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自评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801851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育工作自评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德育工作自评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德育工作自评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德育工作自评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德育工作自评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德育工作自评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德育工作自评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工作自评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德育工作自评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结合学校的现状和社会、时代对于人才的需要,南模中学提出“学习型、温馨型,数字化、国际化”的“两型两化”办学目标,致力于培养“四个模范”式的优秀学生的育人目标。

南模中学德育工作围绕培养“四个模范”式的优秀学生展开,为实现育人目标提供有力的德育支持。

南模中学要努力培养的“四个模范”式的优秀学生具有以下的人格特质:

求知的模范:

热爱学习、主动求知、学养丰厚、善于创新→做知书达理的文明人

生活的模范:

强健儒雅、勤俭敬信、遵纪守法、务实乐观→做身心和谐的健康人

爱国的模范:

热爱祖国、自强自立、正直奉献、民主仁和→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进取的模范:

不畏艰难、竞争开拓、勤于实践、积极有为→做开拓进取的现代人

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自1959年成为上海市首批市重点以来,作为一所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在教育、教学特别是德育方面担负着向其他学校辐射的责任,以身作则、以身示范,将更多的德育经验与兄弟学校交流、共享、探讨,推动教育发展。

近年来,南模中学先后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中学生行为规范示范学校、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上海市数理技术实验学校、上海市绿色学校、北京2008奥林匹克示范校等。

南模百年的德育传统是一笔财富,是学校向着更高目标发展的资本和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二期课改、素质教育的深入给南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创造了新的发展契机。

南模中学确立了“两型两化”的办学目标和培养“四个模范”式优秀学生的育人目标,给学校德育的发展、现实责任以更高、更新、等全面的定位。

二、营造氛围、形成机制,科学辩证地处理好“教育矛盾”

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德育工作的开展致力于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践行人格教育,培养创新精神。

在温馨的“学习型大家庭”中形成有效的德育机制和德育模式,在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化过程中,对于几大矛盾的把握是形成有南模特色德育工作的关键。

1、宽松环境与扎实学力

南模中学“两型两化”的办学目标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营造

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和轻松的氛围,使学生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扎实学业、培养兴趣、健康成长。

所谓“宽松”并不是指无限制的放松,“宽松”是“宽舒松快,是一种和谐的环境。

”营造宽松的校园环境更有利于老师教学精力的集中,使老师不用无谓地将精力耗费在条条框框的管理上,而是让学生自己进行管理,使管理更具人性化。

“宽松校园环境”是一种平等、互动、协作、友爱、开放的教育教学环境。

在宽松环境下培养出的学习能力更加自主,更加坚固,更能适应社会的要求。

创设宽松环境,注重个性发展,践行人格教育是南模突出的特色。

我们学校的特色项目篮球、交响乐、美育等也都体现了这一办学特色。

当然,“宽松”是围绕育人目标,在一定前提和条件下,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精心营造出平等、互动、协作、友爱、开放的“学习场”。

如学校在高一、高二开展学军、学农、学工等活动,让学生在课余体会到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德育;

南模中学的社团活动向来丰富多彩,由学生自主发展、自我管理,形成了特有的校园社团文化;

在课程的设置上,南模学生能根据兴趣、爱好、特长等参加相应的拓展、研究课程的学习,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选择性。

宽松环境与扎实学力之间联系密切,宽松的环境是建立在扎实学力基础上的。

学生有了扎实的学力才能更好地在宽松的环境中成长。

一百多年来,南洋模范中学毕业的四万多名学生的足迹遍布祖国各地和海内外。

他们在各行各业为社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有39人次成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院士。

如计算机专家王选,水利水电工程专家张光斗,物理学家哲学家何祚庥,氢弹原子弹功臣唐孝威,通信与电子系统专家陈俊亮等。

我们有理由相信,当代南模学生也必定能在宽松的环境中更好地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扎实的学力。

2、德育与智育

学校的德育和智育开展是一对矛盾,如何在互相不影响的前提下,使两者

互相结合,相互促进,达到效率的最大化。

在社会、学校、家长注重学生智育发展的同时,往往会忽略学生的德育。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

