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城西小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864433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绍兴城西小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绍兴城西小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绍兴城西小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绍兴城西小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绍兴城西小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绍兴城西小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文档格式.docx

《绍兴城西小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绍兴城西小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文档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绍兴城西小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文档格式.docx

节能专篇;

组织机构和项目进度;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效益分析。

1.3可行性研究成果概要

1.3.1建设规模

根据浙江省九年制义务教育普通学校建设标准,城西小学(暂名)建设项目总投资4550万元,新征用地面积34417平方米,其中建设用地面积31074.27平方米,新建教学综合楼、行政办公楼、风雨操场及食堂等建筑,共计建筑面积15882.3平方米,建设250米标准环形跑道及相关体育设施等。

项目建成后,可容纳30个班级,1350个学生就读,能有效解决东浦镇区域内在册住户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需求。

1.3.2建设内容

项目总建筑面积15882.3平方米,主要包括教学综合楼10493平方米、行政综合楼2163.6平方米、风雨操场1577.9平方米、食堂1190.8平方米、多功能厅422平方米、门卫用房35平方米。

项目建设250米标准环形跑道一个以及篮球场、排球场、单双杠等体育设施若干。

1.3.3项目选址与土地利用

项目选址位于绍兴市东浦镇绍齐公路以西、绍兴市锦龙织造有限公司及胜利西路延伸段以北。

项目新征用地面积为34417平方米,其中建设用地面积31074.27(46.61亩),土地使用性质为文教综合用地,土地获取方式为行政划拨。

该项目用地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符合《浙江省学校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指标》中对小学生均用地面积的要求,是项目建设理想用地。

1.3.4公用工程

给水:

项目日最大用水量80.4吨,年用水量16080吨。

供电:

项目总装机容量达476.4KW,用电设备的视在功率约为344.1KVA,拟新增480KVA变压器一台,预计年用电量20.65万度。

排水:

项目废水接入规划绍鉴公路段城市排污管网,送绍兴污水处理厂处理,预计年废水量12864吨。

供气:

项目采用管道天然气,预计年用天然气量15960立方米。

1.3.5资金筹措及使用安排

项目总投资4550万元,均为固定资产投资。

资金由绍兴市镜湖新区统筹安排。

1.3.6进度安排

城西小学(暂名)建设项目建设期为十五个月,预计到2011年8月建成,2011年9月投入使用。

1.3.7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总用地面积34417平方米;

项目建设用地面积:

31074.3平方米(46.61亩);

建筑占地面积:

5708.9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

15882.3平方米;

建筑密度:

18.4%;

绿地率:

32.6%;

容积率:

0.51。

1.4结论与建议

1.4.1结论

1、城西小学(暂名)建设项目是贯彻“科教兴市”战略,发展当地教育事业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切实加强基础教育,促进实现教育现代化;

是完善教育网点布局,实现优质教学的需要;

是保障外来务工子女义务教育,促进绍兴经济发展的需要。

因此,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

2、实施本项目,能有效解决东浦镇在册住户及外来务工子女的就学需求,让更多的孩子受到优质教育,提高当地的人力资源,也有利于外来务工人员更好的服务于绍兴经济的发展,促进绍兴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项目建设的资金、人员、工程技术条件基本成熟,项目建设基本上是可行的。

3、项目选址合理,外围配套条件较完善,社会经济条件良好。

4、项目的建设符合绍兴市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符合绍兴大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生态市的要求。

5、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4.2建议

1、建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实施方案,在设计和施工中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合理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收益,保证项目优质高效、按期完成。

2、建议有关部门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控制不可预计风险因素,保证项目有序推进。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目前,绍兴市越城区东浦镇南片9个村有3所完小,26个班级,在校生1282名,生均占地不足10平方米,生均校舍不到4平方米,由于活动场地小、教学用房少,学校的办学条件已经远不能达到《九年制义务教学普通学校建设标准》的要求,影响了学校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生的身心健康。

同时,随着绍兴城市建设不断推进,城西区域的常住人口和外来务工人员不断增加,其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成为城市教育主管部门急待解决的问题。

国务院转发教育部等六部委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了“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政策。

这给东浦镇的教育配套基础设施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为满足学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需要,绍兴市教育局根据《绍兴市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及教学网点布局要求提出本项目建设城西小学(暂名),以满足东浦镇区域内学龄儿童义务教育的需要。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是完善教育网点布局,实现优质教学的需要

