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农村社区儿童安全饮水调研报告重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799328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34.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注农村社区儿童安全饮水调研报告重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关注农村社区儿童安全饮水调研报告重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关注农村社区儿童安全饮水调研报告重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关注农村社区儿童安全饮水调研报告重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关注农村社区儿童安全饮水调研报告重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注农村社区儿童安全饮水调研报告重庆.docx

《关注农村社区儿童安全饮水调研报告重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注农村社区儿童安全饮水调研报告重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注农村社区儿童安全饮水调研报告重庆.docx

关注农村社区儿童安全饮水调研报告重庆

2013壹基金大学生暑期社会调研

——农村儿童饮水安全调研报告

(重庆Greenba正青春队)

1.调研的背景

壹基金本着“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秉承“全球一家人”的理念,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搭建公益平台,推动公益产业的发展。

壹基金战略模式为“一个平台+三个领域”,即搭建专业透明的壹基金公益平台,专注于灾害救助、儿童关怀、公益人才培养。

儿童关怀:

壹基金关注处于困境中的儿童的需求,改善他们在教育、卫生和营养方面的条件,营造健康成长的环境。

2012年,为了推动高校社团和大学生了解我国的灾害现状,研究灾害对儿童造成的影响,培养灾害管理领域的后备力量,壹基金与济溪环境交流网携手启动“2012大学生自然灾害调研计划”。

继该项调研之后,2013年,为了促进社会对农村儿童水与卫生健康现状的关注,推动高校学生参与农村水与卫生健康的调查,提高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培养水安全领域的后备力量,壹基金与济溪环境交流网络携手启动“2013大学生社会调研计划”。

据新华社电,我国“十一五”时期农村水利建设取得巨大跨越【1】。

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农村水利发展的高潮期。

水利部部长陈雷28日介绍,过去五年,中央和地方不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建立健全以“民办公助”“以奖代补”、农机具购置补贴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水利政策扶持体系,“十一五”时期农村水利中央投入达到1027.7亿元。

“十一五”时期,国家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取得快速发展。

累计安排中央资金590亿元,加上各级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和群众自筹,建设各类农村集中饮水工程20多万处,平均每天新增供水能力1680多万立方米,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覆盖率达58%,累计解决了2.13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

2015年将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经国务院批复,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水利发展规划(2011-2015年)》。

十二五规划期间,我国将全面解决2.98亿农村人口和11.4万所农村学校的饮水安全问题,使全国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提高到80%左右【2】。

水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获得安全饮用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事关群众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在发展中国家,80%的疾病是由不安全的水和恶劣的卫生条件造成的,妇女儿童受危害最严重。

要减少疾病、拯救生命,最行之有效的措施就是使所有人得到安全的饮用水。

我国农村有3亿多人饮水不安全,高氟、高砷、苦咸、污染等水质问题已严重影响到群众身体健康,水量不足、季节性缺水、取水不便问题严重影响着群众的正常生活,解决农村饮水安全是农民的迫切需要,更是农村弱势群体妇女儿童的迫切需要。

2.研究范围

本次调研主要针对农村儿童饮水安全,从教育局入手,逐步到学校,到学生以及学生的家庭,自上而下全面了解农村儿童饮水状况。

针对教育局,我们了解内容:

全县人口分布,农村基本分布的基本情况;全县中小学整体状况,以及中小学环境和饮水安全工程进展。

学校领导人:

该校整体情况,学校环境,学校饮水设施等。

学生:

在校环境与学校饮水状况;学生本人生活习惯等。

入户调查:

学生所在家庭环境,饮水条件等。

3.调研主要方法

3.1重庆市潼南县崇龛镇

重庆市潼南县崇龛镇位于潼南县城西北部,距县城30公里,琼江河27.35公里穿境而过,东靠双江、南靠柏梓、西靠四川的安岳县,北靠四川的遂宁市。

幅员面积8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45728亩(田23074亩、土22654亩),12548户,5237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809人);镇辖16个行政村(其中坝地村9个,坝地面积10800亩。

