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素钠胰激肽原酶和门冬酰胺酶原料药及制剂医药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831509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9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肝素钠胰激肽原酶和门冬酰胺酶原料药及制剂医药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肝素钠胰激肽原酶和门冬酰胺酶原料药及制剂医药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肝素钠胰激肽原酶和门冬酰胺酶原料药及制剂医药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肝素钠胰激肽原酶和门冬酰胺酶原料药及制剂医药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肝素钠胰激肽原酶和门冬酰胺酶原料药及制剂医药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肝素钠胰激肽原酶和门冬酰胺酶原料药及制剂医药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肝素钠胰激肽原酶和门冬酰胺酶原料药及制剂医药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素钠胰激肽原酶和门冬酰胺酶原料药及制剂医药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肝素钠胰激肽原酶和门冬酰胺酶原料药及制剂医药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开办药品生产企业,须经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发给《药品生产许可证》,凭《药品生产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

无《药品生产许可证》的,不得生产药品。

国家药监局批准开办的药品生产企业还应当符合国家制定的药品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防止重复建设。

研制新药,必须按照规定如实报送研制方法、质量指标、药理及毒理试验结果等有关资料和样品,经国家药监局批准后,方可进行临床试验。

完成临床试验并通过审批的新药,经国家药监局批准,发给新药证书。

生产新药或者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须经国家药监局批准,并发给药品批准文号。

药品生产企业在取得药品批准文号后,方可生产该药品。

3、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制度

国家药监局主管全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GMP认证)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按照国家药监局制定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组织生产。

国家药监局按照规定对药品生产企业是否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进行认证,对认证合格的,发给认证证书。

4、药品标准制度

我国药品标准是指国家为保证药品质量所制定的质量指标、检验方法以及生产工艺等技术要求,包括国家药监局和卫生部等部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准》和其他药品标准。

5、药品经营许可证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开办药品批发企业,须经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发给《药品经营许可证》;

开办药品零售企业,须经企业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发给《药品经营许可证》,凭《药品经营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

无《药品经营许可证》的,不得经营药品。

6、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企业必须按照国家药监局制定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经营药品。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规定对药品经营企业是否符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进行GSP认证;

对认证合格的,发给认证证书。

7、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分类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我国实行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药品管理模式,是按照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依其品种、规格、适应症、剂量及给药途径不同,对药品分别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进行管理的一种制度。

8、药品定价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家对药品价格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或者市场调节价。

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药品以及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以外具有垄断性生产、经营的药品,实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

对其他药品,实行市场调节价。

依法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的药品,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制定和调整价格。

二、生物医药产业政策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

2005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召开第五次全体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规划,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生物产业,充分发挥我国特有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面向健康、农业、环保、能源和材料等领域的重大需求,努力实现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研制的新突破。

2、《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年2月9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生物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等列为“前沿技术”,加以重点发展支持;

要求把生物技术作为未来高技术产业迎头赶上的重点,加强生物技术在农业、工业、人口与健康等领域的应用。

3、《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2007年4月8日,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生物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化工作,国务院办公厅编制了《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认为生物产业将成为继信息产业之后世界经济中又一个新的主导产业,生物科技革命将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新资源、新手段、新途径,引发医药、农业、能源、材料等领域新的产业革命,有效缓解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健康、食品、资源等重大问题,并提出加速我国生物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要求加快发展生物医药行业。

4、《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

2009年6月2日,为加快把生物产业培育成为高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和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将生物医药和生物制药领域作为重点发展的领域,要求加速生物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和国际化发展。

三、医药行业发展状况

1、全球医药行业发展状况

受益于世界人口总量的增长和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全球医药市场增长率远高于全球经济增长率,2007年全球药品市场销售总额突破7,000亿美元。

根据IMSHealth发布的《2009年全球药品市场增长预测》报告,医药行业比金融业、制药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全球药品行业2009年销售额比2008年的7,730亿美元增长2.5%-3.5%,市场规模将达到约8,000亿美元。

