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 第四章第二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788483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6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 第四章第二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 第四章第二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 第四章第二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 第四章第二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 第四章第二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 第四章第二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 第四章第二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 第四章第二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 第四章第二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Word文件下载.docx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1.全球气候变化本身就是资源条件的变化。

温度和降水的增减,意味着热量资源和水资源的变化,并改变了水、热资源空间分布格局,在许多地区增加了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难度。

2.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自然灾害。

如20世纪后半叶,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暴雨发生频率增加了2%~4%,而在亚洲和非洲的一些地区,近数十年干旱的频率和强度都有所增加。

3.全球气候变化还将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改变。

4.全球气候变化对主要生产领域,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部门的影响更为显著。

5.气候变化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方法指导

 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对策

(1)开辟新能源,尤其是发展可再生能源;

(2)节能降耗;

(3)加强国际合作,制定国际公约,限制二氧化碳排放;

(4)植树种草,保护森林;

(5)推广并使用碳截存技术。

考点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读“自然界碳元素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碳元素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物质,它不但参与地球上的物质循环,而且参与能量流动。

上图中各数字所表示的作用或结果分别是: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据图说出大气中CO2增多的主要人为原因。

(3)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发展低碳经济,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答案 

(1)光合作用 沉积作用 全球生态系统破坏 气象灾害增加

(2)大量燃烧矿物燃料;

毁林。

(3)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

开发利用新能源;

提高能源利用率;

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和调整;

加强全球合作;

提高人类保护大气的意识,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等。

解析 第

(1)题,结合图示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判断各数字的作用或结果。

(2)题,CO2的增多一方面是由于大量使用煤炭和石油等矿物燃料,释放大量CO2;

另一方面是由于毁林造成吸收CO2的能力减弱。

第(3)题,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可从减少矿物燃料使用,提高新能源利用比重,加强国际合作和提高人们保护大气的意识等采取措施。

【考向立意】

结合地理关联图,考查气候变化、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思维过程】

仔细阅读分析关联图→把握其中各个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确定各序号地理意义→调运所学知识→分析全球变暖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误区警示】

该题出错的主要原因是不理解全球变暖产生的影响,对关联图的分析推理能力较差。

【预测展望】

结合重大时事材料和区域气候变化,分析气候变化特点、原因、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导致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的增加。

2.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1)利用联系图综合分析气候变化引起的资源条件变化

(2)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①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

②全球变暖会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可能使蒸发量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次数,导致洪涝、干旱灾害发生的频次和强度增加,以及地表径流发生变化。

(3)对经济领域的影响

①对农业的影响

②对工业的影响

(4)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5)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湖泊沉积记录的环境演化主要受气候冷暖干湿变化的控制,而人类活动在特定时段对湖泊环境演变也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的大小分别指示了湖水的咸化与淡化状况,可以间接反映气候的干湿变化情况;

质量磁化率可以粗略地反映气候的干湿变化,气候湿润利于磁性矿物的形成与聚集。

读下图完成

(1)~

(2)题。

(1)岩芯是根据地质工作或工程的需要,使用岩芯环状钻头及其他取芯工具从孔内取出的圆柱状岩石样品。

据上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采样点岩芯埋藏越浅,距当今时间越远

B.采样点岩芯的沉积年代约为2000年

C.在68.5cm深处磁化率达到最大值,而对应的碳酸盐含量也达到最大值

D.总体来看,磁化率变化曲线和碳酸盐含量变化曲线基本上呈反向变化

(2)关于1910~1930年该湖泊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总体上气候趋于干冷,湖泊蒸发量小于降水量

B.总体上气候趋于暖湿,湖泊得到较多的降水和径流补给

C.总体上湖泊水位较低,水体盐度较高

D.湖泊水位、盐度变化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答案 

(1)D 

(2)C

解析 第

(1)题,采样点岩芯埋藏越浅,距当今时间越近;

采样点岩芯的沉积年代约为200年;

在68.5cm深处磁化率达到最大值,而对应的碳酸盐含量达到最小值;

由图可知,磁化率变化曲线和碳酸盐含量变化曲线基本上呈反向变化。

(2)题,由图可知,1910~1930年该湖泊的磁化率较小,说明这段时间该湖泊周围的气候干旱,因此湖泊的水位较低,水体盐度较高。

全球气温波动上升的原因分析

下图为“1951~2002年我国气温增温速率的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1951~2002年,我国气温升高最明显的地区在(  )

