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励员工Word文档格式.docx
《如何激励员工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激励员工Word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激励是通过满足人的某种需求期望而实现的。
人存在或可能存在某种需求期望是激励的心理基础。
如果一个人没有任何需求期望,那么,任何刺激因素对他都将不起作用。
1.2影响激励效果的因素
在运用激励的过程,有时管理者会发现,激励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更有甚者,激励反而适得其反,不但没有激励员工向组织目标靠近,反而使员工远远偏离组织目标,这就提醒我们,要想使各种激励都达到预期的目标,在激励中我们必须密切关注影响激励效果的因素:
(1)个体因素:
激励主要是针对个体的激励,个体之间的思维方式、推理判断能力、社交能力、分析问题的方式、文化背景及个性、年龄的不同,决定其行为方式的不同,以上差异都会影响到激励的效果;
企业要根据不同的类型和特点制定激励制度,而且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个体差异:
例如女性员工相对而言对报酬更为看重,而男性则更注重企业和自身的发展;
在年龄方面也有差异,一般20-30岁之间的员工自主意识比较强,对工作条件等各方面要求的比较高,因此“跳槽”现象较为严重,而31-45岁之间的员工则因为家庭等原因比较安于现状,相对而言比较稳定;
在文化方面,有较高学历的人一般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既包括物质利益方面的,但他们更看重的是精神方面的满足,例如工作环境、工作兴趣、工作条件、发展前景等,这是因为他们在基本需求能够得到保障的基础上而追求精神层次的满足,而学历相对较低的人则首要注重的是基本需求的满足;
在职务方面,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之间的需求也有不同,因此企业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企业的特点和员工的个体差异,这样才能收到最大的激励效力。
(2)环境因素:
环境对员工激情的引发是最为直接的,俗话说:
没有一定的外部条件,任何杰出的天才都将无所作为,同样激励也需要一个健康、良性的环境,若企业鼓励创新的舆论环境,有利于培养员工开拓革新、勇于进取的精神;
反之将抑制企业的创新的源泉;
(3)员工的成熟度:
员工成熟度是指员工能够设置高而现实可行的目标的能力,承担责任的个人意愿和能力,以及个人和群体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以及所具备的经验的丰富程度。
随着个人的成长,个性由不成熟到成熟,若组织不能根据员工个性所处阶段来进行激励,就会导致员工个人需要和目标与组织需要和目标之间的冲突和不协调。
因此,一定的刺激作用于具有某种需求期望的个人,引发实际反应,从而达到提高努力强度的作用。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期望,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的需求期望也不同,同理,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的不同时期要应用不同的刺激因素。
如果一定的刺激因素不断重复使用,激励效力就会降低,难以使人保持持续的积极状态。
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激励效果影响因素认识,以便针对不同的需求期望,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激励因素。
1.3激励的功能
激励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手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鼓舞员工士气,发掘人的潜能
“明察秋毫而不见车薪,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就是说,一个人如果眼睛能发现细微的毫毛,却坚持说他看不见一车柴薪,是因为他不想这么干,并不是因为他没有这个能力。
一个人能力再高,如果激励水平很低,缺乏足够的自动力,也必然不会有好的工作效绩;
反之,一个人能力一般,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发挥出巨大的热情,也必然会有出色的表现。
由此可见,激励对工作人员积极性的调动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行为学家通过大量的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组织在激发工作人员动机方面都具有很大为潜力。
哈佛大学的威廉·
詹姆土(WilliamJames)教授就曾发现,部门员工一般仅需发挥出20%~30%的个人能力,就足以保住饭碗而不被解雇;
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其工作能力能发挥出80%~90%,其中50%~60%的差距是激励的作用所致。
这一定量的分析不能不使人们感到吃惊,因为,大多数部门的领导人,每当出现困难情况影响工作任务完成时,总是首先考虑现有设备和环境条件的改进,殊不知,在他们身边还有如此大的潜力未被开发,如果他们能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运用激励手段鼓舞员工士气上,那么即使在同样的设备和环境条件下,也会取得难以想象的巨大效果。
(2)有利于员工素质的提高
从人的素质构成来看,虽然它具有两重性,既有先天的因素,又有后天的影响,但从根本意义上讲,主要还是决定于后天的学习和实践。