2、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状况

1999年以来我国医药行业持续快速发展,医药工业总产值年复合增长率接近20%,2008年我国医药工业累计完成工业生产总值8,667亿元,比2007年增长29.8%。

2008年全国医药行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7,788亿元,比2007年的6,280亿元增长了24%,已是全球第六大的药品市场。

根据IMSHealth的预测,到2011年我国将成为全球第三大药品市场,药品消费潜力巨大。

3、全球和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发展状况

生物药物是指运用微生物学、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从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等,综合利用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药学等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制造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

生物医药已经成为现代生物技术生产的重要的产品,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生物技术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标志,生物制药产业是制药业中发展最快、活力最强、技术含量最高的领域之一。

从1998年开始,全球生物制药产业销售额连续保持15%-33%的增长速度。

据IMSHealth统计,到2007年底全球生物制药销售额达到750亿美元,其增长速度远高于传统制药业的增长速度。

Frost&

Sullivan的报告指出,全球生物制药产业规模到2010年有望达到982亿美元。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被列为我国重点支持的发展领域,已经成为制药行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中新的亮点。

在国家的支持和市场的推动下,我国生物制药产业规模保持较快增长,技术成果产业化进展加快,涌现出一批快速发展的企业,全国生物制药产业初具规模。

截至2008年,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占全国医药产业的比重已经超过9%,在我国医药产业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2009年,我国生物制药行业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1-6月,全国累计实现生物制药行业工业销售产值383.59亿元,同比增长23.1%。

四、细分行业发展状况

1、肝素钠原料药及国内肝素制剂行业情况

目前抗血栓药物包括抗凝血药物、血小板抑制剂和血栓溶解剂三大类,肝素原料药制成的低分子肝素制剂和肝素制剂是目前全球最主要的抗凝血药物。

(1)全球抗凝血药物市场规模

医学研究表明,高血压、肥胖、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和缺乏运动等都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世界心脏联盟(WHF)分析预计,到2020年全球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将超过2,500万人,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卫生资源的沉重负担。

根据IMSHealth公布的数据,2008年全球抗凝血药物的销售规模超过60亿美元,预计到2014年全球抗凝血药物的规模将达到90亿美元。

(2)全球低分子肝素制剂和肝素制剂的市场规模

血栓病是由于血栓引起血管腔狭窄与闭塞,使主要脏器发生缺血和梗塞而引发机能障碍的各种疾病,属于心脑血管疾病。

低分子肝素制剂和肝素制剂是医疗上迅速起到抗凝作用的首选药物,可用于外科预防血栓形成以及妊娠者的抗凝治疗;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用肝素预防病人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病,并可预防大块的前壁透壁性心肌梗死病人发生动脉栓塞等;

也可应用于心脏手术和肾脏透析时维持血液体外循环的畅通。

根据IMSHealth公布的数据,2008年低分子肝素制剂和肝素制剂是全球第一大生化药物制品,总销售额已接近50亿美元,占抗凝血药物销售总额的80%,其中低分子肝素制剂全球销售额超过45亿美元,占肝素类制剂销售额的90%以上。

(3)2006年-2008年我国肝素产品出口情况

全球低分子肝素及肝素制剂需求的增长导致肝素原料药市场快速增长。

我国是肝素产品出口大国,2006年-2008年我国共出口肝素产品261.21吨,合计金额4.57亿美元。

2009年全国肝素产品出口达112.71吨,合计金额7.03亿美元。

(4)肝素制剂国内销售情况

2006年以来我国抗血栓药物市场销售规模保持稳步增长趋势,根据国家药监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公布的数据,2006年全国抗血栓药物市场规模为28.2亿元,到2008年已达到42.9亿元,年均增长幅度超过20%,其中肝素钠制剂约占全国抗血栓用药市场2.07%,比2007年增长47.82%,2006-2008年复合增长达到33.29%。

