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和古诗词训练试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和古诗词训练试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和古诗词训练试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过这幅图,我仿佛看见了大渡河水流湍急、惊涛拍岸的情景,又仿佛看见了红军指战员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英勇身姿,似乎看见了蒋介石妄图使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阴谋彻底破灭的沮丧之态。
这幅图生动地表现了工农红军不畏艰难险阻,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
也正是通过这幅图,我深深地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辈用热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满腔热忱来报效我们的祖国!
【延伸提能力】
9.根据你所了解的历史知识,说出这首诗中的两个历史事件。
八一南昌起义、遵义会议
10.《大长征》塑造了什么样的英雄形象?
他们是一支挺立于中华天地间的铮铮男儿,他们有超出常人的钢铁般的意志,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前仆后继,缔造了新中国的历史。
11.“大长征”这句话反复出现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
这句话反复出现,造成了一种反复咏叹的效果,使情感渐趋热烈,同时也起到了提醒和激发读者情感的作用。
1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英雄先烈们精神的高度赞扬并号召人们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
13.假如你在清明节的时候来到英烈的墓碑前,你会说些什么?
请把自己的感言表达出来。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来到这里,祭奠我们的烈士前辈,正是你们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祖国的繁荣与强大、为了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你们为中国革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我们要继承先烈们的遗志,好好学习,掌握本领,长大以后报效祖国、报效人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14.新中国60周年国庆盛典在全球的目光里璀璨落幕,从1949年到20XX年,六十年间的辉煌与成就让世界为之震撼惊叹,那些走在五星红旗下的年轻脸庞更是让人动容,他们刻苦、坚毅的表情昭示着“新”中国人的成长。
为庆祝新中国60华诞,你校开展“国庆盛典感怀”论坛活动,请你来参加,谈谈自己的感受吧!
20XX年国庆盛典,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她所迸发的团结、和谐音符与人文情怀,已深深镌刻在13亿国人心中。
15.有人曾为红军长征翻雪山过草地写过一副对联,下面是对联的上联,请写出下联。
上联:
过草地红军历尽千苦
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
翻雪山将士走过万难
古诗四首·
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为下列加粗的字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1.不胜簪
A.胜利
B.能承受
C.不能承受
(
B
)
2.家书A.家里的藏书
B.家里的书籍
C.家信
C
3.隔江
A.长江
B.大江
C.秦淮河
4.尚思
A.还
B.高尚
C.尚且
A
5一经
A.经过
B.《诗经》
C.一部儒家经典
C)
二、下列诗句出处、作者及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唐朝
B.“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山先生全集》——文天祥——南宋
C.“隔江犹唱《后庭花》”——《全唐诗》——杜牧——唐朝
D.“家书抵万金”——《杜诗详注》——杜甫——唐朝
三、按要求默写。
1.《春望》中,千古传诵的名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泊秦淮》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表明作者身闲志不闲,壮志不移的语句是: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4.《过零丁洋》中,用带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对的句子是: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春望
1.《春望》中的“草木深”表面是写(
春天来临,草木茂盛
)。
,实际是写(
都城沦陷,草盛人稀,荒凉萧条的社会状况
),抒发了诗人(
感伤时政,忧国思家的感情
)
2.《春望》中的“三月”是指(
整个春天
),根据是(
标题
3.《春望》中的核心句是(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春望》中表达作者睹物伤情的句子是(
写尽诗人心系亲人的诗句是(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诗人运用了反衬手法,将悲情寓于美景之中的诗句是(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5.通过《春望》中的(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我们想到杜甫忧国伤心时思家而造成的( 苍老 )之态
6.《春望》一诗中形象地表达出作者对妻子儿女强烈思念的诗句是(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7.情哀处,万物同悲,杜甫《春望》中(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两句借花鸟来创设意境
《春望》中借助艺术形象,总写作者忧国思家感情的句子是(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古诗四首》同步训练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3分)
风飘絮( ) 秦hu
i( ) 夜泊( ) 夜阑( ) 寥落( ) 惶恐( )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6分)
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烽火:
文中指战乱
)⑵僵卧孤村不自哀(僵卧:
躺着不动)
⑶尚思为国戍轮台(尚思:
还想着
⑷夜阑卧听风吹雨(夜阑:
夜深)⑸干戈寥落四周星(干戈:
泛指兵器
)⑹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
指史册
3.对下面四首诗的作者、朝代、体裁说法正确的一项是(D )(2分)
A.《春望》——杜牧——唐——五言律诗
B.《泊秦淮》——杜甫——唐——七言绝句
C.《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北宋——七言绝句
D.《过零丁洋》——文天祥——南宋——七言律诗
4.诗句默写。
(4分)
①感时花溅泪,
。
②
,隔江犹唱《后庭花》。
③
,尚思为国戍轮台。
④
,身世浮沉雨打萍。
5.对《春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2分)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一句意为:
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叹时局,看到开花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战争已经持续了三个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6.设想等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时,陆游的儿子在祭奠父亲时说些什么呢?