沟地村7个),1个社区居委会,140个村民小组,3个居民小组,场镇面积达1.5平方公里,小城镇已建成三街八路,常住人口10000余人。

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30505万元、粮食产量18345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766元。

社会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3.2崇龛镇的特殊性

崇龛镇位于潼南县城西北部,距县城30公里,琼江河27.35公里穿境而过,东靠双江、南靠柏梓、西靠四川的安岳县,北靠四川的遂宁市,境内水资源丰富,每年汛期都有洪灾发生。

①.2005年8月7-10日,潼南县崇龛镇遭遇10年一遇暴雨及过境洪涝灾害袭击,直接经济损失达893万元。

②.2008年,受到过境洪水和强降雨影响,潼南县崇龛、太安、柏梓镇场镇和部分村社进水,初步估计有600多人被困,其中,崇龛镇通讯、道路全部中断。

③.2010年,7月16日-17日晚,潼南县和琼江上游(四川遂宁、乐阳等地)普降大到暴雨,琼江沿岸的柏梓、崇龛、太安、塘坝等乡镇受洪涝灾害较重。

④.2012年,西南洪灾,受灾最为严重的重庆市潼南县崇龛镇,由于水势上涨过大,道路交通已被中断近10个小时。

⑤.2013年,55年来最强暴雨猛袭潼南。

受其影响,崇龛、柏梓等10个乡镇出现严重洪涝灾害,受灾最严重的崇龛镇一度出现救援告急。

洪灾过后,饮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如何针对洪灾过境后快速净水成了较为迫切的问题。

针对崇龛镇连年洪灾重地,我们希望对灾后饮水安全做一个全面的调研,同时进行相关方面的知识普及,使得洪灾后饮水难题得以缓解。

3.3抽样

针对崇龛镇的地形,我们选择了镇中心的崇龛镇社区、薛家村,镇东南朱家村,镇交通最不便利的西南角长寿村,镇南方大屋村,镇西北方老店村作为入户调研点。

其中,薛家村环绕崇龛镇社区,交通便利,村环境要求较为严格,村容良好;村中多数孩子在镇中心小学上学。

朱家村离镇中心较远,靠近琼江,为原来乡合并而来,村子大而贫富差距明显,学生多在该村朱家小学上学。

老店村为潼南旅游点油菜花地中心地带,交通便利,村容良好;该村部分地区已经铺设自来水管道,但未通水,饮用水以井水为主;该村学生主要在原来乡中心小学红星小学上学,该小学现有8个班(每个年级一个班加上幼儿园两个班),全校师生饮水靠一口机井,有教室有定期矿泉水供应。

大屋村崇龛镇通往柏梓镇的主干道上,贫富差距有些悬殊,该村唯一一小学——摇篮学校为以不完全小学,仅有4个班(1、3、5年级与2、4、6年级交替);学校饮水为来自于机井的开水。

长寿村位于崇龛镇西南方,村里尚未通公路,没有垃圾池等公共卫生设施,甚至连每家一口机井都不能满足;村内唯一一所小学长寿村小学,接纳了来自周围四个村的学生,学校饮水为一新修机井,学生直接喝生水,且水源离厕所距离十米不到,条件十分辛苦。

针对各个村情况,我们从大屋村、老店村、长寿村各抽取一定比例居民入户调研(大屋村7户,老店村8户,长寿村5户),儿童问卷则选取随机进行,最后选取目标学校(红星小学、摇篮学校、长寿村小学、镇中心小学、朱家小学)的学生作为有效问卷。

4.调研结果

本次调研共完成了针对教育局的调研问卷,4份社区问卷、5份学校问卷、28份入户问卷、60份儿童问卷,以及我们自行设计的课题问卷——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垃圾分类及处理、儿童基础教育、儿童性格培养方面的问卷共110份。