A.西北、

华北、东北地区

B.西北、华北、西南地区

C.西北、华北、华东地区

D.西北、华北、华南地区

(2)全球气温升高,是就全球平均状况而言的,并非表明地球上每一个区域气温都在升高。

图中能反映出该道理的地区为(  )

A.黄河流域B.长江流域

C.东北平原D.珠江三角洲

 

(1)A 

(2)B

导致全球气温波动上升的原因

全球气温波动上升主要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就自然因素而言,包括太阳活动、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等,这

是地质历史时期、历史时期气温变化的主要因素。

人为因素是近几十年来全球气温变化的主导因素,主要是人类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结果,包括两方面:

一是燃烧大量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

放大量二氧化碳;

二是森林的破坏,减弱了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特别提醒

 在分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时,不要全都归结为人类活动的结果。

从气候变化的规律来看,全球正逐渐进入相对温暖的时期,这是自然原因。

但人类活动的影响,使这一过程加剧,增温加快,幅度增大。

一、选择题

读下图,回答1~2题。

1.全球“温室效应”的形成与图中的哪些过程有关(  )

A.abB.acC.bdD.bc

2.近年来,“温

室效应”加剧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

①全球海平面上升 ②将导致两极地区及陆地上高山冰雪消融 ③城市形成光化学烟雾 ④短期内,全球河川径流量减少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答案 1.C 2.A

解析 第1题,大气中CO2浓度增高,使其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能力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多,温室效应加剧。

第2题,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全球海平面上升。

我国境内喜马拉雅山区冰湖(以冰雪融水为主要补给)众多,随着气候的变化,该区冰湖面积、数量都呈现相应变化。

下图为近30年来我国喜马拉雅山不同海拔高度带内存在冰湖、新增冰湖和消失冰湖的面积变化。

据此回答3~4题。

3.近30年来我国境内喜马拉雅山区冰湖(  )

A.总体呈萎缩态势

B.各海拔区都呈扩张态势

C.海拔5200米附近冰湖最多

D.较低海拔处冰湖变化最明显

4.近30年来造成我国境内喜马拉雅山区冰湖如上图态势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下降B.冰川退缩

C.过度引水灌溉D.降水减少

答案 3.C 4.B

解析 第3题,结合图示可以看出,近30年来冰湖面积呈净增趋势,但不同海拔表现不同,海拔5200米附近冰湖最多。

第4题,造成我国境内喜马拉雅山区冰湖面积不断增加的原因是气候变暖,冰川退缩,补给湖泊水量增加。

2008年~2009年冬季,全国平均气温为-2.6°

C,较常年偏高1.7°

C,为1951年~1952年冬季以来历史同期第三高。

据此完成5~7题。

5.暖冬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表现在(  )

A.降水量减小,气温偏高,土壤中水分蒸发严重

B.农作物生长速度加快,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C.暖冬使地温升高,使农作物抗寒能力增加

D.暖冬使虫卵更容易越冬生存,有利于农作物品种的更新

6.下图说明全球气候变化状况的基本特点是(  )

A.全球气温逐渐升高B.降水量呈增加趋势

C.冷暖干湿交替D.气候变化周期稳定

7.遏制气候变暖,必须(  )

A.缩减经济发展规模

B.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量

C.发展中国家应承担和发达国家相同的责任

D.将温室气体全部回收利用

答案 5.A 6.C 7.B

解析 第5题,本题考查气候变暖对全球的影响。

暖冬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体现在降水量减小,气温偏高,土壤中水分蒸发严重,对春耕、春播不利,直接影响农作物的出苗率和正常生长。

同时暖冬还会使农业病虫害加重,虫卵更容易越冬生存,并在

春天大量繁殖,容易出现大面积虫灾。

暖冬使农作物生长速度加快,但抗寒能力下降。

第6题,本题考查气候变化规律。

从图中可以看出,全球气温在波动中略有下降,降水有

增加也有减少,气候变化周期也不一致。

第7题,发达国家应在治理全球环境方面承担更多责任;

为遏制全球变暖,各国必须在减少矿物燃料使用量上达成共识。

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有关升温3℃对靠雨水生长粮食地区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全球变暖对全球各地区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

