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届高级高中化学一轮复习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4讲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845371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9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届高级高中化学一轮复习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4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届高级高中化学一轮复习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4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届高级高中化学一轮复习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4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届高级高中化学一轮复习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4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届高级高中化学一轮复习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4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届高级高中化学一轮复习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4讲Word文件下载.docx

《高届高级高中化学一轮复习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4讲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届高级高中化学一轮复习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4讲Word文件下载.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届高级高中化学一轮复习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4讲Word文件下载.docx

NO2

颜色

无色

红棕色

毒性

有毒

溶解性

不溶于水

易溶于水

与O2反应

2NO+O2===2NO2

与H2O反应

3NO2+H2O===2HNO3+NO

对人体、环

境的影响

①少量NO可舒张血管、增强记忆、多量会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②转化成NO2形成酸雨、光化学烟雾

形成酸雨、光化学烟雾

4.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

(1)常见的污染类型

①光化学烟雾:

NOx在紫外线作用下,与碳氢化合物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了一种有毒的烟雾。

②酸雨:

NOx排入大气中后,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HNO2,随雨雪降到地面。

③破坏臭氧层:

NO2可使平流层中的臭氧减少,导致地面紫外线辐射量增加。

④NO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2)常见的NOx尾气处理方法

①碱液吸收法

2NO2+2NaOH===NaNO3+NaNO2+H2O

NO2+NO+2NaOH===2NaNO2+H2O

NO2、NO的混合气体能被足量烧碱溶液完全吸收的条件是n(NO2)≥n(NO)。

一般适合工业尾气中NOx的处理。

②催化转化法

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氨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N2)或NOx与CO在一定温度下催化转化为无毒气体(N2和CO2)。

一般适用于汽车尾气的处理。

[速查速测]

1.(易混点排查)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全国乙)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

(2)(全国卷)密闭容器中2molNO与1mol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A(×

(3)(浙江高考)燃料的脱硫脱氮、SO2的回收利用和NOx的催化转化都是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

(4)(天津高考)制取NO2时,用水或NaOH溶液吸收尾气(×

(5)通过灼热的镁粉,可除N2中的少量氧气(×

2.(教材改编题)(RJ必修1·

P953、P964改编)下列气体,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是________;

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________;

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________。

①N2 ②NO ③NO2 ④SO2 ⑤CO ⑥NH3

答案 ①②⑤ ③④⑥ ①

3.(思维探究题)溴蒸气和NO2都为红棕色气体,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或NaOH溶液能鉴别它们吗?

为什么?

若不能,请你设计一种简单的方法,区别溴蒸气和NO2。

答案 不能鉴别。

因为这两种气体都有氧化性,都可以把KI中的I-氧化成I2,使试纸变蓝色。

NaOH溶液可以吸收溴蒸气和NO2而形成无色溶液。

方法:

①用AgNO3溶液,Br2可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浅黄色沉淀AgBr;

②用水,溶于水后有颜色的是Br2,无颜色的是NO2。

[A组 基础知识巩固]

1.下列化学事实及其解释都正确的是(  )

A.NO2与水反应,NO2作还原剂,水作氧化剂

B.某溶液中含有大量的NO

该溶液中一定不存在大量的Fe2+

C.闪电时,空气中的N2和O2可直接化合生成NO2

D.除去NO中混有少量NO2气体时,可以用水洗涤后再干燥

【解析】 NO2与水反应,NO2是还原剂也是氧化剂,A错误;

和Fe2+能共存,例如硝酸亚铁溶液,但在酸性条件下,NO

能氧化Fe2+,B错误;

空气中的N2和O2直接化合生成的是NO,C错误。

将混有少量NO2的NO气体通过水洗涤后,因NO2与水反应生成NO,再干燥即可,D正确。

答案 D

2.(2018·

辽宁铁岭协作体联考)已知Cu(NO3)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Cu(NO3)2

2CuO+4NO2↑+O2↑,将少量的Cu(NO3)2固体放入试管中加热,然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入试管中,木条复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O2能支持燃烧

B.NO2不能支持燃烧

C.木条复燃是因为硝酸铜分解产生了氧气的缘故

D.木条复燃是因为硝酸铜分解产生的CuO催化作用的结果

【解析】 氧气具有助燃性,在纯氧气中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但空气中由于含有大量不能助燃的N2,而氧气量较少,所以空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反应2Cu(NO3)2

2CuO+4NO2↑+O2↑中,产物中NO2、O2的体积比与空气中N2、O2体积比近似相同,即为4∶1,带火星的木条放入Cu(NO3)2受热分解得到的混合气体的试管中,木条复燃,说明NO2能支持燃烧,A项正确。

