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2.docx
《对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2.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2
对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
濉溪中学:
张大户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开始应用了新的《课程标准》,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不少新理念,新观念。
如何结合新教材更好地贯彻新课标,如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等问题都应引起教师的关注,思维是智力的核心,一切创造性的活动都源于创造性思维,作为数学教师应抓住新课程改革这一机遇,努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谈些粗浅的看法与做法。
一、创造性思维的认识
创造性思维是自觉的能动思维,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和智能活动,创造性思维指有创见的思维,即通过思维不仅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要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
他的主要特征是新颖性、独创性、突破性、真理性和价值性。
实施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有创见的设想和理智取舍活动的过程。
笔者认为,创造性活动过程与科学创造活动过程大体上是一致的,可分为以下4个阶段:
1、情境与选题准备阶段
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表现,需要教师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使学生产生趋向目标的强烈的创造欲望;其次要选准课题,然后围绕选题做好知识、资料的准备,准备得越充分,思路越开阔,就越容易获得成功。
在这个过程中,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起主要作用。
2、酝酿与构思阶段
认识主体面对困惑的问题情境,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定向分析分析导致矛盾或问题的关键,确定其实质性问题。
一般需要多维度、多功能地考虑问题,运用分析、联想、类比、归纳、猜想,反思维定势等思维方法,以及运用分解、叠加、变形、代换、反演等数学方法进行推理、构想与探索。
这一阶段的时间一般来说较长,而且思考十分艰苦,是训练学生意志、毅力、创造和体验数学建构过程、积累经验的最佳时期,需要抓住目标始终不放,一追到底,进行深入的探究性思维活动。
3、领悟与突破阶段
经过充分酝酿之后,学生情绪异常高涨、思想十分活跃,在头脑中于某一瞬间突然产生顿悟,形成新的构想和数学猜想,从而实现思维的突破与创新,使问题得到解决。
在这个过程中,创造性思维方式和数学美感起着突破与领悟本质的关键作用。
数学家阿达玛曾用他的切身体验来描述这一过程:
“呈现于我面前的解答往往是:
与我前些日子的努力毫无关系,因而难以认为是以前工作的结果;出现得非常突然,几乎无暇细想。
”
4、检验与完善阶段
这是对顿悟式所形成的数学猜想等结果进行检验、论证,并不断接受实践的再检验及修正与完善的过程,这一时期是数学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完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主要运用集中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方法。
创造性思维过程,又可以说是发散与集中思维互相作用的过程。
在创造性思维的前期,为了尽可能多地获得各种设想,需要进行发散思维,这时应掌握较多的思维方法与创造技法。
而在创造性思维的后期,由于较多的设想已出现,就需要运用几种思维加以筛选与验证。
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
从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来解释创造性思维的结构,经历了“问题—猜想—创造”过程。
在酝酿构思和领悟突破阶段一般要通过逻辑思维、非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并形成猜想,然后用集中思维和逻辑思维达到对猜想的检验、论证和完善,形成创造。
二、思维现状调查与分析
为此,我首先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等方面作了调查。
调查内容涉及教学策略、教学模式与方法、学生的认知规律、思维现状、心理特征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用问卷方式调查。
通过统计分析我们发现:
学生学习中存在问题。
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弱点:
比较忽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不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师生的思路都放不开,课堂上往往是一个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全体学生的思维;解题教学所占的比重过大。
三、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对教师的要求
老师要进行创新教学必须具有三个观念和一个较宽的知识面。
第一个观念是整体观。
首先,知识是一个整体,解决实际问题需要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
“本是同根生,相分何太细。
”我们在数学中既要看好本学科的门,又应该经常到物理、化学、语文乃至外语家中去串串门。
即在教学中把学科的独立性及学科之间的相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次,由于学生接受的知识是一个整体,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把知识、思维、心理有序地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寻找课堂教学的最佳点。
现在的数学教师不能靠知识来主宰,而是用智慧来控制课堂,善于把话说到学生的心里去,最终使学生主动地启动自己的智慧活动。
第二个观念是顺序观。
在教学中对知识、方法、习惯、思维、心理等进行不同组合,也将出现不同的效果。
我们要遵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原则,要求自己既能是学生“天天见面的老朋友,”又能让学生有“常见常新的新感觉”,不断在教学中进行内容和模式的创新。
第三个观念是虚拟观。
学生的学习潜能就像核弹,不需制造,只需引爆。
而虚拟成功、虚拟成材是引爆学生学习潜能核弹的有效途径。
老师进行创新教学,主要是对原有的东西进行重新组合。
这就需要老师有一个很宽的知识面,数学老师不仅应有精深的数学知识,而且应涉及思维、心理、逻辑、哲学及高中相关学科等方面的知识。
一专多能、多专多能是今后教师发展的方向。
只有这样,教学中的创新才能是“俯拾皆是,不取他邻”。
四、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罗杰斯提出:
“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
