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学原理题库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814413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9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学原理题库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安全学原理题库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安全学原理题库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安全学原理题库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安全学原理题库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学原理题库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安全学原理题库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学原理题库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学原理题库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20.构成工伤事故的三要素是伤害部位、伤害种类、伤害程度。

21.根据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间接原因是遗传及社会关系。

22.《安全生产法》的实施日期是2002年11月1日。

23.从安全的属性来看,可以划分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4.根据工伤事故分类标准,重伤指工作日损失在105工作日以上,6000个工作日以下的伤害。

25.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

26.瑟利模型将事故发生的过程划分为危险构成和危险释放两个阶段。

27.瑟利模型在每个阶段中都从人的感觉、认识、和行为响应三个方面阐述。

28.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29.博得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认为导致事故的间接原因是管理失误。

30.博得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认为导致事故的基本原因是个人原因及与工作有关的原因。

31.亚当斯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认为导致事故的间接原因是现场失误。

32.亚当斯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认为导致事故的基本原因是管理失误。

1.据多米诺骨牌理论,应当如何防止事故的发生?

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五个因素

1.遗传及社会因素2人的缺点3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4事故5伤害

大多数工业伤害事故都是由于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一些工业伤害事故是由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产生也是由于工人的缺点、错误所造成的。

(从改变的人所处的环境,适当的教育进而改化人的缺点,形成优良的品质,从而控制了事故的基本原因,性格基础打好了才能在工作中表现出良好的工作状态,同时应该遵循技术原则和组织管理原则,预防事故的发生,保证生产和生活的安全)

2.述能量意外释放理论的主要思想,并列举预防措施(不少于三种)。

在生产生活中,一刻也未间断过对能量的利用。

在利用能量的过程中,人们给能量以约束和限制,使之按人的意志进行流动与转换,正常发挥能量用以做功。

一旦能量失去人的控制,便会立即超越约束与限制,自行开辟新的流动渠道,出现能量的突然释放,于是事故的可能性就随着突然释放而变的完全可能。

事故是不正常或不希望的能量意外释放的最终结果。

预防措施:

1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2限制能量3防止能量蓄积4缓慢地释放能量5设置屏蔽设施6在时间或空间上把能量与人隔离7信息形式的屏蔽

3疲劳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1正确选择作业姿势2合理设计作业中的用力方法3合理安排作业休息制度4避免单调、重复的作业5环境条件及其他因素

3.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有哪些?

1)物质安全文化1工艺过程本质安全化2设备控制过程本质安全化3整体环境的本质安全化

(2)行为文化1树立集体主义的精神风貌2开展安全道德宣传工作,靠社会舆论、环境氛围、人们内心信念的力量来加强安全道德修养3做好安全道德教育,培养人们安全道德的情感,树立安全道德的信念。

(3)制度安全文化建设(4)员工心态安全文化。

包括应急、间接、超前的安全保护意识。

4.述我国安全投资的主要来源。

1国家在工程项目中的预算安排,包括安全设备、设施等内容的预算费用2根据产量按比例提取安全投资3用于安全的固定资产每年折旧的方式筹措当年安全技术措施费4职工个人缴纳的安全保证金5工伤保险基金的提取。

5.何理解安全的极向性原理?

1,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事故、危害与安全保障)是一种“零—无穷大”事件,或称“稀少事件”。

即事故或危害事件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事故发生可能性很小(趋向零)而一旦发生后果却十分严重(趋向无穷大);

二是危害事件的作用强度有时很小,但具有累积效应,主要表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危害涉及的范围或人数却广而多。

2描述安全特征的两个参量—安全性与危害性具有互补关系。

即安全性=1—危害性,当安全趋于极大值时,危害性趋于最小值,反之亦然3,人类从事的安全活动总是希望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安全

6.企业中,试述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积极作用:

1弥补正式群体的不足,满足员工的需要2融洽员工的情感3激励和培训员工4保障员工的利益。

消极作用:

