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整理初中语文考查要点指导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838287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9.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整理初中语文考查要点指导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教师整理初中语文考查要点指导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教师整理初中语文考查要点指导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教师整理初中语文考查要点指导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教师整理初中语文考查要点指导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整理初中语文考查要点指导Word下载.docx

《教师整理初中语文考查要点指导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整理初中语文考查要点指导Word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整理初中语文考查要点指导Word下载.docx

三、词语理解与运用

题干问法---均要求选出有误的选项

词语选择---成语和俗语结合设题,设置句子语境。

考查重点---成语俗语语意理解与运用判断。

不可思议身临其境独木不成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别具匠心耳濡目染玉不琢不成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①望文生义误用成语

XX与他人交往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身临其境地为对方着想,

不能只顾自己。

(设身处地)

②对象、范围和场合不符,误用成语

XX重庆合川区三汇天然石体,虽不及云南石林壮观奇绝,也不及湘西红石林古朴秀雅,却也形态万千,别具匠心。

(用于人,不用于自然物)

①理解语意

②适用对象、情感(谦辞、敬辞)

③适用范围、场合、语境

四、标点符号

题干问法---句子标点使用正误判断

考查重点---标点用法,侧重于不该用而用、不该这样用而这样用

A、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为了倡导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今年我国确定的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考查“。

”“…,…未来”。

B、传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为纪念我国著名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因为屈原,人们记住了端午。

(考查“;

”并列)也因为端午,人们记住了屈原。

C、京剧雍容华美,昆曲典雅精致,越剧宛转悠扬,秦腔不是无话,梆子戏高亢悲凉:

(考查“:

”正确,分---总)中国的戏曲艺术博大精深,异彩纷呈。

D、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北京日报与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联合举办了《回望红色足迹,我的亲历感动》(考查《》,改为“”)征文活动。

①句号和引号的位置关系:

如果引用部分是独立的,句号在引号内;

如果引用部分不独立,句号在引号外。

②“说”后面的标点使用:

“……”XX说。

——句号(先话后说)

“……”XX说,“……”——逗号(说在话中)

XX说:

“……”——冒号(先说后话)

③书名号和引号的使用:

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歌曲电影名等---用书名号;

丛书名、征文题目、活动名等---用引号。

五、关联词语

题干问法---判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选项

关联词语---两组以上关联词语,表示两种以上逻辑关系

考查重点---语段句子之间的语义逻辑关系理解和相应关联词语的使用。

主要包括因果、假设、转折、条件等。

①在下面语段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分藏于大陆和台湾的元代名画《富春山居图》首次在台湾“合璧”展出。

这幅描绘富春江两岸秀丽景色的画作,年代久远,画作的墨迹已有些暗淡,丝毫掩盖不住它内在的神韵。

A、因为所以但是B、不仅而且但是

C、尽管但是所以D、由于而且所以

②在下面语段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沙漠地区的兀(wù

)鹰个个都是捕猎高手,却很少单独出去,这与沙漠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有很大关系,这种环境下,为了避免被天敌捕获,许多弱小动物都有很强的逃生能力,,对兀鹰来说,想获得足够的食物,单干就不如合作。

A、因为但是只要B、所以因此只要

C、因为因此如果D、所以但是如果

①掌握常见的关联词语表达的不同句意关系

②掌握关联词语之间相互固定的对应联系

③明确找到所给语段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

六、病句辨析与修改

题干问法---判断对病句的修改是否正确(即判断病因、修改病句)

涉及材料---结合语段语境,规定选句修改。

考查重点---病句类型的判断能力、对病句修改能力。

知识储备:

掌握常见语病: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

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

解题技巧:

①逐一找“病因”,再看修改是否对“症”下药。

②看上下文,判断是否存在逻辑上的缺失,看修改的是否准确。

1.在学校开展戏剧学习、戏剧实践的过程中,①很多家长努力为孩子争取上台演出。

(成分残缺,少宾语“机会”)他们希望孩子变得更加开朗、更加自信,②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水平得到改善。

(搭配不当,“改善”改为“提高”)看来,家长们都非常注重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

