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787479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181 大小:15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1页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1页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1页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1页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18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

(12)色调——非彩色即黑、白、灰以外呈现的彩色名称。

如红、黄、蓝、绿等视觉的颜色特性。

(13)色温——光源发射的光的颜色与黑体在某一温度下辐射的光色相同时,黑本的温度称为该光源的色温。

(14)相关色温——黑体辐射的色度与所研究的光源色度最接近时,黑体的温度定义为该光源的相关色温。

(15)背景——与物体相邻近并被观察的表面。

(16)视野——当头和眼睛不动时,人眼能观察到的空间范围。

(17)可见度——人眼能够感知的物体清晰可见的程度。

又称视度。

(18)视觉作业——在给定的活动中,必须观察的呈现在背景前的细节或目标。

(19)视觉环境——视野中除视觉作业以外的所有部分。

(20)视觉功效——用速度和精度来表示人的视觉器官完成给定视觉作业的定量评价。

(21)一般显色指数——系指在该光源照明下的物体颜色与色温类似的一个参比光源照明下,这些物体颜色的相符程度的量度。

22)亮度——表面上一点在某一方向的亮度,是围绕该点的微单位表面在给定方向所发射或反射的发光强度除以该单元投影到同一方向的面积。

(23)亮度对比——物体及其背景亮度的差与背景亮度之比。

(24)眩光——由于亮度分布不适当或由于亮度的变化辐度太大,或由于空间和时间上存在极端的亮度对比,以致引起不舒适(不舒适眩光)或降低观察物体的能力(失能眩光)或同时产生这两种现象的视觉条件。

(25)直接眩光——在视野内由于高亮度所产生的眩光。

(26)反射眩光——在视野内由于光泽表面的反射所产生的眩光。

(27)光幕反射——在视觉作业上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重叠造成对比减弱甚至全部细节模糊不清难以辨认所出现的现象。

(28)一般照明——为照亮整个工作面而设置的照明,是由若干灯具对称的排列在整个顶棚上所组成。

(29)分区一般照明——把灯具集中或分组集中设置在工作区上方所组成的布灯形式。

(30)局部照明——为增加特定的有限的部位的照度而设置的照明。

(31)混合照明——由一般照明和局部照明所组成的照明形式。

(32)正常照明——在正常情况下使用的室内外照明。

(33)应急照明——在正常照明因故熄灭的情况下,供暂时继续工作、保障安全或人员疏散用的照明。

(34)安全照明——当正常照明因故熄灭时,为确保处于潜在危险的人或物的安全而设的照明。

(35)值班照明——在非工作时间内所使用的照明。

(36)警卫照明——专用于警戒区的照明。

(37)景观照明——为观赏建筑物的外观和庭园、溶洞小景而设置的照明。

(38)重点照明——为突出特定目标或引起对视野中某一部分的注意力而设置的定向照明。

防雷、接地及安全

(1)接闪器——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等直接接受雷击部分,以及用作接闪器的金属屋面和金属构件等。

(2)引下线——连接接闪器与接地装置的金属导体。

(3)接地装置——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称。

(4)接地体——埋入土壤中或混凝土基础中作散流用的导体。

(5)接地线——从引下线断接卡或换线处至接地体的连接导体。

(6)防雷装置——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的总合。

(7)直击雷——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者。

(8)雷电波侵入——由于雷电对架空线路或金属管道的作用,雷电波可能沿着这些管线侵入室内,危及人身安全或损坏设备。

(9)过电压保护——用来限制存在于某两物体之间的冲击电压的一种设备,如放电间隙、避雷器、压敏电阻或半导体器具等。

(10)少雷区——年平均雷暴日数不超过15的地区。

(11)多雷区——年平均雷暴日数超过40的地区。

(12)雷电活动特殊强烈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超过90的地区,以及雷害特别严重的地区。