在完成问卷的同时我们还从当地干部和村民的口中了解到很多与潼南洪灾相关的感人故事,并有相关图片以及视频信息作为辅助资料。

4.1调研图图图片展

寻访潼南县团委与县教育局

调研前的筹划以及红星小学走访

洪水冲淡了被污染的琼江洪灾后崇龛街道的垃圾

洪灾最高没至二楼,留下斑斑痕迹

入户调研

长寿村小学教室摇篮学校教室

红星小学教室饮水设施崇龛小学洗手设施及宣传标语

红星小学损坏的洗手设施朱家小学洗手设施

红星小学一角的垃圾崇龛小学垃圾池

摇篮小学厕所朱家小学厕所

长寿村小学厕所红星小学厕所

农家的厨房厕所以及水缸

4.2你不知道的故事

4.2.1稚嫩挑水工

潼南县崇龛镇在没有进行规模性“每家一口井”工程之前,乡亲们要喝水都要到很远的井或者江河挑水,很多村民家里都是留守老人和儿童在家,孩子们都会帮着老人挑水,稚嫩的肩膀,还是长身体的年龄,就已经挑起了家庭的一份重担。

4.2.2洪灾故事

潼南县崇龛镇在6.30爆发洪灾时,县医院中正有十几个生病的孩子住院,洪水来势凶猛,将孩子们困在医院没有任何食物来源,镇干部组织着群众划船给孩子们送干粮,一整天下来自己都未进食未休息。

630洪水袭来,潼南县崇龛镇受灾严重,镇上名为千禧楼的农家乐成为灾民避难所,先后住了800多人。

受灾的那几天,5层楼的千禧楼虽然都是人,却看不到老板的身影,打听才得知,老板黄兴全顾不上自家损失,冒雨正在帮别处抢险。

5.结果分析

5.1崇龛镇学校现状

5.1.1崇龛镇小学校

崇龛镇小学校位于镇中心,位于镇的行政中心,是整个镇教育的根基所在,因此能够得到全镇最好的投入与支持。

学校共6个年级,18个班,学生1300人,教师72人,是同类学校中规模最大师资力量最为雄厚的。

校内有食堂,升旗台,篮球场,独立旱厕,洗手台,垃圾池,多处宣传栏以及垃圾桶,基础设施较为齐全。

该校通自来水,用水方便,宽敞的洗手台以及垃圾池垃圾桶为学校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学生在校期间饮用学校提供的桶装水为主,少数学生自己买水。

唯一不便的是,学校仅有一所独立厕所,男女各11个蹲坑,对于1300人(加上幼儿园学生2000多)的庞大需求是远不够的,相当大一部分同学在问卷中反应学校上厕所太拥挤不方便,且厕所卫生条件有些欠佳。

5.1.2崇龛镇红星小学校

崇龛镇红星小学校为原红星乡中心小学,位于现老店村,柏崇路边上,交通便利。

红星小学为完全小学,共6个年级,连同幼儿园共8个班,共有学生232名,教职工8人。

学校设有食堂,独立厕所,垃圾堆(非正式),全校靠一口机井供应水源,其中垃圾池相距水源约400米,厕所相距水源200米左右。

该校厕所有旱厕,男女各10个蹲坑,厕所外设有洗手台,但已经坏掉,操场一角有可以使用的水龙头。

学生在校饮用学校提供的桶装水,并在教室为学生提供脸盆和毛巾洗手用。

5.1.3崇龛镇大屋村摇篮学校

摇篮学校位于崇龛镇大屋村,于柏龛公路旁,但该校为不完全小学。

该校共有幼儿园,一、三、五(与二、四、六交叉)四个年级,共82名学生,7名教职工。

学校内有一口机井,学生平时饮用开水;学校另有旱厕一所,在水源的另一端,相距200米左右。

学校较小,校内不曾见有相关宣传栏。

5.1.4崇龛镇长寿村以及长寿村小学

长寿村小学位于长寿村,全镇交通最为不便利的村落之一。

从崇龛镇中心并没有通往该村的公路,要到长寿村以及周围村庄只能靠狭窄的土路。

村内不曾有公共垃圾池、机井等公共设施,村民只有靠自家打的敞井提供水源,垃圾只能堆在自家院子靠焚烧处理,目前村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通公路、修垃圾池以及有一天能喝上自来水。