2.在现代工业社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过多燃烧,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急剧增加,二氧化碳具有吸热和隔热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了一个无形的“玻璃罩”,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热量向外层空间无法发散,(此句语序不当,应为“热量无法…..空间发散”)

(看此句前文,主语应为“二氧化碳”,此句主语是“热量”,前后表述主语不一致,应改为“使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造成地球表面温度升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温室效应”。

方法:

①紧缩句子---找句子主干

②判断病因

③修改病句

七、语句连贯

题干问法---判断语段抽句后再复位恰当的选项

涉及材料---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性语段

考查重点---语段内容、语句间联系的把握、语境氛围的理解

①主体要一致:

段落话题一致

陈述对象保持一致

②句式要一致:

即语法结构一致

③吻合语境氛围

④注意保留语句的语意联系暗示

1.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又名紫禁城,②。

(语意是名称的由来)故宫东西宽753米,南北长961米,面积达72万平方米,为世界之最。

故宫③,(前是句号,因此与后文有关系)外围是一条护城河,四周是3400米的城墙。

城墙上开有4座城门,南有午门,北有神武门,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

城墙四角,耸立着4座角楼,角楼有3层屋檐,72个屋脊,玲珑剔透,造型别致①。

(前文语意及表述特点的词“玲珑剔透”“造型别致”)

①中国古建筑中的杰作

②今天人们称它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

③整个建筑被两道坚固的防线围在中间

2.风吹过草原,无边的草叶根茎相连,轻轻摇曳,丝丝奏鸣,绿波微漾,送来缕缕清香,那是①。

风则显得更有耐心,它们一千年又一千年地从草尖儿轻轻掠过,为的只是等待一个机会,②,吹开几片薄薄(bá

o)的云彩。

A、①辽阔草原的喧哗与躁动②带走一点细细的泥土

B、①生命优雅的沉醉与逍遥②掀起一层松松的泥土

C、①辽阔草原的喧哗与躁动②掀起一点细细的泥土

D、①生命优雅的沉醉与逍遥②带走一层松松的泥土

方法:

①判断语意---根据文段中的红色词语判断,应是轻盈的

②比较选项---“喧哗与躁动”不符语境,清除有关选项,

“掀起”与“带走”的动态力度不同,结合②前后语境(红色词语),应选择“带走”。

八、修辞

题干问法---判断对修辞方法的作用的分析的正误

涉及材料---语段考查

考查重点---主要涉及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反问、设问、夸张、对偶等八种常见修辞方法,考查结合语句对修辞方法作用的理解。

解题技巧---先判断修辞手法的正误

再结合文意分析对修辞手法作用的理解分析的正误

(修辞作用的分析:

一看运用主体是否正确,如:

比喻、拟人主体

二看各种修辞格式作用,如:

比喻生动形象地….排比,增强语势等….

三看句意联系,四看情感表达)

举例1:

春天来了!

春天,从解冻的冰河中涌来,从大雁的叫声中飞来,从小草的萌发中

醒来。

在这播种的季节里,快播吧!

播下一颗颗绿色的心,播下一个个金色

的希望。

我们像春笋一样冒尖,像山花一样烂漫。

我们,从这里出发,走向夏

的繁茂,秋的成熟……

A、选段中用“醒来”一词赋予小草以人的行为,生动地描写出春天草木萌发、万象更新的景象。

①作判断,拟人修辞正确

②找原句,看语境,缩句子,找主干,析主体及作用,“春天….涌来、飞来、醒来”,拟人赋予的应是“春天”,而非“小草”

故A表述错误

B、选段中运用“从……来”的排比句式,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来临时大地上五彩缤纷的景象。

①作判断,排比修辞正确

②找原句,看语境,析作用:

描写的不是色彩(五彩缤纷),而是春天来时万物生机勃勃的动态景象。

故B表述错误

C、选段中把“我们”比喻成“春笋”“山花”,集中地表达了“我们”

对美好春天的期盼之情。

①作判断,比喻修辞正确

②找原句,看语境,析主体及作用:

表达的不是对春天的期盼之

情,而是对已经到来的春天的喜爱、热爱之情。

故C表述错误

D、选段中反复运用感叹句“春天来了”,强烈地抒发了想当春天到来时人们按捺不住的欣喜之情。

①作判断,反复修辞正确

抒发了春天到来时的欣喜之情。

故D表述正确。

举例2: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

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茫的灵魂。

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

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信念;

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

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读书,就像用麦管吮(shǔn)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

还有什么比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呢?