1干扰组织目标的实现2消弱管理者的权力3控制束缚员工的发展和上进

7.谓心理过程,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8.述影响安全投资的主要影响因素。

包括4个方面:

1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安全投资绝对量和相对量的主要因素。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一方面科学技术和经济条件为安全提供基础保证,另一方面人们心理和生理对安全与健康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这就使得安全的投资提高。

2政治因素对安全投资的制约。

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安全是受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制约的。

3科学技术对安全投资的制约.一方面是由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安全的经济基础受到控制;

另一方面,科学技术水平决定了安全科学技术的水平。

4生产技术度安全投资的制约。

生产的客观需要决定了安全发展状况和水平。

9.述人类对安全的几个认识阶段。

无知(不自觉)、局部、系统、动态的安全认识阶段。

10.述安全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安全科学的基础理论、安全科学的应用理论与技术、安全科学的经济规律

11.为安全三要素和四因素?

安全人体安全物质安全人与物;

安全人体,安全物质,安全社会,安全系统。

12.据麦克法兰特的解释,试述人受伤害的机理。

麦克法兰特认为:

所有的伤害事故都是因为:

1接触了超过机体组织抵抗了的某种形式的过量的能量2有机体与周围环境的正常能量交换受到干扰,因而,各种能量的意外释放构成了伤害的直接原因

13.举例说明哪些行为属于人的不安全行为。

1在狭窄的场所作业2以不安全的速度作业3除去安全装置4使用不安全的工具,不安全的使用5不安全的装载,配置混合,结合6在不安全处停留7使用运转中的危险装置8不使用保护用品

14.例说明哪些状态属于物的不安全状态。

1保护不良2无防护装置3缺陷,突起,易滑动,腐蚀等4设计得不安全的机械、工具5布置、管理不良6照明不良、耀眼7通风不良8不安全的保护用品9不安全的工程

15.解释事故遭遇倾向理论。

事故遭遇倾向是指某些人员遭某些生产作业条件下容易发生事故的倾向。

许多研究表明,前后不同时期里事故发生次数的相关系数与作业条件有关。

当从事规则的、重复性作业时,事故频发倾向较为明显。

事故的发生情况与生产作业条件有着密切关系。

一些事故表明,事故的发生与工人的年龄有关,青年人和老年人容易发生事故。

此外,与工人的工作经验和熟练程度有关。

16.解释变化-失误理论。

变化一失误理论又称变化分析方法,是由约翰逊在对管理疏忽与危险树(MORT)的研究中提出并贯彻其理论之巾的。

其主要观点是:

运行系统中与能量和失误相对应的变化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没有变化就没有事故。

人们能感觉到变化的存在,也能采用一些基本的反馈方法去探测那些有可能引起事故的变化。

而且对变化的敏感程度,也是衡量各级企业领导和专业安全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当然,必须指出的是,并非所有的变化均能导致事故。

在众多的变化中,只有极少数的变化会引起人的失误,而众多出变化引起的人的失误中,又只有极少数的一部分失误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而另一方面,并非所有主观上有着良好动机而人为造成的变化都会产生较好的效果。

如果不断地调整管理体制和机构,使人难以适应新的变化进而产生失误,必将会事与愿违,事倍功半,甚至造成重大损失。

17.谓事故法则,其意义是什么?

又称1:

29:

300法则(在每330次事故中,会造成死亡重伤事故1起,轻伤、微伤事故29起,无伤害事故300起。

启示:

要消除1次死亡重伤事故以及29次轻伤事故,必须首先消除300次无伤事故,也就是说,防止灾害的关键,不在于防止灾害,而是要从根本上防止事故。

18.述系统的特性。

1)整体性:

系统是由至少两个和两个以上的要素(元件或子系统)所组成,它们构成了一个具有统一性的整体—系统。

要素间不是简单的组合,而是组合后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2)相关性:

系统内各要素之间是有有机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要素之间具有相互依赖的特定关系。

3)目的性:

所有系统都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没有目标就不能称之为系统。

4)环境适应性:

任何一个系统度处于一定的物质环境中,系统必须适应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在研究系统的时候,必须重视环境对系统的作用

19.述安全系统的特点。

1)客观性2)开放性与动态性3)确定性与非确定性4)安全系统是有序与无序的统一体5)突变性或畸变性6)耗散结构特性。

20.谓安全系统的原始态,如何理解?