通过学习和实践,人的素质才能得到提高,人的社会化过程才能完成。
人的行为与其他受本能支配的动物行为不同,是完全可以改变的,是具有可塑性的。
个体为了谋求目标的达到,不但能改变其手段,而且通过学习能改变其行为的内容。
这种改变也意味着人的素质从一种水平发展到更高的水平。
当然,学习和实践的方式与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但激励是其中最能发挥效用的一种。
通过激励来控制和调节人的行为趋向,会给学习和实践带来巨大的动力,从而会导致个人素质的不断提高。
比如,对坚持不懈、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员工进行大力的表彰,对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吃饱了混天黑的员工给予必要的惩戒,无疑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提高全体员工的知识素养,开阔他们的精神境界。
对忠于职守、业务熟练、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员工进行一定的奖励,对不精业务又不肯钻研、工作中有重大失误的员工给予适当的惩罚,无疑能发挥奖一励百、惩一儆百的作用,有助于全体员工业务素质的提高。
(3)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工作效率的高低和工作绩效的大小,能常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
一是能不能;
一是干不干。
前者指胜任还是不胜任某项工作,是否具有承担某项工作的能力和资格;
后者是指从事某项工作的意愿、干劲,即工作积极性问题。
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过程中,经常的而且是最艰巨的工作就是解决干不干和以多大积极性去干的问题。
而激励正是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动性、创造性的主要手段。
在给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重要任务下,两个能力相仿的人,其工作绩效的高低取决于积极性的高低,而积极性的高低又取决于激励手段运用的好坏。
所以强化激励手段,以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这对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非常意义。
(4)能够加强一个组织的凝聚力
行为学家们通过调查和研究发现:
对一种个体行为的激励,会导致或消除某种群体行为的产生。
也就是说,激励不仅仅直接作用于个人,而且还间接影响其周围的人。
激励有助于形成一种竞争气氛,对整个组织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现例举发生在美国速递公司里的一件事作例子:
一次,公司的一名职员在把一批邮件送上飞机之后忽然发现了一封遗漏的信件。
按照速递公司所作的规定,邮件必须在发出后24小时之内送到收件人手中,可这时飞机已经起飞,怎么办?
在这种情况下,来不及进行更多的考虑,为确保公司的声誉不受损害,这个职员毅然用自己腰包里的钱购买了第二班飞机的机票,根据信上的地址,亲自把这封信送到了收信人手中。
后来,公司了解了这件事的经过后,对这位职员给予了优厚的奖赏,以表彰他这种认真负责的主人翁态度。
这件事被永远地载入了公司的史册,它对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起了非常巨大的作用。
由此,美国速递公司职工以工作为己任、视公司声誉为生命的行为蔚然成风,使整个公司的凝聚力得到了充分体现。
员工激励功能除以上外,还有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弥补物质管理资源的不足等功能,在这里不一一详述。
2、目前企业中员工激励现状及误区分析
2.1目前,随着中国经济复苏,人才已经成为各个企业争夺的焦点,人才资源以比物质资源更快的速度呈现出国际化趋势,在人才战略迎来国际化的同时,各企业管理者也迎来了如何激励员工、如何留住员工的难题;
然而,在很多企业中,员工激励工作开展异常艰辛,企业付出了大量心血,却仍然不能留住员工,高居不下的流失率,低的员工满意度和工作热情让很多经营者百思不得其解。
针对以上现象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目前企业员工激励进入了无法回避的误区:
(1)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有失偏重,形式单一,现实中,一些企业管理人员并不总是考虑员工的内心需要,即马斯洛的高级需要。
在激励时不分层次,不分形象,不分时期,都给予物质激励,形式单一,造成激励的边际效应逐年递减。
造成企业费事费财,激励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当然,不可否认,高薪与良好的福利待遇在某一个时期所发挥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效力,但随着员工需求的不断满足,其需求将会变化,产生更深层次的需求,如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等,这时,高薪与良好的福利带来的刺激便会不断减弱;
因此,在激励时必须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进行有机的结合,必须在形式上多样化,这样才能保证实现激励效应的最大化。
在激励前,一定要搞清楚员工最需要什么,而且想方设法满足他,并且形式灵活,才能有利于激励效果。
(2)士气低落才激励,很多管理者都认为激励上常规性的工作,无须花太多的精力。
其结果呢,至到公司内部人员频繁跳槽,才认识到激励的重要性,但已为时过晚。
