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汛中学届高考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教学案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841643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2.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汛中学届高考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教学案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五汛中学届高考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教学案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五汛中学届高考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教学案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五汛中学届高考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教学案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五汛中学届高考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教学案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汛中学届高考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教学案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五汛中学届高考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教学案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汛中学届高考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教学案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汛中学届高考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教学案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但它并不独立存在,而是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

所谓“物质的”或“客观的”,不能肤浅地理解为“看得见、摸得着”,而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②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

区别:

哲学上物质概念概括了万事万物的。

既不能,也不能。

具体的物质形态除了具有哲学上物质共性(客观实在性)之外,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

可以被改造的,有生有灭。

  

联系:

哲学上物质概念是从具体物质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只能存在于

中,并通过具体的物质形态表现出来。

【注意】两者是个性与共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③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特性)≠物质的根本属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特性)是。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①内容:

A.自然界的物质性P28-29

B.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①从人类社会的产生看: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从人类社会存在看: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这个物质体系由哪些要素组成?

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都是物质的。

③从人类社会发展看:

人类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

)P30

C.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P30

总之,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

【注意】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提示】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

1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②世界统一于物质③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④世界的本原是物质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②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③方法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实事求是;

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联系实际:

联系现实社会热点:

运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说明我们必须做好人和自然关系的处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使人和自然和谐发展。

[例1]、恩格斯说:

“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科学的物质范畴是()

1感性地存在着的东西②依赖于人的意识③从具体无限多样的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中抽象出来

④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普遍的哲学概念

⑤与实际存在的事物和现象无关的抽象概念

A.①⑤B.②④C.③④D.②③

[例2]、(08·

海南卷·

20)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月面图像覆盖区域属于月球高地,长约460公里,宽约280公里,分布有不同大小、形态、结构和形成年代的撞击坑。

从唯物论的观点看,这幅图像佐证了()

A.神话的产生是缺乏客观根据的B.月球与地球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

C.各种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D.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正确性

[例3]、(06年江苏)人们能够创造出自然界里本来没有的东西,如计算机、电冰箱、宇宙飞船等。

这表明()

A.人们能够创造自然物B.人们能够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

C.人工化的自然物不再具有客观性D.人们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

(1)、哲学的运动概念: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和。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载体)。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理解】“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观点。

[例4]、(09江苏26)“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例5]、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我国唐代的禅宗创始人慧能也讲过: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它们的观点:

()

A.毕尔生属于唯物主义,慧能属于唯心主义B.两人都是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C.毕尔生犯了形而上学错误,慧能犯了唯心主义错误D.两人都是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A.区别:

①含义不同。

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静止是指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或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物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

②特点不同。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B.联系:

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绝对运动中包含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包含着绝对运动;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4)、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静止并非不动,它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理解】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例6]、(02年全国)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

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

其错误在于()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例7]、“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瞬间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始终处于不间断的变化之中”。

这句话是说()

①事物的变化是捉摸不定的②事物的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④对立统一是各种运动形式的普遍现象

A.①②③B.①②④C.③④D.②④

[例8]、(07广东·

16)王夫之说: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者含动,静不舍动”。

下列观点与这相符的是()

A.飞行着的箭矢是不动的B.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C.喜马拉雅山千百年来巍然屹立于青藏高原没有移动D.人甚至一次好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1)、规律的含义: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的、的、的联系。

固有的◎不是主观添加的(如乌鸦报丧)本质的◎不是现象的(如苹果落地)

必然的◎不是偶然的(如守株待兔)稳定的◎不是易变的(如价格波动)

【扩展1】规律与规则、定律不能等同;

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定律、规则是人们对客观规律的反映,是主观的。

【扩展2】任何规律都是变化发展的,规律不是一成不变的。

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不同的事物、不同的运动形式有不同一规律;

在不同的条件下同一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结果也不同;

规律会随着事物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2)、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

①规律是客观的。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规律是普遍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方法论:

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扩展1】人们认识利用规律,并不是改变、改造或创造规律。

而是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进而使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或形式产生了有利于人的变化。

【扩展2】一些至理名言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如: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天不为人之恶寒而缀冬,也不为人恶辽远而缀广也。

(荀子)

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衰皆自然.(李白)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例9]、(08·

江苏卷·

28)“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

”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三、【知识疏通】

(一)准确理解物质概念

(1)要明确“客观实在”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同时,要把握物质的可知性。

物质虽然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人们能够认识它。

(2)要明确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

哲学上讲的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的抽象和概括,作为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永恒的、不灭的,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暂时的,可生可灭的。