(13)集中接地装置——为加强对雷电流的流散作用,降低对地电压而敷设的附加接地装置。

(14)弱电线路——指电报、电话、有线广播、线路闭塞装置与保护信号等线路。

(15)直配电机——不经过变压器而与架空线连接的电机。

(16)中性线(符号N)——与系统中性点相连接并能起传输电能作用的导体。

(17)接触电压——绝缘损坏后能同时触及的部分之间出现的电压。

(18)预期接触电压——在电气装置中发生阻抗可忽略的故障时,可能出现的最高接触电压。

(19)通称接触电压极限——在规定的外界影响下,允许无限期保持的接触电压的最大值。

(20)带电部分——在正常使用时带电的导体或可导电部分,它包括中性线,但不包括PEN线。

注:

本术语不一定意味着有电击危险。

(21)外露可导电部分——指在正常情况时不带电,但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带电的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体。

(22)装置外导电部分——不属于电气装置一部分的可导电部分,它可能引入电位,一般是地电位(在故障情况下,某局部的地电位可以不为零)。

(23)保护线(符号PE)——某些电击保护措施所要求的用来将以下任何部分作电气连接的导体:

——外露可导电部分;

——装置外导电部分;

——接地极;

——电源接地点或人工中性点;

(24)PEN线——起中性线和保护线两种作用的接地的导体。

(25)接地线——从总接地端子或总接地母线接至接地极的一段保护线。

(26)总接地端子、总接地母线——将保护线接至接地设施的端子或母线。

保护线包括等电位联结线。

(27)等电位联结——使各个外露可导电部分及装置外导电部分的电位作实质相等的电气连接。

(28)等电位联结线——用作等电位联结的保护线。

(29)总等电位联结——在建筑物电源线路进线处,将PE干线、接地干线、总水管、采暖和空调立管以及建筑物物金属构件等相互作电气连接。

(30)辅助等电位联结——在某一局部范围内的等电位联结。

(31)直接接触保护——是防止人与带电导体直接接触时发生触电危险的保护,这时人接触的电压是电源系统电压。

(32)间接接触保护——是在电气设备绝缘遭到破坏使外露可导电部分带电的情况下,用来防止人触及这些部位发生触电危险的保护。

共用天线电视系统

(1)本地前端——直接与系统干线或与作干线用的短距离传输线路相连的前端。

(2)中心前端——辅助性前端,通常设置在它服务区域的中心,其输入来自本地前端及其他可能的信号源。

(3)远地前端——由这个前端,经过长距离电缆或微波线路把信号传递到本地前端。

(4)超干线——仅指连接在前端之间的馈线。

(5)干线——在前端和分配点之间或各分配点之间传输信号用的馈线。

(6)桥接放大器——为提供分配点而接在干线中的放大器。

(7)延长放大器——用作补偿分支线中衰减的放大器。

(8)导频——由系统本身发送的反映传输电平变化情况的引导信号。

(9)增补频道——在广播电视波段划分的空段内,专门为电缆分配系统设置的特殊频道。

(10)载噪比——在系统的给定点,图像或声音载波电平与在该点的噪波电平间的分贝差。

(11)交扰调制比——在系统指定点,指定载波上有用调制信号峰—峰值对转移调制成分峰—峰值的分贝差。

(12)载波互调比——在系统指定点,载波电平对规定的互调产物电平或对互调产物组合电平的分贝差。

(13)系统输出口——连接用户线和接收机引入的装置。

(14)双向传输——电缆分配系统的单根馈线上,载有两个方向的传输信号。

(15)双向电缆分配系统——在系统的一根或多根馈线中,使用了双向传输的系统。

(16)正向通道——即主通道,电缆分配系统中传输的主要业务通道,通常是从前端或中心向外(下行)传输至用户输出口。

(17)反向通道——即辅助通道,电缆分配系统中,除去主业务以外的传输信号,通常是向内(上行)传输至中心或前端。

公用建筑计算机经营管理

(1)比特(bit)——度量信息的单位。

二进制的一位包含的信息量称为一比特。

(2)波特(baud)——在异步传输中,波特是调制率的单位,它是单位间隔的倒数,若单位间隔的宽度是20ms时,则调制率是50波特,也是传输速度的单位,它等于每秒内离散状态或信号事件的个数。

