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791237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0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生物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生物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中生物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中生物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生物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

《初中生物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生物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

情感目标

1、通过本节课教学,培养爱科学、学科学、求真务实、勇于探究的精神;

感受合作学习带给每个成员的愉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教学难点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教学方法:

1.课堂引入环节——利用生活现象,创设学习情境;

2.完成“膝跳反射”实验——通过亲身实验,初步认识反射概念;

3.描述反射弧的结构——通过实例分析,理解概念的内涵;

4.区分反射的类型——通过举例说明,了解概念的外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学生回忆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景,手偶然被尖锐的物体扎了一下,是先感觉到疼痛还是先把手缩回来?

为什么?

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设计意图:

通过视生活实例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有针对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展示目标:

生读。

(板书:

课题)

三、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梳理新知

1.什么是反射?

试举例说明。

2.反射弧的结构。

各部分有什么功能?

3.比较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

4.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

5.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最突出特征是什么?

(二)合作交流、分组展示

探究一:

反射和反射弧

1.学生分组做膝跳反射的实验:

(1)两人一组,一位同学作为受试者坐在椅子上,一条腿自然地搭在另一条腿上。

(2)另一位同学用橡皮锤或手掌内侧边缘快速地叩击一下受试者上面那条腿膝盖下方的韧带,同时注意观察这条小腿的反应,然后两人轮换进行实验。

(3)小组交流:

①进行膝跳反射实验时,受试者的一条腿为什么必须自然地搭在另一条腿上?

提示:

如果受试者不能自然放松,会使腿部肌肉过于紧张而导致实验失败。

②如果有意识地控制膝跳,上述实验现象还会出现吗?

为什么?

不会出现。

因为脊髓受大脑的控制。

2.草履虫能够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这种反应活动是不是反射?

含羞草的叶被碰后下垂是一种反射现象吗?

不是。

因为草履虫没有神经系统,它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属于应激性;

含羞草的叶被碰后下垂不是反射,因为含羞草属于植物,没有神经系统。

3.识别图中反射弧的结构组成,反射和反射弧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①是感受器,②是效应器,③是传入神经纤维,④是传出神经纤维,

⑤是神经中枢。

反射和反射弧的区别: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

联系:

反射必须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

4.如果你的手不小心碰到针,在缩手反射中,你是先缩手还是先感觉到疼痛?

如果传入神经纤维受损,人还有没有感觉?

还能缩手吗?

如果传出神经纤维受损,人还有没有感觉?

先缩手后感觉到疼痛;

没有感觉,不能缩手;

有感觉,不能缩手。

探究二: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1.学生观看条件反射建立的实验,思考以下问题:

(1)狗在吃食物时分泌唾液,这是一种什么反射?

食物属于什么刺激?

非条件反射,食物为非条件刺激。

(2)只听见铃声,狗不分泌唾液,说明此时铃声与唾液分泌无关,此时的铃声属于什么刺激?

铃声是无关刺激。

(3)使狗建立“铃声-唾液分泌反射”的重要条件是什么?

铃声与食物多次结合,即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多次结合。

(4)铃声一响,即使不给狗食物,狗也分泌唾液。

此时狗对铃声建立了唾液分泌反射,属于什么反射?

条件反射。

(5)假如我们继续做这个实验,总是给狗铃声,而不给食物,那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如果你想使狗重新再建立这种条件反射,你应该怎么做?

狗不会分泌唾液;

先摇铃,再给狗食物,狗分泌唾液,铃声与食物多次结合。

2.快速判断下列例子属于哪种反射?

(1)沙子进入眼后流泪;

(2)司机见红灯停车;

(3)铃响学生下课;

(4)弱光下瞳孔放大;

(5)海豚顶球;

(6)马戏团小狗算算术。

(1)、(4)属于非条件反射,

(2)、(3)、(5)、(6)属于条件反射。

3.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有何区别和联系?

非条件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反射,条件反射是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形成的,条件反射使机体能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四、我收获了什么

让学生对本节知识总结,对知识有一个整体认识。

5、当堂检测

1.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A.a是效应器,能接受刺激并作出反应

B.c是神经中枢,不受其他结构的调控

C.d能将来自c的神经冲动传至e,引起反射

D.e是感受器,能接受外界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2.(2018·

济宁学业考)如图为膝跳反射示意图,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C )

A.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B.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C.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

1→4→3→2→5

D.若4受损,有感觉但不能发生膝跳反射

3.(2018·

济南质检)下列与膝跳反射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D )

A.老马识途B.鹦鹉学舌

C.小狗算算术D.吃梅止渴

4.膝跳反射是人体最基本的反射,在临床上常用来诊断患者的神经系统是否受损或患病,右图为该反射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感受到敲打的部位应该是[]________