镜湖新区内现有15所小学、172个班级、7785名学生。

其中灵芝镇7所、95个班级、4222个学生,东浦镇8所、77个班级、3563名学生,小学教学网点分散,学校规模较小,办学条件较差。

2006年市区12班以下小学有18所,而东浦、灵芝两个镇就有12所,占了三分之二;

市区小学校均在校生648人,而灵芝和东浦镇分别只有445人和603人,其中少于350人的小学就有10所,占两镇小学总数的三分之二。

由于教学网点布局分散、点多校小,学校的教学资源相对分散,且已经不能满足浙江省《九年制义务教学普通学校建设标准》的要求。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时候,人民对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更是需求广阔的。

城西小学的建设,有利于完善教学网点布局,集中优质教学资源,项目的建设是十分有必要的。

2.2.2是贯彻“科教兴市”战略,发展当地教育事业的必然要求

根据《绍兴市“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全市教育发展发展总目标是:

“到2010年,高标准高质量普及十五年教育,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市。

具体目标中就提到要统筹发展基础教育:

“以教育现代化乡镇创建活动为抓手,以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扩面工程、爱心营养餐工程、食宿改造工程、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完小建设工程等“五项工程”为重点,切实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巩固提升高标准“普九”成果。

到2010年,全市再撤并中小学200所,基本消除小学6班以下、初中12班以下的基础薄弱学校,90%以上的中小学成为省标准化学校,所有普通高中均达到省级重点高中的办学标准,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所有的孩子都能“念上书、念好书”,接受相对优质公平的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

项目建设城西小学(暂名),解决东浦镇常住人口及外来务工人员的学龄儿童义务教育需求,保障教学质量,推进绍兴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是贯彻“科教兴市”战略,切实加强基础教育,有利于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

2.2.3是保障外来务工子女义务教育,促进绍兴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绍兴社会经济的发展,外来务工人员不断增加,广大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跟随家人走进大城市,成为城市里一个不容忽视的一个群体。

但是由于制度上的不健全以及外来员工子女流动性大等缘故,不少的民工子弟学校教育资源匮乏,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不足,而教学资源是学生受教育的基本保障,因此很多的民工子弟教育相对还是集中在量上而不是质上,教育状况堪忧。

外来务工人员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因此实现教育公平,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使外来务工人员能安心的为绍兴城市的发展作贡献,有利于促进绍兴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安定团结。

城西小学(暂名)的建设不仅能立即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而且能保障其受到公平的优质的教育,因此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十分迫切的。

2.3建设规模及内容

2.3.1学校用地指标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普通学校建设标准》30个班级完全小学相应标准中生均建设用地面积为:

Ⅰ类23m2/生、Ⅱ类20.22m2/生、Ⅲ类16.05m2/生。

项目建设用地面积31074.27平方米,生均用地面积23.02平方米,符合Ⅰ类标准要求。

2.3.2校舍建筑面积指标

按《九年制义务教育普通学校建设标准》,30个班级的完全小学校舍建设标准(Ⅰ类),30个班级的完全小学(Ⅰ类)共需使用建筑面积8292平方米,按平均利用系数K=0.6计算,则学校需建设建筑面积共13820平方米。

同时,根据《浙江省学校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指标》要求,学校工程项目的容积率不宜低于0.5。

本项目为城西小学建设项目,项目建设用地面积31074.27平方米,建设规模为30个班级,1350个学生,项目根据校舍建设标准(Ⅰ类)标准、《浙江省学校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指标》及场地布置等情况要求,项目拟新增各类校舍建筑面积15882.3平方米。

2.3.3建设规模

根据《浙江省九年制义务教育普通学校建设标准》,城西小学(暂名)按30个班级,1350个学生设计,项目用地面积31074.27平方米,新增各类校舍建筑面积15882.3平方米,建设250米标准环形跑道及相关体育设施等。

生均用地面积23.02平方米(符合Ⅰ类标准),生均建筑面积11.76平方米(符合Ⅰ类标准)。

第三章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

3.1项目选址

3.1.1项目位置

项目选址位于绍兴市镜湖新区东浦镇,地块位于绍齐公路以西、绍兴市锦龙织造有限公司及胜利西路延伸段以北,交通便利,区域内供电、供热、通讯、供排水、排污、道路等基础设施条件完备,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3.1.2场址状况