安全系统的原始态是指安全系统中安全因素处于熵、自由度、无序度最大的无组织、无结构的状态。

具体表现为人、机、环境3部分的混乱状态;

即安全系统中人的安全意识薄弱、安全教育程度低下、安全管理薄弱等趋于零;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两者相互作用潜在的危险性都暴露无遗;

安全防护缺乏;

环境对人的不利影响和人对环境的破坏都非常严重等。

21.述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之间的关系。

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安全性定义为可控制的接受水平。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就要知道人们生活与工作环境内各种设备(产品)发生时效和人员失误的概率以及失效可能导致的人身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

同时,对于一个系统而言,在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时,往往要对其进行量化计算,为此引入可靠性。

22.述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有哪些?

一、个性心理因素。

其包括情绪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气质对安全行为的影响、性格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

二、社会心理因素。

包括社会知觉对人的行为的影响、价值观对人的行为的影响、角色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人的社会知觉可分为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三类。

三、主要社会因素。

包括社会舆论对行为的影响、风俗与时尚对个人的行为的影响、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23.述我国的安全管理体制及其理解。

我国现在实行“国家监察、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的安全管理体制。

这5个方面有一个共同目标,就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方面来推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贯彻,协调一致搞好安全生产。

1.根据所学事故致因理论,试述导致工矿企业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

由于对事故各层次原因的认识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致因理论:

海因里希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知识、态度、适应力、能力)所造成的,而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的,或者是是由先天遗传因素造成的,在可预防的事故中,以人的不安全行为为主要原因的事故占88%,所以主要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根本原因是遗传和社会环境;

博德认为事故的直接原因也是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基本原因包括个人原因及与工作有关的原因,个人原因包括缺乏知识或技能、动机不正确、身体上或精神上的问题,工作方面的原因包括操作规程不合理,设备材料不合格,不可靠的支撑物等环境因素。

而这些基本事故原因都是因为控制管理不足才导致的,亚当斯也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状态等现场失误是由于人的控制管理不足造成的。

综上所述,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管理失误

2.试述安全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安全的主要意义可从俩个方面体现:

1.安全文化,企业的安全生产奋斗目标和企业的安全进取精神是在安全生产的基础上创造最大利润,企业安全文化把实现生产的价值和实现人的价值统一起来,建立起完善的企业安全生产的经营机制和管理机制,从意识、思维、观点、行动、态度、方法上形成深层次的安全文化素质,付诸于创造企业精神,表现于完善和维护企业安全文明生产的社会形象,并提倡以员工安全文化素质为基础形成群体和企业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模范,表现于对员工安全生产的态度和敬业精神的激励。

建立起“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文化体系,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文化素质,它可以保障企业安全生产,保护员工身心安全,着重于人的精神,人的思维意识,人的素质和责任感,可以保障企业的安全形象、安全奋斗目标、安全价值观产品安全质量、安全风貌等,对员工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2.安全经济管理,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不仅要生产社会需要的产品,而且要按计划完成任务,这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安全经费运作和管理、安全经济分析是一个企业安全投资的最优化原则,实现事故及其损失最小化的目标,从而满足人们利益最大化的要求。

因此,企业安全经济的管理在安全管理工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起作用也是相当大的。

3.根据行为科学原理,试分析在生产过程中影响人的行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试述安全科学的发展历程及当前安全科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安全科学的发展历程:

(1)、经验型阶段(事后反馈决策型):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安全仅仅以技术形式依附于生产,从属于生产,仅仅在事故发生后进行调查研究、统计分析和采取整改措施,以经验作为科学,安全处于被动局面,人们对安全的理解与追求是自发的模糊的。