(用第一人称手法来写)(3分)
父亲,儿子我要告诉您,我们国家的军队已经收复中原,你老在九泉之下也可瞑目了。
(一)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全。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诗中点明时间和季节的句子是
(2分)
8.花鸟本是可娱之物,为何在诗人眼里见到后反而落泪心惊?
因为诗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乡之苦,即便是站在花前,也无心观赏,反而会对花溅泪,即便听到悦耳的鸟鸣声,也无意倾听,反而会因鸟鸣而惊心。
9.根据下文,理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包含的思想感情。
“连三月”见出战祸之长;
“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
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
(二)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0、补全诗句。
11、根据对课文内容理解用原文回答:
⑴根据作者从仕之后艰难历程的四个字是
(辛苦遭逢
⑵形象鲜明地描画国家的灾难和个人困厄的两个短语是(
风飘絮)和(雨打萍)。
12、说一说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三)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3、这首诗是一首
(五)言
(律)诗。
14、这首诗中成为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佳句是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15、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2分)
A、首联交代了作者出游出发的地点是荆门,到达的地点是楚国。
B、颔联形象地描绘了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和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
C、颈联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江面平静时的夜景和白天云彩兴起变幻的无穷奇景。
D、尾联点题,面对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作者不禁起了思乡之情。
16、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2分)
A、“山随平野尽”这句诗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给人以流动感和空间感。
B、“江入大荒流”这句诗中“入”字用语贴切。
诗句所描绘的意境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
C、“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D、全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其中既有对故乡的深情厚意,又有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
(四)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阅读提示:
一个春风怡荡的夜晚,万家灯火渐渐熄灭,白日的喧嚣早巳平静下来。
忽然传来嘹亮的笛声,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它属于于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
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杖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
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晚上,远离家乡的诗人听着这样—支饱含离愁别绪的曲子,怎能不起思乡之情呢?
诗人情不自禁吟丁这首七绝。
17.贯穿全诗的线索是
(闻)。
18.这首诗用词严谨,照应严密。
诗中”谁”与“
(暗)”相照应,“飞”与“散”呼应,“春风”则与标题中的“
(春夜)”相呼应,“折柳”为别离曲,故又与结句中的“
(故园情)”相呼应。
19.“散入春风满洛城”的意思是(
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
这是诗人的(想像)
,是艺术的夸张。
(2分)
20.“此夜曲闻折柳”一句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其原因是什么?
.这“折柳”二字既指曲名,又不仅指曲名。
折柳就是离别的同义词。
它能唤起一连串具体的回忆,激荡起人们蕴藏在心底的乡情。
21.“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中“何人”仅仅是说别人,说大家,对吗?
不对。
这既是说别人,说大家,但第一个起了思念故园之情的还是李白自己。
22.“折柳”既是曲名,又是古人送别时的—种习俗。
你能说出关于折柳曲的诗句吗?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3、片断写作练习:
(40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震撼人心的千古名言,使我们对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肃然起敬。
谈谈你读了《过零丁洋》一诗后的感受。
文天祥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手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诗人以“风飘絮”比喻
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
)
,以“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
)
(2).从抒情方式和思想内容上对“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作简要分析。
)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1分),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1分),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1分)
3“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儒家经典)。
4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
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5反复诵读诗中具有丰富内涵的画线句,写出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
6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
(国破家亡)的悲哀;
借
惶恐滩
)和
零丁洋
)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
7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如: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
阅读《过零丁洋》,完成下列两题。
(5分)
(1)“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
儒家经典
(1分)
(2)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
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3)反复诵读诗中具有丰富内涵的画线句,写出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
(4)、本诗体现主旨的句子是哪两句?
