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与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83246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3.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与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与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与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与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与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与教学反思.docx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与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与教学反思.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与教学反思.docx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

(二)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内容及简析

认识图形

(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四、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单元教学措施

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六、教具准备:

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七、课时安排:

约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P2~P3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具准备:

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

学生利用学具模型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派代表全班交流。

长方形:

   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平面的

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   :

   没有角(即封闭的)不断开的

三角形:

  有3条边  3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的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

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

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

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有什么好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四、总结

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五、课堂作业

《练习册》

板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

长方形:

   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平面的

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   :

   没有角(即封闭的)不断开的

三角形:

  有3条边  3个角         

教学反思:

以游戏形式,用比较直观的教具,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及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

教学用具:

长方形模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课件、小棒。

教学方法:

实践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出示长方形问“小朋友们,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这位老朋友?

他介绍得对吗?

”接着出示第二个图形(正方形),问:

“这个老朋友又是谁呢?

”再出示圆:

“它叫什么名字?

这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三位老朋友。

我发现你们很喜欢折纸,是吗?

今天我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折纸的游戏,高兴吗?

二、启发思维、引出新知

1.认识三角形

(1)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

这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

这是正方形。

师:

你能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

师:

我们现在折出来的是一个什么图形呢?

生答:

三角形。

师:

小朋友们一下就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

对了,这就是三角形。

出示并贴上三角形。

板书:

三角形

(2)提问:

这样的图形好像在哪儿也看到过?

想一想?

1先在小组里交流。

2学生回答。

3老师也带来了几个三角形。

(3)师小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面是三角形面,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2.认识平行四边形

(1)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纸?

(演示长方形纸)怎样折一下,把它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2)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同桌商量着试折。

教师巡视

(3)交流。

你们会像他一样折吗?

(4)折好后把两个三角形剪下来。

要想知道这两个三角形是不是完全一样,你能有什么办法?

(把它们叠在一起)这就是完全一样。

(5)现在我们手里都有这样两个一样的三角形,用它们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图形?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交流探讨。

同学们可能拼出以下几种图形:

三角形、长方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

每出现一种拼法,请一位同学在投影仪上向大家展示。

师:

这个图形真漂亮,它叫什么名字呀!

这个图形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另一个新朋友——平行四边形。

(出示图形,并板书:

平行四边形)(板书)

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模型,提问:

“这个图形的面是一个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后,老师将这个长方形轻轻拉动,这时出现的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提问:

“现在这个图形的面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小结: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其实只要把它稍微变一变,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了,你看:

(演示长方形变平行四边形)。

对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就利用了平行四边形可以变的特点制作了很多东西,如:

篱笆、楼梯、伸缩门、可拉伸的衣架等。

三、体验深化

(P3做一做2)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三、练习巩固

(1)练习一第1题。

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练习一第1题图,学生分组找学过的平面图形并涂一涂,最后全班交流;

(2)练习一第2、3题。

学生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二)

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不仅注重学生认知上的需求,更重视学生学习情感上的满足,使学生心中充满激动与挑战,获得内心的充实和满足。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P6~P7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巧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物体。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

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长方形的特点。

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说长方形的特点。

结论:

长方形有四条边,是长长的。

2.正方形的特点。

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说正方形的特点。

结论:

正方形有四条边,是方方的、正正的。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第7页练习一第6题。

仔细观察,用那个物体能画出左边的图形?

圈一圈。

2.第7页练习一第7题。

出示长方体,谁来说一说:

长方体有几个面?

各个面分别是什么图形?

是不是长方体的每个面大小、长短都一样呢?

3.第6页练习一第4题。

昨天我们用相同或者不同的图形,拼出了自己喜欢的图案,今天我们继续来玩拼一拼的游戏。

动手,汇报。

三、巩固新知

第7页练习一的第8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多用生活例子,生活中的数学会带给学生无尽兴趣。

(1)课时

课题:

书法---写字基本知识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

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

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

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

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

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

1、书写姿势:

做到“三个一”:

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

2、了解钢笔的性能:

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

1、基本笔画包括:

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

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

四、作业:

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

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

我的思考:

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

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

(2)课时

课题:

书写练习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

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

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

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

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3、书写教学“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杏:

上大下小,上面要写得大,大在哪里?

(大在撇捺)写的时候撇捺要舒展,象燕子张开的翅膀;下面的“口”要写得小,左右两竖要内斜,稍扁;“木”的竖写在竖中线上。

花:

也是上下结构,草字头两竖要内斜;下面单人旁起笔对准上面的左竖,竖弯钩起笔对准上面的右竖;竖弯钩要舒展,(用红笔描竖弯钩,并在旁边书写一个大的竖弯钩)要求弯处圆转,不能僵硬(书写僵硬的竖弯钩,并在旁边打×)。

春:

上部三横都是短横,收笔处不要顿;撇画最长,捺画从哪里起笔?

从第三横下面起笔,不能碰到撇;下面“日”的两竖要竖直,不能斜。

雨:

旁边两竖要内斜,上横短,中竖写在竖中线上;从下面看,哪一笔最低?

钩最低,中竖最短;四个点都是斜点。

江: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三点水第二点略向外展;右边“工”字上横是短横,下横是长横;中竖略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