(3)字节(byte)——作为一个单位来处理的一串二进制数位,通常取8个bit为一个字节。

(4)字长(wordlength)——一个字中的数位或字符的数量。

(5)字(word)——在计算机和信息处理系统中,在存贮、传送或操作时,作为一个单元的一组字符。

(6)计算机系统(computingsystem)——以实现数据运算为目的的全部设备,包括中央处理机(CPU)、存贮器、输入输出通道、控制器、外存贮器、外部设备及软件等。

(7)计算机配置(computerconfiguration)——为了实现计算机的某种运行而连在一起的一组设备。

(8)硬件(hardware)——计算机系统中的实际装置的总称。

它可以是电子的、电的、磁性的、机械的、光的元件或装置或由它们组成的计算机部件或计算机。

(9)中央处理单元(CPU)——计算机的一部分。

它包含指令的解释和执行的线路,以及为执行指令所必需的运算、逻辑和控制线路。

(10)通道(channel)——将输入及输出控制器连接到中央处理单元和主存贮器的硬设备。

(11)外部设备(externaldevice)——通常指外存贮器(例如磁带、磁盘)和输入/输出设备(例如键盘输入机、卡片输入机、打印机等)。

(12)终端(terminal)——能通过通信通道发送和接收信息的一种设备。

它以联机方式工作,通常由一个键盘和某种形式的显示装置等所组成。

(13)磁盘(disk)——具有磁表面的圆盘形磁记录媒体。

磁盘分为硬磁盘和软磁盘两类。

(14)磁带(magnetictape)——具有磁表面的柔软带状记录媒体。

(15)打印打(printer)——把字符的编码转换为字符的形状并印成硬拷贝的设备,例如串行打印机及高速打印机等。

(16)调制解调器(MODEM)——对通信设备所传输的信号进行调制或解调的设备。

(17)系统软件(systemsoftware)——在计算机系统中,所有供用户使用的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汇编程序、编译程序以及各种服务性程序。

(18)应用软件(applicationsoftware)——为解决特定问题而编写的程序。

(19)信息(message)——用来传送一定信息量的符号、序列(例如字母、数字)或连续时间的函数(例如图像)。

(20)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在相当长的运行时间内、机器工作时间除以运行期间内的故障次数。

(21)MIPS——标征计算机运算速度的单位。

每秒钟执行百万条机器指令数。

(22)接口(interface)——两个不同系统的交接部分。

例如:

两种硬设备的接口装置,两个程序块的接口程序,两个或多个程序共同访问的存贮区等。

(23)节点(结点node)——在网络中,一个或多个功能单元与传输线路互连的一个点。

(24)节点计算机(nodecomputer)——在网络节点上配置的计算机。

(25)网络操作系统(networkoperationsystem)——包括通信协议的通信系统。

它允许各台计算机在自主的前提下,通过计算机互连,以提供一种统一、经济而有效地使用各台计算机的方法。

统一全网的存取方法;

全网范围内的文件、资源管理;

可靠性、保密性等。

符号

供配电

C——热稳定系数;

C——风载体型系数;

F——电杆杆身侧面的投影面积或导线直径与水平档距的乘积(m2);

I——电流(A);

Ic——短时负荷工作制施加于线芯的恒定电流(A);

I2——保证保护电器可靠动作的电流(A);

Im——短时工作制负荷电流(A);

In——熔断器的熔体额定电流或低压断路器长延时脱扣器的整定电流(A);

Ip——断续负荷运行时的电流(A);

Iz——被保护导体的允许持续载流量(A);

Izd——低压断路器瞬时或短延时过电流脱扣器整定电流(A);

K——绝缘子机械强度的安全系数;

K——校正系数;

K——计算系数;

Kc——容量换算系数;

Kk——容量储备系数;

Klz——低压断路器的动作灵敏系数;

Kp——断续负荷运行时载流量的校正系数;

Kp——温度校正系数;

Qc——连续负荷时线芯允许工作温度(℃);

Qd——短路电流的热效应;

Rs——线芯在时电阻(Ω/m);

S——导体的线芯截面(mm2);

T——瓷横担的受弯破坏荷载(N);

Tmax——绝缘子最大使用荷载(N);

t——短时工作制的负荷工作时间;

t——在已达到允许最高持续工作温度的绝缘导体内短路电流持续作用的时间(s);

tk——短路电流的持续时间(s);

ts——事故持续时间(h);

