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十一册第四单元教案1Word文档格式.docx
《语文第十一册第四单元教案1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第十一册第四单元教案1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录音欣赏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3、朗读思考;
哪些自然段讲的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可以合并起来。
4、学生默读思考,同桌交流。
5、指名说说全文共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师适当点拨。
(1)、读题
(2)、再读,想像姥姥的剪纸作品
用词语形容
相机板书:
惟妙惟肖、形态各异、意味深长
(3)、再读,想像这样身心入境地剪着纸的姥姥
心灵手巧、勤劳善良、舐犊情深
这些都是初步印象,再走进课文,你会觉得这些剪纸更加栩栩如生、令人赞叹;
姥姥更加真实熟悉,仿佛就在身边。
三、指导写字。
1、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字
2、展示评议
四、布置作业
1、读熟课文
2、完成《补充习题》作业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2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
一、欣赏剪纸
1、1、课文里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姥姥的剪纸?
请分别找出来,朗读体会剪纸的特点。
2、了解学生朗读感悟情况,并随即点拨,引导学生欣赏姥姥的剪纸。
(1)“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这个句子写出了姥姥剪纸的内容广泛,题材对偶样,也说明了姥姥的确是剪纸行家,“无所不能”。
(2)“你姥姥神了,……公鸡能打鸣”这句话生动地说明老老的剪纸形态逼真,栩栩如生,突出的显示了姥姥的神剪纸技艺高超。
(3)“嗬……无可挑剔”这句话是“我”发自内心的赞赏。
由此可只,姥姥的剪纸形神兼备,是完美无缺的工艺品。
(4)“我强过来一看……老牛背上。
”
(5)姥姥又剪出……啃食青草
3、学生朗读有关词语,边读边展开想象体会姥姥的剪纸是何等精美,何等的有意义。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能够表现出老老的剪纸相关特点的句子,读出赞赏之意。
二、认识姥姥
1、欣赏完姥姥如此众多的剪纸作品,你们想知道写什么?
2、指名说一说。
(1)姥姥是怎样剪纸的?
姥姥为什么能剪出如此精美的艺术作品?
(2)姥姥是一位怎样的人?
3、同学们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中,请在自己朗读思考的基础上,同拙见相互交流,相互提示相互启发。
4、学生自主读悟,同桌互动。
5、学生抓住相关的词句,朗读体会老老的特点,把握人物形象,感悟任务的内在的品格。
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句。
三、质疑问难
学生朗读课文,寻找疑惑之处,小组交流对疑难之处的理解。
四、布置作业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后最后两节争取回背诵。
13、牛郎和织女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会用“原来”造句。
3.仔细阅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说说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牛郎和老牛很亲密。
独立阅读课文,能复述这个故事。
课文朗读光盘、教学课件。
一、谈话导入。
1.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二、了解作者资料。
1.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谁呢?
叶圣陶,又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国现代儿童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2.咱们学过他的作品吗?
(《爬山虎的脚》)
三、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意。
1.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2.学生汇报。
课文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那该多好呢”)
第二部分(“一年一年过去”到“这就算安了个家”)
第三部分(“一天晚上”到“牛郎高兴地回答”)
第四部分(“第二天黄昏时候”到结束)
3.再读课文,提出想想解决的问题
四、请同学们围绕着自己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学。
(一)小组内交流。
(二)全班汇报。
1、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
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
2、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呢?
老师追问:
他会受哪些苦呢?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想象。
)
从中你懂得了什么?
(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3、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的?
五、你喜欢他们吗?
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
六、谈谈学文后的感受。
(敢于追求新生活,劳动才能创造新幸福的生活。
七、布置作业
1、读熟课文,能复述课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会用“心急如焚”、“霎时间”造句。
3.观察夏夜的星空,找到天河、牵牛星和织女星,将观察的经过写成一篇短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语言特点。
课文朗读光盘、课件
一、导入激趣。
1.读了上节课的内容,你一定急于知道牛郎和织女走到一起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文。
2.学文之前,你想知道什么呢?
3.学生质疑。
二、自学课文,体会感情。
1、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的生活怎么样?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2)学生汇报。
2、王母娘娘酒醒后会怎样?
(1)读课文第二段至倒数第二自然段。
(2)学生汇报:
3、教师引导:
你们喜欢这则故事吗?
为什么?
(因为牛郎织女都是那种靠勤劳节俭来创造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人。
正是因为如此,民间才会有这样一个悠久的传说。
4、请你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的想法?