A、文段开头运用设问,自问自答,强调了书对人的思想的启迪和引领作用,有助于启发读者的思考。

①作判断,设问修辞正确。

表述正确。

故A表述正确。

B、文段中运用“读……,我…..”的排比句式,语势强烈,意在突出读书带给“我”的力量,让“我”有更高的追求。

①作判断,排比修辞正确。

故B表述正确。

C、文段中“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阅读给人带来的惬意感受。

①作判断,比喻修辞正确。

故C表述正确。

D、文段结尾运用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阅读能使人内心世界更丰富、精神境界更高尚的原因。

①作判断,反问修辞正确

反问强调的是“读书能产生令人陶醉的

内心体验”,而非“原因”。

故D表述错误。

举例3:

给友人

不站起来才不会倒下

更何况我们要去浪迹天涯

跌倒是一次纪念

纪念是一朵温馨的花

寻找管什么日月星辰

跋涉分什么春秋冬夏

我们就这样携着手

走啊走啊

你说看到大海的时候

你会纵情欢笑

是啊是啊

我们的笑直上云霞

A、诗中说“跌倒是一次纪念”,又把这种“纪念”比喻成“花”,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挫折也是人生中的美好经历的感悟。

作用表述正确。

B、诗中的“寻找管什么日月星辰/跋涉分什么春秋冬夏”,运用对偶,句式工整,抒发了对同甘共苦的友谊的赞美之情。

①作判断,对偶修辞正确

表达的是对理想不懈追求的情感,而非

对友谊的赞美之情。

故B表述错误。

C、诗中反复使用“走啊”,强调了无论前方的道路有多么艰难、多么漫长,“我们”都要携手前行、永不言弃的态度。

分析正确。

D、诗的结尾用笑声“直上云霞”的夸张表述,形象地表达了实现人生愿望时“我们”的喜悦之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①作判断,夸张修辞正确

 

综合性学习

题型特点——结合现实生活的特点话题创设情境,进行虚拟的语文活动。

①提取、概括信息——要求对所给材料有完整的认识与理解

图表:

①看表头,明确内容,圈定答题范围,确定表述主体。

②看数据,进行纵横比较,寻找数据变化、趋势、极值。

③提信息,扣住题干要求,结合分值作答。

文字:

①划分文字层次,整合归纳层意;

②扣住题干要求,结合分值作答。

①根据题干或文段确定陈述主体,扣住话题;

②概括归纳中尽量使用材料中的词语;

③注意有时分值也暗示信息点作答的数量。

②分析得出结论——侧重于对材料或对象的意义认识(难度加大)

在提取、概括信息基础上,再用自己的话概括。

涉及材料——图表、文字

考查重点——对非连续性文本内容的理解、概括、分析和运用能力。

考题分析——主题均为当年的热点话题,如:

年度

主题

材料形式

考查方式

2015

治理交通拥堵

表格+文字

提取、概括信息

分析、得出结论

补充题目

2016

节约用水

柱状图+文字

续写

2017

中国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拟写副标题

提取概括信息类:

举例1:

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两则材料。

根据这两则材料提取的共同信息,说出北京市治理道路交通拥堵采取的两项主要措施是什么。

综合两则材料,可以看出北京市治理道路交通拥堵的思路是什么。

【材料一】北京市公共交通发展状况对比表

项目

2001---2005年

2006---2010年

增长比例

轨道交通线路总里程

114公里

330公里

28.9%

公共汽车运营车辆

18400辆

21540辆

11.7%

全市交通投资

1050亿元

2500亿元

23.8%

干线公路

2858公里

3474公里

12.1%

【材料二】根据最新规划,“十二五”期间背景地铁(轨道交通)运营总

里程将从现在的336公里增加到600公里,到2015年,北京中心城区步行不到1000米就能到地铁站。

//北京公交专用道路总里程也将从294公里增加到400公里,中心城区选择公交出行的比例将从2010年的40.1%提升到50%。

/小客车出行比例力争从现在的35%左右下降到25%,实施小客车总量调控,保持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零增长。