“德是做人的根本。

”南模中学始终坚持德育与智育的统一和结合,围绕着培养“四个模范”式优秀学生的育人目标,寻找德育与智育之间的平衡。

学校通过各类榜样的确立,通过优秀校友事迹、身边优秀同学榜样等的教育,使德育工作的开展更生活化。

青年党校、团校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党、团知识的同时,明确自身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德育与智育之间相互促进。

所谓“厚德方可载物”,学生有了良好的德育基础,有了积极向上、健康的思想认识才能更好地发挥和运用智慧、学识。

同样的,品德、情操的完善也建立在智育发展之上。

3、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学生是主体,德育的目标、途径、方式方法都要围绕着

学生主体的需要开展。

在德育工作中,南模中学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德育主体,围绕培养“四个模范”式优秀学生的育人目标,构建激励性的德育模式。

其中,教师是主导。

教师不仅对学生的言行起到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更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引导,鼓励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南模以培养“四个模范”式的优秀学生为德育工作的目标,以促进学生养成健全人格为工作中心,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中建立学生自主管理体系为切入口,强化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以开放式激励为主要评估手段,以构建激励性主体德育模式为德育实验研究的重点,使南模学生由爱国、明礼、诚信、守法的好公民发展为“四个模范”式的栋梁之材,以模范地实施人格教育对外输出德育经验。

南模以营造团队精神,形成学习型组织为目标,利用校内外优势教育资源,通过自我培训与组织培养相结合,自我超越与团队合作相结合,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与文件,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和专业化发展,加强教职员工的职责意识和教育服务能力,并结合完善校内竞争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来促使教师打造模范人格、树立美好形象,让更多“四个模范”式的教师培养出更多“四个模范”式的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才能使学校德育的开展更贴近生活,更具实效性和层次性。

教师对学生人格健全的指导和引导是关键。

学生主体的意义在于德育工作从学生角度出发,面向学生开展,而教师主导的意义在于教师在学生德育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两者缺一不可。

三、以班级文化建设为枢纽型抓手,创建积极、和谐南模校园,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登上新台阶

班级是学校重要的构成细胞,也是学生学习、生活、交流的基本场所。

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在于形成班集体共同努力的目标和愿景,加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班级成员的自豪感、荣誉感。

班级文化建设对校园文化建设有推动和促进作用,以班级文化促进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带动班级文化,形成师生共建的价值取向,努力营造高雅、高品质、高层次的校园文化氛围。

南模中学以班级文化建设为枢纽性抓手来实现培养“四个模范”式优秀学生的育人目标,各班在班主任的关心指导下就如何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和思考,并根据本班的特色和同学们的心理需求及共同愿景拟定了各班的班级文化建设思考方案。

南模中学于2007年2月举行了“班级文化建设”启动仪式。

2007年3月正式开始进行南模中学“班级文化建设”实践探究,围绕着精神形态、物质载体、特定活动这三方面的10项主要内容来展开,它们是:

班级文化主题、班级奋斗目标、班规班训、班徽、班歌、教室的布置和美化、班级爱心行动、班级日志、班级网页、班干部队伍建设和主题班会等,从而形成初步的理念基础和操作模式及方法,在推进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达到育人目标。

南模中学开展的班级文化建设是人格教育的发展和延续,构建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班级文化”是为了培养“四个模范”式的优秀学生,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学习型、温馨型的校园。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德育工作自评总结汇报

(2006年10月25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和专家:

  首先,我代表迎接德育评估领导小组,对河南省德育工作评估专家组来我校检查、评估表示真诚地欢迎。

受校党委委托,我向专家组作德育自评汇报。

对于此次德育工作评估,我校党委十分重视,按照省委高工委、省教育厅的文件要求,从去年年底就进行了部署和认真准备。

但是,由于我校改建普通高校时间不长,办学基础薄弱,各方面条件有待于进一步改善、提高,德育工作水平与兄弟院校相比肯定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希望借助此次评估得到诸位领导和专家的指导帮助。

下面,我代表学校党委分七部分汇报近两年来我校的德育工作情况。

  一、学校基本情况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是直属于公安部的公安普通高校,也是我国唯一的培养铁路公安专业人才的公安院校。

