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处理及责任追究制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85122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处理及责任追究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处理及责任追究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处理及责任追究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处理及责任追究制度.docx

《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处理及责任追究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处理及责任追究制度.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处理及责任追究制度.docx

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处理及责任追究制度

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处理及责任追究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增强医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事故的发生,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结合我院的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临床、医技及护理人员等。

第三条各科应进一步健全各项医疗制度,加强医疗质量管理,重视医疗安全工作,制定医疗事故防范预案,积极防范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的发生。

第二章医疗纠纷的受理第四条医疗纠纷发生后,首先当事科室负责人及当事人应积极做好患者及家属的解释工作,并妥善保存病历,收集和保存有关实物及证据等,尽量把矛盾纠纷化解在科室层面,并及时上报医务科。

第五条医务科接到报告后,应按有关规定立即封存有关的病历资料及相关物品,对医疗纠纷进行调查核实和调解,及时组织科内讨论,得出初步结论,并将情况如实向业务院长或院长报告,向家属通报、解释,并组织力量维护医院正常工作秩序。

第六条较为复杂或严重的医疗纠纷由业务院长或院长根据医务科的报告,组织院内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小组进行讨论和鉴定,提出初步处理意见。

第七条医疗纠纷发生后经医患双方协商,同意进行医疗事故鉴定或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由医务科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准备相关资料,报分管院长、院长同意后,按程序进行。

第三章医疗纠纷的鉴定第八条医院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小组承担我院医疗纠纷鉴定工作,办公室设在医务科,承担日常工作,其程序如下:

一、各科室对发生的医疗纠纷必须组织科内讨论和评析,并把结果及时上报医务科。

二、纠纷主要责任人和其他责任人要写出书面报告材料,包括事故发生经过、自己应负的责任及吸取的经验教训。

三、医务科负责收集患方投诉材料。

四、整理有关资料,组织并通知医患双方及有关医疗、医技、护理、管理方面鉴定专家进行医院内的医疗纠纷鉴定。

纠纷复杂者可临时聘请市或省医学会鉴定专家参与鉴定。

五、纠纷发生科室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有责任及义务配合进行有关医疗事故调查及医疗事故鉴定工作。

第九条组织院内医疗纠纷鉴定的目的:

⑴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小组应对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存在的缺陷、应吸取的教训提出意见。

⑵医院有无过错及医院是否应该承担责任及责任大小。

⑶纠纷性质的判定,初步判定是否构成医疗事故或医疗过失。

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小组应按情节及后果,认定当事人应承担责任的大小,主要责任人及次要责任人。

第四章医疗纠纷的处理第十条对一些小的纠纷,鼓励当事科室和家属通过协商予以解决的,不影响日常考核和年终核算,医院认可处理结果,但事前必须向医务科报告,事后必须在医务科备案,在医务科的指导下和家属签署有关处理协议,协议必须符合有关法律规定,避免给医院造成隐患或带来不良后果。

第十一条主要责任人认定:

科主任或负责人对科室的医疗安全负总责;一般情况下主管医生或首诊医师为主要责任人(上级医师负连带责任);危重抢救病人主管医生不请示、不汇报,私自决定治疗方案或手术方案,产生的纠纷主管医生为主要责任人;下级医师及时请示上级医师,上级医师技术失误、不负责任、脱岗、不作为甚或推卸责任等产生的纠纷上级医师为主要责任人;手术台上主刀医师为主要责任人;因见习医生(新分配大学生、未取得执业医师证书)、实习生、进修生发生的纠纷,带教老师为主要责任人;医疗纠纷、事故主要原因属于护理方面的,追究护士、护士长的相应责任;责任人界限不清的视为共同责任人。

第十二条经过院内及(或)市级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鉴定,和通过法律途径或上级主管行政部门主持解决的,科室和责任人必须认可处理结果。