答案 A

3.在一定条件下,将NO2和O2的混合气体12mL通入足量水中,充分反应后剩余2mL气体(同温同压下),则原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为(  )

①1.2mL ②2.4mL ③3mL ④4mL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 首先分析剩余的2mL气体有两种可能。

如果剩余2mLO2,则V(NO2)=

×

(12-2)mL=8mL,则混合气中的V(O2)=12mL-8mL=4mL。

若剩余的2mL气体是NO,则混合气中的V(O2)=(12mL-2mL×

3)×

=1.2mL,D项正确。

【方法技巧】

氮氧化物溶于水的问题分析

无论是单一气体(NO2),还是NO、NO2、O2中的两者的混合气体,反应的实质是3NO2+H2O===2HNO3+NO,2NO+O2===2NO2,故若有气体剩余只能是NO或O2,不可能是NO2。

(1)若NO和O2通入水中,总关系式为4NO+3O2+2H2O===4HNO3(4∶3)。

(2)若NO2和O2通入水中,总关系式为4NO2+O2+2H2O===4HNO3(4∶1)。

当V(NO2)∶V(O2)>4∶1反应中剩余NO2气体,根据3NO2+H2O===2HNO3+NO,最后剩余的气体为NO,体积为方程式剩余NO2的三分之一。

[B组 考试能力过关]

4.(2015·

北京理综,8)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下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氮元素均被氧化

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

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加了氮循环

【解析】 A项,合成氨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错误;

B项,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正确;

C项,硝酸盐转化为蛋白质及经动物消化使蛋白质转化为氨气和铵盐,实现了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的相互转化;

并且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加了氮的循环,C正确,D正确。

5.(2018·

课标全国Ⅱ,8)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

B.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

C.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

D.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

【解析】 雾和霾的分散剂均为空气,A项正确;

结合图示可知形成雾霾的无机颗粒物中含有NH4NO3和(NH4)2SO4,B项正确;

根据图示可知空气中NOx、SO2等分别转化为HNO3、H2SO4后,吸收空气中的NH3生成NH4NO3和(NH4)2SO4,即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反应物,C项错误;

过度施用氮肥,会导致空气中挥发的NH3浓度增大,与雾霾的形成有关,D项正确。

答案 C

6.(北京高考)NOx是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1)NOx能形成酸雨,写出NO2转化为HNO3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可有效降低NOx的排放,当尾气中空气不足时,NOx在催化转化器中被还原成N2排出。

写出NO被CO还原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根据题目信息可知NO被CO还原为N2,而CO被氧化成CO2,化学方程式为2NO+2CO

N2+2CO2。

答案 

(1)3NO2+H2O===2HNO3+NO

(2)2NO+2CO

N2+2CO2

考点二 硝酸

名师课堂导语本考点主要考查硝酸的性质,重点掌握硝酸的强氧化性,硝酸与金属反应的计算方法,特别是有关硝酸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是考查重点,应特别关注。

1.物理性质

硝酸是无色易挥发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实验室常用浓HNO3质量分数为69%,物质的量浓度约为16mol/L,95%以上的硝酸称为“发烟硝酸”。

2.化学性质

(1)不稳定性

反应:

4HNO3(浓)

2H2O+4NO2↑+O2↑。

①市售浓硝酸呈黄色的原因是:

硝酸分解生成的NO2溶解在硝酸里。

②硝酸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置于冷暗处,不能用橡胶塞。

(2)强氧化性

硝酸无论浓、稀都有强氧化性,而且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按要求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与金属反应

稀硝酸与铜反应: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浓硝酸与铜反应: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②与非金属反应

如浓硝酸与C的反应为C+4HNO3(浓)

CO2↑+4NO2↑+2H2O;

③与还原性化合物反应

硝酸可氧化H2S、SO2、Na2SO3、HI、Fe2+等还原性物质。

如稀硝酸与Fe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Fe2++4H++NO

===3Fe3++NO↑+2H2O。

(3)与有机物反应

①硝化反应(与C6H6反应):

C6H6+HNO3

C6H5NO2+H2O;

②显色反应:

含苯环的蛋白质遇到浓硝酸变黄色。

(1)硝酸浓度越大,其还原产物的价态越高。

还原产物一般为HNO3(浓)→NO2,HNO3(稀)→NO,如果硝酸的浓度很稀,其产物也可能是N2O或NH4NO3。

(2)浓硝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该反应过程中浓硝酸表现出强酸性和强氧化性;

常温下,铁、铝遇浓硝酸能发生“钝化”,并非不反应,故浓硝酸可以用铁桶盛放。

(1)浓硝酸在光照下久置,会变黄(√)

