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859666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7.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

首先是施工队伍的流动性。

建筑工程项目具有固定性,而施工队伍则需要不断地从一个地方换到另一个地方进行建筑施工。

其次是人员的流动性,施工作业人员从一个队伍换到另一个施工队伍,人员流动性也较大。

再次是施工过程的流动性。

建筑工程从基础主体到装修各阶段,因分部、分项工程、工序的不同,施工方法的不同,现场作业环境、状况和不安全因素都在变化中,作业人员经常更换工作环境,建筑项目的流动性特点存在不确定性,要求项目的组织管理对安全生产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2)复杂性。

项目部规模、资金实力、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情况的复杂使得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也变得复杂起来。

另外,工程建设有多个参与方,管理层次比较多,管理关系复杂。

(3)密集性。

目前,建筑业工业化程度较低,需要大量人力资源的投入,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这样的劳动密集型特点对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

1.2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现状

1.2.1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现状概述

从全球范围看,工程建设中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一直位于非煤矿山之首。

统计表明,英国平均每周有1名建筑工人死于安全事故,美国平均每周有2名建筑工人死于安全事故,而我国,平均每天有3名建筑工人死于安全事故。

从建筑安全事故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看,在英国可达项目成本的3-6%,在美国和香港是项目成本的7.9%和8.5%,在我国没有正式的统计数据,但据专家分析,这一比例已超过承包商的平均利润率。

建筑业是我国安全事故频发的高风险行业。

总的来看,1994-2004年期间,我国因建筑施工事故死亡15128人,每年平均死亡1375人;

1994-2000年期间,我国建筑施工事故的发生数、死亡人数、百亿元产值死亡率一直呈下降趋势,表明我国的建筑安全生产形势得到了进一步地改善。

但是,自进入21世纪以来,除了百亿元产值死亡率保持持续下降趋势外,事故发生数和死亡人数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反弹,2001年全国共发生建筑施工事故1004起、死亡1045人,分别比2000年上升了7.49%和5.98%;

2002年全国共发生建筑施工事故1208起、死亡1297人,分别比2001年上升了20.32%和24.11%;

2003年全国共发生建筑施工事故1278起、死亡1512人,分别比2002年上升5.79%和16.58%;

2004年全国共发生建筑施工事故1144起、死亡1324人,分别比2003年下降10.49%和12.43%。

虽然2004年的安全生产形势有所好转,但2001-2004年期间我国建筑施工事故的发生数和死亡人数在总体上还是上升的,表明我国正处在建筑施工事故频繁发生的时期,我国的建筑安全生产形势又将面临新一轮的考验。

从近十年的统计数据看,我国每年由于建筑安全事故而丧生的从业人员上千人,直接经济损失逾百亿。

据研究,除了直接损失外,安全事故的间接损失是十分巨大的,间接损失与直接损失的比例,大约在4倍至50倍之间;

从事故造成的各种损失构成来看,除人身伤亡支出费用、善后处理费用(直接损失)外,工作损失价值、停产减产损失价值等(间接损失)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1.2.2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旧中国,绝大多数工业企业都掌握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代理人手里。

他们为了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把工人当作奴隶和牛马,让工人在缺乏最起码的安全措施、极其恶劣的劳动条件下工作,他们采取的管理手段是为了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工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工人阶级成了社会主义企业的主人。

党和政府对职工安全和健康十分重视,确立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

在劳动条件不断改善的同时,建立、健全了各级安全管理组织机构,颁布了一系列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标准。

在安全管理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制度建立和发展阶段(1949-1957),从三年恢复时期到“一五”期间,国务院颁布了“三大规程,即《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和《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

三大规程的制定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极大地推动了劳动保护工作的发展。

第二阶段基本上是停顿和倒退时期(1958-1976),在这近二十年中,建设中盲目追赶工期,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破坏了生产的正常秩序,建筑业法制建设和制定建筑标准规范的工作受到了严重破坏,大量合理的规章制度和多年来经实践检验的科学规定被撤销,资料散失,安全管理的研究工作几乎处于空白。

