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业非现场监管浅议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852225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银行业非现场监管浅议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国银行业非现场监管浅议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我国银行业非现场监管浅议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我国银行业非现场监管浅议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银行业非现场监管浅议文档格式.docx

《我国银行业非现场监管浅议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银行业非现场监管浅议文档格式.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银行业非现场监管浅议文档格式.docx

监管

  论文摘要当前银监局的监管手段主要是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随着商业银行的改革、管理、风险控制的逐步到位以及国际上的通行做法非现场监管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银行非现场监管是监管当局对银行机构实施余融监管的基础方式之从西方发达国家银行监管的发展轨迹看特别是在金融危机频发的国际背景之下“风险监管”逐步成为当今监管主流理念其大力倡导的监管手段便是非现场监管亦即存在由现场监管为主向非现场监管为主的逐步过渡趋势非现场监管是有效银行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持续银行监管的重要手段和方法2003年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承接银行监管职责后有必要针对非现场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修改和完善以进一步提高银行监管的质量:

和效率鉴于此笔者一对非现场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

  一、非现场监管的概念及内容

  所谓非现场银行监管是指监管当局运用现代化的监管工具建立科学合理、符合国际银行业监管标准的监测指标体系并对银行机构的经营情况进行持续监测、分析、判断和预警以及时掌握银行机构和整个金融体系的运行状况、风险因素和突出问题并采取防范和纠正措施的监管行为非现场监管作为一种事前监管其目的在于认识、监测与控制银行业务的内在风险通过非现场监测阅读和分析审慎报告、统计报表及其他包括公开信息在内的有关信息审查和分析银行的财务状况等手段监管当局可以实现对银行经营与风险状况及发展趋势的持续跟踪非现场监管常常能反映出银行潜在的问题特别是现场检查间隔时期发生的问题从而提前发现风险并在其恶化之前迅速要求银行拿出解决办法由此可见非现场监管是贯穿于整个银行业监管流程的主线也是构建持续性银行监管体系的重要基础手段

  按照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LS)《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的有关内容和当前各界比较一致的认识一个完善的非现场监管体系应包含以下内容具有通畅的渠道能获取真实、有用的信息在单一合并表的基础上收集、审查和分析相关银行信息并能确保信息的真实性;

具有审慎经营的指标监测体系通过制定和利用审慎法规的要求来控制风险其中包括资本充足率、贷款损失准备金、资产集中、流动性、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等;

具备非现场监管信息分析评价系统能运用统计监管信息对银行的财务和经营状况进行持续监控2004年中国银监会成立以后着手建立统一规范的非现场监管工作标准和程序不断强化非现场监管功能

  二、我国银行业非现场监管概况

  我国银行业的非现场监督主要是银行机构按照监管当局的要求定期报送有关业务经营状况的资料和报表监管当局对银行机构报送的资料进行审核、整理、分析写出监管报告

  根据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非现场稽核暂行规定》我国的非现场监督制度主要包括风险性和合规性两个方面的内容

(1)风险性监督主要考核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性、资产流动性、资产质量、经营管理水平和盈利状况

(2)合规性监督主要核查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额、资产负债比例的执行情况等我国的非现场检查非常重视对银行的风险性监管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现场监管在这方面的缺陷

  我国银行的非现场监督制度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内部不同部门来分工实施的现金和信贷计划统计分析报表是由调统部门负责收集、写出统计分析报告资产负债比例执行情况、信贷质量、大额贷款风险等报表则由金融管理部门负责并写出监管报告损益表和财务状况年度会计报表则由会计部门负责因此银行机构必须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分别向有关部门报送报表资料此外中国人民银行一些部门还会要求银行机构提交一些特别报表

  中国人民银行实施非现场监督主要依据《关于印发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监控、检测指标和考核办法的通知》的附件——“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监控检测指标”实施监控和考核这套指标借鉴了国际一般惯例和我国国情对比例管理指标的考核其人民币主要监控指标有8项

(1)资本充足率指标资本净额和表内、外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例不得低于8%其中核心资本不得低于4%附属资本不能超过核心资本的100%

(2)存款比例指标各项贷款与各项存款之比不得超过75%(3)中长期贷款比例指标余期一年期以上的中长期贷款与余期一年期以上的存款之比不得超过120%(4)资产流动性比例指标各项流动性资产与各项流动性负债的比例不得低于25%(5)备付金比例指标在人民银行备付金存款和库存现金与各项存款之比不得低于5%(6)单个存款比例指标对同一借款客户的贷款余额与银行资本净额的比例不得超过10%对最大十家客户发放的贷款总额不得超过银行资本净额的50%(7)拆借资金比例指标拆入资金余额与各项存款余额之比不得超过8%(8)贷款质量指标逾期贷款余额与各项存款余额之比不得超过8%呆滞货款不得超过5%呆帐贷款不得超过2%此外还设置了6项检测性指标即风险加权资产比例指标、股东贷款比例指标、外汇资产比例指标、利息回收率指标、资本利润率指标和资产利润率指标