我校自1950年经中央人民政府原政务院批准在北京成立后,50多年来在全国各地辗转迁移,历经磨难,我们曾形象地概括为“北京建校”,“辗转沈、沪”、“西安复建”、“唐山受挫”、“迁建郑州”等五个主要时期,历史沿革为:

  1950年,“铁路公安学校”在北京成立;

  1953年,学校迁沈阳,与“东北铁路公安学校”合并更名为“铁道公安干部学校”;

  1957年,与原中央公安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前身)上海分院合并,迁往上海;

  1963年,学校改称“铁道人民警察学校”,移迁西安;

  1972年,因铁道部、交通部合并,学校迁往唐山,改称“交通部公安学校”;

  1974年,铁道、交通两部重新分离,学校更名为“铁道部唐山公安学校”;

1976年7月28日,毁于唐山大地震,校舍、人员损伤惨重;

  1980年,经铁道部、河南省协商,学校迁建郑州,更名“铁道部郑州人民警察干部学校”;

1984年,成立“铁道部郑州公安干部学院”,开展成人教育,同时继续举办中专教育;

  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划归公安部管理;

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成为目前河南省境内唯一的中央国家机关直属院校。

  目前,学校占地584余亩(含新校区384亩),校舍建筑面积125000余平方米,图书馆藏书40余万册(其中,纸质图书20万册,电子图书20余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300万元,拥有基础实验室、公安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场馆23个,多媒体教室46个。

  现有教职工360人,专任教师165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60人。

教职工中,具有硕士学位者30人,在读博士生2人,在读硕士生15人。

广大教师师德高尚,教风端正,治学严谨。

  我校目前设有侦查系、治安系、公安管理系、法律系、公安基础教研部、政治理论教研部、警体教研部等7个教学系、部;

先后开设有刑事侦查、国内安全保卫、经济犯罪侦查、刑事科学技术、治安管理、警察管理、信息网络安全监察、警卫、安全保卫、公安文秘、司法鉴定技术、法律事务等10多个专业,面向全国(除台湾、香港、澳门外)各省、市、自治区招生。

  学校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政法工作需要的专门人才”为目标,坚持政治建警和从严治校的方针,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突出铁路公安特色教学,为全国铁路公安机关输送了大批高素质公安专业人才。

仅从唐山迁建郑州的20余年间,我校已为铁路公安机关培养各类毕业生2.1万余人,大部分成为各级铁路公安机关的骨干,有200余人担任处级以上领导职务,20余人担任铁路公安局局级领导,有6000余人次立功受奖,140余人次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或荣获“五一”劳动奖章等,17人英勇牺牲,涌现出“欧阳海式的好民警”雷宏和陈程、刘文团、安居胜、杜海平、袁佳、潘国江、易长庚等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

  

  二、迎评工作情况

  接到《中共河南省高校工委、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对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工作进行评估的通知》(教社政〔2005〕659号)后,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几次专题研究,并将该项工作作为2006年重点工作内容进行安排。

同时,全校动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迎评促建,为迎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一)加强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为保证迎评工作的有序开展,去年12月底,学校成立了德育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领导小组在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学校德育评估工作的组织领导。

领导小组由校党委副书记、政治委员盛清宪任组长,副校长管曙光、江宜怀任副组长,成员由各部门负责人组成,评估办公室设在党委宣传部。

我们制定了《迎接德育工作评估实施方案》、《德育工作实施细则》,修订了《校园文化建设实施纲要》、《大学生心理健康实施细则》和《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德育工作自查评估指标体系、标准及任务分解表》,认真把握评估指标体系标准,对各项任务进行了认真的分解,明确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提出了工作责任和明确要求,规定了完成时间和工作标准。

全校形成了领导重视、全员行动、分工明确、交叉协作的工作格局。

  

(二)周密部署,精心安排,有序进行

  在全面动员、分解任务的同时,学校对迎评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和精心安排,以保证迎评工作的有序进行和高质量完成。

我校迎评工作先后共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2005年12月10日—2006年3月10日)。