激励应保持连贯性,才能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留住人才。
(3)轮流坐庄搞平衡,挫伤了先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企业激励过程中往往难以做到拿真正标准来衡量,评先评优轮流坐庄,今年你当,明年我当,年年如此,年年走过场,先进不再带头,后进保持着落后,激励成为可有可无的工具。
(4)缺乏考核依据,激励成为无源之水一些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工作标准,难以对员工进行合理的业绩考核。
企业效益好时,领导一拍脑袋,就发奖金,多少研究一下就敲定。
大多的企业比较流行的做法是,“当官”的多拿一些,员工少拿一些。
奖金成了“大锅饭”,发了白发。
激励下属应当有依据,这个依据就是对工作业绩的考核。
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起激励机制,要让员工明确工作目标,并且清楚实现目标后能得到什么回报,这才能调动大家积极性,促进企业的发展。
(5)员工忠诚度的误解,在很多企业中,往往视员工对上司的“忠诚度”远重要于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效果。
观念必然体现为现实的行为准则:
对上司“忠诚”者频频受到重视、嘉奖、晋升;
有能力者反受冷落。
企业中对人员、工作的评价受此准则的约制,形成一种激励机制:
激励对上司的“忠诚”行为,抑制有能力和有效果的行为。
于是,企业的“激励机制”所激励的不是员工的工作热情,而是结派系搞摩擦的“积极性”,最终形成了人人混日子的可悲状态。
反之,如果企业管理人员重视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效果,无视员工对其上司的“忠诚度”,重视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效果的观念一旦真正体现为现实的行为准则:
有工作能力和效果者不断受到重视、嘉奖、晋升;
激励有能力和有效果的行为,抑制对上司“忠诚”,拉帮结派混日子的行为,正气上扬,员工实干而有成效的局面就能形成。
2.2员工激励失灵分析
有效的激励措施是人力资本收益最大化的可靠保证。
但在具体实践中,普遍存在激励失灵现象,即激励措施没有对员工的需要和动机产生影响,导致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充分发挥。
强化激励措施的效果,同时关注激励过度问题,企业建立激励机制应充分考虑企业内部实际情况,要避免照抄照搬现成激励模式,以下将对激励失灵表现与症结进行分析。
组织行为学有一个著名的公式:
绩效=F(能力X激励),意为绩效是能力和激励的合成量,两个能力相同的人,其绩效高低取决于激励水平。
激励效应的最大化应该是人的各种需要的一种最佳组合,过分强调某一种需要都会导致激励措施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甚至导致激励机制完全失灵。
通过分析各类人事激励案例可以看到,很多企业都存在激励失灵的问题,主要可概括为激励不足和激励过度两个方面。
激励不足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激励措施不足以影响员工的动机,员工对管理层苦心制定的激励措施难以产生心理共鸣,导致员工心情不舒畅或积极性不高,影响工作效率;
更有甚者,一些公司尽管待遇优厚,但仍无法留住骨干员工。
这是激励失灵的主要方面。
另一方面,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任何事物的利用都必然会出现收益递减现象,最终甚至出现负收益。
资本、劳动、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如此,作为制度的激励措施的运用也是如此。
一个人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
在激励过强的情况下,必然出现动机过强的情况,导致员工压力加大,最终与人的体力和精神极限发生冲突,导致工作效率不升反降。
尽管这种情况不是激励失灵的主要表现,但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对此类现象要予以充分关注。
另外,之所以会出现激励失灵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对激励理论的片面理解,一些企业对人事激励甚至抱有赶时髦的心理,激励机制不健全,激励措施不到位。
激励理论认为,需要引起动机,动机决定行为。
员工的需要使其产生动机,行为是动机的表现和结果。
换言之,是否对员工产生了激励,取决于激励政策是否能满足员工的需要,所以说,激励来自于员工的需求,也就是内因。
因此,激励机制及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必须以员工心理需求分析为基础,通过对动机的激励,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在中国传统社会形态下,企业内部人事关系往往错综复杂,个别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凭个人好恶判断是非,在从经营到管理的各个环节上,均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个别企业形式主义泛滥,所谓激励措施只是徒有其表。
尽管这类现象不是激励制度本身的问题,但也是导致激励失灵即激励不足的原因之一。
3、如何实施有效的激励
如何运用激励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各项工作,这不仅对企业的兴衰与发展至关重要,而且也是一个有效的领导者或管理者的主要职责和必备的管理素质。
下面我们将探讨一下,在企业中如果营造良好的激励氛围,并进行有效激励。