(2)(海南高考)将铁屑放入稀HNO3中证明Fe比H2活泼(×

(3)(山东高考)向稀HNO3中滴加Na2SO3溶液:

SO

+2H+===SO2↑+H2O(×

(4)(广东高考)将可调高度的铜丝伸入稀HNO3中,溶液变蓝,说明铜与稀HNO3发生置换反应(×

(5)(海南高考)稀硝酸可除去试管内壁的银镜(√)

(6)(全国卷)常温下,将浓硝酸滴加到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上,会产生红棕色气体(×

P108,9)写出三种能鉴别假金币(铜锌合金)的方法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用火烧,若无颜色改变则为真金币,有颜色改变为假金币

(2)放入盐酸中,若无气泡冒出,则为真金币,若有气泡冒出则为假金币

(3)放入稀硝酸中,若金币溶解,溶液变蓝则为假金币,若无变化则为真金币

3.(易错强化题)某同学认为1.0mol·

L-1的KNO3溶液中可大量存在H+、Fe2+、

Cl-、SO

正确吗?

请说明理由。

答案 不正确;

原因是NO

在含大量H+的溶液中具有强氧化性,能将Fe2+氧化成Fe3+而不能共存

1.下列有关硝酸化学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浓、稀硝酸都能使蓝色石蕊试纸最终变为红色

B.硝酸能与FeO反应,只表现氧化性

C.硝酸可与Na2S反应制得H2S气体

D.浓硝酸因分解放出的NO2又溶解于硝酸而呈黄色

【解析】 硝酸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的强酸,并且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浓硝酸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故选项A错;

硝酸是一种强氧化性酸,可氧化许多还原性物质,因此硝酸与Na2S反应不能生成H2S,与FeO反应时表现氧化性和酸性,所以选项B、C错,选项D正确。

2.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

步骤

现象

Fe表面产生大量无色气泡,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

Fe表面产生少量红棕色气泡后,迅速停止

Fe、Cu接触后,其表面均产生红棕色气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Ⅰ中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

B.Ⅱ中的现象说明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Fe进一步反应

C.对比Ⅰ、Ⅱ中的现象,说明稀HNO3的氧化性强于浓HNO3

D.针对Ⅲ中的现象,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是否被氧化

【解析】 A项,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NO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NO2:

2NO+O2===2NO2,正确;

B项,铁遇浓硝酸钝化,阻止铁继续与浓硝酸反应,正确;

C项,对比Ⅰ、Ⅱ,说明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错误;

D项,装置Ⅲ形成原电池,通过电流计指针偏转的方向,可判断铁是否被氧化,正确。

3.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1.68L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

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5mol·

L-1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  )

A.60mLB.45mL

C.30mLD.15mL

【解析】 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1.68L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完全生成HNO3,则整个过程中HNO3反应前后没有变化,即Cu失去的电子都被O2得到了,根据得失电子守恒:

n(Cu)×

2=n(O2)×

4

解得:

n(Cu)=0.15mol,所以Cu(NO3)2为0.15mol,

根据  Cu2+ ~ 2OH-

 0.15mol  n(OH-)

则NaOH为0.15mol×

2=0.3mol,则NaOH体积V=

=0.06L,即60mL。

金属与硝酸反应计算题的一般方法

解读:

两大守恒在解答金属与硝酸计算题中的运用

(1)原子守恒法

HNO3与金属反应时,一部分HNO3起酸的作用,以NO

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一部分作为氧化剂转化为还原产物,这两部分中氮原子的总物质的量等于反应消耗的HNO3中氮原子的物质的量。

(2)得失电子守恒法

HNO3与金属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HNO3中氮原子得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金属失电子的物质的量。

4.(2017·

北京卷)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由①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

B.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②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C.由③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

D.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2,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解析】 A.①中浓HNO3受热分解,发生反应4HNO3(浓)

4NO2↑+O2↑+2H2O,产生的气体为混合气体,故选项A正确。

B.由①可知,浓硝酸受热分解可生成红棕色气体NO2,所以“产生红棕色气体”不能说明②中木炭能与浓硝酸发生反应,故选项B正确。

C.根据①和②,浓硝酸反应产生红棕色NO2时需要加热,所以浓硝酸具有挥发性才可与上方红热木炭接触。

同时,N元素化合价降低,所以生成的NO2为还原产物,故选项C正确。

D.红热的木炭可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CO2,故选项D错误。

5.(2016·

天津高考)铜与一定浓度的硝酸和硫酸的混合酸反应,生成的盐只有硫酸铜,同时生成的两种气体均由N、O两种元素组成,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都小于50。

