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作业:
1.朗读全文。
2.抄写课后生字各两行,并组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掌握情况。
2.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
这一节课,我们急需朗读感悟,这样我们才能进一步发觉它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读说,学习第一自然段。
(1)早晨,这么美的景色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同桌交流,然后举手发言。
(2)有感情地朗读,师指导。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当,当当!
”上课了,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喜欢这所小学吗?
为什么?
讨论:
引导学生说出你喜欢的理由,引导学生转换角度。
(如果你是一颗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的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虫鸟、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的欣赏,不思打搅。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窗外十分安静”的句子。
(2)“当,当当!
”下课了,民族小学的同学们会做些什么?
操场上是怎么一幅情景?
让我们一起走出教室。
谁来说说下课了他会做些什么?
先自由发言,再根据课文的描述进行朗读,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体会与感受读出来。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今天我们参观了这所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课间、放学的一系列情况。
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几句道别的话吧。
(同学们自由发言)
(2)齐读最后一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那一段落?
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段落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小结:
民族小学的学生们快乐幸福,亲如一家人。
大家在学习的同时,要珍惜我们今天的学习生活,努力上进。
(六)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你的课余生活是怎样安排的?
请把我们每天的课余生活用日记本记录下来。
(七)板书:
穿戴不同语言不同
我们的民族小学各民族间团结友爱
共同学习(好朋友)共同游戏
(八)教后随笔:
1.让学生自由想象民族小学是什么样,这有利于在读文中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2.由于学生没有接触过少数民族,对作者所想表达的感情不能深入理解。
可以让学生以自己对本学校的热爱为出发点,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热爱民族小学的思想感情。
由己及人,使学生对作者的感情有了深刻理解。
第二课金色的草地
一.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出13个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能够解释草地变色的原因。
(3)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1)在自学自悟中了解课文内容。
(2)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培养探索大自然的兴趣,热爱大自然。
(1)认识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2)感受草地的可爱,蒲公英的有趣。
三.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蒲公英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大家去草地玩过吗?
谁来说说在草地上玩些什么?
2.你见过“金色的草地”吗?
(板书)草地是金色的,这是怎么回事?
我们一起来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自读课文:
1.轻声读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括号里的注音,读好句子。
2.分段指导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3.教师相机出示卡片,检查巩固生字、新词。
(1)给每个字注音,并扩词。
(2)讲个别字的难点,识字方法。
(3)指导书写。
(4)抽读。
(三)读书感悟:
自读第一自然段:
1.文中的那片草地在那里?
为什么称这片草地为“金色的草地”?
指名朗读,学生思考、讨论。
2.结合课文插图,介绍蒲公英。
蒲公英,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含白色乳状汁液,叶子倒披针形,羽状分裂。
花黄色,头状花序,结瘦果,褐色,有白色软毛。
根茎都可入药。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一)导入:
出示卡片,抽读生字、新词。
(二)自读讨论:
1.各自轻声读课文。
2.设疑:
草地上为什么是金色的呢?
为什么作者称它为可爱的草地呢?
我们来一起学习吧!
(三)解疑:
1.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
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
引导学生想象,蒲公英盛开了,在阳光下会是怎样?
讨论交流。
2.朗读第二自然段。
这两个小孩分别是谁?
他们在做些什么,轻声读后说一说。
此刻他们的心情如何?
互相说说。
大家喜欢这片草地吗?
同学们一起来对他们说一句话。
其实这片草地并不总是金色的,这里面的学问可不小呢?
3.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大家通过阅读知道了什么?
(举手发言)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发现了什么?
作者是怎样解释这种变化的?
4.那一天去钓鱼的“我”发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什么样的变化?
齐读第四自然段。
课题汇报,分析蒲公英颜色变化的原因及规律。
(四):
总结
大自然里有植物和动物,各式各样的物种千千万万,它们色彩缤纷,形态独特,习性各异,经常亲近它们,仔细观察它们,你会有独特的发现,新颖的感受,因而你会激动、兴奋,由此产生眷恋、喜爱。
。
人类是大自然的子女,回到大自然去吧,在那里你会找到欢乐!
请大家把自己回到大自然的发现、经历、感受作为课余生活记录到日记本上吧。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板书
玩耍
金色的草地——————————————绿色的草地
快乐
开(金色)合(绿色)
——————蒲公英——————
(七)教学反思
第三课爬天都峰
一.教学目标
(1)会认六个生字,会写11个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1)在自读中了解内容。
(2)在讨论中领悟重点句的意义。
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1.在读中了解大致内容。
2.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1.生字卡片
2.黄山图片及文字介绍。
(一)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喜欢的课文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呢?
板书:
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个陡峭的天都峰?
他们又是怎样上去的呢?
爬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①《爬天都峰》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看插图,你有什么感受?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
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字并组词。
(2)自主识字,寻找规律
1左右结构都有哪些字?
2上下结构都有那些字?
3剩下的是什么结构的字?
(3)同桌交流,抽读巩固
(4)练习书写,注意规范
(三)作业
熟读课文。
(一)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不用“登”呢?
2.朗读体会(啊、哩)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形态来进行演示理解。
(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读后,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天都峰的又高又陡。
3.交流感受。
(二)深入学习:
(1)在爬天都峰之前“我”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默读课文,想想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得出来“我”有害怕、的心理。
同桌交流。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
自由读第8至10自然段,找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3)读3至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找出其中的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
(4)指名朗读第3、4自然段,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5)“我”是怎么爬的?
自由读6、7自然段(生读并圈出爬出的词,理解“奋力”的意思。
)(奋力:
拼尽全力)引导学生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第6、7自然段。
(三)启发想象:
老爷爷为什么能爬上封顶呢?