长寿村小学是长寿村以及周围几个大村中唯一一所完全小学,该校有幼儿园到六年级6个班,共240多名学生,7名教职工。

学校内有一所独立旱厕,男女各十一个蹲坑,厕所外并没有任何洗手设施。

旁边是学校新修的一口机井,两者相距仅10米左右;在学校未有这口机井之前学校靠一口敞井供水,常有学生围在井边直接打水饮用。

现在学校内有独立食堂,却没有专门的炊事员为学生烧开水和煮饭,学生只能饮用生水或者自己带水到学校,多数学生回家吃饭。

5.2崇龛镇现状

崇龛镇地形呈辐射状,由崇姚公路、柏龛路和双崇公路以及恩威路十字交叉汇聚在崇龛镇社区。

镇辖16个行政村(其中坝地村9个,坝地面积10800亩。

沟地村7个),1个社区居委会,140个村民小组,3个居民小组,场镇面积达1.5平方公里,小城镇已建成三街八路,常住人口10000余人。

镇内延公路而坐落的村,经济条件相对较好,而即使大村落,贫富差距十分大。

除崇龛镇社区之外的农村,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常驻人口中留守老人和儿童占大部分。

镇上除社区完全靠自来水作为日常生活用水外,社区周围村落主要靠自来水和井水并用,距离再远些但交通方便的大村落部分已经铺设自来水管道,但未能通水;较为偏远的村(如长寿村、桥沟村等)则全靠井水供应,甚至超半数的井为敞井,水硬度较大,且有轻微异味。

几乎所有村民都是将水抽至自家水缸,每天或者隔天换一次水,并清洗水缸,自己都是自行烧开水饮用,部分家庭会购买矿泉水储存家中。

根据家庭条件不同,家中的厨房与厕所环境相当不同,条件较好的家庭会修建水冲厕所,以生活废水冲厕;家庭较差的家庭厕所则与猪圈相比邻,所有排泄物一并进入化粪池。

6.结论

重庆市潼南县崇龛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发展还不健全,供水设施覆盖面积较小,水质监测工作开展还不到位,农村饮水安全意识还未普及。

崇龛镇的自来水管道仅覆盖了部分交通便利的村落,很多管道铺设工作还仅在建,通水率不高;在偏远地区,集中式供水工程严重不足。

全镇90%的地方以饮用地下水源的机井水和自然的敞井水为主,由于农村饮水安全意识不足,饮用水几乎未经过过滤以及消毒处理。

据崇龛镇部分村民反应,崇龛镇赖以生存的地下水补给源——琼江由于上游养殖场和畜牧业加工厂的存在而污染严重,水质更为堪忧,当地村民不少在40-60岁之间罹患癌症而死亡。

7.关于崇龛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议

要改善崇龛镇甚至我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我们要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加强农村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供水社会化服务体系、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为目标,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工作,逐步建立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

【3】具体有如下建议:

(1)防治结合,保护水源。

应该呼吁政府及相关环境部门对已污染的琼江水进行治理,并严格管理防止其再次受到污染。

与此同时,应该倡导沿江居民一起对琼江进行保护与治理。

(2)加快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的建设。

在已有的集中供水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加快完善的步伐,并加紧落实集中供水的工作;在偏远地区,先改善当地饮水现状,新建机井等,适时建立集中供水设施。

(3)提高农村居民饮水安全意识,普及相关饮水安全知识。

联合各村村委会以及当地农村学校对广大农村居民进行农村饮水安全进行宣传以及知识的普及,倡导从孩子抓起,从小教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

 

参考文献

[1]姚润丰、李松,我国提前一年基本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十一五"目标[N],新华社,2010.4.26

[2]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N],新华网,2012.3.21

[3]赵乐诗,我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及任务,中国水利[J],2005.19(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