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
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教师应该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
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
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精神的表现。
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都是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
(二)精心设疑,促使学生动脑筋想问题。
问题是引起思维的动因。
当问题刺激大脑,大脑就会大大的加紧活动,甚至可能想出自己也料想不到的新认识、好办法来。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特别是问题的答案与学生预想相反的问题),采用设问、追问、反问等方法,对于激发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有重要意义。
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
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
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
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和创造是通过批判性质疑开始。
让学生敢于对教材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
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
(三)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1、巧变命题的条件或结论,诱发新问题,形成创新气氛,发展创新思维。
(1)巧变概念定义的条件,激发创新意识。
在学习数学概念时,很有必要理清概念的定义过程,对概念的定义提出质疑,是否可以改变定义中的某些条件,诱发创新动机。
这对于创新思维的培养起重要作用。
例如,在学习椭圆的定义时,可以通过观察椭圆的产生过程,以及产生椭圆的几何条件的思考。
然后发现定义:
在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
细读定义并考虑如果把定义中的“大于”换为“小于”又怎样呢?
或者“和”改为“差”或差的绝对值,把“大于”改为“小于”又怎样呢?
把F1,F2其中一点换成一条直线,情况怎样呢?
如果能这样思考问题,不满足于现状,对问题提出质疑,拓广想法,那么,思维就有新意了,并且自己还能定义出一些新的曲线,说不定一些新的数学问题就在这样的思维中产生。
(2)巧变范例的条件,使一题多用,给人以新鲜感,从而激发创新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诱发创新思维。
(3)推广范例的结论,促进智力探索,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发展创新思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
在数学的教与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仅体现在解题上,更应该鼓励在自行改变条件,推广结论,自行求解的过程中运用创新思维,拓展思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2、变换命题的形式,激活形象思维,发展敏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一题多解,激活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思维的广阔性
数学例题对解题起示范性作用,通过例题的学习,可以学习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格式,还可以学习数学方法与思想。
一个好的例题还隐含着一题多解,如果能意识到这些问题,并且有意地思考这些问题,并加以解决,那么创新思维能力一定会提高。
(四)激励学生大胆探索,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
“教学的艺术不仅仅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
”青少年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凡事喜欢问个究竟和另辟蹊径。
对此,教师绝不能压抑而应引导和鼓励,水到渠成。
教育激励常常有如下的几种方式:
1、榜样激励,要以学生中创新的事例为榜样,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2、前景激励,青少年学生向往美好的理想,积极进取,大胆创新,开拓前进的道路。
3、参与激励,实践出真知,训练出才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表现激励,勇于表现自我是青少年的特点,要让学生充分的展示自己特长,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爱好与技能产生了无形的推动力。
5、竞争激励,有竞争才有发展,同学们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发挥了主体作用,有效地推动了数学创新活动的开展。
6、成功激励,成功给人带来光荣、幸福等美好的感受,更能鼓励成功者不断进取,发展了同学的创造性。
7、表扬激励,及时、充分地肯定学生闪光点,热情地表扬学生的聪明智慧,是激励学生大胆创新的良好方法。
陶行知先生说:
“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
一池死水,风平浪静,投去一石,碧波涟漪。
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
教师教学要温故而知新,巧妙设疑,指导学生的创造思维活动。
还要善于设疑,去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进而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波澜。
创造性思维本是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的高级思维过程,对中学生而言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主要是培养他们的创造性人格,激励和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创造性人格大致包括六个方面内容广泛执着的探究兴趣强烈的创造动机勤奋的精神敢于创新的胆略和气魄充分的自信心顽强的毅力。
在创新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长期坚持进行多种思维能力的综合训练,使学生的思维变得越来越流畅,越来越灵活,越来越独特,这应该成为我们努力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
唐代大诗人李白两句诗: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我想古为今用,借这两句诗来描绘创新教育将会出现的思维活跃的新境界。
对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
姓名:
张大户
单位:
濉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