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802199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7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化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石化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石化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石化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石化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化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

《石化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化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石化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

2001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现价)4378.40亿元,比上年增长0.66%,增幅比上年(24.26%)回落23.6个百分点;

销售收入完成13283.77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增幅比上年(39.38%)回落38.23个百分点;

实现利润1097.78亿元,比上年下降14.93%,增幅比上年(227.55%)回落212.62个百分点;

亏损企业亏损额190.22亿元,比上年增加9.51%。

全年经济效益增幅前高后低,实现利润从9月份开始已连续3个月出现负增长。

利润的下降主要缘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下降、国内市场油价不到位及化工产品价格大幅下滑。

2001年,主要产品产量继续增长,无机化工产品、农用化工产品、农药、化肥、合成材料、橡胶制品保持了持续增长,原油生产平稳增长,但原油加工量继续下降。

化工产品中有机化工原料、合成树脂中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ABS树脂等进口数量占国内消费量的60%左右。

胶鞋、无机化工原料、化肥和农药,在国家努力扩大出口的政策引导下,出口量大幅增长,进口贸易额那么减少。

在原油加工行业,2001年我国天然原油产量为16493.14万吨,比上期同期增长1.32%,原油加工量为20992.64,比上年同期下降0.41%。

全年生产汽油4124.79万吨,比上年同期下降0.17%;

煤油789.35万吨,比上年同期下降10.08%;

柴油7404.87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4.69%。

其中,柴汽油比为1.80,比上年提高0.08个百分点。

全年生产润滑油353.29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2.14%;

溶剂油182.17万吨,比上年同期下降5.84%;

燃料油1840.97万吨,比上年同期下降9.12%。

数据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其中2001年数据来自国研网数据中心

一般石化工业行业,2001年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无机化工方面:

全年生产硫酸2651.34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2.89%;

盐酸〔含量31%以上〕470.5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5.65%;

烧碱(折100%)738.15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0.86%;

纯碱899.9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9.18%;

商品液氯206.09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2.69%。

有机化工方面:

全年生产乙烯480.67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0.34%;

丙烯477.85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82%;

纯苯198.75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7.41%;

甲醇206.48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4.99%;

甲醛234.4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0.18%。

合成材料方面:

全年生产合成材料1203.84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9.68%,其中聚氯乙烯287.68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20.05%;

聚丙烯树脂322.54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6.27%;

聚乙烯312.24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23%。

2001年生产合成纤维759.6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9.11%;

合成纤维聚合物427.36万吨,比上年下降2.72%;

合成纤维单体288.09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9.19%;

聚酯293.17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21.28%;

塑料树脂及共聚物1203.84,比上年同期增长9.68%。

农用化工方面:

全年生产农药(折100%)69.64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9.03%;

化肥(折100%)3396.52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5.90%,其中氮肥2526.72万吨,增长4.75%;

磷肥739.44万吨,增长8.72%;

合成洗涤剂311.5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5.66%;

合成氨3407.7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2.78%。

橡胶工业方面:

2001年生产生产合成橡胶104.55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9.31%;

轮胎外胎1.34亿条,比上年同期增长8.24%,其中子午线轮胎3918.83万条,比上年同期增长14.83%。

①原油方面,由于全球经济的不景气,再加上美国9·

11恐怖袭击,国际市场对原油的需求日益下降,油价剧烈波动。

布伦特原油价格由年初的25.52美元/桶,先升至2月份的27.38美元/桶,又跌至3月份的24.44美元/桶,继而上涨到5月份本年最高价28.58美元/桶。

“9·

11〞恐怖袭击后,油价持续走低,12月份降到本年最低价19.10美元/桶,比11月份下降了0.47%,同比下降26.45%。

2001年布伦特原油年平均价为24.84美元/桶,比上年下降了3.69美元/桶,降幅达12.94%。

②大局部化工产品价格先扬后抑,市场上升乏力,烧碱销售与价格均保持正常水平。

纯碱价格年初维持了去年年底的较高价位,目前平均出厂价在1100元/吨左右,同比下降8.33%。

化肥价格上半年呈上升态势,7月份价格开始下滑,到11月份平均出厂价为1057元/吨,同比上涨11%左右。

其中,尿素平均出厂价由1月份的1023元/吨上升到6月份的1183元/吨,11月份价格为1050元/吨,到12月份企业平均出厂价为1060元/吨,比上年上涨12%左右,年平均价为1102元/吨。