2、胰激肽原酶行业市场情况

胰激肽原酶制剂为血管扩张类用药,其主要通过作用人体内的激肽原,释放激肽,激活激肽系统和纤溶系统等,起到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微血栓、抑制基底膜增厚、纠正组织缺血和缺氧的作用。

临床上主要用于糖尿病引起的肾病、周围神经病、视网膜病、眼底病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等,也可用于高血压病的辅助治疗。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功能减退或胰岛素抵抗引起的糖代谢紊乱综合征,由于代谢紊乱诱发了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如血液渗透压、血液粘度、血液流变性、微循环和细胞膜功能等异常改变,从而造成以微血管循环障碍为特征的糖尿病并发症如肾病、周围神经病、视网膜病、眼底病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等。

“九五”国家重点科技项目《2型糖尿病肾脏早期发现及防治研究》证实:

胰激肽原酶对于2型糖尿病早期病变有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

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统计,我国城镇人口中,约有4,100万糖尿病患者。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老龄化的进展,糖尿病的社会发病率和患病人数呈不断上升趋势。

(1)周围血管扩张药市场规模

周围血管扩张药能直接作用于小血管平滑肌或通过肾上腺素受体、钙离子通道而舒张周围血管,临床上多用于脑血管或周围血管循环障碍的各种疾病,如脑血管痉挛、脑血管硬化、脑血栓形成、脑栓塞、早衰性脑退化、中风、脑外伤后遗症、老年性痴呆、内耳眩晕症、视网膜血管痉挛或栓塞、中心性脉络膜炎、肢端动脉痉挛症(雷诺病)、闭塞性动脉内膜炎、血栓性静脉炎、间歇性跛行、褥疮、冻疮等。

最近五年里我国周围血管扩张药物销售增长显著,2005年全国周围血管扩张用药市场销售额约为88亿元,预计2009年全年的销售额为125亿元,年均增长接近10%。

周围血管扩张类用药包含广泛,临床应用有较大差别,主要产品中银杏叶制剂销售额最高,2009年全年销售额预计为36亿元,占周围血管扩张药全国市场销售总额的28.77%;

其次是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2009年销售额约为11.23亿元,占8.95%的市场份额;

胰激肽原酶制剂2009年销售额预计为2.6亿元,占2.1%的市场份额。

周围血管扩张药主要品种市场份额

(2)胰激肽原酶的竞争品种情况

胰激肽原酶制剂属于周围血管扩张药,临床上主要应用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性肾病、眼底病变、脑动脉硬化和脑缺血、降低血粘度及血脂,在糖尿病并发症领域是常用药品,目前存在直接竞争的替代性药物仍较少。

目前市场上与胰激肽原酶制剂竞争的主要品种为前列地尔和羟苯磺酸钙,预计2009年前列地尔和羟苯磺酸钙的销售额分别为7.8亿和1.3亿元,胰激肽原酶销售额为2.6亿元。

胰激肽原酶制剂竞争品种销售金额统计12(单位:

万元)

3、门冬酰胺酶行业情况

门冬酰胺酶制剂(Asp)主要适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联合化疗的常用药物,系从埃希大肠杆菌中提取的酶制剂类抗肿瘤药物。

我国小儿白血病发病率约为36/100万,每年新诊断的小儿白血病约为11,000例。

儿童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其中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占白血病的70%。

另外门冬酰胺酶也可用于治疗恶性黑素瘤,2008年世界七大药品市场(英国、美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和日本)大约有15万人被诊断出患有黑素瘤,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2008年全球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和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用药市场规模达到3.1亿美元,到2009年世界注射用门冬酰胺酶用药市场总销售额将达到4.1亿美元。

目前我国注射用门冬酰胺酶制剂主要由KyowaHakkoKogyoCo.,Ltd(日本协和发酵)、Merck&

Co.,Inc(美国默沙东)和常州千红生化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国内三家合计市场份额超过90%。