项目新征用地为建设用地、待置换用地,范围内属平原水网地区,地形平坦,河道纵横。

项目建设地块呈长方形,地块现状部分为耕地,地下无重要矿产压覆。

周围供电、供热、通讯、供排水、排污、道路等基础设施条件完备,能满足项目建设的需求。

3.1.3土地利用分析

项目新征用地面积为34417平方米,其中建设用地面积31074.27平方米,新增建筑面积15882.3平方米。

项目土地使用性质为文教综合用地,土地获取方式为行政划拨。

该项目用地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项目建设理想用地。

项目建成后,学校建设用地面积31074.27平方米,可容纳30个班,在校学生1350人,生均用地面积为23.02平方米/人,容积率0.51,符合《浙江省学校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指标》以及《浙江省学校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指标》中对小学生均用地面积及容积率的要求。

3.2自然条件

3.2.1气象气候

项目所在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受季风影响明显。

据绍兴市气象站近五年(1997-2001年)的观测资料统计,该区年平均气温17.0℃,极端最高气温39.0℃,极端最低气温-6.6℃;

平均气压1015.8Pa,年平均风速2.2m/s。

全年频率在各方位分布较为均匀,风频最高为NNW和ENE,分别为9.05%和8.98%,各风向全年平均风速在1.11-2.44m/s之间。

区域受季风影响较为明显,春季盛行ENE风,夏季盛行SSW风,而秋冬季节则盛行NNW风。

区域内灾害性天气集中在每年4月中旬和7月中旬的梅汛暴雨、7月中旬到10月上旬的台风暴雨。

夏秋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晴热,蒸发量大。

3.2.2地形地貌

绍兴处于浙西山地丘陵、浙东丘陵山地和浙北平原三大地貌单元的交接地带。

境内地势南高北低,由北部绍虞平原向南逐渐过渡为丘陵山地。

山地主脉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上(黄海高程,下同),丘陵、台地在海拔20-500米之间,河谷盆地的海拔多在10-50米之间,北部的绍虞平原和曹娥江、浦阳江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海拔不足10米,平均海拔在5米左右。

项目所在地属绍虞平原,地势平坦,水系发达。

3.2.3水系水文

绍兴南部丘陵山地树枝状水系发达。

北部平原,河湖密布,交织成网,素以“水乡泽国”享誉海内外。

境内主要有汇入钱塘江的曹娥江、浦阳江、鉴湖水系;

浙东运河东西横贯北部。

萧绍平原正常水文为3.92米(南门站,黄海高程,下同)。

一般干旱期低水位在3.4米左右,二十年一遇洪水位为5.02m,五十年一遇洪水位为5.10m,百年一遇洪水位为5.18m。

根据绍兴市规定,现将地坪标高定为5.3米。

水流流向基本上自南向北,流速较小,建筑物水下部分可根据不同施工季节和河道功能,采用横向或纵向围堰施工。

3.2.4工程地质

绍兴市区平原地层属第四系冲积堆积层,按绍兴市标准土层划分,其地基土可划分为9大层,各层特性描述如下:

1-1杂填土层:

杂色,稍湿~湿,松散~稍密,由碎石、砖瓦碎块混粘性土组成,均一性差。

层厚0.20~2.30m。

1-2亚粘土层:

灰~褐黄色,湿~饱和,软塑,厚层状,含铁锰质斑点,具中等压缩性。

层厚0.60~2.00m。

2-1淤泥质亚粘土层:

灰色,饱和,流塑,高压缩性,局部夹泥炭薄层,层厚0.80~1.70m。

2-2亚砂土层:

灰色,饱和,稍密,振动易析水,中压缩性。

层厚0.70~4.70m。

3淤泥质粘土层:

灰色,饱和,流塑,厚层状,含少量腐植质,局部夹泥炭薄层,高压缩性。

层厚5.90~10.60m。

4亚粘土层:

青黄色、灰褐色,饱和,硬塑,厚层状,中压缩性。

层厚3.60~7.60m。

5淤泥质亚粘土层:

灰色,饱和,流塑,微层理发育,高压缩性。

层厚1.90~2.00m。

6粘土层:

灰褐色~褐黄色,饱和,硬塑,厚层状,中等压缩性。

层厚3.90~8.20m。

7-1粘土层:

灰色,饱和,硬塑,局部显层理,含腐植质,局部粉粒含量较高。

层厚0.00~7.50m。

7-2亚粘土层:

灰黄色~青灰色,饱和,软塑,厚层状,粉质含量较大。

层厚4.40~4.60m。

8砾砂层:

浅灰色,中密状态,砾含量不均一,在25%~45%之间,砂以中粗砂为主,并含有较多粘性土。

层厚1.40~1.80m。

9含碎石粉质粘土层:

黄色,稍湿,硬可塑,含10%20%碎石不等。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确定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3.3绍兴市社会经济条件

绍兴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杭甬之间,下辖绍兴县、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县和越城区,面积8256平方公里,人口433万,其中市区面积344平方公里,人口64万。

绍兴历史悠久,名人荟萃,素有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的美誉,是越文化的发祥地、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南翼重点开发开放城市。

2007年末,绍兴市共有幼儿园862所,在园幼儿13.06万人;

小学531所,在校学生32.01万人;

普通中学193所,在校学生27.33万人,其中普通高中43所,在校学生10.25万人;

中等职业学校32所,在校学生6.98万人;

普通高校5所,在校学生4.41万人。

教育普及程度持续提高,全市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7.8%,小学入学率、巩固率保持100%,全市义务教育段学龄人口入学率、巩固率均提高到100%,初中升高中比率为97.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7.0%。

教育质量稳步提高,2007年普通高考上线率和录取率分别为92.3%和80.6%,比全省平均分别高出8.8和8.1个百分点。

教育投入稳步增加,全市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24亿元,比上年增长17.6%。

3.4基础配套设施

项目区周围各项配套设施齐全,完全可满足项目的各项要求。

1、供水

生活用水水源由市政给水管网供给,为小舜江水,水压大于0.25Mpa,水质达到生活用水标准。

给水管网可从绍齐公路接入,管径为DN200。

2、供电

学校供电可由市政供电网络引入一路10KVA高压作为主供电源,绍兴市政供电网可满足本工程的用电需要。

3、排污

学校排污管可接绍齐公路市政排污管网,目前绍兴市污水处理厂拥有60万吨/日的处理能力。

4、供气

食堂烹饪采用管道天然气,可由附近燃气调压站接入。

5、交通

项目区位于绍兴市越城区东浦镇,区域东有绍齐公路、南有胜利西路延伸段,区内水陆交通发达。

6、其它

绿化、电讯、有线电视等配套设施均已到位。

第四章规划建设方案

4.1规划指导思想

1、立足于二十一世纪,将有二十一世纪特征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与义务教育的整体性理念、注重知识传授与身心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相结合,使其相得益彰,融为一体;

2、力求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综合优化,达到功能合理、投资经济、节能省地的目标;

3、要保证学生实行相对就近入学,同时体现新建校区的规模效益和社会效益;

4.2规划建设方案

4.2.1总平面布置

根据地块情况和相应规划要求,学校主入口设置在基地南侧,靠近胜利西路延伸段,在基地东侧靠绍齐公路设置次入口。

整个基地为长方形区块,从主入口进入,小广场东侧主要布置教学办公区域,北侧布置生活区域,西侧布置运动区域。

教育区域布置在基地东北部,主要布置4幢教学综合楼、1幢行政综合楼以及1幢多功能报告厅,各楼均以宽廊相连,既实现功能分区明确,又能提供多层次交往空间;

运动区域布置在基地西部,主要包括风雨操场和田径场、篮球场等各类活动场地,主入口左侧布置风雨操场,基地西侧布置田径场;

生活区域主要为食堂楼一幢,位于小广场北侧。

校区功能分区合理,交通流线顺畅,浑成一体。

4.2.2交通组织

项目主入口设置在基地南面道路上,消防出口位于基地南侧;