第三阶段(1977年至今)是恢复和提高阶段。

十年动乱结束后,国家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建筑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国外一些先进的管理理论、方法介绍到中国,国内的安全管理人员也积极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安全管理模式。

行为科学的观点、现代管理科学的思想、系统安全的原则和方法使人们思路开扩、观念更新。

危险源辨识、安全目标管理、企业安全评价等新的安全管理方法在工业企业中逐渐推广;

“国家监察、行业管理、工会监督”的宏观安全管理体制己经形成。

近年来,随着建设新高潮的到来,我国建设工程中发生的工伤事故十分频繁,死亡人数超过10人的特大恶性事故也时有发生,暴露出我国建筑安全管理及理论研究水平与一些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虽然在实践中我们开始重视安全管理,但对建筑安全管理的理论研究却是近几年才开始。

总体上我国对建筑安全管理的理论研究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且多是从事故发生后来研究建筑安全管理,即鲜有人从事故发生的源头-制度上来研究建筑安全管理。

1.2.3国外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和发展趋势

从世界范围来看,建设项目施工中的事故率平均水平远远高于其他行业。

在安全管理堪称典范的英国,由于事故造成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达项目总成本的3%~6%;

而根据美国1996年的一项研究,美国工程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已占到其总成本的7.9%~15%.如何降低工程建设领域的事故发生率,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和迫切等待解决的任务。

在大量参阅国外文献资料基础上,我总结出目前国外在工程项目安全管理领域的先进思想和理论创新,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这些先进理念和方法正逐步为我国学者所意识,但尚需要消化吸收并根据现实情况加以创新应用

(一)确定了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在安全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并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中得到认可和正式应用。

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通过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认证,但形式重于实质。

构建一套具有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实质内涵的应用型建设安全管理体系则是当务之急,唯其如此,才能够真正提高危险源的辨识水平,降低安全事故率。

(二)系统管理的思想和主动安全管理思想,用来争取充分的和必要的危险消除和危险预防时间。

我国现存的安全管理指标大部分是事后指标,主动性指标数量不足,同时存在局限性大、指标不健全、难以反映整个安全系统的实际状况和发展趋势等问题,需要我们改变整个安全管理体系和辨识、评价系统,重新构建科学的安全管理指标体系

(三)将项目管理理论和安全管理实践有机融合成为一种新的探索和有益尝试。

一直以来,学者和企业管理者将两者归为两个互不相干的领域,甚至认为安全管理是进行有效项目管理的障碍,降低了劳动生产效率。

但最新的理论提出,良好的现场安全管理往往意味着较高的施工生产效率,而通过应用项目管理理论将时间维和空间维集成到静态安全管理中实现动态、连续的危险源辨识、评价过程,可以使得现场危险源的全面、充分辨识成为可能

(四)在安全管理体系构建和安全管理技术开发方面,信息化和IT技术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手段。

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历经近10年时间,积累了大量丰富经验,并仍在发展。

如何将3D模型、GIS和虚拟现实等先进信息化工具应用到安全管理中,实现智能化安全管理,是目前发达国家研究的热点,并将成为一种潮流

在美国,建筑安全软件公司依托伊利诺斯大学开发了各种安全管理软件,其强大的数据库为用户提供了有关项目的全部信息,比如建筑施工规章制度、各种事故信息等,用户通过注册,可使用其开发的施工安全监控软件、安全绩效评价软件等来进行施工现场的危险源辨识和安全评价、制定安全管理计划,进而预防施工现场事故的发生。

2建筑施工意外事故和安全隐患分析

2.1安全意外事故的性质和基本要素

2.1.1安全意外事故的性质

一、安全事故的性质分类

1、非责任事故,非人为过失造成的事故,包括人们不能预见或不可抗拒的自然条件变化引起的事故;

在技术改造、发明和科学试验活动中,由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客观条件的显示而无法预见的事故。