(2)获得的信息由[]传送到[]_______。

(3)信息被处理后,指令由[]________传递到[]________做出

反应,小腿抬起,这体现了脊髓的功能。

(4)用橡皮锤敲击2处,先小腿弹起,后感觉被敲打。

若受试者已有思想准备,他就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抵制或加强这一反射,这说明是______________。

(5)如果因为某种原因3受损,叩击2处将会出现的现象是()

A.反射能完成,此人有感觉B.反射不能完成,此人有感觉

C.反射能完成,此人无感觉D.反射能完成,此人无感觉

六、板书设计: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对新奇未知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尤其对日常生活经验实例存在着浓厚的兴趣;

而且,此年龄阶段学生形象思维发达而抽象思维欠缺,这就决定了初中学生学习生物的直观性。

但本节内容是初中生物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学生只能观察到外在表现,而在体内的活动过程,看不见,摸不着,抽象性很强强而直观不足,虽然通过对“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的学习,学生对人体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丰富的体验,却不能形成反射概念,更谈不上对反射弧的认识。

基于此,教师应充分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生物学事实,通过分析生物学的共性,探究出1.反射的概念;

3.举例说出反射包括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用最熟悉的例子、直观手段,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效果分析

在本节中,教材提供了分组实验的活动内容,并引用了视频、图片、,教师充分利用了这些教材资源,组织了教学。

1.膝跳反射小组实验,能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能通过假想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2、利用现场试验的方式。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从中获取信息。

将思考和发现的机会留给学生,学生经过自己的分析讨论后得到的知识才会深刻。

通过活动促进了生生交流与合作,在充分利用了学生资源的同时,促使学生主动的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纳,从而准确系统的掌握知识,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推理过程中,教师应随时关注学生探求问题的路径,引导学生确立事实、推理、结论之间的正确关系,以及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步步深入,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

从上述分析也可以看出,本节内容是培养和训练学生推理能力的良好素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济南版的第三单元的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本章从外界信息的感知入手,继而介绍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说明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及各种生命活动的调节时刻离不开神经系统的作用。

这样安排,既从生活经验出发,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而且又强调了人体通过神经等调节适应周围环境变化,有利于引导学生更加合理的学习。

本节以分析学生常见的生活现象着手,接着以膝跳反射的实验使学生亲身体验反射的过程,引出反射一词,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膝跳反射的现象很明显,以此作为简单反射的事例使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容易把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区分开。

教材通过列举常见的简单反射的事例,引导学生发现反射的特征,总结出反射的定义。

反射弧的组成,教材通膝盖受到叩击,来不及考虑就迅速膝跳这以事例总结出来的,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简单反射对人有何意义。

这一部分,教材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分析自己归纳反射弧的组成,锻炼了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关于反射的类型,教材是通过列举反射的事例归纳出的。

教材最后还以“山楂”为例解释了“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人类特有的”。

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评测练习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围绕“什么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及“反射的类型”展开的。

如何形象、生动地使学生,以活动开头,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出“反射”一词。

接着以“膝跳反射”的实验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反射。

对于反射的概念,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回答问题同时自然归纳出反射的定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处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关于“反射弧的组成”,与课堂开头的活动呼应,引导学生思考“手是先感觉到疼还是先缩回”这个问题,要解答它应先了解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自己总结出反射弧的组成。

另外,学生通过分析膝跳反射的反射弧,进一步巩固了反射弧的组成知识。

教材中的探究活动是第一次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的,包括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到实施计划和得出结论的全过程,因此教师应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交流设计方案。

本节课了解反射是本节教学的难点之一。

按照教材的编排从分组实验开始,层层深入,学生能较快掌握,感觉效果不错。

1、这节课能把《新课程》的新理念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的体现,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利用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合作教学的形式,尽可能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利用一些具体的事例,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2、引用膝跳反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教案设计过程中还引入了大量有价值的资料,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新知识。

3、课堂上我尽可能的把更多的时间归还给学生,利用多媒体,只要我把提出的问题作为诱饵,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协助学生归纳总结。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教学中是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

让学生自由地说,发现问题时让其他的同学帮忙,或者是师生一起解决。

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大家的努力下一起获得新知并巩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当然,我认为这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

课堂驾驭能力还不够扎实,主要表现在当学生讨论时,我的调控力度还不够,没有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使得一些本来可以活跃课堂的问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今后,我要让那些对生物不感兴趣的同学,从“不学”到“学”,再到“爱学”。

今后,我要发扬我的长处,认真总结我的不足之处,争取下一次课上得更完美些。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课程标准:

1、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活动建议:

观察膝跳反射实验,并分析总结反射的概念,进而理解反射的进行需要结构基础——反射弧。

通过列举实例来分析、辨别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

基于以上课程标准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膝跳反射”实验及膝跳反射过程示意图,归纳出反射的概念并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2、通过具体实例,分析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

1、通过膝跳反射实施,获取完成简单实验的能力。

1、通过本节课教学,培养爱科学、学科学、求真务实、勇于探

究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