有机产品市场年初价格走强,目前多数产品价格较低,甲醇平均出厂价最高价为1月份的1863元/吨,12月份降至最低,为1377元/吨,年平均价为1636元/吨;

聚氯乙烯价格持续走低,自年初价格一直下滑,平均出厂价由年初的6530元/吨一路下降到12月份的4625元/吨,降至历史低位,年平均价为5920元/吨,比上年下降30%左右。

2001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业产品销售收入有所减少,化学工业产品销售收入继续增长。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638.60亿元,占石化工业的19.86%,比上年减少9.47%。

其中天然原油开采业2557.09亿元,比上年减少9.91%;

天然气开采业81.52亿元,比上年增长7.10%。

石油加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539.35亿元,占石化工业的34.17%,比上年减少1.33%。

其中原油加工销售收入4181.51亿元,比上年减少2.62%;

石油制品销售收入351.61亿元,比上年增长17.18%。

化学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030.41亿元,占石化工业的45.40%,比上年增长8.64%。

自2001年9月份起,石化工业实现利润已连续4个月出现负增长,2001年实现利润1097.78亿元,减少利润192.70亿元,比上年减少14.93%。

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减少利润占石化全行业减少利润的91.98%,减利的主要原因是受价格下跌的影响。

据统计,2001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全年实现利润971.39亿元,占石化行业的88.49%,减少利润177.27亿元,比上年减少15.43%。

其中天然原油开采业实现利润960.67亿元,减少利润181.06亿元,比上年减少了15.86%;

天然气开采业实现利润10.71亿元,比上年增加利润3.79亿元,增长了54.77%;

石油制品业实现利润3.91亿元,比上年增加2.78亿元。

2001年,石化行业出口贸易平稳增长,进口贸易略有下降。

进出口贸易总额735.04亿美元,比上年下降0.93%。

其中进口额510.00亿美元,下降2.45%;

出口额225.04亿美元,增长2.71%;

贸易逆差284.96亿美元,比上年缩小18.73亿美元。

2001年石化进出口贸易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4.42%,其中进口占20.77%,出口占8.45%。

进口贸易方面,占进口贸易额比重较大的有:

原油及石油制品(占33.30%),合成树脂(占24.12%),有机化工原料(占17.37%),杂项化学品(占5.49%),橡胶及制品(占4.06%),化肥(占3.11%)。

出口贸易方面,占出口贸易额比重较大的有:

胶鞋类〔占22.33%〕、原油及石油制品(占17.18%)、有机化工原料(占14.50%)、无机化工原料(占12.14%)、橡胶及制品(占7.22%)、杂项化学品(占6.06%)、信息用化学品(占3.11%)、合成材料(2.78)%、化学矿(2.72%)〕、农药(占2.44%)。

原油进口6025.54万吨,比上年下降14.09%,进口贸易额116.72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1.60亿美元,下降百分比为21.31%,原油进口数量占国内生产量的36.53%。

原油出口755.06万吨,比上年下降27.66%,出口贸易额13.85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4.62%。

有机化工原料进口1621.18万吨,进口贸易额88.58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4.67%和6.85%,进口增长的产品有:

丙烯、甲苯、苯乙烯、氯仿、丁醇、丙二醇、甲醇等。

进口下降的产品有:

邻二甲苯、对二甲苯、丙醇等。

我国有机化工原料出口169.85万吨,出口贸易额32.63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8.76%和9.78%。

合成树脂每年进口数量较大,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ABS树脂等进口数量占国内消费量的60%左右。

2001年,合成树脂进口1649.81万吨,进口贸易额123.02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5.12%和7.10%,其中聚丙烯进口208.65万吨,进口贸易额13.61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7.20%和18.95%;

聚苯乙烯进口136.84万吨,进口贸易额10.67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91%和0.84%;

聚氯乙烯进口243.09万吨,进口贸易额13.98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1.44%和8.67%;