五、进入本行业的主要壁垒

1、政策壁垒

药品的生产、销售与使用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福利,国家在药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严格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以加大对药品行业的监管,加强对医药企业的质量管理,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有效。

目前,我国对药品生产和药品经营实行许可证制度,药品生产企业在生产药品前必须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并获得国家药监局的GMP认证。

原料药出口为主的医药企业在出口前须取得各进口国药品监管当局核发的药品注册证或通过质量规范认证。

因此,严格的政策壁垒大大提高了行业的市场准入标准。

2、资金壁垒

与传统产业相比,生物制药产业具有高投入、高技术、长周期、高风险以及高收益等特点。

生物制药的开发周期一般需要8-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国外研发一个新药的平均费用在1-3亿美元,且其成功率仅为5%左右。

原料药出口的企业需通过美国FDA认证或欧盟COS认证等,随着欧美药品监管当局对药品质量监管的加强,生产企业在技术、设备、人才、环保等方面的将越来越大。

对于中国生物产业而言,无论是上游研发或是下游市场,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和投资风险都成为投资生物医药行业的壁垒。

3、技术壁垒

相对于其他制药行业,生物制药技术性要求较高,对研发人员技术水平有严重的依赖,产品生产工艺较为复杂,对专业化设备和环境的要求非常严格。

但生物制药产品一旦产业化生产就会形成技术壁垒,在市场竞争中长期获得垄断优势。

4、市场壁垒

药品的适应症和销售对象一般相对明确,销售规模则取决于药物的疗效和患者对药物品牌的忠诚度,生产企业往往能够利用品牌优势对特定产品形成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从而形成对新进入行业者的市场壁垒。

六、影响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有利因素

(1)世界药品消费持续增长

据IMSHealth预测,和面临较大困境的金融、制造业相比,医药行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2009年全球医药市场的销售额将增长2.5%-3.5%,市场销售额将达到约8,000亿美元。

而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作为新兴医药市场,我国医药市场增长不但显著快于世界医药市场的增长,也快于我国GDP的增长速度,至2011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三大药品消费市场,具有巨大的医药消费潜力。

我国经济GDP增长率和医药工业增长率

(2)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发病率的上升将加大针对相关药品的需求

根据世界心脏联盟(WHF)的统计,全球每死亡3个人就有1人是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全球每年因心脏病和中风死亡的人数高达1,750万。

心脑血管病药物已成为世界医药市场上排名第一的药品大类,2008年全球心脑血管病药物市场

总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

心脑血管疾病和血栓性疾病关系密切,全球最大的抗凝血药物肝素类制剂总销售额约50亿美元,肝素类制剂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生化药物。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全球抗凝血药物市场也将持续增长。

另据中国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统计,中国已成为糖尿病发病的“重灾区”,目前有糖尿病患者约4,100万,且每年以约150万人的速度递增,是全球第二大糖尿病国。

糖尿病并发症有、无或其严重程度对糖尿病患者的生命质量起着决定性作,参照目前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情况,在控制血糖之外,还需要能够有效控制其并发症的药物。

因此,糖尿病并发症控制药物的市场需求和潜力将大幅度增长。

(3)原料来源优势

肝素钠原料药和胰激肽原酶制剂主要原材料均从生猪脏器中

提取,其中肝素钠原料药主要原材料肝素粗品系从生猪的小肠粘膜中提取,胰激肽原酶主要原材料胰脏粉来源于生猪的胰脏。

肝素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器官组织中,以小肠粘膜和肺组织所含的数量最多。

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西方各国主要从牛肠粘膜中提取肝素粗品,但随着90年代初“疯牛病”在欧洲各养牛国的流行,欧洲肝素产品生产商已不再从牛肠里提取肝素,欧洲和北美肝素产品生产商纷纷退出市场,肝素制剂生产转向世界养猪大国需求肝素原料药。