V---设计风速(m/s);

W---电杆或导线风荷载(N);

Zs——接地故障回路阻抗(Ω);

γ——导体在0℃时电阻温度系数的倒数(K);

θo——环境温度(C)

θa——敷设处的环境温度(℃);

θσ——已知载流量数据的对应温度(℃);

θc——20℃时载流导体的热容比(J/Kmm3);

θe——电线、电缆线芯长期允许最高工作温度(℃);

θf——短路时导体最高允许温度(℃);

θi——短路时导体起始温度(℃);

θs——过负荷运行时线芯允许工作温度(℃);

τ——电线、电缆的发热时间常数(min)。

电力、照明

A——在确定单台X射线诊断机的电源变压器容量时,瞬时负荷的计算系数;

B——在确定放射线科室变压器容量时,瞬时负荷的计算系数;

C——蓄电池额定容量;

C10——蓄电池10h放电容量;

Cc1——按持续放电容量条件计算出的蓄电池容量;

Cc2——按冲击电流条件所计算出的蓄电池容量;

Ec——柱面照度;

Eh——X射线管最大工作电流(平均值)所允许的最大工作电压(平均值)(kV)

Ed——水平照度;

Em——X射线管最大工作电流(平均值)所允许的最大工作电压(峰值)(kV);

F——灯具效率(可取;

f——灯具效率(可取;

X射线管整流电压的波峰值因数;

H——草坪灯距地安装高度(m);

H——杀菌灯至顶棚距离(m);

Iqd——电动机的全压起动电流(A);

Km——事故放电电流的放电率;

Ks——放电后容量保留系数;

Kur——浮充时运行容量系数;

Mqd——电动机的全压起动转矩(N·

m);

Pcd——充电设备的容量(kW);

Pd——整流器直流输出额定功率(kW);

S——稳压器的容量(V·

A);

S——X射线诊断机瞬时最大负荷(kV·

Ue——直流母线电压额定值(V);

Uh1——水平照度均匀度;

η——整流器效率;

η——X射线诊断机工作时的效率。

防雷、接地

Ae——与建筑物截收相同雷击次数的等效面积(km2);

C——电容(F);

Ejm——接地装置的最大接触电势(V);

Ekm——接地装置的最大跨步电势(V);

FB——磁吹或普通阀型避雷器;

FCD——磁吹避雷器;

FS、FZ——阀型避雷器

f——设备工作频率(Hz);

hr——滚球半径(m);

hx——被保护物的高度(m);

L——电抗线圈;

Le——接地体的有效长度(m);

Lx——引下线计算点到地面长度(m);

N——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次/a);

Ng——建筑物所处地区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次/];

R——考虑到季节变化的最大接地电阻(Ω);

R~——工频接地电阻(Ω);

RA——PE(PEN)重复接地极电阻(Ω);

RA——外露可导电部分的接地极电阻(Ω);

RB——接地极的并联有效接地电阻(Ω);

RB——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极电阻(Ω);

Rj——防雷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Ω);

Sal——引下线与金属物体之间的空气中距离(m);

Td——年平均雷暴日(d/a);

Z——接地引线的高频阻抗(Ω);

ρ——接地体周围介质的土壤电阻率(Ω·

ρb——人站立处地表面土壤电阻率

λ——波长(m);

电视

A——像场高(mm);

a——分配给某一部分(前端、干线、分配网络)的载噪比系数指标值;

b——分配给某一部分的交扰调制比系数指标值;

d——天线杆塔至电视发射塔间的距离(m);

E——自由空间辐射波场强(μV/m);

F——焦距(mm);

Fa——单个干线放大器的噪声系数(d;

Fh——前端的噪声系数(d;

Gt——发射天线相对于半波振子天线的增益(倍数);

H——视场高(m);

h1——电视发射塔的绝对高度(m);

hi——天线安装的最佳绝对高度(m);

hr——接收天线的绝对高度(m);

ht——发射天线的绝对高度(m);

L——镜头到监视目标的距离(m);

N——系统传输的频道数;

Pt——发射台馈送给发射天线的功率(kW);

