是会试中举。

C.《岳阳楼记》、《水调歌头》、《醉翁亭记》的作者分别是范仲淹、苏轼、欧阳修,他们都是北宋文学家。

D.《三国演义》、《红楼梦》是我们古典四大名著中的两部,前者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后者也是章回体小说,被认为是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9.下面用打比方的方法来描述楷书、行书、草书三中书法的外形特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楷书如人端正站立,行书如人悠然行走,草书如人欢快舞蹈。

B.楷书如人端正站立,行书如人漫步行走,草书如人随性乱舞。

C.楷书如人正襟危坐,行书如人悠然行走,草书如人随性乱舞。

D.楷书如人正襟危坐,行书如人漫步行走,草书如人欢快舞蹈。

10.“阳关大道”原是指通往哪里的道路?

()

A.东海B.西域C.南国D.中原

11.下列对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使至塞上》作者王维,字摩诘。

唐代诗人,有“诗仙”之称。

苏轼评价其: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B.以官职相称,自古就有,文题《答谢中书书》中的“谢中书”即是这种称呼。

C.古人把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是长江之南。

D.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三大高峰。

唐有大小李杜,宋有豪放之“苏辛”,元有四大家。

正如赵翼《论诗》中所言,“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2.下列解说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宝藏”是中央电视台重磅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博探索节目,让观众在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感受文化传奇。

解说:

这句话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B.里头之下应当纯粹

这四个词语的词性相同。

C.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来,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这个句子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D.鸟儿将巢安放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1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北宋科学家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一书,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学成就。

英国学者李约瑟称《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B.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

C.《论语》是记录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编写而成,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和《大学》、《中庸》和《春秋》并称为“四书”。

D.列夫·

托尔斯泰,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安娜·

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14.下面关于文学文化知识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萧红,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人,代表作品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B.《木兰诗》写于西汉时期,是一首叙事性的乐府民歌,其风格刚健质朴,塑造了富有传奇色彩的女英雄木兰的形象。

C.《资治通鉴》是由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D.纪昀,字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

其所著《阅微草堂笔记》主要讲述各种狐鬼怪谈、奇闻逸事,不少篇章包含着他的寄托和感慨。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秋:

又称团圆节。

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

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B.重阳: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

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

C.腊日:

这是古代年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

腊日通常在毎年的最后一个月(腊月)举行,南北朝时腊日已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

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习俗。

D.除夕:

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晩,家家在打扫一清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饭“。

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迷下棋,嬉戏游乐,谓之“闹元宵”。

16.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以四言诗为主,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巴金是我国的文学泰斗,他的代表作是“激流三部曲”,即《家》《春》《秋》。

C.古代有很多运用借代的词语,如:

桃李指学生,烽烟指战争,丝竹指音乐,汗青指历史,须眉指男子,手足指同学,伉俪指夫妻等。

D.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剧作家和诗人。

他的主要作品有《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1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再塑生命的人》的作者是英国盲聋哑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海伦·

凯勒,她的主要作品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生活的故事》等。

B.《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和《孟子》《礼记》《中庸》合称“四书”。

C.《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藤野先生》都选自这部文集。

D.《散步》的作者史铁生是当代文坛一位非常特殊的作家,他双腿瘫痪,长年患病,但他一直在和病魔抗争。

他戏言自己“职业是生病,业余写作”。

18.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降职贬官,因为中国古代以右为尊。

C.“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尊、家严、家君:

称父亲;

家母、家慈:

称母亲;

家兄:

称兄长;

家姐:

称姐姐;

家叔:

称叔叔。

D.冰心,原名谢婉莹,现当代作家、诗人,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母爱、童真、人生”是其作品的三大主题。

19.下面关于文化文字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济南的冬天》作者为现代著名作家老舍。

他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B.《金色花》是一首散文诗,作者为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他是印度作家、诗人。

C.《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为美国作家海伦·

凯勒。

D.《论语》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写的一本儒家经典著作。

20.下列有关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荷叶·

母亲》是一篇托荷叶赞母的散文。

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所感动,从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爱。

B.《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南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C.《雨的四季》这篇写景抒情散文采用“总—分”的结构,以对雨的爱恋为线索,通过对雨在四季中的不同特点的描写,抒发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人生的追求。

D.《再塑生命的人》着重叙述了沙莉文老师利用特殊的教学手段,使“我”对生活充满了信心的故事,反映了一位老师对学生的无私的爱和高超的教育艺术,表达了“我”对老师的感激与崇敬之情。

