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二轮复习100考点千题精练第十二章物理实验专题1210验证动量守恒定律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864285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100考点千题精练第十二章物理实验专题1210验证动量守恒定律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100考点千题精练第十二章物理实验专题1210验证动量守恒定律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100考点千题精练第十二章物理实验专题1210验证动量守恒定律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100考点千题精练第十二章物理实验专题1210验证动量守恒定律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100考点千题精练第十二章物理实验专题1210验证动量守恒定律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100考点千题精练第十二章物理实验专题1210验证动量守恒定律Word下载.docx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100考点千题精练第十二章物理实验专题1210验证动量守恒定律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二轮复习100考点千题精练第十二章物理实验专题1210验证动量守恒定律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100考点千题精练第十二章物理实验专题1210验证动量守恒定律Word下载.docx

(5)有同学认为,在上述实验中仅更换两个小球的材质,其他条件不变,可以使被撞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增大。

请你用④中已知的数据,分析和计算出被撞小球m2平抛运动射程的最大值为cm。

【参考答案】

(1)C

(2)ADE或DEA或DAE

(3)

(4)142.91∶1(5)76.8

(3)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1v1+m2v2=m1v0,而速度可以用相应的水平位移替代,所以动量守恒表达式可表示为

若碰撞是弹性碰撞,碰撞前后动能相等,

m1v02=

m1v12+

m2v22.而速度可以用相应的水平位移替代,所以碰撞前后动能相等表达式可表示为

(4)设小球平抛运动时间为t,碰撞前m1的动量为p1=45.0×

10-3×

44.80×

10-2/t,

碰撞后m1的动量为p1ʹ=45.0×

35.20×

10-2/t,则p1∶p1ʹ=14∶11;

碰撞后m2的动量为p2ʹ=7.5×

55.60×

10-2/t,,则p1‘∶p2ʹ=11∶2.9

=

=1∶1。

(5)在上述实验中仅更换两个小球的材质,使它们做弹性碰撞,其他条件不变,由

可得=

将m1=45.0g,m2=7.5g,=44.80cm代人上式得=76.8cm。

2.气垫导轨是常用的一种实验仪器,它是利用气泵将压缩空气通过导轨的众多小孔高速喷出,在导轨与滑块之间形成薄薄一层气垫,使滑块悬浮在导轨上.由于气垫的摩擦力极小,滑块在导轨上的运动可很好地近似为没有摩擦的运动.我们可以用固定在气垫导轨上的光电门A、B和光电计时装置,以及带有I形挡光条的滑块C、D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已知I形挡光条的持续挡光宽度为L,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采用的实验步骤如下:

a.调节气垫导轨底座螺母,观察导轨上的气泡仪,使导轨成水平状态;

b.在滑块C、D间放入一个轻质弹簧,用一条橡皮筋捆绑箍住三者成一水平整体,静置于导轨中部;

c.将光电门尽量靠近滑块C、D两端;

d.烧断捆绑的橡皮筋,使滑块C、D在弹簧作用下分离,分别通过光电门A、B;

e.由光电计时器记录滑块C第一次通过光电门A时I形挡光条持续挡光的时间tC,以及滑块D第一次通过光电门B时I形挡光条持续挡光的时间tD.

(1)实验中还应测量的物理量是;

(2)根据上述测量的实验数据及已知量,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是;

上式中算得的C、D两滑块的动量大小并不完全相等,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3)利用上述实验数据(填写“能”或“否”)测出被压缩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大小?

如能,请写出计算表达式:

若不能说明理由:

(1)滑块C、D的质量mC、mD;

(2)

.滑块与气垫导轨间仍存在摩擦,气垫导轨未完全水平 

 

(3)能Ep==

mC(

)2+

mD(

)2

【名师解析】

(1)要验证弹簧作用弹开的两滑块动量守恒,需要知道两滑块的质量和速度,而速度可以通过计时器或光电门测量的时间和位移计算,所以实验中还应测量的物理量是滑块C、D的质量mC、mD;

(2)设遮光条的宽度为L,则vC=

,vD=

则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是mCvC=mDvD,即

.

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滑块与气垫导轨间仍存在摩擦,气垫导轨未完全水平,测量mC、mD及tA、tB时带来的误差;

(3)烧断捆绑的橡皮筋后只有弹簧弹力做功,系统机械能守恒,所以弹簧的弹性势能等于两滑块离开弹簧时的动能,即Ep=

mCvC2+

mDvD2=

)2.