中国是世界第一养猪大国,中国生猪存栏量及生猪产量约占全球的一半,为生产肝素原料药提供了厚实的资源基础。

我国已成为世界肝素原料药的最主要的供应国,肝素原料药的出口提高了我国生猪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生猪小肠粘膜作为提取肝素粗品的原料将难以替代,我国生产肝素原料药的资源优势将长期存在。

全球及中国猪肉历年产量

(4)行业集中度提高

“百特肝素事件”发生前,国内肝素产品竞争相对激烈,行业集中度较低,“百特肝素事件”发生后,行业集中度显著提高。

根据中国医药保健进出口商会的统计,截至2009年一季度我国共有28家企业出口肝素产品,其中,国内前五大出口商深圳市海普瑞药业有限公司、南京健友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常州千红生化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烟台东诚生化有限公司和浙江惠隆对外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占全国肝素出口金额的比重高达81%。

随着各国药品监管机构及跨国医药公司对肝素原料药质量要求的提高和肝素粗品资源逐渐向优势肝素产品出口企业集中,国内肝素产品的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5)行业产品质量紧跟国际标准

“百特肝素事件”发生后,我国肝素产品出口行业曾面临较为严重的质量信誉危机,出口量一度急剧下降。

2008年3月19日,为进一步加强对肝素产品生产和质量的监督管理,确保用药安全,国家药监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肝素钠药品生产质量监督管理的通知》(国食药监电[2008]10号),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加强对辖区内肝素钠原料药、制剂生产企业生产质量监督检查工作。

2009年,美国FDA为确保肝素产品质量和防止潜在污染,由美国药典委员会对肝素产品采用了新的质量控制方法,修订后的美国药典标准已于2009年10月1日起公布生效;

欧洲药典也于2010年8月1日更新了肝素钠的质量标准。

这将对我国肝素产品的出口产生重大影响,也迫使我国企业对产品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相应的调整。

因此,随着国内外药品质量监督机构对肝素产品生产质量监管力度的加强,大部分小规模肝素生产企业将失去其行业生存基础,行业门槛和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国内规模较大、质量控制水平较高的企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2009年以来随着跨国医药公司恢复对我国肝素产品的采购信心,我国肝素产品出口呈现恢复性增长,1-11月累计出口142吨,合计金额超过7.4亿美元。

2、不利因素

(1)资源约束

肝素钠原料药主要原料肝素粗品提取自健康生猪的小肠粘膜,生猪屠宰量和资源综合利用程度将影响肝素粗品及下游制剂的产量和价格。

我国是全球最大生猪生产国,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中国生猪存栏数一直占全球总存栏数的50%左右。

2002年-2008年,我国生猪出栏量从5.67亿头增长到6.10亿头,2006年达到最高的6.8亿头。

从2000年至今,生猪产品价格水平持续走高,2000年-2003年产品价格稳定在10元/公斤左右,2004年-2006年平均13元/公斤,2006年-2008年平均为20元/公斤。

2002年-2008年全国生猪出栏量和产品价格水平

我国生猪生产已进入成熟期,最近3年全国生猪平均出栏率约为1.3,国内示范运作的大中型猪场出栏率为1.6,中国养猪业的整体效率已经比较高。

2007年-2008年国内生猪出栏量下降,生猪产品价格快速攀升,国内肝素钠原料药生产厂商对肝素粗品争夺日趋激烈,生猪小肠粘膜制成的肝素粗品价格迅速上升,公司肝素粗品平均采购价格从2007年年均的6,159.52元/亿单位上涨至2009年的22,804.71元/亿单位,2010年1-6月,公司肝素粗品采购已涨至36,865.76元/亿单位,国内肝素生产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因此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生猪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已有显著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屠宰加工企业的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相比,我国生猪宰后综合利用水平还比较低,相当部分的生猪小肠粘膜未得到综合利用便被废弃。

因此,未来国内肝素产品生产量和出口量将一直受到国内生猪出栏数量和生猪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制约。

(2)研发投入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制造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与以创新研发作为企业发展驱动力的大型跨国制药公司相比,我国企业对医药产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