要求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各系部要根据学校德育评估工作的安排部署和《自查评估指标体系、标准及任务分解表》的要求,制定具体落实计划,将各项评估指标分解到人,专人负责,限期完成,做到资料齐备、记录翔实、内容丰富、规范完整;

根据学校整体日程安排,要有阶段性整改措施及进度要求。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2006年3月10日—6月10日)。

要求有关职能部门和各系部按照责任分工,认真开展工作,抓好落实,按要求上报评估材料。

校迎评办对有关职能部门和各系部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专项督促检查。

  第三阶段——整改提高(2006年6月10日—7月31日)。

根据督查的情况,迎评办对各部门提出整改意见;

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各系部按照整改意见进行整改,完善有关资料和相关证明材料等;

迎评办归纳整理学校德育评估档案资料,起草学校德育评估报告。

  第四阶段——迎接评估(2006年8月1日—专家组到校评估前)。

组织有关专家对学校德育评估情况进行模拟评估,并根据模拟评估情况进一步补充完善学校评估资料和评估档案,修改、完善学校德育评估报告;

同时,做好迎接省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德育评估的一切准备工作,营造迎接德育评估工作的浓厚氛围。

  在整体安排下,领导小组在各阶段及时召开会议,对工作及时进行总结交流,并对下一阶段工作及时作出安排,保证了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经过半年多的紧张工作,我校迎评工作有了明显成效:

补充完善了德育工作相关制度、方案和措施10余项;

在原有基础上重新布置了校史展览室,重点突出了德育工作;

依托校园网络建立了思想政治工作园地;

编印了反映学校办学成果和德育教育成果的宣传画册;

在校内醒目地段布置德育和迎评工作宣传栏5期;

在学报2006年第3期刊发了迎接德育评估的彩色插页;

编发迎评专题简报6期;

通过全国铁路公安机关收集、整理了我校毕业生立功受奖情况和先进事迹材料;

对在校生开展问卷调查2次;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申报表1份,申报材料4卷,档案材料10余卷。

  三、我校德育工作的基本情况

  多年来,尤其是近两年以来,我校党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党中央、公安部党委、河南省高工委以及相关部委一系列关于加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文件精神,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刻认识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方针,坚持政治建警,以德治教,以德治校,大力推进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

近两年来我校德育工作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一)建立并完善了校党委领导下的德育工作体制。

学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德育工作实施方案、实施细则和相关工作制度。

  

(二)构筑了全员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

目前我校已初步建立起一支具备一定规模、人员相对稳定、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较高的专职学生管理干部队伍,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教学水平较高、专兼结合的“两课”师资队伍;

通过长期坚持师德和教风建设,强化了全体教职员工的育人意识,形成了德育工作的合力。

  (三)根据铁路公安院校的性质和特点,不断创新、丰富德育工作形式和内容。

一是注重专项教育。

主要开展了形势与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新生入学教育、警察职业道德教育、就业指导与毕业教育、国防安全教育等;

二是重视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

通过营造浓郁的教育氛围和良好的成才环境,把德育工作渗透到办学的各个环节,通过文化建设促进德育工作。

三是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德育功能,依托全国铁路公安机关建立了多个固定的社会实践教育基地;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做好贫困学生助学工作。

  (四)坚持对学生实施严格的封闭式警务化管理。

学校坚持政治建警、从严治校的方针,对学生实行严格的警务化管理。

按照《人民警察内务条令》、《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规定》和校纪校规,坚持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训练,严格纪律;

狠抓一日生活制度,落实警务风纪、内务卫生、早操训练、文体活动等;

根据《学生综合素质量化考核评分细则》,量化警务化管理目标,强化学生的警察意识和纪律作风养成;

充分发挥学生管理干部在学生工作中的管理、教育和服务作用,实施生活管理、学习指导、思想教育、校园文化为一体的管理教育制度,形成了“言之有规,行之有范,严而不死,活而不乱”的学生管理工作特色。

  (五)德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具体表现为:

一是德育工作队伍得到加强。

目前我校共有专职德育工作人员53人,兼职德育工作人员6人,初步建立起了一支能适应德育工作需要的专兼职干部队伍。

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得到了加强和提高。

目前,我校共拥有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12人,其中硕士生6人,占我校硕士生总数的20%;