第十三条纠纷发生科室和相关责任人不配合解决纠纷,不参加医疗事故鉴定等,均以医务科处理意见为准;故意给医院制造麻烦,挑起医疗纠纷的,医院从行政处理角度给予从严处理。

第五章医疗纠纷性质的认定第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应认定为可以避免的医疗纠纷:

一、市级以上医学会鉴定为属医疗事故的。

二、虽未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但经行政部门、医院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小组或医患双方共同认定属于医疗事故的。

三、虽未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但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过程中,有违反或未严格执行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等医疗行为,给病人造成人身损害的。

四、因管理不善、医德医风败坏引起,并导致严重后果,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小组认为属可以避免的医疗纠纷。

第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应认定为存在缺陷的医疗纠纷:

一、在整个诊疗护理过程中,存在医疗管理缺陷、医德医风缺陷或其他缺陷,但够不上“可以避免”的医疗纠纷;二、存在医疗缺陷,但该缺陷与不良后果无直接因果关系。

第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应认定为不可避免的医疗纠纷:

一、在患者生命危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经请示上级医师后而采取紧急医学措施造成不良后果的,后经医院医疗事故鉴定小组鉴定,治疗措施得当而患者死亡的。

二、医院或科室开展的新业务、新技术、新疗法,经过了医院批准,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并履行了告知义务,各项医疗工作符合诊疗常规和有关规定,但因业务技术不成熟及我院医疗设备条件所限而发生的医患纠纷。

三、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无过失,由于难以预见或虽在预料之中,也已采取了预防措施,但终因难以防范的原因而导致的医疗意外。

第六章医疗纠纷、事故责任人责任追究第十七条凡医疗纠纷、事故发生赔偿结果的,根据不同的发生原因和后果,责任人应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和经济赔偿责任。

第十八条医疗纠纷、事故按技术因素和责任因素划分,责任人应承担的行政责任如下:

一、由于技术原因引起的医疗纠纷、事故,本着从轻处理或免予处理的原则,同时认定为属可以避免或存在缺陷的医疗纠纷,根据纠纷、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后果分别处以:

扣发奖金1-3个月;扣发骨干补贴1-3个月等。

二、由于责任原因引起的医疗纠纷、事故,本着从重处理的原则,除以上处理外,根据纠纷、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后果分别处以:

全院通报批评;缓晋级或缓聘一年;停止处方权半年-1年;低聘一级;停止执业1年;转岗或取消执业资格;直至辞退等。

第十九条由责任因素引起的医疗纠纷或事故(含可以避免的医疗纠纷),责任人员应承担医院补偿(赔偿)费用额采用分段累加办法,计算比例如下:

A段、0—3万元(含3万元),责任人承担20%→10%B段、3,0001元—5万元(含5万元),责任人承担15%→5%C段、5,0001元—10万元(含10万元),责任人承担10%→4%D段、10,0001元—15万元(含15万元),责任人承担5%→3%E段、15,0001元以上责任人承担3%→2%一、补偿(赔偿)费额度在3万元以内(含3万元):

责任人承担医院补偿(赔偿)费用为A段;二、补偿(赔偿)费额度在3,0001元-5万元(包括5万元):

责任人承担医院补偿(赔偿)费用为A段+B段;三、补偿(赔偿)费额度在5,0001元-10万元(包括10万元):

责任人承担医院补偿(赔偿)费用为A段+B段+C段;四、补偿(赔偿)费额度在10,0001元—15万元(包括15万元):

责任人承担医院补偿(赔偿)费用为A段+B段+C段+D段;五、补偿(赔偿)费额度在15,0001元以上:

责任人承担医院补偿(赔偿)费用为A段+B段+C段+D段+E段。

六、责任人分为主要责任人或主要责任人和次要责任人,或共同责任人,各责任人承担的比例大小根据各自在事故或纠纷中应负责任大小来定。

第二十条科室应承担的赔偿责任(不论何种原因),按照第十九条医院补偿(赔偿)费用额分段累加的办法进行计算,从科室奖金中扣除。

第二十一条同一人员在一年内连续发生两起以上的医疗纠纷,且均为主要责任人,应予转岗或辞退。

第二十二条非法行医行为人员处理: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规定,私自外出行医、私收费、非医行医(指无执业资格人员从事医护工作)及跨地点、超范围执业发生医患纠纷产生的经济赔偿和法律责任由责任人全部承担。

第七章管理者的责任第二十三条发生补偿(赔偿)额度在3万元以下的医疗纠纷,属责任或管理因素的,科室的主要负责人扣除岗位津贴1个月。

第二十四条医院发生补偿(赔偿)额度在3—5万元,纠纷发生科室的负责人扣除岗位津贴2个月,科室副主任扣除岗位津贴1个月。

第二十五条医院发生补偿(赔偿)额度在5—10万元(包括10万元),含二级医疗事故,该纠纷发生科室的负责人扣除岗位津贴3个月,科室副主任扣除岗位津贴2个月,有医院管理不善因素的,医务科(副)长、护理部主任(由护理引起)扣除相应岗位津贴1个月。

第二十六条医院发生补偿(赔偿)额度在10万元以上(包括10万元),含一级医疗事故,该纠纷发生科室的负责人扣除相应岗位津贴4个月,科室副主任扣除岗位津贴3个月,医务科(副)长、护理

部主任(由护理引起)扣除相应岗位津贴2个月,分管院长扣除岗位津贴1个月。

第八章医疗纠纷、事故免于和从轻追究范畴第二十七条经医院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小组认定为属于不可避免的医疗纠纷(见第十六条),则免于当事人的责任。

第二十八条发生的医疗纠纷(不含事故),经本院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小组鉴定属技术因素并存在缺陷的医疗纠纷,责任人平时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强,以前从未发生过医疗纠纷,经院长办公会研究,可在个人承担的经济赔偿款中下浮20→20%。

第二十九条经市级以上医学会鉴定为医疗事故的,同时经本院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小组认定为属技术因素的,可在个人承担的经济赔偿款中下浮20%→40%。

第九章医疗纠纷、事故的备案登记第三十条医务科对发生的医疗纠纷、事故进行登记备案并永久保存。

内容包括:

一、当事人员的书面材料;二、医务科对事件的调查报告;三、医疗专家鉴定组的鉴定结论;四、医患双方协商解决的协议书;五、医院对责任人责任追究的处理意见;六、记入医务人员业务技术档案,为培训、进修、职称晋升等提供依据。

第三十一条发生纠纷后未按规定及时上报,或不配合调查等,各科室瞒报、漏报医疗纠纷(指发生补偿或减免医药费用的医疗纠纷),并产生不良后果,科主任为主要责任人,扣科主任200元并通报批评。

第十章附则第三十二条医疗纠纷处理小组或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小组为一专业技术组织,其结果供协调解决医疗纠纷,不成为法律诉讼对象。

第三十三条既往有关制度与本制度冲突的,以本制度为准,未涉及内容参阅《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第三十四条建立医疗安全奖励基金,基金来源渠道:

1、逐月按医疗收入的1‰提取;2、医疗纠纷责任追究款。

对年度未发生医疗纠纷或事故,或发生医疗纠纷,但科室处理妥善,未造成经济赔偿的或赔偿总额小于1万元的,医院年终给予医疗安全奖励。

奖励分配金额如下:

一、手术科室:

4000元,以35张床位和第三名手术量为基数之均值,手术麻醉科按第三名计。

二、非手术临床科室:

3000元,以40张床位和第二名业务收入为基数之均值。

三、奖励2000元科室:

急诊科、检验科、B超室、影像科。

四、其他科室:

1000元,理疗科、口腔科、心电图、药剂科(皮肤科、中医科按500元计)。

(总预算为6.0万)第三十五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解释权在医务科。

2011年01月01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