  但是由于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各业务职能部门都有专门的报表收集与分析功能没有形成一个完整、健全的体系所以无法有效地发挥非现场监督的作用突出表现在

(1)监管报表无统一标准的格式和要求各部门的报表均有所不同而且判断和评价标准各不一样不够规范这必然会影响监督的质量

(2)信息分散和割据非现场监督电脑体系未联网信息资料不能共享部门和地区之间存在着分散和割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督的效率增加了银行重复报送的现象(3)个别金融机构统计和会计监督报表不够真实和准确还有粉饰经营的情况严重影响非现场监督的准确性和预替性各种报表信息资料的虚假性一直是我国非现场监管存在的一个难以克服和避免的问题它直接影响监管的成败

  三、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业非现场监管体系

  建立国际先进水平的非现场监管体系需要具备两个重要条件一是金融机构实行严格的内控制度有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

二是金融监管当局有从事非现场监管的高素质人才并具有能够及时、准确地分析预警风险的现代化手段当前我国金融业在这两方面的条件都不成熟因此非现场监管体系的构建应在我国金融业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经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非现场监管体系

  1.明确非现场监管内容

  就是建立起能及时、准确预测和预警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和安全性风险以及系统性与地区性风险的指标体系根据中国金融业的现状在非现场监管内容设置上要注意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风险性监管内容与合规性监管内容相结合

  具体在非现场监管内容设置上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风险性监管包括资本充足率、资产流动性、资产质量、风险集中程度及内控制度有效性;

②效益性监管包括对金融机构的损益情况的分析和对金融机构成长趋势的分析;

③合规性监管包括资金来源与运用是否符合监管当局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等规定及业务行为是否合规等内容

  

(2)明确对不同监管对象的监管重点

  以银行为例政策性银行实行规模管理有国家信誉作保证因此监管工作的重点是合规性监管在风险性监管方面要考核其信贷资产质量和内部控制制度目前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己经取消信贷规模控制并实行全面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但出于历史原因各项指标要达到中国人民银行的要求还要有一个过渡期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监管重点应该是:

资产质量、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合规性情况及管理水平:

对其他商业银行则对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资产流动性、财务状况、内控制度的有效性、经营的合规性、管理水平等进行全面监控其中对于城市商业银行要特别关注其支付能力

  2.建立数据采集系统和处理、分析系统

  各监管当局应建立渠道畅通的非现场监管的信息采集制度建立数据采集系统和处理、分析系统各余融机构按指标体系向监管当局报送的金融统计数据该系统提供的信息应能满足非现场监管的需要监管当局要实现非现场数据源从手工报送到数据来源电子化的转换对各金融机构报送非现场监管报表的内容和格式进行规范;

监督当局在做好非现场监管软件开发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尽快建立非现场监份电子监控系统实现从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到风险预警整个非现场监管过程的电子化

  3.加强非现场监管工作的基础建设

  第一在制定和完善非现场监管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于一些无法量化的监管内容,可以用问卷、面谈、质询等方式收集信息此外还要建立并规范非现场监的基础档案第二加快非现场监管手段的开发要加紧非现场监管软件的开发要在监管当局系统内配备非现场所需设备第三完善监管当局的组织实施要进一步落实监管当局非现场监管的分级责任制明确监管当局各级机构的监管对象、监管内容和监管重点;

要建立完善的非现场监管工作程序对监管信息定期进行反馈和通报对存在问题进行处理;

要加强各监管部门(特别是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部门)的协调保证监管政策的一致性、连续性发挥金融监管的整体优势第四加紧非现场监管人员培训非现场监管是一项技术性强、业务水平高的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具有金融、财务、计算机等多种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第五建立综合评价制度在非现场监管工作步入正轨后要建立金融业综合评级制度

  4.加强国际合作提高监管水平

  适应银行监管的国际化趋势对内全面推行银行监管的国际化标准对外加强与其他国家金融当局协调、合作与息共享实施对跨境银行的有效监管

  作者单位武汉工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程康宁.对加强非现场监管工作的几点认识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1215-17.

  2李坷.对银行业现场与非现场监管方式的探析J.金融实务2005,7:

28-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