ABS树脂进口142.6万吨,进口贸易额14.56亿美元,比上年分别下降2.97%和4.70%。

2001年,合成材料出口43.98万吨,出口贸易额6.26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04%和6.31%。

橡胶及制品进口贸易主要集中在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2001年橡胶及制品进口贸易额211.3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00%。

橡胶及制品出口贸易出口贸易主要集中在轮胎产品,2001年橡胶及制品出口贸易额为16.2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8%。

在农用化工产品中,我国化肥总供应大于总需求,2001年进口量下降,出口量大幅增长。

2001年全国化肥进口1108.84万吨(实物量),比上年下降6.75%,进口贸易额15.8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8.31%。

化肥出口287.33万吨,比上年增长14.71%,出口贸易额3.8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12%。

〔二〕石化行业开展现状及问题

我国石油化工经过30多年的迅速开展,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石油化工产品在生产能力、产量、品种和技术水平上都已具有相当规模和水平,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1〕主要石化产品的生产能力位居世界前列

截至1999年底,中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到达2.76×

108t/a,加工原油1.76×

108t,生产汽、煤、柴油三大类油品1.05×

108t,可根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1999年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居世界第四位,乙烯生产能力居世界第5位;

1998年合成树脂产量居世界第5位,合成橡胶生产能力居世界第4位,合成纤维生产能力居世界第1位。

〔2〕局部石化技术可以立足国内

中国炼油工业主要是通过自主开发的技术开展起来的,催化裂化、渣油加氢处理、加氢裂化工艺技术已经到达国际先进水平,局部工艺技术已出口国外。

石油化工技术在引进、消化、吸收的根底上有所创新,自行成功开发了乙烯裂解炉、环管法聚丙烯等一批成套的工业化生产技术。

自主开发的连续重整、加氢裂化、聚乙烯、聚丙烯等国产催化剂已经成功地替代了进口催化剂,催化剂国产化率已超过85%,局部重要催化剂到达了国际先进水平。

石油化工技术和装备开始从单向引进向有进有出的双向交流与合作转变。

〔3〕初步形成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行业体制

1998年中国石油和石化工业完成了行业管理体制改革和行业内最大的国有资产重组,按照上下游、内外贸和产销一体化的原那么,分别组建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重组后两大集团公司分别拥有一定比例的上游勘探开发和原油加工业务,具有控股的负责进出口业务的原油及成品油外贸公司。

省市石油销售公司划转两大集团公司后,进一步强化了集团公司的产销一体化优势,形成了遍布全国的成品油批发、零售网络。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石化企业引进外资速度加快,产权结构趋向多元化。

2、石化行业的问题

虽然我国石化取得了长足的开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石化工业超常开展,一方面推动了工业化结构调整与升级,为世界各国进行工业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更多的技术、资金以及贸易时机,另一方面也给开展中国家带来了严重的市场冲击。

中国石化工业在很多方面面临着严重挑战,行业本身也存在很多的问题。

〔1〕规模小、能耗大

以石化产品的龙头乙烯为例,我国现有18套乙烯生产装置,其中大于30万t/a级别的有11套,占总生产能力的39.3%。

就乙烯工业而言,20世纪80年代是45万t/a;

90年代是60万t/a。

目前国外一些大石化公司正在加紧建设一批年产90万t甚至于200万t的大型裂解装置。

而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燕山石化乙烯裂解装置今年9月底扩建后也仅仅到达66万t/a的规模,由于装置规模小,因而物耗能耗大,经济效益低。

乙烯生产的能耗,国外一般水平在1996年时,石脑油裂解为600Kg标油/t乙烯,轻柴油为700Kg标油/t乙烯,而我国平均能耗为849Kg标油/t乙烯。

〔2〕人工本钱高

1998年,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在世界500强中排名第73位,实现销售收入2818亿元,实现利税265亿元,净利润34.9亿元。

而以排名在第55位的美国杜邦公司与之作了比较:

1998年杜邦公司的营业收入为391亿美元,中石化那么是340亿美元,营业收入差距不大,但利润的差距那么极惊人:

杜邦公司是44.8亿美元,中石化却只有1.9亿美元;