2、责任事故,由人为过失造成的事故,即在可以预见、可以采取安全保护措施和可以抗拒的情况下,由于认为的过失而发生的事故。

3、破坏事故,为达到某种目的蓄谋、故意制造的事故。

二、事故性质的认定

安全事故发生后,在进行事故调查的过程中,事故分析和性质的认定是很重要的环节。

事故分析和性质的认定,主要包括事故类型分析,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责任分析,事故性质的认定,事故经济损失分析等5个方面。

事故责任分析是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

在分析事故时,应从直接原因入手,逐步深入到间接原因,从而掌握事故的全部原因,再分析主次,进行责任分析。

查清事故的原因,是确定事故责任的依据。

责任分析的目的在于使责任者、有关单位和人员吸取教训,改进工作。

事故性质的认定应当以《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关于进一步规范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等法律、法规和标准为依据,从事故责任分析确定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从而认定事故的性质,明确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在事故的责任。

2.1.2安全事故的基本要素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6442)对事故分析规定了按受伤部位、受伤性质、起因物、致害物、伤害方式、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为七项内容进行。

以上七项内容构成了安全事故所有要素,而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起因物、致害物和伤害方式是安全事故的5个基本要素

2.2常见施工安全意外事故及伤害形式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中“五大伤害”主要是指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事故,以及其他一些建筑施工安全意外事故的常见伤害形式,以下以表格形式进行阐述:

序次

类别

常见伤害形式

1

物体打击

空中落物、崩块和滚动物体的砸伤

2

触及固定或运动中的硬物、反弹物的碰伤、撞伤

3

器具、硬物的击伤

4

碎屑、破片的飞溅伤害

5

高处坠落

从脚手架或垂直运输设施上坠落的伤害

6

从洞口、楼梯口、电梯口、天井口和坑口坠落的伤害

7

从楼面、屋顶、高台边缘坠落的伤害

8

从施工安装中的工程结构上坠落的伤害

9

从机械设备上坠落的伤害

10

其他因滑跌、踩空、拖带、碰撞、翘翻、失衡等引起的坠落伤害

1l

机械伤害

机械转动部分的绞入、碾压和拖带伤害

12

机械工作部分的钻、刨、削、锯、击、撞、挤、砸、轧等的伤害

13

滑入、误入机械容器和运转部分的伤害

14

机械部件的飞出伤害

15

机械失稳和倾翻事故的伤害

16

其他因机械安全保护设施欠缺、失灵和违章操作所引起的伤害

17

起重伤害

起重机械设备的折臂、断绳、失稳、倾翻事故的伤害

18

吊物失衡、脱钩、倾翻、变形和折断事故的伤害

19

操作失控、违章操作和载人事故的伤害

20

加固、翻身、支承、临时固定等措施不当事故的伤害

21

其他起重作业中出现的砸、碰、撞、挤、压、拖作用伤害

22

触电

起重机械臂杆或其他导电物体搭碰高压线事故伤害

23

带电电线(缆)断头、破口的触电伤害

24

挖掘作业损坏埋地电缆的触电伤害

25

电动设备漏电伤害

26

雷击伤害

27

拖带电线机具电线绞断、破皮伤害

28

电闸箱、控制箱漏电和误触伤害

29

强力自然因素致断电线伤害

30

坍塌

沟壁、坑壁、边坡、洞室等的土石方坍塌伤害

31

因基础掏空、沉降、滑移或地基不牢等引起的其上墙体和建(构)筑物的坍塌伤害

32

施工中的建(构)筑物的坍塌伤害

33

施工临时设施的坍塌伤害

34

堆置物的坍塌伤害

35

脚手架、井架、支撑架的倾倒和坍塌伤害

36

强力自然因素引起的坍塌伤害

37

支承物不牢引起其上物体的坍塌伤害

38

火灾

电器和电线着火引起的火灾

39

违章用火和乱扔烟头引起的火灾

40

电、气焊作业时引燃易燃物的火灾

41

爆炸引起的火灾伤害

42

雷击引起的火灾伤害

43

自燃和其他因素引起的火灾伤害

44

爆炸

工程爆破措施不当引起的爆破伤害

45

雷管、火药和其他易燃爆炸物资保管不当引起的爆炸事故伤害

46

施工中电火花和其他明火引燃易爆物事故伤害

47

瞎炮处理中的事故伤害

48

在生产中的工厂进行施工中出现的爆炸事故伤害

49

高压作业中的爆炸事故伤害

50

乙炔罐回火爆炸伤害

51

中毒和窒息

一氧化碳中毒、窒息伤害

52

亚硝酸钠中毒伤害

53

沥青中毒伤害

54

在有毒气体存在和空气不流通场所施工的中毒窒息伤害

55

炎夏和高温场所作业中暑伤害

56

其他化学品中毒伤害

57

其他伤害

钉子扎脚和其他扎伤、刺伤

58

拉伤、扭伤、跌伤、碰伤

59

烫伤、灼伤、冻伤、干裂伤害

60

溺水和涉水作业伤害

61

高压(水、气)作业伤害

62

从事身体机能不适宜作业的伤害

63

在恶劣环境下从事不适宜作业的伤害

64

疲劳作业和其他自持力变弱情况下进行作业的伤害

65

其他意外事故伤害

2.3建筑施工安全隐患和事故征兆

2.3.1建筑施工安全隐患的概念及构成

(1)建筑施工安全隐患的概念

建筑施工安全隐患是指存在于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中并对安全生产带来威胁的现存问题,即在建筑施工中能够引发安全意外事件或伤亡事故的问题。

(2)建筑施工安全隐患的构成

在安全意外事故的5个基本要素中,“致害物”和“伤害方式”只有在事故发生时才能表现出来。

因此,有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和起因物存在时,就构成了安全隐患。

其构成方式有如表2.1所示。

表2.1建筑施工安全隐患的构成方式

构成方式

第一种

不安全状态+起因物

第二种

不安全行为+起因物

第三种

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起因物

2.3.2建筑施工事故征兆的概念及分类

(1)事故征兆的概念:

在建筑施工安全意外事件或伤亡事故发生之前所显示出的可能要出事的迹象。

它一般出现在事故的起因物开始启动到事故发生的这段孕育和发展的时段内。

(2)事故征兆的分类:

按其出现的顺序可大致分为:

1)早期(初现)征兆:

在事故起因物开始启动后初现的迹象,如结构杆件的初始变形、土方的初始开裂、滑动等;

2)中期(发展)征兆:

早期征兆的发展与扩大迹象,如变形迅速发展、裂缝显著扩张、局部土体开始移动、坍塌等;

3)晚期(临发)征兆:

在事故发生前,原有状态面临突变的迹象,如即将发生断裂、折断脱离等险情,预示事故即至。

由于施工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如不及时地加以消除,就有可能引发事故,而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和损失。

因此,对于安全检查中所发现的一切大小隐患,都必须及时、认真和彻底地予以消除和解决。

对于施工过程出现的事故征兆,要分清其出现的阶段,并采取相应的切实可行的补救措施。

3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对策

3.1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措施概述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对策,就是以研究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保证要求为核心,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指导,根据建筑工程的特点探索施工安全的内在规律性,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隐患和可能发生安全问题的环节进行预测,从而在技术上和管理上采取安全保证措施,以预防和控制安全意外事故的发生及减少其危害的技术和防护对策。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对策贯穿工程施工的始终,对施工中人员和财产的安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及保证。

3.2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措施基本对策

为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确保施工安全目标的实现,建筑企业应针对施工全过程中各种特定工程项目的不安全因素和施工安全保证要求,相应采取消除隐患以及警示、限控、保险、保护、排险和救助等安全技术与防护基本措施,同时它也是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的重要内容。

(1)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教育培训体系,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做好安全检查工作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依法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施工负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费用的有效使用。