学校以南面主入口为主干道路,支路环绕教学办公区域到达学校各建筑,组合成学校基地道路网。

基地内主要道路宽8M,其它道路宽4米,安全防范车辆可均匀而流畅地到达各建筑。

机动车位主要布置在基地南侧以及东侧沿路带征区域,设置机动车位36个。

日常校内禁止车辆通行,后勤车辆可经环形道进入食堂,减少其他人车交叉干扰的机会。

为学校师生提供一个方便、安全、通畅的交通环境。

4.2.3竖向设计

根据规划,场地室外地坪标高暂定黄海标高5.4M。

教学楼地坪高为+0.450M,普通教室层高不低于3.6M,行政办公用房层高不低于3.0M。

4.2.4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总用地面积:

34417平方米;

其中:

教学综合楼:

10493平方米;

行政综合楼:

2163.6平方米;

风雨操场:

1577.9平方米;

食堂:

1190.8平方米;

多功能厅:

422平方米;

门卫用房:

35平方米;

0.51;

4.2.5绿化

绿化设计讲究点、线、面结合,寓纯粹的绿化于校园生活场景中,充分发挥环境对品质、人格的熏陶作用,使校园绿化,点上成景,线上成荫,面上成林。

校区四周由绿化包围,可有效降低规划南池路交通噪声对教学楼、办公楼等影响。

4.3土建

4.3.1建筑形态设计

本项目为城西小学(暂名)建设项目,建筑形态设计体现面向新世纪的办学宗旨,单体建筑强调体现现代感,外形轮廓和细部处理都与环境相适应,强调了视觉的延续性。

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等的连廊设计使建筑形态更具层次性。

建筑形态既取得了建筑间风格相协调,又保留了个体建筑的特色,取得功能和形态的统一。

4.3.2建筑单体

项目新建建筑主要为综合教学楼、办公楼、风雨操场、食堂以及职工宿舍等。

1、教学综合楼

教学综合楼布置在基地东北侧,均匀布置4幢建筑,各建筑以连廊相连接,3幢教学楼,为4层建筑,主要布置普通教室及部分专用教室;

1幢教学辅助楼,为3层建筑,主要布置计算机房、语音教室以及图书室等专用教室。

2、行政综合楼

行政综合楼与教学综合楼相连,建筑为四层建筑,主要布置卫生保健室、教学办公室、行政办公室以及会议室等。

3、多功能厅

多功能厅位于教学综合楼与行政综合楼之间,一层建筑,主要布置多功能厅。

4、风雨操场

风雨操场为一层建筑,室内布置有一个篮球场,并配备器材室等。

5、食堂

食堂为二层建筑,主要用于学生和教师就餐,并布置一个配电房。

4.3.3结构

基本风压:

0.45KN/M2

基本雪压:

0.40

抗震设防烈度:

6度

活荷载取值:

教室:

2.0

走廊:

2.5

非上人屋面:

0.5

各建筑为一~四层框架结构,楼面采用现浇梁板结构。

基础采用桩基础加柱下承台及承台联系梁的形式。

桩采用预应力空管桩。

4.3.4运动场

运动场布置在校园东南部,建设250米标准环形跑道以及100米直道。

运动场地为弹性地面,跑道为塑胶跑道;

在环道内建设3只篮球场,在田径场旁建设排球场以及沙坑、单双杠等体育设施,满足学生体能素质的锻炼需要。

4.4教学设备

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学校教学设备今后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需要,在学校事业经费中逐步安排。

本项目教学设备主要包括专用教室设备、电教仪器、教学仪器、办公设备和其他生活设备等。

第五章公用工程

5.1给排水

5.1.1给水

城西小学(暂名)建设项目生活消防给水水源皆由城市自来水管供给,从绍齐公路的自来水干管引两条管径不小于DN150给水管接入校区,在室外连结成环状供水管网,供校园生活和消防用水。

1、用水量

用水

名称

标准

规模

变化

系数

时间

用水量

最高日

最高时

学生

30L/人.d

1350

1.5

10h

40.5m3/d

6.1m3/d

教工

60L/人.d

24

8h

1.4m3/d

0.4m3/d

教职工

35L/人.d

77

10h

2.7m3/d

0.7m3/d

食堂

20L/人.餐

1427

15h

28.5m3/d

2.8m3/d

不可预见

10%

2

7.3m3/d

1m3/d

合计

80.4m3/d

10.9m3/d

设计最大日用水量80.4m3,最高时用水量10.9m3。

预计年用水量16080吨。

2、给水

室外给水总管成环状布置,进水水管管径DN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