其次,杜邦公司的雇员为10万人,中石化那么高达119万人,中石化集团11个人创造的价值还远远抵不上杜邦公司一个人创造的价值。

据测算,1998年石化集团公司人工费用占了总本钱的9.2%,而国外同类公司仅占5%;

石化集团公司创造1元的利润需投入的管理费和销售费为国外公司的8~9倍。

〔3〕企业优胜劣汰机制尚未形成

由于相当一批劣势企业不能及时退出市场,土炼油、被关闭小炼油厂仍有死灰复燃的可能。

兴旺国家的石化工业已到了工业成熟期,但是中国还是在从粗放型管理转到集约型管理。

所以目前石化行业面临着双重压力,一方面要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又要跟上国际石化行业第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步子。

〔4〕石油工业内部的行政分割,限制了中国石化工业向集约、大型、深度化开展

从1981年到1997年,国家先后批准成立了六大石化公司,再加上遍布全国各地的地方石化中小生产企业,使我国石化工业按行政和地区形成了纵向的国家几大公司分割与纵向地方政府管理的分散游离局面,人为地造成了中国石化工业上下割裂、陆海分散、产销脱节、内外贸分灶的各自封闭的经营与管理体系。

这种分割的体制,加深了上下游生产企业在经济利益上的冲突,不能使用有限的石油资源按照市场机制得到优化配置,造成了大量低档次的重复建设和引进,也限制了企业间的技术协作开发与上下游企业间的产品延伸和开展。

〔5〕产品种类少,档次低,精细产品缺乏

以三大合成材料(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为例,在中国合成树脂消费中,五大通用树脂(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ABS/AS)占绝大多数,超过90%。

但是,国内产品所占的比例却一直在43%左右。

这说明,对于国内新增需求所形成的市场,国内厂家很难挤占,说明了国内生产的合成树脂质量和品种牌号不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国内生产的合成树脂除品种牌号外,专用料产量仅为总产量的13%,80%需要进口,至今不能生产汽车、家电等高档专用料。

而通用料销售不畅,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企业产品中普通类型产品占绝大多数,差异化产品、高附加值产品的比例很小,精细化工那么更小,国际大石化公司中杜邦公司的精细化学品的比例为40%左右,而中国石化总公司的比例还不到4%。

〔6〕企业内部管理落后,经济效益低下

这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人才流失严重。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大局部国有企业一方面冗员过重,不能按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配置劳动力;

另一方面,优秀人才在大量流失,企业中懂技术,懂业务的人员越来越少,导致企业员工队伍素质下降,开展乏力,效益滑坡,扭亏和很难。

人才的流失,给企业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使企业的正常生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装置出现一些故障时很难得到及时处理和解决。

二是维修费用高。

国外的乙烯装置一般为5年一大修,而我国的乙烯装置大多刚刚实现2年一大修。

国外的乙烯装置连续运转不停车的时间一般为3~6年,而我国的乙烯厂中连续运行的最长记录为上海高桥石化公司创造的32个月。

原石化总公司到1996年3年一修的装置只有8.5%,2年一修的装置为37%,1年一修的装置为44%,由于连续运行的时间短,所以造成我国乙烯装置的维修费用高。

三是固定资产投资高、效益差、资产利润率低。

由于国产化程度低,设计水平低,投资约束机制不健全,市场不标准,以及“企业办社会〞等原因,石化装置建设工程往往总投资过高。

北京乙烯工程开工之前预算为65亿人民币,建设完工后,实际投资为97亿人民币。

据测算,一般情况下,相同产品,相同规模的工程投资,国外比我们低20%~30%。

原石化集团公司1998年资产利润率是0.82%,而国外石化公司的资产利润率普遍在8%~9%之间。

〔三〕石化工业开展的特点

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石化产品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有力推动了石化工业的开展。

一般来讲,石化产品的开展速度远远高于GDP增长速度。

如美国20世纪80年代石油化工开展速度是其GDP增长速度的7~10倍,迄今仍维持着1.1~1.2倍的水平。

目前,全球石化开展已渐趋平缓,但开展中国家的开展仍有很大空间。

一般的讲,石化工业有如下特征:

1、与其他行业关联度高

   石化工业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与所有的产业部门有着极强的技术经济联系。

交通运输行业离开了炼油工业生产的汽、柴、煤油和润滑油就开动不起来;

汽车制造中,汽车内、外饰件、车身、发动机、油箱等逐步被塑料件所取代,生产汽车轮胎的合成橡胶和帘子布也出自石化。

农业生产中所用的化肥有相当一局部是由石油化工生产的,对农业增产发挥重大作用的农用地膜的原料也来自石化。

随着石油化工的开展,纺织业所用的纤维中天然纤维的比例正逐渐减少,以优越的性能和低廉的本钱取胜的合成纤维其市场份额越来越大。

建筑业中以塑料为原料的门窗、隔断用材、排水管道、室内外装饰材料以及各种涂料迅速流行起来,成为未来建筑业的开展趋势。

2、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

石化行业的另一特点是资金技术密集度高,是高新技术的吸收器和技术进步的强大推动杠杆。

石化行业经常要求在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强腐蚀的环境下进行,连续化生产对自动控制的要求十分高,因此,机械、电子、冶金、化学等高科技在石化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石化工业的开展又直接促进了这些产业的技术进步和相应前沿科学的开展,带动整个国家技术水平的提高。

正由于石化行业的强高新技术吸收效应,也使石化行业的产品具有附加值高、效益好的特点。

石化行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需要投入巨资才能使一套石化装置建成投产,石化行业的进入本钱很高,而这些本钱必须通过规模的扩大才能有效地降低。

目前炼油业具有国际竞争力规模是1000万吨/年以上,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乙烯生产规模在80年代是40万吨/年,90年代是60万吨/年、甚至80万吨/年以上。

3、具有垄断性

石化行业因其资金技术密集度高,再加上石油资源的限制和较为集中,因而产业集中度在各产业中最高,具有明显的垄断特征。

4、存在周期性

石化工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因而也具有很强的周期性。

石化行业周期性特征极为明显,表现为石化产品价格波动大,导致企业产量、收入、利润、现金流量、投资等方面呈现极强的周期性,而其根本的原因是石化工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

石化每一投资工程耗资巨大,例如一套30万吨乙烯装置就耗资近150亿人民币,而这些巨额资金的投入必须是分阶段的,因而工程建设的周期较长。

石化工业生产能力的形成是间断的,石化产品的供应与需求的不平衡是一种常态,因而石化行业就容易出现周期性波动。

石化工业有自身的景气周期,而这种周期与世界经济周期并不完全同步。

例如,美国石化工业的利润每7-9年一个轮回,乙烯利润从1995年开始下跌以来到20世纪末降至谷底,2001年开始上升,2003年将到达顶峰,预计亚洲和欧洲石化工业利润也在2003年到达顶峰。

在一段时期内,我国石化工业在开展趋势上将面临如下特点:

石油化工实施经济规模是降低生产本钱的有效途径之一。

目前,世界最大炼油厂加工能力达4085万t·

a-1,最大单系列炼油装置规模达1250万t·

a-1(常减压蒸馏)。

利用世界各国的实践证明,实施炼油&

#0;

&

化工一体化战略,是优化石油资源利用、提高石化企业经济效益的最正确途径之一。

它除了优化资源配置以外,还可以减少库存和贮运费用,减少公用工程费用,减少营销费用,不受市场需求和价格波动的影响,可以使25%的石油产品变为高附加值的石化产品,企业的资金回报率提高2%~5%。

3.产品系列化,品质高档化

产品的系列化是石化产品开展方向,品质高档化是石化产品占领市场的一大优势。

随着科学管理水平的提高,石油化学装置逐步朝着长周期运转方面开展。

国际上石油化工装置目前普遍为两年一大修,有的达三、四年一大修,美国最长的运转周期已达七年一大修。

〔四〕国际石化行业开展

2001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每况愈下。

前年,欧佩克原油每桶平均价格高达27.60美元,而去年截止11月份那么跌到了每桶17.65美元。

为了稳定市场,欧佩克去年前9个月曾三次削减原油日产量达350万桶,但限产保价措施并未取得明显效果。

非欧佩克产油国大量增产和欧佩克成员国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