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3)要明确哲学中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的关系,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只涉及自然界中的物质形态的具体特征,而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则概括了世界上所有的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特点,即客观实在性。

(4)要把握世界统一于物质这个基本观点,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上各种事物和现象有一个统一的本原,这个本原是物质而不是意识,但这并不是说世界上只有物质的东西,没有意识的东西。

(二)名师心得

误区一:

哲学中的“物质”是对自然界中万事万物共同本质的抽象和概括。

 

哲学上的物质概括的是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误区二: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而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误区三:

规律都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

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永恒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

误区四: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属于规律。

:

规律总是要通过它的现象表现出来,但规律决不等于它的现象。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规律现象,是规律作用的结果,是一种非本质的联系。

不能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规律。

误区五:

人有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制定和修改规律。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四、贴近实际

 例1(08·

广东卷·

39)(11分)乔治·

贝克莱指出:

“公园中的树木,客厅中的椅子,如果没有人在那里感知它们,它们就是不在那里的。

”他主张“存在就是被感知”,离开心灵,事物就不存在。

辨析:

物质是依赖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答案】①贝克莱的观点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2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视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

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而存在。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客观世界的万事万物不会因为人的意识是否感知而忽生忽灭。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观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依赖于物质,而不是贝克莱所认为的物质依赖于意识。

例2背景材料:

2006年7月17日下午,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南部海域强烈地震引发的海啸已经造成至少357人丧生,160多人失踪,3.5万多人无家可归。

辨题:

人在自然灾害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答案】

(1)自然界是物质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因此,面对自然灾害如飓风、火山爆发和地震等,人们是无法抗拒的。

(2)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发展中,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只要我们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运动规律,并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就能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该辨题的观点是片面的。

例3、材料一:

由于几十年来大规模开发北大荒,致使黑龙江平原生态环境恶化,87亿吨地表水随之流失,湿地面积由上世纪50年代的34000平方公里,减少到目前的4490平方公里。

材料二:

2005年10月17日,神舟六号安全“回家”。

我国有关负责人透露,2007年前后,中国航天员将实现太空行走。

除了实现航天员出舱行走以外,在2009年至2012年,我国还将发射目标飞行器,实现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为未来建立永久太空站打下基础。

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材料一中由于大规模开发北大荒,致使黑龙江平原生态环境恶化就体现了这一点。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材料二中神六“回家”、实行太空行走以及实现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都体现了这一点。

五、【巩固练习】

利息税的调整

【背景材料】2007年7月20日,国务院决定8月15日起将由现行的20%调减为5%,将扭转“负利率”局面。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物价指数有一定上涨,居民储蓄存款利息收益相对减少。

”金人庆表示,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增加居民的储蓄存款利息收益,国务院有关部门经过认真研究、论证,拟订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权国务院可以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停征或者减征个人所得税的决定草案。

【理论分析】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1999年11月1日至今,国家对居民储蓄一直征收20%的利息税。

开征利息税,旨在促进居民增加消费支出、拉动内需上升。

但近年来随着消费物价指数高涨,扣除利息税后银行实际存款利率反而为负。

正因为如此,利息税的调整势在必行。

(2)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由于人们的利益立足点不同,对同一客观事实的评价也会不同,人们对利息税有着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应该彻底取消利息税。

也有人认为,可以保留这个税种,但应设一个起征点,规定总存款在一定数额以下的可免征利息税。

(3)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统一。

中国人民银行对利息税对调整过程既遵循了经济运行对规律,又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4)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针对当时我国内需不足、经济发展趋缓状况,国家决定征收利息税。

但近年来消费物价指数高涨,扣除利息税后银行实际存款利率反而为负,因此取消或调减利息税势在必行。

(一)单项选择

1、(08·

全国

卷)抗灾救难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这个思想的哲学依据是,人能够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①认识自然规律,精确预见自然的未来变化②认识人类行为和自然相互作用的可能后果

③采取适当的行动防止不利于自己的结果产生④采取适当的行动改变自然规律和相关的条件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王夫之说: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者含动,动不舍静。

”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

A、运动与静止都是绝对的B、运动与静止都是相对的

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D、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3、(07·