施工单位应当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对安全生产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发现安全事故隐患,应当及时向项目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报告:

对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的,应当立即制止。

(2)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工作,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合理组织施工安全作业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建筑工程前期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指导全局,统筹规划建筑工程施工活动全过程的组织,技术、经济文件,是施工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保证各项建设项目顺利地连续施工并从而多、快、好、省的完成施工安全生产任务的前提。

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对于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土方开挖工程、模板工程、起重吊装工程、脚手架工程、拆除、爆破工程及其他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具安全验算结果,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

合理组织施工作业,做好施工平面布置。

施工现场要合理组织施工作业面,避免出现相互干扰;

合理组织作业人员,合理编制作业面的工种、技术等级;

合理安排作业流水线,避免危险交叉作业等。

做到既安全文明,又合理使用平面和空间。

(3)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做好季节性施工准备工作。

建设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负责项目管理的技术人员应当对有关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向施工作业班组、作业人员作出详细说明,并由双方签字确认。

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现场入口处、施工起重机械、临时用电设施、脚手架、出入通道口、楼梯口、电梯井口、孔洞口、桥梁口、隧道口、基坑边沿、爆破物及有害危险气体和液体存放处等危险部位,设置明显的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警示标志。

同时,施工单位应当根据不同施工阶段和周围环境及季节、气候的变化,在施工现场采取相应的安全施工措施。

施工现场暂时停止施工的,施工单位应当做好现场防护。

(4)经常进行预防性试验,对机械设备做好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检修,确保设备性能符合安全标准要求。

预防性试验就是对现场使用的设备、工具、材料、用品等,在使用前或使用中定期进行机械强度或绝缘性能等特征的试验,避免“带病”运行或使用不合格的材料。

如混凝土强度试验、电气设备与用具的绝缘试验、钢筋的拉断试验等。

施工现场使用的机械设备,由于长期磨损或意外损伤,可造成设备事故,甚至使周围职工受到人身伤害。

要对机械设备做好经常性的保养和有计划地检修,使其保持在安全运行使用状态,从而确保使用操纵人员的人身安全。

施工单位采购、租赁的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及配件,应当具有生产(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并在进入施工现场前进行查验。

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及配件必须由专人管理,定期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建立相应的资料档案,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报废。

(5)施工现场临时搭建的建筑物应当符合安全使用要求,对因建设工程施工可能造成损害的毗邻建筑物、构筑物和地下管线等,应当采取专项防护措施施工单位应当将施工现场的办公、生活区与作业区分开设置,并保持安全距离;

办公、生活区的选址应当符合安全性要求。

职工的膳食、饮水、休息场所等应当符合卫生标准;

施工单位不得在尚未竣工的建筑物内设置员工集体宿舍;

施工现场使用的装配式活动房屋应当具有产品合格证。

施工单位应遵守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在施工现场采取措施,防止或减少粉尘、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噪声、振动和施工照明对人和环境的危害和污染。

在市区内的建设工程,施工单位应对施工现场实行封闭围挡。

(6)及时发放和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作业人员应当遵守安全施工的强制性标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等施工单位应当向作业人员提供安全防护用具和安全防护服装,并书面告知危险岗位的操作规程和违章操作的危害。

施工单位应当对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其教育培训情况记入个人工作档案。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

作业人员进入新的岗位或者新的施工现场前,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未经教育培训或者教育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55]。

在施工中发生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作业人员有权立即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后撤离危险区域。

施工单位在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时,应当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3.3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

一、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定义

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是指为实现建筑施工的安全生产要求,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指导方针,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规定,各级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授权的建筑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对建筑的生产和服务中的安全措施和安全保证体系所具备条件进行监督检查、科学指导。

二、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的现状分析

从目前来看,我国初步建立了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的技术管理体系和建筑安全生产的立法工作,确立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管生产必管安全”的安全生产的指导原则,切实地保护了劳动者的安全和建筑安全生产形式严峻,既有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