2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记载士大夫的言谈、逸事的志怪小说集。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左迁”指降职贬官,中国古代以“右”为尊。

C.端午,一般认为与纪念屈原有关,主要习俗有划龙舟、吃粽子、挂艾草、佩香囊等。

D.“弱冠”代称二十岁;

“不惑”代称四十岁;

“天命”代称五十岁;

“耳顺”代称六十岁。

2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恳请书画大师王先生不吝赐教。

B.今日能够拜读您的大作,我受益匪浅。

C.今天我莅临你处检查指导工作,希望能得到你的支持与配合。

D.承蒙您的垂爱,我现在生活工作一切安好。

23.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家老舍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

B.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是散曲,“天净沙”是曲牌名。

C.“令尊”是对他人的父亲的尊称,“家君”是对人敬称自己的父亲。

D.儒家经典著作《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2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律诗规定八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

每首的二、三两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B.《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背影》《苏州园林》都是散文。

C.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始龀”指七八岁。

D.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但由于其强调新闻性、时效性和真实性,所以更接近于通讯体裁。

25.仔细阅读下面的内容,选出不合理的一项是()

A.上面的三幅图属于剪纸艺术。

剪纸艺术是汉族传统的民间工艺,它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已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种珍藏。

B.“喜花”是婚嫁喜庆时装点各种器物用品和室内陈设用的剪纸。

喜花图案题材多是强调吉祥如意、喜气洋洋的寓意。

C.作为民间艺术的剪纸,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

陕西窗花风格粗朴豪放;

河北和山西剪纸秀美艳丽;

宜兴剪纸华丽工整;

南通剪纸秀丽玲珑。

D.逢年过节或新婚喜庆,人们常常会贴“囍”这个字,喜庆的气氛便被渲染得非常浓郁。

就像贴“福”字一样,“囍”字人们也会正着贴、倒着贴。

26.下列选项中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王维,字摩诘,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出自他的千古名句。

B.“小旦”“小生”“小丑”都是戏曲行当,分别扮演年轻女子、年轻男子、滑稽人物。

C.人们常用“数九寒天”来指冬天天气最冷的时候,数九从立冬开始,立春结束。

D.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韩愈、欧阳修、王安石、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其中韩愈、欧阳修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

27.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A.“吟哦讽诵”是一种读书方式,就是要放声读,读得正确、流畅、有节奏,沉浸其中,读出文章的味道来。

B.《林中小溪》的作者是普里什文,被誉为“伟大的牧神”“完整的大艺术家”“世界生态文学和大自然文学的先驱”,是20世纪苏联文学史上极具特色的人物。

C.《画山绣水》的作者是当代作家朱自清。

作者从在漓江上观赏山水自然风景出发,去发掘由于奋斗而获得美好生活的内涵,表现出珍惜现在、创造未来的人生理想。

D.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其中泰山居首。

28.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的“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

B.《饮酒》是五言古诗,《雁门太守行》是七言律诗,“渔家傲”是词牌名。

C.“始龀”指七八岁。

“弱子”指小孩,幼儿。

“孟夏”指夏季的第一个月。

D.古代的中国人有“名”有“字”有“号”。

如杜甫字子美,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29.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月亮是古诗文中经常描写到的自然景物,古代它的别称有半轮、银钩、婵娟、玉盘等。

B.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乡试、会试、殿试考中者分别称作“举人”“贡士”“进士”。

殿试是皇帝主持的考试,前三名分别称作“状元”“探花”“榜眼”。

C.明清四大古典小说是《水浒传》《三国演义》《儒林外史》《红楼梦》。

D.成语“气象万千”“醉翁之意不在酒”分别出自唐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北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30.(题文)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变色龙》《我的叔叔于勒》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代表作。

B.曲,盛行于宋代,又称“宋曲”,也是配乐的诗。

包括散曲和杂剧。

C.“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指有所成就的年龄;

“不惑”代称四十岁,“不惑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

D.武松是《水浒传》中着力塑造的一位英雄好汉,他有仇必复,有恩必报,曾经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桃花村,血溅鸳鸯楼,火烧瓦罐寺。

31.文化积累——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古诗中常用“征蓬”比喻远行的人,用“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B.“号”是名和字之外的称号,一般由别人来取,以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