(2)、事后预测型(预期控制型):

人们对安全有了新的认识,运用事件链分析、系统过程化、动态分析与控制等方法,达到防治事故的目的。

传统的安全技术建立在事故统计基础上,这基本属于一种纯反应式的。

安全科学缺乏理性,人们仅仅在各种产业的局部领域发展和应用不同的安全技术,以至对安全规律的认识停留在相互隔离、重复、分散和彼此缺乏内在联系的状态。

(3)、综合系统论(综合对策型):

认为事故是人、技术与环境的综合功能残缺所致,安全问题的研究应放在开放系统中,安全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动态性的特点。

从事故的本质中去防治事故,揭示各种安全机理并将其系统化、理论化,变成指导解决各种具体安全问题的科学依据,在这一阶段中安全科学不仅涉及人体科学和思维科学,而且涉及行为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所有大的科学门类。

当前安全科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由MET系统概括出了安全科学研究领域:

(1)M:

安全心理、安全生理、安全教育、安全行为。

(2)E:

物化环境(劳动卫生环境、防尘、防毒、噪声与振动控制、辐射防护、三废防护)、理化环境(社会环境、社会经济、体制与管理)。

(3)T:

可靠性理论(本质安全化)、安全技术、(防火、防爆、机电安全、运输安全等)。

(4)MT:

人—机环境、人—机设计。

(5)ME:

人与环境的关系、职业病理、环境标准(作业环境标准)。

(6)TE:

环境检测、自动报警与监控、技术风险。

(7)MET:

安全系统工程、安全管理工程、安全法学、安全经济学。

研究领域或为:

生产领域(安全生产即劳动保护方面)、生活领域(交通安全及消防与家庭安全)、生存领域(工业污染控制与治理、灾变的控制与预防)

5.根据所熟悉领域,如何理解安全的复杂性?

安全与否取决于人、机、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的协调,实际上形成了人—机系统。

实际与研究均表明,系统中的认识安全的主体,包括人的思维、行为、心理和生理等因素,是的安全问题具有极大的复杂性。

6.试根据自己的理解,阐述瑟利模型并说明在事故预防中的意义。

瑟利把事故的发生过程分为危险出现(危险构成,是否将要产生危险)和危险释放(出现危险的紧急时期)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各自包括一组类似的人的信息处理过程,即感觉、认识和行为响应过程。

在危险出现阶段,如果人的信息处理的每个环节都正确,危险就能被消除或得到控制;

反之,只要任何环节出现问题,就会使操作者直接面临危险。

在危险释放阶段,如果人的信息处理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是正确的,则虽然面临着已经显现的危险,但仍然可以避免危险释放出来,不会带来伤害或损坏;

反之,只要任何一个环节出错,危险就会转化成伤害或损害。

意义:

瑟利模型不仅分析了危险出现、释放直至导致事故的原因,而且还为事故预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思路。

即要想预防和控制事故,首先应采用技术的手段使危险状态充分地显现出来,使操作者能够有更好的机会感觉到危险的出现成释放,这样才有预防或控制事故的条件和可能;

其次应通过培训和教育的手段,提高人感觉危险信号的敏感性,包括抗干扰能力等,同时也应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帮助操作者正确地感觉危险状态信息,如采用能避开干扰的警告方式或加大警告信号的强度等;

第三应通过教育和培训的手段使操作者在感觉到警告之后,准确地理解其含义,并知道应采取何种措施避免危险发生或控制其后果。

同时,在此基础上,结合各方面的因素做出正确的决策;

最后,则应通过系统及其辅助设施的设计使人在做出正确的决策后,有足够的时间和条件做出行为响应,并通过培训的手段使人能够迅速、敏捷、正确地做出行为响应。

这样,事故就会在相当大地程度上得到控制,取得良好的预防效果。

7.试根据自己的理解,阐述安德森模型并说明在事故预防中的意义。

安德森模型是对瑟利模型的扩展和修正:

即,该模型在瑟利模型之上增加了一组问题,涉及的是危险线索的来源及可察觉性、运行系统内拨动(机械运行过程及环境状况的不稳定),以及控制和减少这些拨动使之与人的行为过程相一致。

安德森模型提出的问题含义与瑟利模型提出的问题含义有类似的地方,所不同的是:

安德森模型是针对整个系统提问;

而瑟利模型仅仅是针对某一具体的危险线索提问。

因此,安德森模型与瑟利模型可成为一个更为完整的模型。

8.试用案例说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事故中的作用。

所谓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那些曾经引起过事故,或可能引起事故的人的行为,或机械、物质的状态,他们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9.根据变化-失误理论,试从所熟悉的领域说明都有哪些变化可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10.试述安全系统工程与传统的安全技术之间的区别。

11.试述人的生理心理与安全的关系。

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的主要因素是人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现实环境总和因素。

人机工程因素是影响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人及适应性2.生物适应性3.环境适应性。

心理因素:

性格、情绪、其他心理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人体生物节律:

在正半周期内,人的心情舒畅,精力充沛,工作成功率高,负半周期内,人的心情不佳,容易疲劳、健忘、工作成绩低,容易发生事故。

疲劳:

疲劳时人们自感不适和劳累,是一种生理心理现象,人在疲劳是作业,容易产生事故。

12.阐述需要、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进一步说明如何采取措施才能规避员工的不安全行为。

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决定的,而动机是由需要支配的,所谓需要是指客观的刺激作用于人们的大脑所引起的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

动机的原意是引起动作。

心理学上把引起个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满足某种需要的欲望、愿望、信念等心理因素叫动机。

动机实在需要基础上产生的。

有某种需要不一定会产生某种动机,有某种动机不一定就会引发某种行动。

一个人的行为是受优势动机支配的。

当优势动机引发后果达到目标是,紧张的心理状态就会消除,需要得到满足。

一个需要满足了。

又会有新的需要产生,这样周二你复试的发展下去,从而推动人去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达到一个有一个的目标。

尽量满足员工们的需要,将安全生产作为动机,需要满足后,员工的行为就会逐渐规范,逐渐远离不安全行为。

13.如何理解安全文化的物质特性?

安全物质文化体现在安全器物层次,安全器物层次包括:

人类因生产、生活、生存和求知的需要而制造并使用的各种保护人类身心安全(含健康)的安全工具、器物和物品。

 

安全文化的器物层能够较明显、全面、真实地体现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科技文化特点,直观而外在地反映它所属的文化整体发展水平,即当时的安全文化整体水平。

一切有关安全的社会组织形式以及安全制度、法律、法规。

14.试描述我国安全生产方针的演变过程。

我国安全生产方针大体可以归纳为3次变化,即:

“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

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就是克服长期战争遗留下来的困难,加速经济建设。

而实施增产节约的同时,必须注意职工的安全、健康和必不可少的福利事业。

从而提出‘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的安全生产统一的方针。

文化大革命后,提出了在生产中贯彻安全生产方针,实际上就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经全国讨论后,认为这一提法比较科学,有利于安全生产和遏制事故的发生。

1984年,劳动人事部在呈报给国务院成立全国安全生产委员会的报告中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安全生产方针写进了报告,并得到国务院的正式认可。

1987年1月26日,方针写进了我国第一部《劳动法(草案)》。

从此,“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便作为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而确立下来。

2005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第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第一次指出: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009年1月16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在京召开2009年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

确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15.试述人体生物节律对人的安全生产的影响。

正半周期是高潮期,这是人的心情舒畅,精力充沛,工作成功率高;

负半周期为低潮期,这是人的心情不佳,容易疲劳、健忘,工作成绩低。

生物节律影响着人的行为,尤其影响着人们在生产中的安全。

人在戒律转折点的日子体力容易下降,情绪波动和精神恍惚,其行为波动大。

尤其临界点重叠越多,危险性越大,如果这时工人正在生产岗位上操作,则容易出现操作失误,甚至导致工伤事故的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