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常用实验操作和常用仪器使用方法Word下载.docx
《小学科学常用实验操作和常用仪器使用方法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常用实验操作和常用仪器使用方法Word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用过后应立即洗涤干净并插在洁净的试管内,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别的试剂
4、滴瓶上的滴管必须与滴瓶配套使用
出错点:
中指与无名指没夹住橡皮胶头和玻璃管的连接处;
将滴管尖嘴伸入接受器口内。
正确方法:
夹持时:
用无名指和中指夹持在橡皮胶头和玻璃管的连接处,不能用拇指和食指(或中指)夹持,这样可防止胶头脱落。
吸液时:
先用大拇指和食指挤压橡皮胶头,赶走滴管中的空气后,再将玻璃尖嘴伸入试剂液中,放开拇指和食指,液体试剂便被吸入,然后将滴管提起。
禁止在试剂内挤压胶头,以免试剂被空气污染而含杂质。
也不能把吸完液体后的滴管放在实验桌上,以免沾污滴管。
4、试管的使用方法
普通试管的规格以外径(mm)×
长度(mm)表示,如5×
150、18×
180、25×
200等。
离心试管以容量毫升数表示。
主要用途:
普通试管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收集少量气体、装配小型气体发生器。
使用注意事项:
普通试管可以直接加热。
装溶液时不超过试管容量的1/2,加热时不超过试管的1/3。
加热时必须用试管夹,夹在接近试管口部位。
加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在试管底部加热,并不断移动试管。
这时应将试管倾斜约45°
,管口不要对着有人的方向
1.普通试管可以直接加热,加热前先将试管外壁水擦干。
2.装溶液时不超过试管容量的1/2,加热时不超过试管的1/3。
3.加热时须用试管夹,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向试管口套进,取的时候也从试管下部取出,夹在试管口中上部(接近试管口1/3)。
4.加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在试管底部集中加热,并不断移动试管。
试管应倾斜约45°
,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
5.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每次只能拿一个试管,但几个试管对比时,可以几个同时拿在手里(用大拇指和手掌)。
6.振荡试管时,拇食中三个手指拿住试管,手腕使劲而不是摆臂,用力振荡。
试管里的液体受离心力,不会飞溅出来。
7.加热完的试管不能马上放入试管架,防止烫坏试管架。
8.清洗试管可以直接用清水振荡,也可以用试管刷。
如果有必要须沾洗衣粉来刷。
根据实验所用的药品,也可以选用酸、碱、酸性重铬酸钾洗液来清洗。
清洗后的试管,内壁不应挂有水珠。
用手一把抓或将无名指和小指伸展开;
位置靠上或靠下。
“三指握两指拳”。
即大拇指、食指、中指握住试管,无名指和小指握成拳,和拿毛笔写字有点相似。
手指握在试管中上部。
5、振荡盛有液体的试管
手握试管中部或中下部抖动。
手指应"
三握两拳"
,握持试管中上部,这样留出试管中下部便于观察试管内部的实验现象。
振荡试管时,用手腕力量摆动,手臂不摇,试管底部划弧线运动,使管内溶液发生振荡,不可上下颠,以防液体溅出。
6、试管夹的使用方法
用手拿住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7、量筒的使用方法
要看清凹液面和量程
不能用量筒配制溶液或进行化学反应。
不能加热,也不能盛
装热溶液以免炸裂
量取液体时应在室温下进行。
读数时,视线应与液凹液面最低点水平相切。
量取已知体积的液体,应选择比已知体积稍大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误差过大。
如量取15mL的液体,应选用容量为20mL的量筒,不能选用容量为50mL或100mL的量筒。
A.手拿着量筒读数;
B.读数时有的俯视,有的仰视;
C.有的不能依据需量取液体体积选择合适量程的量筒。
D.液体加多了,又用滴管向外吸。
使用量筒时应根据需量取的液体体积,选用能一次量取即可的最小规格的量筒。
操作要领是"
量液体,筒平稳;
口挨口,免外流;
改滴加,至刻度;
读数时,视线与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
若不慎加入液体的量超过刻度,应手持量筒倒出少量于指定容器中,再用滴管滴至刻度处。