B.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

C.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增加

D.西半球粮食产量会普遍增加,东半球相反

9.据图推断,如果全球温度升高3℃,下列几个地区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  )

A.澳大利亚B.西亚

C.北非D.中亚

答案 8.B 9.B

解析 第8题,气候变暖会对农作物产量有一定影响。

对低纬度的大部分国家,升温伴随干旱的加重,造成供水不足,会使农作物减产;

高纬度的国家则随着积温增加,农作物产量可能增加。

第9题,读图可知,澳大利亚、北非粮食减产;

西亚大部分为热带沙漠气候区,中亚多为温带荒漠气候区,在全球温度升高3℃后,中亚粮食增产幅度没有西亚地区大。

“仙女木”是寒冷气候的标志植物,因此用来命名出现在北欧的寒冷事件,“新仙女木”表示末次冰期的最后一次寒冷事件。

“新仙女木”事件之后气候变暖,进入温暖的全新世。

图甲是“地球50万年前至今的气温变化模拟曲线图”,图乙是“地球2万年前至今的海平面模拟变化图”,完成10~11题。

10.图乙中①②③④表示“新仙女木”事件的是

(  )

A.①B.②C.③D.④

1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气温变化与海平面变化的趋势一致

B.近7000年来气温相对保持平稳

C.近2万年来气温与海平面持续上升

D.50万年前至今气候呈冷暖交替变化

答案 10.C 11.C

解析 依据海平面的变化可推知③为“新仙女木”事件,之前海平面呈波状变化,而之后则持续上升,近2万年来海平面呈波状变化,近7000年来保持平稳。

下图为“19世纪中叶以来每10年全球表面气温距平变化统计”,读图回答12~13题。

12.下列选项与图中信息相吻合的是(  )

A.19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波动下降

B.19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直线上升

C.20世纪50年代,全球气温较1961~1990年平均气温高

D.20世纪70年代以后,全球每十年都比前十年明显变暖

13.近几十年,全球气温变化与温室气体排放量关系密切,是因为温室气体(  )

A.强烈吸收太阳辐射B.强烈吸收地面辐射

C.强烈反射地面辐射D.强烈反射太阳辐射

答案 12.D 13.B

解析 第12题,结合图示可直接读出答案。

第13题,温室气体能大量吸收地面辐射,并把热量保存在大气之中使大气温度升高。

读下图,回答14~15题。

14.该图反映的

环境问题将给我国农业生产的布局和结构带来的影响是(  )

A.我国冬小麦的安全种植北界将由目前的长城一线南移

B.农牧交错带将北移

C.土壤有机质的微生物分解将加快,造成肥力下降

D.该问题不会对全球乃至中国的粮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15.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对策是(  )

A.向大气中排放的SO2大量增多;

加强对煤的除硫处理

B.二氧化碳过量排放和热带雨林遭砍伐;

减少砍伐

C.工业化进程加快;

减缓工业化进程

D.生物物种增多,对食物的争夺加剧;

控制生物多样性

答案 14.C 15.B

解析 第14题,由图示可知,全球气候变暖,极冰融化。

全球气候变暖,我国种植冬小麦的北界将向北移;

农牧交错地带将南扩;

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的出现增多,已经影响到粮食安全;

气温升高使微生物的分解加快,使土壤有机质减少,肥力下降。

第15题,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以及森林大量被砍伐。

二、综合题

16.读下列

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全球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

材料二 世界局部区域图

(1)读图1,分别描述全球年平均气温变化模拟值和观测值的特点并简析原因。

(2)读图2,简析B所在地区在世界交通位置中的重要性,并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提升北冰洋海运价值的影响。

(3)图2中A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指出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会对该地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

答案 

(1)模拟值:

全球气温不断升降和波动。

观测值:

全球气温波动上升。

原因:

人类生产、生活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及森林植被的破坏。

 

(2)重要性:

B所在地区是联系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的捷径。

影响:

浮冰或冰盖融化,利于航行。

 (3)气候变化可能会导致该地复种指数提高和农业结构改变。

解析 

(1)受

人类活动的影响观测值呈上升趋势。

(2)随着全球变暖,北冰洋航道浮冰减少,水域增加,通航条

件改善,其地位越来越重要。

(3)全球变暖导致种植结构发生变化,复种指数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