教师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5人。

1名教师因授课质量突出被公安部评为全国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优教师,荣立二等功并受到公安部领导亲自颁奖,教师节期间部领导还亲切慰问。

三是绝大多数在校生政治上要求进步。

在校生中,提出入党申请的人数占60%以上,每年发展党员的比例保持在10%以上。

学校特别注重加强学生党团组织建设,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严格入党手续,把好党员发展质量关。

四是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得到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逐步得到体现。

多年来,由于学校党委重视,措施有力,齐抓共管,使“关心政治、爱党爱国、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忠于公安事业”已成为我校大学生的思想主流,在校生对于各种活动参与面达80%以上。

学校倡议“千人无偿献血”活动,参与的教职工和学生超过1500人,占在校生和教职工的1/2,献血量超过2万毫升。

在校生继承历届师生爱岗敬业、勇于奉献、忠诚铁路公安事业的优良传统,以“欧阳海式的好民警”雷宏,和陈程、刘文团、安居胜、杜海平、袁佳、潘国江、易长庚等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不断涌现出新的先进人物。

如2002年我校学生苗春阳在实习期间从冰冷的水库中勇救落水群众,被郑州团市委授予“舍己救人好青年”称号;

2005年我校王超同学在锦州铁路公安处实习时为控制一名无人监护的精神病人,维护列车正常运行而身负重伤;

2004—2006年间,我校共有780多名毕业生积极奔赴边疆和西部贫困地区,到基层公安机关和艰苦环境中工作,建功立业。

  四、主要政策

  

(一)制定、实施了《学校领导联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制定、印发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二)给专兼职学生队长实施发放队长津贴,体现对学生管理干部辛勤工作的关怀,鼓励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三)从青年教师中选拔优秀专任教师担任兼职学生队长。

  (四)学校组织外出参观、考察和学习时让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队长享受支部书记和副教授级待遇,给有关同志提供更多的学习、提高机会。

  (五)学校规定新接收的大学生必须首先到学生管理工作一线锻炼。

  (六)对荣获全国思想政治教育特优教师称号以及教育教学中有突出贡献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

  (七)在学生处设立专职政委,主抓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八)在新生招录时严格政审工作,确保质量。

  (九)做好贫困生贷款助学工作,加大每年贫困生在奖、贷、助、补、免等方面的力度。

  (十)每年为学员提供爱心助学岗位80多个,尽可能解决贫困学员的实际生活困难。

  (十一)重视发挥社会实践德育功能。

每年拨出专款用于在全国铁路公安机关建立实习、实践基地。

  五、几点工作体会

  

(一)健全全员育人格局是保证德育工作取得实效的基础。

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体到一所学校来讲,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形成最大合力,真正取得实效。

近几年来,我校党委高度重视,将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作为经常性的工作抓紧抓好。

通过健全专兼结合的德育工作队伍,完善领导体制,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开展专项教育,建设良好校风、教风,促进优良学风等措施,强化教职工全员育人的意识,凝聚德育教育工作合力,优化德育工作环境,创新德育教育方式方法,德育工作效果正越来越多地显现出来。

  

(二)建立健全德育工作制度是做好德育工作的保证。

好的制度是工作取得实效的根本保证。

几年来,我校充分发挥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初步形成了具有公安特色、适应时代要求、符合我校实际的良性工作机制。

通过突出德育在党委议事日程中的重要地位来突出德育工作在办学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建立德育工作党政联席会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明确相关职能部门职责等为开展德育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通过出台各种强制措施和优惠政策初步建立了动、静结合的德育工作队伍;

通过开展多种专题教育来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和甘于吃苦、甘于寂寞的奉献精神。

  (三)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德育建设主导作用。

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队伍和学科建设来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龙头和带动作用;

按照教育部和公安部的要求,不断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课程建设,充分发挥政治理论课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

我们深切体会到以马列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中心内容,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不断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向学生系统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和《形势与政策》等课程。

开设多种形式的专题讲座,确实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利观、世界观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基层党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模范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我们把基层党团组织建设和学生党员的发展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来抓。

按照公安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