8、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
1、被测物体重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2、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
3、在测量前,应先调零;
4、不用刻度已被损坏的弹簧测力计;
5、待示数稳定后才读数。
6、如果是测摩擦力,要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
9、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放: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②调:
先调节游码至标尺的零刻线,然后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直至横梁平衡;
③测:
把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里,向右盘里加减法码,直至天平平衡;
④读:
读数时,除加砝码的总质量外,千万别忘了还要加上游码对应的质量数。
这样,使用天平时左侧的托盘上应放待测物质,右侧的托盘上应放砝码。
这样符合使用习惯。
砝码加游码读数之和就是待测物质的质量。
如果右侧的托盘上放待测物质,左侧的托盘上放砝码,那么,砝码质量和减去游码读数得到的差就是待测物质的质量。
这虽然不符合课本上的规定,也不符合使用习惯,但是并没有原理上的错误。
以上是指托盘天平,物理天平的使用方法如上面的相同,只是没有游码。
A.直接用手拨游码;
B.托盘上不放或少放纸片;
C.药品放错托盘;
D.在托盘上放多了药品取出又放回原瓶;
E.称量完毕忘记把游码拨回零点。
正确操作要领是“托盘天平称量前,先把游码拨零点,观察天平是否平;
不平应把螺母旋;
相同纸片放两边,潮、腐药品皿盛放,左放称物右放码,镊子先夹质量大;
最后游码来替补,称量完毕作记录,砝码回盒游码零,希望大家要记住”。
使用时还应注意:
A移动游码时要左手扶住标尺左端,右手用镊子轻轻拨动游码;
B。
若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粉末时,右盘中放入一定质量的砝码,不足用游码补充。
质量确定好后,在左盘中放入固体物质,往往在接近平衡时加入药品的量难以掌握,这时应用右手握持盛有药品的药匙,用左手掌轻碰右手手腕,使少量固体溅落在左盘里逐渐达到平衡。
若不慎在托盘上放多了药品,取出后不要放回原瓶,要放在指定的容器中。
10、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放大镜(英文名称:
magnifier):
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是焦距比眼的明视距离小得多的会聚透镜。
物体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正比于物对眼所张的角(视角)。
视角愈大,像也愈大,愈能分辨物的细节。
移近物体可增大视角,但受到眼睛调焦能力的限制。
使用放大镜,令其紧靠眼睛,并把物放在它的焦点以内,成一正立虚像。
放大镜的作用是放大视角。
11、石棉网的使用方法
石棉网是用于烧煮液体时架在酒精灯上的三脚架上的铁丝网.它是由二片铁丝网夹着一张石棉水浸泡后晾干的棉布做的。
火焰长时间集中在容器的某个地点,最终会使容器爆裂.用了石棉网,火焰的热量会分散到容器的每个角落,长时间烧容器也不会爆裂.因为石棉不是可燃性物质,铁丝可将火焰的热量分散到空气里,传到容器上方,热量均匀它是科学家们常用的化学器械。
"
12、烧瓶的使用方法
烧瓶通常具有圆肚细颈的外观,与烧杯明显地不同。
它的窄口是用来防止溶液溅出或是减少溶液的蒸发,并可配合橡皮塞的使用,来连接其它的玻璃器材。
当溶液需要长时间的反应或是加热回流时,一般都会选择使用烧瓶作为容器。
烧瓶的开口没有像烧杯般的突出缺口,倾倒溶液时更易沿外壁流下,所以通常都会用玻棒轻触瓶口以防止溶液沿外壁流下。
烧瓶因瓶口很窄,不适用玻棒搅拌,若需要搅拌时,可以手握瓶口微转手腕即可顺利搅拌均匀。
若加热回流时,则可於瓶内放入磁搅拌子,以加热搅拌器加以搅拌。
烧瓶随著其外观的不同可分平底烧瓶和圆底烧瓶两种。
左上图为一平底烧瓶,右上图则为一圆底烧瓶。
通常平底烧瓶用在室温下的反应,而圆底烧瓶则用在较高温的反应。
这是因为圆底烧瓶的玻璃厚薄较均匀,可承受较大的温度变化。
(1)液体和固体或液体间的反应器.
(2)装配气体反应发生器(常温、加热).
(3)蒸馏或分馏液体(用带支管烧瓶又称蒸馏烧瓶).
(1)注入的液体不超过其容积的2/3.
(2)加热时使用石棉网,使均匀受热.
(3)蒸馏或分馏要与胶塞、导管、冷凝器等配套使用.