Sin——干线放大器在常温时的输入电平最低极限值(dB·

μV);

Poα——干线放大器在常温时的输出电平最低极限值(dB·

U0——专用频道放大器输出电平最大可用值(dB·

λ——天线接收频道中心频率的波长(m);

广播、扩声

α——房内平均吸声系数;

Dc——临界距离(扩散场距离m);

Lp——室内距声源为γ的某点的声压级(d;

Lw——声源声功率级(d;

m——空气的声能衰减常数(1/m);

p——功放设备输出总功率(W);

Q——声源的指向性因数;

r——受声点至扬声器(或扬声器系统)轴心点的距离(m);

r——声源与接收点的距离(m);

r0——辐射距离,即受声点至扬声器(或扬声器系统)轴心点的距离(m);

rmax——扬声器(或扬声器系统)最远供声距离(m);

rθ——离轴成θ角供声点辐射距离(m);

T60——房间的混响时间(s);

Wa——声源的声功率(W);

We——扬声器(或扬声器系统)的额定攻率(W);

α——扬声器的垂直方向指向性角度(0);

β——扬声器的水平方向指向性角度(0);

公共建筑计算机经营管理系统

LS——链路速度(字符/s);

PC——处理一份控制电文所需的指令数;

PI——处理一份入界电文所需要的指令数;

PX——处理一份出界电文所需的指令数;

RC——探询率;

RI——每条链路每秒接收的电文率(组电文/s);

RX——每条链路每秒发出的电文率(组电文/s);

SC——控制电文的平均长度;

SI----进入节点的电文平均长度(字符数/组)

SX——从节点发出电文的平均长度(字符数/组);

代号

缩写词及其中英文全称对照

用于二位式或三位式状态的工程单位

用于工况或状态显示的工程单位

3供电系统

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

电力负荷应根据供电可靠性及中断供电在政治、经济上所造成的损失或影响的程度,分为一级负荷、二级负荷及三级负荷。

一级负荷

(1)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亡者。

(2)中断供电将造成重大政治影响者。

(3)中断供电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者。

(4)中断供电将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者。

 对于某些特等建筑,如重要的交通枢纽、重要的通信枢纽、国宾馆、国家级及承担重大国事活动的会堂、国家级大型体育中心,以及经常用于重要国际活动的大量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等的一级负荷,为特别重要负荷。

 中断供电将影响实时处理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正常工作或中断供电后将发生爆炸、火灾以及严重中毒的一级负荷亦为特别重要负荷。

二级负荷

(1)中断供电将造成较大政治影响者。

(2)中断供电将造成较大经济损失者。

(3)中断供电将造成公共场所秩序混乱者。

三级负荷

不属于一级和二级的电力负荷。

民用建筑中常用重要电力负荷的分级应符合表的规定。

续表续表仅当建筑物为高层建筑时,其客梯电力、楼梯照明为二级负荷;

②此处系指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中一旦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身伤亡或重大政治影响、经济损失的实验室,例如生物制品实验室等;

③在面积较大的银行营业厅中,供暂时工作用的应急照明为一级负荷;

④该一级负荷为特别重要负荷;

⑤重要通讯枢纽的一级负荷为特别重要负荷。

各种建筑物的分级见现行的有关设计规范。

表列为一级负荷的电子计算机,其机房及已记录的媒体存放间的应急照明亦为一级负荷。

当在主体建筑中有一级负荷时,与其有关的主要通道照明为一级负荷。

电话站的电源为一级负荷,其交流电源的负荷级别应与该建筑工程中最高等级的电力负荷相同。

表所列的主体建筑中,当有大量一级负荷时,其附属的锅炉房、冷冻站、空调机房的电力和照明为二级负荷。

民用建筑中的消防水泵、消防电梯、防排烟设施、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装置、火灾应急照明、电动防火门窗、卷帘、阀门等消防用电的负荷等级,应符合国家现行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对负荷等级没有规定的重要电力负荷,应与有关部门协商确定。

一级负荷的供电电源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级负荷应由两个电源供电,当一个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个电源应不致同时受到损坏。

一级负荷容量较大或有高压用电设备时,应采用两路高压电源。

如一级负荷容量不大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