为防止污染,将产生的气体完全转化为最高价含氧酸盐,消耗1L2.2mol·

L-1NaOH溶液和1molO2,则两种气体的分子式及物质的量分别为________,生成硫酸铜物质的量为________。

【解析】 铜与一定浓度的硝酸和硫酸的混合酸反应可能生成NO和NO2,相对分子质量都小于50,符合题意,1molO2参与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4mol。

设NO2的物质的量为x,NO的物质的量为y,则x+y=2.2mol,x+3y=4mol,解得x=1.3mol,y=0.9mol。

根据转移电子守恒知,参与反应的铜的物质的量为

mol=2mol,因此生成硫酸铜物质的量为2mol。

答案 NO:

0.9mol,NO2:

1.3mol 2mol

考点三 氨、铵盐

名师课堂导语本考点命题角度:

(1)氨、铵盐的性质判断。

(2)氨的实验室制备。

(3)氨的性质实验探究。

(4)铵根的检验。

其中氨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探究是命题重点。

1.氨的物理性质与喷泉实验

(1)氨的分子结构与物理性质

电子式

密度

气味

水溶性

比空气小

强烈刺激性气味

极易溶于水(1∶700)

(2)喷泉实验

①喷泉实验的原理

因为烧瓶内气体易溶于水或易与水反应,使瓶内压强减小,形成压强差,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烧瓶而形成喷泉。

②常见的能形成喷泉实验的气体和吸收剂如下表:

气体

HCl

NH3

CO2、SO2、Cl2、H2S

NO2+O2

吸收剂

水或NaOH

溶液

水或

盐酸

浓NaOH溶液

上述装置如果去掉了胶头滴管,可用手(或热毛巾等)捂热烧瓶,氨气受热膨胀,使氨气通过导管与水接触,即产生喷泉;

或用浸冰水的毛巾“冷敷”烧瓶,使水进入烧瓶,烧瓶内氨气溶于水。

2.氨的化学性质

(1)还原性

与氧气反应:

4NH3+5O2

4NO+6H2O。

(2)与酸反应

与氯化氢反应:

NH3+HCl===NH4Cl。

现象:

产生白烟。

应用:

用于NH3与挥发性酸的互相检验。

(3)与水反应:

NH3+H2O

NH3·

H2O,NH3·

H2O

NH

+OH-,氨的水溶液叫氨水,呈弱碱性。

有关氨气的还原性实验探究是高考热点,对于有关的拓展反应应熟练掌握,下面是总结氨气的常见还原性反应,在分析原理的基础上掌握相关反应。

(1)催化氧化:

4NO+6H2O

(2)被CuO氧化:

2NH3+3CuO

3Cu+N2+3H2O

(3)被氯气氧化:

2NH3+3Cl2===N2+6HCl或8NH3+3Cl2===N2+6NH4Cl

(4)被氮氧化物氧化:

6NO+4NH3===5N2+6H2O

6NO2+8NH3===7N2+12H2O

3.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4.用途

制硝酸、铵盐、纯碱、尿素、制冷剂等。

5.铵盐

(1)物理性质:

都是无色或白色晶体,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三解”

①不稳定性(热解)

a.NH4Cl受热分解:

NH4Cl

NH3↑+HCl↑。

b.NH4HCO3受热分解:

NH4HCO3

NH3↑+CO2↑+H2O。

②与碱反应(碱解)

铵盐与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在稀溶液中不加热:

+OH-===NH3·

H2O。

b.加热时或浓溶液:

+OH-

NH3↑+H2O。

③铵盐溶于水易水解(水解):

+H2O

H2O+H+。

(3)NH

的检验:

简答题是学生失分的重灾区,规范答题语言,是提高学生解答简单题能力的重要一环,下面是总结的铵根检验的规范模板,要求学生熟记。

(1)(江苏高考)因为NH4HCO3受热易分解,故可用作氮肥(×

(2)(上海高考)用生石灰与浓氨水制得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NH3为碱性气体(√)

(3)(安徽高考)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NH

:

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

(4)(山东高考)加热盛有NH4Cl的试管,试管底部有固体消失,试管口有晶体凝结,说明NH4Cl固体可以升华(×

(5)(全国卷)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

P1035改编)

某同学用滤纸折成一个纸蝴蝶并喷洒一种溶液(保持湿润),挂在铁架台上。

另取一只盛某种溶液的烧杯,放在纸蝴蝶的下方(如图)。

过一会儿,发现纸蝴蝶变为红色。

下表的组合中,能够实现上述变化的是________。

纸蝴蝶上的喷洒液

石蕊

酚酞

小烧杯中的溶液

浓盐酸

浓氨水

NaOH溶液

浓硫酸

答案 ①②

3.(思维探究题)实验室里用如图装置,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