激励并不是孤立的事件,它需要一个前提——良好的激励氛围,这种氛围本身就能起到良好的激励的效果;
3.1有效激励的前提
(1)制定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绩效管理的目标不是为算工资或为考核而考核,其主要功能是引导员工行为,帮助员工改善工作效率,让员工向更有益于实现公司的目标去努力。
体现员工工作能力、工作实效的绩效考核系统能引导员工向不断创造佳绩展,这时,绩效考核意义不仅是一个企业对其员工工作绩效情况的评估,同样也是员工心理上的一种高层次的需求——成就感需要的满足、员工需要感到自己完成了某些工作,要求得到认可;
通过目标考核,员工需要感到有为实现公司目标出力的参与感;
通过对员工本人发展意识的了解,使员工感到有培养提高和升迁发展的机会,有一种需要目标导向和参与的组织归属感。
所以,绩效不仅在分配和人力选拔上有指导意义,而且有更广泛的激励作用。
(2)完善薪酬体系企业的薪酬制度设计应符合二个原则:
外部竞争性、内部公正性;
外部的竞争性强调的是薪酬支付与外部组织的薪酬之间的关系,通过与竞争对手相比保持组织薪酬水平的竞争力,内部公正性是指薪酬结构与组织设计和工作之间的关系,薪酬结构要支持工作程序,要对所有员工公正,要有利于使员工行为与组织目标相符。
在保证薪酬外部竞争性的前提下,我们更应该着重于内部公正性,据调查数据显示:
80%以上的员工会通过薪酬的对比来感知薪酬的公正性,包括员工在本组织中将自己的工作和报酬与其他人进行比较,如果员工通过比较认为自己的付出与收益不成正比,则会强烈地感到不公正,从而挫伤工作的积极性。
所以,分配结果的公正性直接影响员工对薪酬公正的知觉,分配公正又影响个体的薪酬满意度及个体对组织的信任度,当薪酬满意度及对组织的信任度不高时,激励将失去效力。
3.2员工激励的有效方式
首先,应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动机,这是制定激励措施的起点和基础。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
另外,人的需求还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生活需要(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工作需要(包括学习和创造)及休息需要(包括娱乐和消遣)。
对每个个体而言,各种需要的强度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发展阶段是不尽相同的,企业管理者应对所属员工的需要进行细致分析和划分,从而找到激励的切入点。
有效的激励必须有针对性,否则就会事与愿违。
只有抓住员工需求的特点,对其最强烈的需求进行激励,才能使员工产生最强的动机,解决激励不足的问题。
为此,企业内部应实施有弹性的激励机制,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员工的需要和动机,制定分类激励的措施。
所谓分类激励,是指在公平的原则下,根据企业生产特点和员工的知识结构、年龄层次和职位,在激励机制总体框架内建立各有侧重的激励制度。
从需求角度出发,不同层次的员工处于不同的需求状态,处于同等层次的员工,由于生活经历和家庭、教育背景的不同,他们需求的侧重点也有差异,必须采取综合性多样化的激励策略,交替使用。
按照激励层次的深浅,有三个不同层次的激励手段,分别是物质激励、荣誉激励和个人价值激励。
物质激励较为直观,一般体现为工资、奖金、福利;
荣誉激励包括各类精神奖励,这是激发人、鼓舞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个人价值激励则是最成熟的境界,是人内心深处最崇高的信仰或追求。
人的多样性和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激励措施应是立体交叉的,单一措施的效果是有限的。
从横向上看,每个员工的需要尽管在各个时期有不同的侧重,但作为社会人,其需要同样具有综合性,应从员工个体动力结构横切面的角度考虑和设计激励措施,建立报酬激励、成就激励和机会激励三位一体的激励机制。
企业薪酬设计应体现公平而非平均主义的原则,建立与绩效考核制度相配套的薪酬制度。
在注重工资加奖金的短期激励的同时,还应考虑运用适当的长期激励措施,将员工的切身利益与企业的经营业绩联系起来,一些企业采取了股票期权、职工持股和参股计划等措施,激励效果明显。
在成就激励方面,应该看到,强烈的成就需要是很多有志员工的行为内驱力,一些企业采取竞争方法,让员工被动地感受成就,一些企业通过给员工较大的自主权,使其主动地创造自己的成就,两者孰优孰劣,应视企业具体情况和员工结构特点而论。
在机会激励方面,应关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和辅导,为员工提供培训和职务晋升机会,在公平和公正原则下,鼓励优秀员工脱颖而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强烈的机会动机一方面有助于员工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和贡献自我,另一方面激励其在工作中更加主动积极,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企业经营和管理,减少不必要的内耗和成本支出,对企业发展壮大无疑是有利的。
激励是一柄双刃剑,过度的正向激励在特定时间和对特定个体所产生的影响,在特定环境下可能走向其反面。
每个人都对归属感、成就感、及驾驭工作的权力感充满渴望。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自主,希望自己的能力得以施展,希望自己受到人们认可,希望自己的工作富有意义,在企业实施外部激励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方式,把激励的手段和目的结合起来,改变思维模式,真正建立起适应企业特色、时代特点和员工需求的开放的激励体系,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