13、锥形瓶
硬质玻璃制成的纵剖面呈三角形状的滴定反应器。
口小、底大,有利于滴定过程进行振荡时,反应充分而液体不易溅出。
该容器可以在水浴或电炉上加热。
锥形瓶为平底窄口的锥形容器,一般皆使用于滴定实验中。
为了防止滴定液下滴时会溅出瓶外,造成实验的误差,再将瓶子放在磁搅拌器上搅拌。
也可以用手握住瓶颈以手腕晃动,即可顺利的搅拌均匀
锥瓶亦可用与普通实验中,制取气体或作为反应容器。
其锥形结构相对稳定,不会倾倒。
规格:
以毫升计。
5ml-2L
用途:
盛装反应物,定量分析。
注意事项:
(1)注入的液体最好不超过其容积的1/2,过多容易造成喷溅
(2)加热时使用石棉网(电炉加热除外)(3)烧杯外部要擦干后再加热。
14、集气瓶
一种广口玻璃容器,瓶口平面磨砂,能跟毛玻璃保持严密接触,不易漏气,用于收集气体、装配洗气瓶和进行物质跟气体之间的反应。
使用注意事项:
不能用于加热,如果物质与气体是放热反应,集气瓶内应放点水或铺一层砂。
15、广口瓶
广口瓶是用于盛放固体试剂的玻璃容器,有透明和棕色两种,棕色瓶用于盛放需避光保存的试剂。
不能用于加热。
取用试剂时,瓶塞要倒放在桌上,用后加塞塞紧,必要时密封。
由于瓶口内侧磨砂,跟玻璃磨砂塞配套,因而玻璃塞的广口瓶不能盛放强碱性试剂。
如果盛放碱性试剂,要改用橡皮塞。
16、酒精喷灯
学校实验室用的座式酒精喷灯,由灯管、空气调节器、引火碗、螺旋盖、贮酒精罐等部分构成。
火焰温度在800℃左右,最高可达1000℃,每耗用酒精200毫升,可连续工作半小时左右。
使用方法:
1.旋开加注酒精的螺旋盖,通过漏斗把酒精倒入贮酒精罐。
为了安全,酒精的量不可超过罐内容积的80%(约200毫升)。
随即将盖旋紧,避免漏气。
然后把灯身倾斜70度,使灯管内的灯芯沾湿,以免灯芯烧焦。
2.灯管内的酒精蒸气喷口直径为0.55毫米,容易被灰粒等堵塞,堵塞后就不能引燃,所以每次使用前要检查喷口,如发现堵塞,就应该用通针或细钢针把喷口刺通。
3.在引火碗内注2/3容量的酒精,用火柴把酒精点燃,对灯管加热(此时要转动空气调节器把入气孔调到最小),待酒精气化,从喷口喷出时,引火碗内燃烧的火焰便可把喷出的酒精蒸气点燃。
如不能点燃,也可用火柴来点燃。
4.当喷口火焰点燃后,再调节空气量,使火焰达到所需的温度。
在一般情况下,进入的空气越多,也就是氧气越多,火焰温度越高。
5.熄灭喷灯,可用事先准备的废木板平压灯管上口,火焰即可熄灭,然后垫着布旋松螺旋盖(以免烫伤),使罐内温度较高的酒精蒸气逸出。
注意事项:
1.喷灯工作时,灯座下绝不能有任何热源,环境温度一般应在35℃以下,周围不要有易燃物。
2.当罐内酒精耗剩20毫升左右时,应停止使用,如需继续工作,要把喷灯熄灭后再增添酒精,不能在喷灯燃着时向罐内加注酒精,以免引燃罐内的酒精蒸气。
3.使用喷灯时如发现罐底凸起,要立即停止使用,检查喷口有无堵塞,酒精有无溢出等,待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再使用。
4.每次连续使用的时间不要过长。
如发现灯身温度升高或罐内酒精沸腾(有气泡破裂声)时,要立即停用,避免由于罐内压强增大导致罐身崩裂。
小学科学常用实验操作规程
一、空气占据空间
实验课题:
空气占据空间
实验器材:
平口杯、水槽、餐巾纸、水、抹布。
操作步骤:
1、将水槽装上水。
(放在左手边)
2、将餐巾纸塞进平口杯内,紧贴在平口杯底部。
3、将平口杯口朝下,竖直扣入水槽中。
4、把平口杯竖直地从水槽中提出来。
(用抹布将杯口擦干)
实验现象:
平口杯内的纸没有湿。
实验结论:
空气能占据空间。
1、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
2、将烧杯从水槽中提出来时,烧杯不能倾斜。
3、做完实验后要整理好实验器材。
二、检验人体呼出的气体
人体呼出来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水槽、集气瓶、玻璃片、火柴、导气管、抹布。
1、将集气瓶集满水,用玻璃片盖好,倒立于盛水的水槽中。
2、用导气管向集气瓶里吹气,利用排水法将集气瓶里的水全部排出。
正立于桌面。
(用抹布擦干)
3、用火柴检测。
火柴慢慢的熄灭,说明里面的是不支持燃烧的气体。
人体呼出来的是二氧化碳气。
2、将集气瓶从水槽中提出来时,玻璃片要盖好。
三、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平口玻璃杯、水、硬纸板、抹布。
1、将平口玻璃杯装满水。
(不要有气泡)
2、用硬纸板将平口玻璃杯口盖上。
3、用手按着硬纸板,把玻璃杯口翻转向下,再把按着纸板的手松开。
纸垫没有掉下来,因为纸板下的空气向上压住了纸板,所以不会掉下来。
大气是有压力的,并且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
2、玻璃杯翻转向下时,要将纸板和玻璃杯扣紧,不要出现空隙。
3、展示时动作要轻,防止纸板落下。
4、做完实验后要整理好实验器材。
四、证明大气中有水
空气中有水吗
:
烧杯、冰块、镊子、抹布。
1、将冰块用镊子轻放入烧杯。
2、将烧杯静置在实验桌上3-5分钟,直到烧杯外壁有水珠出现。
烧杯内的水没有出来,杯壁的水是空气中的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
空气中含有水。
2、做完实验后要整理好实验器材。
五、模拟雨的形成