3.在利用碰撞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图甲中斜槽PQ与水平槽QR平滑连接。

按要求安装好仪器后开始实验。

先是不放被碰小球,重复实验若干次;

然后把被碰小球静止放在斜槽末端的水平部分的前端边缘R处(槽口),又重复实验若干次,在白纸上记录下挂于槽口R的重锤线在记录纸上的竖直投影点位置和各次实验时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从左至右依次为O、M、P、N,测得两小球直径相等,入射小球和被碰小球的质量分别为m1、m2,且m1=2m2,则:

图甲

(1)两小球的直径用螺旋测微器核准相等,测量结果如图乙,则两小球的直径均为____m。

(2)入射小球每次滚下都应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无初速释放,其目的是

A.为了使入射小球每次都能水平飞出槽口

B.为了使入射小球每次都以相同的动量到达槽口

C.为了使入射小球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不变

D.为了使入射小球每次都能与被碰小球对心碰撞

(3)下列有关本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

A.未放被碰小球和放了被碰小球m2时,入射小球m1的落点分别为M、P

B.未放被碰小球和放了被碰小球m2时,入射小球m1的落点分别为P、M

C.未放被碰小球和放了被碰小球m2时,入射小球m1的落点分别为N、M

D.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若测得|ON|=2|MP|,则标明碰撞过程中由m1、m2两球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1)1.2895×

10-2

(2)B(3)BD

4.气垫导轨上有A、B两个滑块,开始时两个滑块静止,它们之间有一根被压缩的轻质弹簧,滑块间用绳子连接(如图甲所示),绳子烧断后,两个滑块向相反方向运动,图乙为它们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频闪的频率为10Hz,由图可知:

(1)A、B离开弹簧后,应该做________运动,已知滑块A、B的质量分别为200g、300g,根据照片记录的信息,从图中可以看出闪光照片有明显与事实不相符合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不计此失误,分开后,A的动量大小为________kg·

m/s,B的动量的大小为________kg·

m/s。

本实验中得出“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两滑块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匀速直线;

滑块应该有加速过程,然后再匀速运动;

(2)0.018;

0.018;

A、B的动量始终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A、B两球在碰撞中动量是否守恒。

该同学利用平抛运动测量两球碰撞前后的速度,实验装置和具体做法如下,图中PQ是斜槽,QR为水平槽。

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滑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

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

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让A球仍从位置G由静止开始滑下,和B球碰撞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

重复这种操作10次,并画出实验中A、B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图中O点是水平槽末端R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

其中米尺水平放置,且平行于G、R、O所在的竖直平面,米尺的零点与O点对齐。

(1)为了使两球碰撞为一维碰撞,所选两球的直径关系为:

A球的直径 

B球的直径(“大于”、“等于”或“小于”);

为减小实验误差,在两球碰撞后使A球不反弹,所选用的两小球质量关系应为mAmB(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

(2)在以下选项中,哪些是本次实验必须进行的测量?

答:

(填选项号)。

A、水平槽上未放B球时,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B、A球与B球碰撞后,测量A球与B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C、A球和B球在空间飞行的时间

D、测量G点相对于水平槽面的高度

(3)已知mA和mB。

E、F、J是实验中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请你根据该同学实验中所选小球和实验的记录纸(图2)判断,A球没有碰撞B球时的落点是 

点(在E、F、J三个落点中选填),A球与B球碰撞后A球的落点是 

点(在E、F、J三个落点中选填)。

该同学通过实验数据说明在实验中A、B两球碰撞中动量守恒,请你用上图中的字母写出该同学判断动量守恒的表达式是

(1)等于大于

(2)AB(3)FEmAOF=mAOE+mBOJ

(3)F为碰前入射小球落点的位置,E为碰后入射小球的位置,J为碰后被碰小球的位置,碰撞前入射小球的速度v1=OF/t,碰撞后入射小球的速度v2=OE/t,碰撞后被碰小球的速度v3=OJ/t,若

mAv1=mBv3+mAv2,则表明通过该实验验证了两球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代入数据得:

mAOF=mAOE+mBOJ.

6.用如题图所示装置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质量为mB的钢球B放在小支柱上,球心离地面高度为H;

质量为mA的钢球A用细线栓好悬挂于O点,当细线被拉直时O点到球心的距离为L,且细线与竖直线之间的夹角为α,A球由静止释放,摆到最低点时恰与B球发生对心正碰,碰撞后,A球把轻质指示针C竖直位置推移到与竖直线夹角为β处,B球落到地面上,地面上铺有一张盖有复写纸的白纸D,用来记录B球的落点,测得B球的水平射程为S。

①用图中所示各个物理量的符号表示碰撞前后A、B两球的动量(设A、B两球碰撞前的动量分别为pA、pB,碰撞后的动量分别为pA’、pB’),则:

pA=;

pA’=;

pB=;

pB’=。

②请你提出两条提高实验精度的建议:

.①

0

②为消除偶然误差,让A球多次从同一位置摆下,求B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为了较精确测量α角,α角取值不要太小;

由于实验不计空气阻力,所以A、B两球质量不要太小;

A球质量要比B球质量大。

(答出任意两条即可得2分)

7.如图所示,已知A、B两物体的质量关系为mB=1.5mA,拍摄共进行了四次。

第一次是在两滑块相撞之前,

以后的三次是在碰撞之后。

A原来处于静止状态,设A、B滑块在拍摄闪光照片的这段时间内是在10cm至105cm这段范围内运动(以滑块上的箭头位置为准),试根据闪光照片(闪光时间间隔为0.4s),分析得出:

(1)A滑块碰撞前的速度vA=;

B滑块碰撞前的速度vB=。

A滑块碰撞前的速度vA’=;

B滑块碰撞前的速度vB’=。

(2)根据闪光照片分析说明碰撞发生位置在刻度尺cm刻度处。

(3)根据闪光照片分析得出两滑块碰撞前两个物体各自的质量与自己的速度的乘积之和是;

(以mA表示)两滑块碰撞前两个物体各自的质量与自己的速度的乘积之和是(以mA表示)。

(1)01.00m/s0.75m/s0.50m/s

(2)30(3)1.5mA1.5mA

移动距离为sA’=75cm-45cm=30cm=0.30m,

A物体速度vA’=

=0.75m/s。

从发生碰撞到第二次拍摄照片,A从30cm刻度运动到45cm刻度,

运动距离sA’’=45cm-30cm=15cm=0.15m,

运动的时间是t1=

=0.2s。

由此可知:

从拍摄第一次照片到发生碰撞的时间为t2=(0.4-0.2)s=0.2s,

所以发生碰撞时A物体在30cm刻度处,速度vA=0。

从拍摄第一次照片到发生碰撞B物体从10cm刻度运动到30cm刻度,

运动距离sB=30cm-10cm=20cm=0.20m。

碰撞前B物体的速度为vB=

=1.00m/s。

(2)碰撞前:

mAvA+mBvB=1.5mA

碰撞后:

mAvA'

+mBvB'

=0.75mA+0.75mA=1.5mA

所以mAvA+mBvB=mAvA'

,即碰撞前后两个物体各自的质量与自己的速度的乘积之和是不变量。

8.两位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①甲同学测量所得入射球A的质量为mA,被碰撞小球B的质量为mB,图甲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水平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A从斜轨上的起始位置由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点的位置P,测得平抛射程为OP;

再将入射球A从斜轨上起始位置由静止释放,与小球B相撞,分别找到球A和球B相撞后的平均落点M、N,测得平抛射程分别为OM和ON。

当所测物理量满足表达式时,即说明两球碰撞中动量守恒;

如果满足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时,则说明两球的碰撞为完全弹性碰撞。

②乙同学也用上述两球进行实验,但将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装:

如图乙所示,将白纸、复写纸固定在竖直放置的木条上,用来记录实验中球A、球B与木条的撞击点。

实验时,首先将木条竖直立在轨道末端右侧并与轨道接触,让入射球A从斜轨上起始位置由静止释放,撞击点为B′;

然后将木条平移到图中所示位置,入射球A从斜轨上起始位置由静止释放,确定其撞击点P′;

再将入射球A从斜轨上起始位置由静止释放,与球B相撞,确定球A和球B相撞后的撞击点分别为M′和N′。

测得B′与N′、P′、M′各点的高度差分别为h1、h2、h3。

若所测物理量满足表达式时,则说明球A和球B碰撞中动量守恒。

【参考答案】.①mA·

OP=mA·

OM+mB·

ON;

OP+OM=ON②

+

②将木条平移到图中所示位置,入射球A从斜轨上起始位置由静止释放,其撞击点P′。

由平抛运动规律,x=v0t0,h2=

gt02,解得:

v0=

将入射球A从斜轨上起始位置由静止释放,与球B相撞,确定球A和球B相撞后的撞击点分别为M′和N′,由平抛运动规律,x=vAt1,h3=

gt12,x=vBt2,h1=

gt22,解得:

vA=

vB=

由动量守恒定律,mAv0=mAvA+mBvB,联立解得:

即所测物理量满足表达式

时,则说明球A和球B碰撞中动量守恒。

9.(2017广西五市考前联考)如图所示,某同学制作了一个弹簧弹射装置,轻弹簧两端各放一个金属小球(小球与弹簧不连接),压缩弹簧并锁定,该系统放在内壁光滑的金属管中(管径略大于两球直径),金属管水平固定在离地面一定高度处,解除弹簧锁定,两小球向相反方向弹射,射出管时均已脱离弹簧,现要测定弹射装置锁定时具有的弹性势能,并探究弹射过程遵循的规律,实验小组配有足够的基本测量工具,重力加速度大小取g,按下述步骤进行实验:

①用天平测出小球P和Q的质量分别为

②用刻度尺测出管口离地面的高度h;

③解除锁定记录两球在水平地面上的落点N、M;

根据该同学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除上述测量外,要测定弹射装置锁定时具有的弹性势能,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A.弹簧的压缩量

B.P、Q两球落地点M、N到对应管口的水平距离

C.金属管的长度L

D.两球从弹出到落地的时间

(2)根据测量物理量可得弹性势能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满足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弹射过程中轻弹簧和两金属球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用测得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1)B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