江苏·

9)赫拉克里特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

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世界是物质的②物质是运动的③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④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北京市放眼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依据其浓厚的文化积淀、强劲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丰富的人才资源,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合理规划,积极建设数字娱乐示范基地、“798”艺术区等多个特色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

这一做法坚持的原则是()

A、主观与客观的统一B、分析与综合的统一

C、办事情要抓住重点D、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5、(07·

上海·

15)旅行家保罗太鲁在《游历中国》中写道,“有昆仑山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

然而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依靠智慧和勇气,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难题,创造了“天堑变通途”的人间奇迹。

青藏铁路大建成表明()

A、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自身B、实践活动不受客观条件制约

C、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一切奇迹D、人类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

6、十七大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说:

“我们开始强调要加速发展,后来进一步提出要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去年底又把‘又快又好’调整为‘又好又快’。

这个重要调整,强调的是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007年12月5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提出2008年要坚持好字优先,推动科学发展。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总体要求的不断调整,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①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②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③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④真理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7、未成年人自控能力较差,新闻出版总署等八部委采取防沉迷系统这一措施()

①尊重了客观规律②说明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

③是按规律办事的具体体现④做到了想问题、办事情一切从实际出发

A、①②B、①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8、(08·

常州调研·

31)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云: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该诗所蕴含的哲理是()

A、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B、自然界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9、《易经》中说:

“日往则月来,月往来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这句话主要说明()

A、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B、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C、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D、要自觉遵守社会发展的规律

10、(08·

苏锡常镇二调研·

25)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从提倡“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再到“稳中求进,好字优先”,这告诉我们()

①主观要与客观相符合②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而变化

③要善于抓主要矛盾④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④D、③④

1-56-10

(二)简析

13、(08·

苏州调研·

35)材料一:

房价收入北比是居住单元房的中等自由市场价格与中等家庭收入之比。

国际公认房价收入比处在3~6是合理的,超过7的地区就会被认为是“国际房价最难承受的地区”。

据权威机构统计后公布的信息,目前这一数据中美国是3,日本是4,中国是10~15。

2007年8月13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要求通过完善政策措施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国家的有关部门要进行全国城镇住房普查,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上述材料体现了生活与哲学中的哪些观点?

14.背景材料:

2006年8月5日,中国农业大学成功地获得我国第一头体细胞克隆猪,这是我国独立自主完成的首例克隆猪。

此次克隆猪的诞生,将为我国深入开展异种器官移植、优质猪培育以及地方良种猪保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们能够认识、利用和创造规律,为人类谋福利。

(三)综合探究

15、(扬州市期末统考政治模拟试卷37)材料一:

由于近几年生猪价格过低,饲养成本上升,部分地区发生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生猪生产下降。

今年4月以来,生猪及猪肉供应偏紧,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

猪肉价格一涨,苦了居民,喜了农民。

农民有了按劳等值的收获,当然高兴。

但城市居民的生活受到影响,富了的城市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城市居民还是低收入者,面对十几元一斤的猪肉实在尴尬。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7月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生猪生产发展和稳定市场供应工作。

会议提出,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大对生猪生产扶持力度。

(二)强化生猪防疫。

(三)做好猪肉等副食品供应工作。

(四)加强市场监管。

(五)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六)采取适当提高低保标准、发放临时补贴等措施,确保低收入居民生活水平不降低。

材料三:

中国人民银行指出,从去年12月以来,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的涨幅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今年一季度CPI是2.7%,二季度到了3.6%,如果从单月来看,六月份到达4.4%,七月份到达了5.6%。

通过认真分析发现,物价上涨主要是由食品类价格上涨引起的。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猪肉价格上涨体现了经济生活的哪些道理?

(2)请你谈谈猪肉价格上涨对生产和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

(3)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政府针对猪肉价格上涨所采取措施的哲学依据。

(4)CPI的涨幅连创新高,可能会出现什么经济后果?

并针对此现象提至少两个解决方案。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参考答案

1-5BCAAA6-10BDBCC

13.解析:

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是政治高考永恒的话题。

本题以当前社会热点的“住房问题”为背景,呈现了“房价收入比”、“国家调控”两则材料,在审题时注意扣住材料中“主体”“客体”和“事件”,然后解读设问的要求(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做?

)。

本题材料呈现的信息比较明显,设置的问题也很明确,在回答时要注意结合材料,并回归课本的相关知识。

在回答第一问材料所反映的经济信息时,要对材料信息进行概括和提升;

第二问体现的哲学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