模拟雨的形成
烧杯、冰块、三角架、石棉网、酒精灯、皮筋、保鲜膜、水、火柴。
1、将水放入烧杯,用皮筋把保鲜膜包紧。
2、把石棉网放在三角架上,然后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后放在石棉网下加热。
3、3-5分钟后将冰块放在保鲜膜上。
保鲜膜下方有水滴形成,水滴顺着烧杯壁流下来。
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落下来,形成雨。
2、操作时要小心,在加热前把石棉网放在架上,实验完后,不要急于拿下石棉网,以免烫伤。
六、测量水温
测量水的温度
烧杯、温度计、冷水、热水、抹布。
1、将一个烧杯盛冷水,一个烧杯盛热水。
2、检查温度计是否完好。
3、测冷水温度:
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盛冷水的烧杯里,观察、读数。
4、测热水温度:
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盛热水的烧杯里,观察、读数。
实验测得冷水的温度是(
),热水的温度是(
)。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放入水中时,下端不能碰到烧杯的底与壁。
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
七、证明沉在水底的物体也收到水的浮力
在水底的物体也收到水的浮力
水槽、测力计、钩码、水、抹布。
1.在水槽内放入2/3的水。
2.将钩码用细线挂在测力计下,读出测力计上示数。
3.再将钩码全部浸没水中,记下测力计上示数。
4.将两次测力计上的示数相减。
将钩码用细线挂在测力计下,读出读数,再将钩码浸没在水中,再读出测力计读数,你会发现弹簧秤读数减小了。
沉在水底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1、实验时,不要使钩码与容器侧壁或底部接触。
提起或落下的时候,应缓慢进行,等指针静止后再读示数。
2、应该边测量边记录,并进行数据分析
八、验证阿基米德定律(浮力)
(一)
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被该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测力计、钩码、量筒、杯子、水、塑料小桶、抹布。
1、在量筒内放入100m的水。
2、将钩码用细线挂在测力计下,读出测力计上示数。
3、再将钩码全部浸没水中,记下水面升高后的液体的读数。
4、用塑料小桶测出钩码排开的水量的重量。
钩码浸没水中所受的浮力与它排开水的重量相等。
验证阿基米德定律(浮力)
(一)
1.浮力及产生原因:
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方向:
竖直向上;
原因:
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浮力计算公式:
F浮=G-T=ρ液gV排=F上、下压力差
4.当物体漂浮时:
F浮=G物
且
ρ物<
ρ液
当物体悬浮时:
ρ物=ρ液
当物体上浮时:
F浮>
G物
当物体下沉时:
F浮<
ρ物>
浮力F浮
(N)
F浮=G物—G视
G视:
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
物体漂浮或悬浮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
排开液体的重力
m排:
排开液体的质量
m排=ρ液V排
ρ液:
液体的密度
ρ液=m排/V排
V排:
排开液体的体积
V排=m排/ρ液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当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下沉.(直至悬浮/沉底)
当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上浮.(直至悬浮/漂浮)
当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悬浮.
浮力公式的推算
F
浮=F下表面-F上表面
=F向上-F向下
=P向上•S-P向下•S
=ρ液•g•H•S-ρ液•g•h•S
=ρ液•g•(H-h)•S
=ρ液•g•△h•S
=ρ液•g•V排
=m排液•g
=G排液
稍加说明:
(1)“F
浮=F下表面-F上表面”一般作为浮力产生原因,在同步学习(平时的考试)中,考一道填空或选择。
在中考中不常出现,如果出现也只是考一道题。
还要注意在最后一道浮力计算题中——不会做时,别忘了想想它。
(2)“F
浮=F下表面-F上表面”与“F浮=ρ液gV排=G排液”的联系,明白就够了,不会考。
(其实这就是“兔兔r”说的形状不规则的物体,不好用“F下表面-F上表面”,所以不考。
)
(3)“F浮=ρ液gV排=G排液”最重要。
但这也没有什么可“推算”的——直接由阿基米德原理把文字表述变成式子就行了:
浮力=排开液体所受重力——F浮=G排液=m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