(因为人们都希望牛郎和织女这两位善良、勇敢、勤劳的人过上好日子,寄托着人民群众也能过上美满生活的美好愿望。
三、作业:
(一)造句。
1.心急如焚——
2.霎时间——
(二)、召开故事会。
1.组内成员间讲讲这个故事,可以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自己积累的民间故事在“故事会”上作汇报。
14、安塞腰鼓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一、导入,播放《安塞腰鼓》的视频,进入新课学习。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标处节次,画出生字。
2、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解释词义。
(1)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2)班级交流:
三、听录音,感受文中激情
有人说,安塞腰鼓能使空气燃烧。
是啊,就像空气中本来包含着氧气一样,人的心中本来就蕴藏着激情,蕴藏着力量,一旦遇到火种,便会不可阻遏地燃烧起来。
那么,就让《安塞腰鼓》在我们课堂上也燃烧一回吧!
(播放5~13自然段录音,以激发学生激情,然后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四、体味句式修辞的表达作用
从大家的朗读中,我们似乎听到了激荡的鼓声,感受到了那烈火般的舞蹈,文章为什么会这么有气势?
你能否从文章的语言材料中找一点依据?
句式修辞
五、感知文章结构
结构
安静的腰鼓(静)──→火爆的腰鼓(动)──→寂静的腰鼓(静)
(击鼓前)(击鼓时)(击鼓后)
可见,文章的形式技巧都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决定形式。
六、指导朗读。
逐节指名朗读。
随时纠正不当之处。
(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表情。
(2)学生范读,画出节奏。
(3)自由读,同位指导。
七、指导写字。
1、自由观察字型,找出难写的字。
2、指导。
3、学生临写,教师指导。
八、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1、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2、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3、用中华民族生命律动的厚重阳刚之美熏陶感染学生,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一、复习导入
听写生字
二、学习新课
第一板块: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感知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
可填词、短语、句子;
最好用文中的内容。
2、明结构。
3、说明:
文章按"
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
可分成3个部分。
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四个角度来展示腰鼓的艺术魅力,且这四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
(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4、寻美点。
布置分组朗读,分组进行寻找美点比赛。
用"
美,你看(听)……"
的句式叙述出来。
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第二板块:
精读文章,品味语言
1、学生采取"
替换式品读"
,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
(所谓替换式品读,就是将文章形式变为别的形式再读,比较、品味其中的美。
学生齐读第6段,教师将大家刚才读的内容改成了另一种样式。
出示“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
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
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
火花一样,是闪身的瞳仁;
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要求学生仿照以上形式,加工另外的文章,并反复朗读。
2、指导学生采取"
评点式品读"
,理解文章语言的意蕴美,情味美。
学生可任意寻找自己觉得写得精彩的地方朗读3遍,要求用"
好,好在……"
这一句式进行评点。
可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方面进行评点,说得越多越好。
分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第三板块:
品读文章,学用语言
学生再读文章,学用课文句式、段式。
四:
布置作业
1、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熟读成诵。
2、完成《补充习题》作业
练习四
1、认识、了解俗语,懂得具体俗语的意思,并能在生活中发现和搜集俗语。
2、诵读积累十二个和中国传统戏剧有关的词语。
诵读积累十二个和中国传统戏剧有关的词语。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学生读题,问:
这句俗话是什么意思?
(2)学生根据自己在日常生活获得的知识来回答?
(3)教师提问:
这句话在日常生活中用的多不多?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读五个俗语,看看各自是讲什么的。
(2)师提问:
这些俗语分布很广,你们听说过吗?
(3)试着说出他们的意思。
3、教学第三部分
(1)教师由上一部分的教学到导入俗语的地域性。
(2)要求学生当堂回忆生活中的俗语。
(3)指名说一说。
(4)教师拓展:
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发现和搜集俗语。
把语文学习与
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养成时时学,处处学的好习惯。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诵读词语。
(1)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认读。
(2)全班交流,教师示范读,指导读准子音。
(3)同位每条词语的大概意思。
(4)学生练习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5)通过读讲词语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分类积累词语。
(6)学生练习背诵。
2、积累反馈
(1)指名读,集体练习读
(2)集体一齐背诵,指名背。
1、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2、学习写毛笔字。
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一、说话:
学会做解释
1、师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会被别人误会。
这时你可以适当做解释。
解释时要态度诚恳,心平气和,说明原委。
碰到下面几种情况,应该怎样做解释呢?
2、每个学生任选一条认真读题,做好演练准备。
3、提示学生想清这样几个问题:
(1)向谁解释,注意称呼和礼貌用语。
(2)解释什么,这是说话的主体部分,要针对对方的误会,说明原委。
(3)怎样解释,也就是解释要注意方式方法,寻找适当时机。
(4)解释时还要注意态度,要使对方愿意听你解释,以求得好的效果。
4、想好后先低声练说。
5、同桌互说。
6、当众演练,师生评议。
二、教学第三题
1、指导。
(1)指名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姥姥的剪纸》。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格式。
(4)让学生说出哪些字与相连的字相差大
(5)教师重点指导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根据情况及时小结。
(2)学生仿写。
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三、教学第五题。
学习写毛笔字
1、学写毛笔字
(1)、审题,明确本次学写的字。
(2)、指导
A、学生细心观察着两个笔画比较简单的字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B、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方法
C、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
3、练习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