当爷爷来到山脚下,心里会怎么想?
后来又是怎么爬上去的呢?
讨论。
(这一老一少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是受到“我”的鼓励才爬上去的)
(四)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学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生自由发言)
明确:
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五)小小提示:
这几天,你有没有把课余生活写成日记呢?
请同学不要忘了,要坚持写日记才会有收获啊!
六.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各两遍。
七.板书:
又高又陡
一会儿。
一会儿。
爬天都峰奋力向上手脚并用(艰难)互相鼓励
终于(喜悦)战胜困难
相互道谢
八.课后反思
第五课灰雀
(1)会认5个生字,会写出12个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了解课文,懂得做错事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3)有感情地读课文,通过对话,体会人物心情。
(1)收集有关列宁的资料,了解列宁一生及其贡献。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
(3)在熟读的基础上,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友好与真诚。
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友好与真诚。
1.小男孩每次回答时心中的想法。
2.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友好与真诚。
2.收集关于列宁生平、故事的资料。
(一)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
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书写“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来的象形字。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些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找到小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呢?
(2-13自然段)
那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样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3.教师引读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
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哪里去了?
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
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的生字有什么特点?
(左右结构和独体字)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学生书写,注意规范。
4.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词语。
(五)总结:
这只可爱的灰雀会发生什么事呢?
我们明日再学。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各两行。
一.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画面。
(取掉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那么惹人喜爱。
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
可是有一天,列宁发现一只灰雀不见了,它跑哪儿去了?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读列宁的话3、5、7、9段,仔细体会。
交流,你对哪句话有体会?
说一说。
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和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什么情感?
用一个字来概括,是什么?
爱。
那有谁知道灰雀到哪里去了?
你从哪几段看出来的?
(4、8、10段)
指导朗读后体会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3.讨论:
男孩为什么捉走这只灰雀?
他对灰雀的爱和列宁对灰雀的爱有什么不同?
4.小结:
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剥夺去了鸟的自由。
谁才是真正的爱?
5.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三.深入体会
在列宁的真爱下,男孩把灰雀放回了树林。
自由朗读11-13自然段,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意伤害这个可爱的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你们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返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
拿起课本,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三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学了课文,你发现了什么?
五.作业
1.写个你喜欢的小动物,抓住它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来写,表达你喜爱之情。
(写在日记本上)
2.把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抄到作业本上。
六.板书
灰雀(惹人喜爱)
喜爱捉(放)
爱
列宁教育(知错就改)男孩(诚实)
七.课后反思
第六课小摄影师
(1)会认8个生字,会写出14个字。
能正确的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把握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心、爱护和小男孩对高尔基的热爱、崇敬。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革命前辈对少年一代的关怀。
体会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心爱护和小男孩对高尔基的热爱、崇敬。
二.教学要点:
1.感知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
2.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收集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一.扣题导入:
1.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
这个男孩是一个小摄影师。
读准字音:
摄(she四声)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
3.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
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齐读全文,完整地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
利用熟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
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四.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生字词各两行。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新词:
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
转告
2.用上面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分角色朗读,表演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
“孩子,回来!
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
”让学生反复读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三)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
“小男孩会回来吗?
”(生发表意见)
2.高尔基希望孩子回来吗?
而男孩急匆匆赶往高尔基办公室,他们会说些什么?
展开想象,编写故事,相互交流。
(四)作业
续写故事情节,抄到日记本上。
(五)板书
小摄影师
扔纸团——问
小男孩摆姿势——微笑高尔基
无胶卷——送
关心爱护
热爱崇敬
(六)教学反思
第七课奇怪的大石头
1.知识与技能
(1)会认5个生字,会写出13个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收集有关李四光其人的资料。
(2)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和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和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之间的关系。
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
1.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和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之间的关系。
2.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1.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和童年故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
3.生字新词卡片。
(一)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
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产生一些疑问?
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轻声读文,注意读准字词,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石大坑
卧进突兀旅行考察秦岭流域遗迹
研究震惊
3.完整地齐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
哪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藏”字17画,第六笔为。
“卧”字左右,注意的笔顺,第三笔为。
“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笔顺。
3.各自抄写。
1.摘抄本课生字词各两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
二.感知巨石形象
1.轻声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1)师画一块石头问:
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
(用课文里的词语来描述)
“巨石”“孤零零”
(2)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大石头捉迷藏的?
(用课文里的句子来回答)
(3)小伙伴找不到。
咦,这是什么?
(大石头,便于“躲藏”是原因之一)
2.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石头产生了疑问,他先想到的是老师,会怎样问,师又是怎么答,李四光又是怎么想的?
三.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谜团是怎么解开的?
请大家读最后两段。
谜团是怎么解开的?
这个问题李四光思考了许多年,最后明白了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冰川带到这里来的,这个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交流后完整地朗读课文。
1.把今天的课余生活记录到日记本上。
2.抄写词语各三遍。
五.板书:
奇怪的大石头————冰川遗迹
产生疑问
多方求教
李四光学习地质震惊世界勤奋好学
专门考察
五.教学反思
第九课古诗两首
(1)会认7个生字,会写出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感情,背诵课文。
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深切思念,让我们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1.理解古诗中的字词、诗句的含义。
2.体会诗人的感情。
1.课文插图
2.识字卡片
3.作者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课时
学习《夜书所见》
一.情景导入,看图说话
1.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
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
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2.板书课题,解释“书”的含义。
3.看图说话:
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的情景。
请大家仔细看图,说说都看到了什么?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
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
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
交流已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
小组派代表发言并与老师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想象画面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引导学生说得更具体、更生动。
4.体会情感:
假如你就是这个背井离乡、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
5.朗读感知:
带着情感去读诗。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