C.列夫·

托尔斯泰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悲惨世界》《安娜·

卡列尼娜》等。

D.《昆虫记》中的萤火虫吃蜗牛时,先把蜗牛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咀嚼品味。

32.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表明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

其中“重阳”是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B.古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即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年。

C.《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D.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为之所立的带有评价性质的称号,范仲淹的谥号是“文正”。

3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名人传》中叙述了德国的贝多芬、意大利的米开朗琪罗和俄国的托尔斯泰充满苦难和坎坷的一生。

B.鲁迅在《二十四孝图》中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责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将“肉麻当作有趣”。

C.通常人们在信尾写上“此致敬礼”,这个“此”是代指后面的“敬礼”。

D.《黄河大合唱》,由光未然(张光年)作词、冼星海作曲,是宣扬革命精神的音乐史诗,是中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的重要作品。

34.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是“五经”之一。

B.中国古代文体中的“记”是以记叙、描写为主的,如《桃花源记》《核舟记》。

C.立春、清明、芒种、处暑、白露、冬至等都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中的节气名称。

D.马克·

吐温是美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35.下列文学常识、文化知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夜雨寄北》《无题》的作者均为唐代诗人李商隐,《赤壁》《泊秦淮》的作者均为唐代诗人杜牧。

B.成语“教学相长”“门庭若市”分别出自《虽有佳肴》和《邹忌讽齐王纳谏》。

C.绝句,又称绝诗,属于古体诗的一种形式。

绝句由四句组成。

常见的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D.古诗文中常有一些“代称”,如用“丝竹”指音乐,用“汗青”指史册,用“万钟”指优厚的俸禄。

36.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根据描述,对下列三个节气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民间有插柳、郊外踏青、祭扫坟墓等习俗。

②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

③冬天正式开始。

此时,一年的田间劳作结束,作物收割之后进行收藏。

江南种冬麦,移油菜。

A.谷雨夏至冬至

B.清明夏至立冬

C.谷雨立夏立冬

D.清明立夏立冬

37.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A.“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也指国家;

“风骚”作名词时,泛指文学,“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指屈原的《离骚》。

B.《史记·

陈涉世家》中有“足下事皆成”,其中“足下”是对人的敬称,出自晋文公与介子推的故事。

C.古代的称谓是很有讲究的。

“尊君”是对人称对方的父亲、“卿”是古代君主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晚生”是旧时后进的人在前辈面前对自己的谦称。

D.《格列佛游记》中小人国国王治国有方,公正无私,大人国国王狂妄昏庸,野心勃勃。

38.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古文标题中表明文体时,“序”一般是用以陈述创作主旨及经过的一种文体;

“说”是一种说明文体;

“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B.《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狼》《范进中举》分别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作者分别是罗贯中、曹雪芹、蒲松龄、吴敬梓。

C.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著,被鲁迅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

“长河落日圆”中的“河”指黄河;

“晋太元中”的“太元”是年号;

《范文正公集》中的“文正”是谥号;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中的“太傅”是官名。

39.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称“诗三百”。

以四言诗为主,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内容,主要有“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B.《史记》是我国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

记载了上至皇帝,下至汉武帝的三千多年历史。

鲁迅赞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战国时宋人,思想家,文学家。

《庄子》为庄周和他弟子及后学所编。

D.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有《朝花夕拾》,散文诗集有《野草》,杂文集有《热风》等。

其中,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乙己》《社戏》都出自《呐喊》。

40.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邓稼先是中国几干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这个句子中的“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充当定语。

B.“热爱祖国”“出现故障”“看电影”都是动宾短语,“干得很好”“漂亮极了”“湿透了“都是补充短语。

C.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之別。

“鄙人”“寒舍”“贵姓”属于谦辞,“惠顾”“赐教”“家父”属于敬辞。

D.《列夫・托尔斯泰》的作者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茨威格,文置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列夫・托尔斯泰的无限崇敬与赞美之情。

41.下面关于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春》的作者朱自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

代表作:

散文集《背影》,诗文集《踪迹》等。

B.《观沧海》想象大胆,表现出诗人的宏大抱负。

作者曹操,是西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C.令尊已近古稀,而家父刚过天命。

现,将拙作奉上,恭请斧正。

我辈当继续增进我们两个家族的世交情谊。

D.《金色花》是印度大文豪泰戈尔写的一首散文诗。

泰戈尔于191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4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