表格材料分析思路:

看表头——明确表格说明内容,圈定答题范围。

如上表的答题范围为“北京市公共交通发展状况”

看数据——先重视数据变化,进行纵横比较,或寻找趋势、极值。

提信息——北京市公共交通发展迅速(总说),(下面分说)轨道交通线路总里程、公共汽车运用车辆、全市交通投资、干线公路里程均不断增长。

文字材料分析思路:

划分层次——概括层意——整合归纳(尽量使用材料中的词语)

划分层次——见上文“/”

概括层意——尽量使用材料中的词语。

一是北京地铁(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和北京公交专用道

路总里程都将进一步增长。

二是小客车和公务车将得到控制。

整合归纳——北京地铁(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和北京公交专用道路总里程都将进一步增长,而小客车和公务车将得到控制。

综合以上两则材料,北京市治理道路交通拥堵的思路:

发展轨道交通,提高公交运营能力。

(两个方面---总说)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对小客车和公务用车实施限制。

(发展与限制---具体阐释)

一:

分析下图,提取主要信息,并用一句话概括水资源的现状。

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与国际缺水标准比较图(柱状图)

600

500500

400

300300

200

100107

国际人均极度缺水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

国际人均危及人类

解题思路同图表:

如答题范围为“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与国际缺水标准比较”

看数据——逐一分析数据,其变化极大,故语言表述应为“远低于”

提信息——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远远低于国际人均极度缺水标准,甚至低于国际人均危及人类生存的灾难性标准。

作结论——在提取的信息基础上,用精练的语言作答。

结合题干“用一句话概括水资源的现状”和表头“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与国际缺水标准比较图”,得出现状的主体应是“北京市水资源”,现状为“北京市水资源极度匮乏”

二:

请阅读下面材料,概括以下两县治理河流流域、涵养京北水资源的两个相同的措施。

【材料一】延庆县治理白河流域的主要措施有:

围绕白河主干河道,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力度;

营造水保林,发挥灌草植被的生态功能,以实现山区自然保水;

规整河道,修建调蓄水池、塘坝等小型蓄水工程,以保护水资源。

【材料二】密云县治理石匣小流域的主要措施有:

建设蓄水池、塘坝等小型蓄水工程,增加蓄水量;

构建拦水、蓄水的三道防护体系,层层设防,节节拦蓄,以减少水土流失;

推行清洁农业,控制农药、化肥的施用,以解决生态污染问题;

营造适宜生长、具有保水保土功能的林草,以涵养水源。

解题思路同以上文字材料题:

①先逐段分析有关措施的信息:

【材料一】划分层次——“;

”表并列关系,表示有三层,即三项措施。

概括层意——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力度;

营造水保林;

修建调蓄水池、塘坝等小型蓄水工程。

【材料二】划分层次——“;

”表并列关系,表示有四层,即四项措施。

概括层意——建设蓄水池、塘坝等小型蓄水工程;

构建拦水、蓄水的三道防护体系;

推行清洁农业,控制农药、化肥的施用;

营造适宜生长、具有保水保土功能的林草。

②再提取共同措施:

(语言要高度概括)

营造具有保水保土功能的林草,修建调蓄水量的水利工程。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提取能反映近年来中国纪录片发展状况的主要信息。

【材料一】近三年中国纪录片首播时长统计图(柱状图略—逐年增长)

近三年中国纪录片投资统计图(柱状图略—逐年增长)

【材料二】纪录片具有文献价值、文化意义和美学价值,2011年元旦,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用中英文面向全球开播,它是我国首个覆盖国内外的纪录片专业频道。

//近三年来,我国先后推出了《美丽中国》《辛亥》《舌尖上的中国》《归途列车》等多部电视纪录片精品,涉及自然地球、历史人文、社会现实等题材。

//近几年,我国每年拍摄的电影纪录片仅有20部左右,这与电影故事片每年数百部的产量相比还很不协调。

①先分别分析两则材料包含的信息:

【材料一】近三年中国纪录片首播时长、投资均不断增长

【材料二】划分层次——共有几句、句子间的关系、能否合并

概括层意——我国首个覆盖国内外的纪录片专业频道开播;

我国推出各方面题材的多部电视纪录片精品;

纪录片与故事片产量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②再整合共同信息:

(语言高度概括)综合两则材料,共四条信息。

分析得出结论类:

(1)下面是对乘车引导员、交通协管员和停车管理员的采访记录。

请你说出这些记录分别说明了什么,从这些记录中可以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

(2)这次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完成一份研究报告,请你根据以下搜集到的材料和采访记录,将下面研究报告的题目补充完整。

乘车引导员:

过去,公交车五六分钟来一辆,现在一二分钟来一辆,方便多了。

有的乘客说,现在坐公交车上班比开私家车还快呢,很多时候我们都坐公交车了。

交通协管员:

十字路口这地方,以前车多得都走不动,要是赶上早晚高峰,车就更多了。

尾号限行后,这里的车流量小了,车堵得也不厉害了,只要不是高峰时段,车辆可以较快地通过。

停车管理员:

以前,停车费1小时2元的时候,车多得都停不进来,排到马路上,影响了其他车辆的正常行驶;

停车费改成15分钟2元后,来停车的少了,司机停车的时间也短了,停车位也就不那么紧张了。

①先逐一分析各材料所隐含的信息:

公交车密度加大,乘车人数增多。

尾号限行后,车流量减小。

停车费上调,停车数量下降。

②信息再分析,得出结论:

市政府治理道路交通拥堵收到成效。

(话题)

③根据信息、结论得出报告题目:

关于北京市治理道路交通拥堵的思路及取得的成效的研究报告

(材料见前P13举例4)第二问

活动结束后,校刊记者要为此次活动写一篇新闻稿,标题为“走进

中国纪录片”。

请你根据以上的材料,帮他拟一个能表明中学生“走进中国纪录片”意义的副标题。

(不超过15字)

方法:

从材料中概括其“意义”,即“体验中国独有文化,见证中国人文历史、社会发展的轨迹,关注现实生活。

原材料见P12“举例2”

某同学在专题展览的“留言簿”上题写了寄语,他写了上句“水源

告急,首都市民节约用水迫在眉睫”,请你根据以上材料,续写下句。

(要去:

与上句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

分析:

上句已使用“举例2

(一)”的材料,答题应使用“举例2

(二)”中

的材料,关键词是“措施”

①结合所给材料,分析上句结构

水源告急,首都市民节约用水迫在眉睫

(材料一关键词“水源”)(如何)(偏正名词短语)(动宾)(动宾)

②措施多样(或得力),京北区县涵养水源造福京城

(材料二关键词“措施”)(如何)

技巧——续写或仿写

①根据已知上(下)句,判定答题所用材料区域。

②在答题所用材料中寻找相关内容。

③仿照已知上(下)句的句式,完成续写(仿写)。

现代文阅读(说明文)

考查重点——对说明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考查形式——内容概括题型、材料连接题型

一、开头(或第一段中语句)的作用

例如:

《蛛丝》阅读文章,分析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水体富营养化》第一段引用“台风来了怕台风,台风不来想台风”有什么作用》

《摩天大楼》简要分析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解答格式:

先概括本段内容(本段说明了/介绍了…..)

引出下文对……内容的说明

若开头引用了故事、传说等,还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下文是《蛛丝》的第一段,有何作用?

蛛丝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

人类祖先很早就知道蛛丝强韧耐

用,可以用它织成渔网。

今天,波利尼西亚、汤加等太平洋岛国的居民,仍在使用这种原始工具捕鱼。

获得一张这样的网比人工编制要方便多了,只需把特制的模型木架放入蜘蛛聚集出没的树林里,用不了一个月,密密的蛛丝就会把它包裹的严严实实,将蛛丝从模型上轻轻褪下,就是一张使用的天然渔网。

答案:

用具体事例突出蛛丝的神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