简述本诗的情感变化的线索。
主旨句:
(末尾的两句。
情感线索:
(前六句是反复渲染激愤悲苦的情调,后两句逼出激情慷慨的绝唱。
(答先激愤后激昂即可))
默写重点
1.在汶川地震抢险救援过程中,十五名伞兵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坚定地持有“
,
”(《过零丁洋》)的人生信念,毅然决然地高空勇跳,谱写了感天动地的壮丽诗篇。
----------- (20XX年辽宁大连市中考试题)
2.人生自古谁无死?
)。
(文天祥《过零丁洋》)-----20XX年湖南岳阳
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XX年河南)
晏子使楚·
(一)
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左右对曰: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
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
曰,坐盗。
”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
“缚者曷为者也?
”对曰:
“齐人也,坐盗。
”正视晏子曰:
“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一、解释文中下列词语的意义
1.方(
将要
)2.坐(犯罪
)3.徒(
只
)4.固(本来
二、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
A.齐人固善盗乎
B.缚者曷为者也
C.圣人非所与熙也
D.系向牛头充炭直
三、写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古今意义
1.谓左右曰
古义:
指近侍,今义:
左和右两方面。
2.其实味不同
它的果实,今义:
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含转折)。
3.寡人反取病焉
辱,今义:
疾病。
五、本文说明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
根据课文分析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习辞:
能言善辩,长于辞令。
何以:
用什么办法。
何坐:
犯了什么罪。
避席:
离开座位。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D
A.缚者曷为者也
B.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C.路转溪头忽见
D.寡人反取病焉
3.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目的是想说明什么?
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盗,一来到楚国就偷盗,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喜欢偷盗。
反击“齐国人本来就喜欢偷盗”的发难。
4.把“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当他到来的时候,请让我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
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吏二缚一人诣王(
)
(2)晏子避席对曰(
)(3)叶徒相似(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齐人固善盗乎?
(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6.文中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
请简要回答。
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捆绑
(2)座位
(3)白白地(仅仅、只)
(1)
齐国人本来喜欢偷盗吗?
(2)
品德高尚的人是不可以跟他戏弄(开玩笑)的,
我反而自取耻辱(自讨没趣)了。
6.说明了环境会影响植物成长。
人和植物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中品质、道德等都有可能发生转变。
人琴俱亡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
“何以都不闻消息?
此已丧矣。
”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
“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月余亦卒
(
)2)便索舆来奔丧
(3)便径入坐灵床上
)4)弦既不调
(1)死
(2)轿子
(3)一直
(4)协调
2.翻译下列句子。
(1)子猷问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恸绝良久。
(1)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
“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
(2)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
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4.填空。
文中最能表现子猷与子敬兄弟之情的句子是: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掷地云:
月余亦卒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病重
B.语时了不悲
结束
C.因恸绝良久
很
D.子敬素好琴
向来
【解析】选B。
“了”在句中的意思是“完全”。
6.翻译下列句子。
(1)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1)(子猷)就要轿子来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
(2)(子猷)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
7.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琴不调”原因可能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语段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可从琴和子猷内心心情两个角度来分析。
一是子敬病了很长时间,琴放置久了。
二是子猷睹琴思人,悲伤过度,不能调琴。
8.《人琴俱亡》这篇课文描写子猷先是“了不悲”、“都不哭”,后又写他“恸绝良久”,这是不是矛盾?
请作分析。
【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内心感情的分析能力,不哭不悲是自己强行抑制自己的悲痛,恸绝良久是抑制不住的结果。
“了不悲”、“都不哭”是强抑制住自己的悲痛的结果,而并不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