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附录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785709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16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附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附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附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附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附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附录Word文档格式.docx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附录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附录Word文档格式.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附录Word文档格式.docx

400千克力燉平方厘米。

  3.抗折强度:

100千克力燉平方厘米。

  4.握裹强度:

与螺纹钢筋为110千克力燉平方厘米;

与螺纹孔混凝土为40千克力燉平方厘米。

  5.疲劳强度:

参照混凝土的试验方法,当疲劳应力比值ρ为0.38时,疲劳强度修正系数γρ>0.8。

附录三建筑物和构筑物沉降观测要点

  一、建筑物和构筑物沉降观测的每一区域,必须有足够数量的水准点,并不得少于两个。

水准点应考虑永久使用,埋设坚固(不应埋设在道路、仓库、河岸、新填土、将建设或堆料的地方,以及受震动影响的范围内),与被观测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间距为30~50米。

水准点帽头宜用钢或不锈钢制成,如用普通钢代替,应注意防锈。

水准点埋设须在基坑开挖前15天完成;

  二、水准基点可按实际要求,采用深埋式(参见附图3.1)和浅埋式(参见附图3.2)两种,但每一观测区域内,至少应设置一个深埋式水准点;

                 

  附图3.1  深埋式水准基点构造示意图            附图3.2  浅埋式水准基点

  1—生铁盖或混涨土盖;

  2—水准基点头部;

         1—混凝土盖;

  2—水准基点头部;

  3—保护井的壁;

     4—保护套管(铁管);

      3—护壁;

    4—水准基点支承管;

  5—水准基点支承钢管;

  6—木屑或干炉渣;

        5—套管;

    6—填土;

  7—混凝土底板;

     8—油毛毡二层;

          7—混凝土

  9—灌注混凝土桩                            

                                 

  三、测定建筑物和构筑物下沉的观测点,可根据建筑物的特点采用各种不同的类型(参见附图3.3);

  附图3.3 各种观测点类型示意图(单位:

毫米)

  (a)预制式观测点;

  (b)现浇式观测点;

  (c)隐蔽式观测点(伸入墙内);

  (d)平面上观测点

  1—墙壁;

      2—螺纹;

      3—观测点(金属螺丝);

     4—保护盖

  四、观测点的布置,应按能全面地查明建筑物和构筑物基础沉降的要求,由设计单位根据地基的工程地质资料及建筑结构的特点确定;

  五、砖墙承重的各观测点,一般可沿墙的长度每隔8~12米设置一个,并应设置在建筑物的转角处、纵墙和横墙的交接处及纵墙和横墙的中央,建筑物沉降缝的两侧也应设置观测点。

当建筑物的宽度大于15米时,内墙也应在适当位置设观测点;

  六、框架式结构的建筑物,应在每个柱基或部分柱基上安设观测点。

具有浮筏基础或箱形基础的高层建筑,观测点应沿纵、横轴线和基础(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周边设置。

新建与原有建筑物的连接处两边,都应设置观测点。

烟囱、水塔、油罐及其他类似构筑物的观测点,应沿周边对称设置;

  七、沉降观察宜采用精密水准仪及钢水准尺进行,在缺乏上述仪器时,也可采用精密的工程水准仪(带有符合水准器)和刻度精确的水准尺进行。

观察时应使用固定的测量工具,人员宜固定。

每次观察均需采用环形闭合方法或往返闭合方法当场进行检查。

同一观察点的两次观测之差不得大于1毫米;

  八、水准测量应采用闭合法进行:

  

  1.采用二等水准测量应符合±

0.4n毫米的要求;

  2.采用三等水准测量应符合±

1.0n毫米的要求;

  注:

n为水准测量过程中水准仪安设的次数。

  九、沉降观测的次数和时间,应按设计要求,一般第一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设稳固后及时进行。

民用建筑每加高一层应观测一次,工业建筑应在不同荷载阶段分别进行观测,整个施工时间的观测不得少于4次。

建筑物和构筑物全部竣工后的观测次数:

第一年4次,第二年2次,第三年后每年1次,至下沉稳定(由沉降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判定)为止。

观测期限一般为:

砂土地基二年,粘性土地基五年,软土地基十年。

当建筑物和构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的裂缝时,应立即进行逐日或几天一次的连续观测,同时应对裂缝进行观测;

  十、建筑物的裂缝观测,应在裂缝上设置可靠的观测标志(如石膏条等),观测后应绘制详图,画出裂缝的位置、形状和尺寸,并注明日期和编号。

必要时应对裂缝照相;

  十一、沉降观测资料应及时整理和妥善保存,作为该工程技术档案的一部分,并应附有下列各项资料:

  1.根据水准点测量得出的每个观测点高程和其逐次沉降量(参照沉降观测结果表填列);

  附图3.4 观测点平面布置示意图(单位:

  2.根据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平面图绘制的观测点的位置图(参见附图3.4),根据沉降观测结果绘制的沉降量、地基荷载与延续时间三者的关系曲线图(参见附图3.5a)及沉降量分布曲线图(参见附图3.5b);

  附图3.5  沉降观测结果综合示意图

  (s)压力与沉降发展曲线图;

(b)沉降量分布曲线示意图(单位:

毫米)。

S1—最小沉降量;

S2—平均沉降量;

S3—最大沉降量

  3.计算出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平均沉降量、相对弯曲和相对倾斜值;

  4.水准点的平面布置图和构造图,测量沉降的全部原始资料;

  5.施工时建筑物和构筑物标高的水准测量记录及晴雨气象资料;

  6.根据上述内容编写的沉降观测分析报告(其中应附有工程地质和工程设计的简要说明)。

 附录四 选择锤重参考表

锤     型

蒸汽锤(单动)(吨)

3~4

7

10

锤型资料

冲击部分重(吨)

5.5

9

锤总重(吨)

3.5~4.5

6.7

11

锤冲击力(吨)

~230

~300

350~400

常用冲程(米)

0.6~0.8

80.5~0.7

0.4~0.6

适用的

桩规格

预制方桩、管桩的边长或直径(厘米)

35~45

40~45

40~50

钢管桩直径(厘米)

 

粘性土

一般进入深度(米)

1~2

1.5~2.5

2~3

桩尖可达到静力角探ps平均值(千克力燉平方厘米)

30

40

50

砂土

0.5~1

1~1.5

1.5~2

桩尖可达到标准贯入击数N值

15~25

20~30

30~40

岩石(软质)

桩尖可进入深度(米)

强风化

0.5

中等风化

表层

的常用控制贯入度(厘米燉10击)

3~5

设计单桩极限承载力(吨)

60~140

150~300

250~400

                                                      续表

锤    型

柴 油 锤(吨)

1.8

2.5

3.2

4

4.6

7.2

4.2

6.5

9.6

18

~200

180~200

300~400

400~500

600~1000

1.8~2.3

预制方桩,管桩的边长或直径(厘米)

45~55

55~60

40

60

90

2.5~3.5

桩尖可达到静力触探Ps平均值(千克力燉平方厘)

>50

桩尖可达到标准

贯入击数N值

0.51

锤的常用控制贯入度(厘米/10击)

4~8

40~120

80~160

200~160

300~500

500~1000

  1.适用于预制桩长度20~40米、钢管桩长度40~60米,且桩尖进入硬土层一定深度。

不适用于桩尖处于软土层的情况。

      2.标准贯入击数N值为未修正的数值。

      3.本表仅供选锤参考,不能作为设计确定贯入度和承载力的依据。

附录五  施工记录表

  附表5.1  井点施工记录

  附表5.2  轻型井点降水记录

  附表5.3  喷射井点降水记录

  附表5.4  电渗井点降承记录

  附表5.5  管井井点降水记录

  附表5.6  深井井点降水记录

  附表5.7  重锤夯实试夯记录

  附表5.8  重锤夯实施工记录

  附表5.9  强夯施工现场记录

  附表5.10  强夯地基施工记录

  附表5.11  土(灰土)挤密桩桩孔施工记录

  附表1.12  土(灰土)挤密桩桩孔回填质量轻型触探记录

  附表5.13  振冲地基施工记录

  附表5.14  单管旋喷施工记录

  附表5.15  二重管旋喷施工记录

  附表5.16  三重管旋喷施工记录

  附表5.17  压力单液、双液硅化地基施工记录

  附表5.18  电动双液硅化地基施工记录

  附表5.19  桩的动荷载试验记录

  附表5.20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检查记录

  附表5.21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记录

  附表5.22  压桩施工记录

  附表5.23  板桩施工记录

  附表5.24  钢管桩施工记录

  附表5.25  泥浆护壁成孔的灌注桩施工记录

  附表5.26  干作业成孔的灌注桩施工记录

  附表5.27  套管成孔的灌注桩施工记录

  附表5.28  地下连续墙挖槽施工记录

  附表5.29  地下连续墙护壁泥浆质量检查记录

  附表5.30  地下连续墙混凝土浇筑记录

  附表5.31  沉井下沉记录

  附表5.32  沉箱工程施工记录

  附表5.33  沉井、沉箱下沉完毕检查记录

  井点靠工记录                                     附表5.1

  施工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  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井点孔施工机具规格________________

  班组别__________井点类别____________         施工日期_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日

井点编号

冲孔起

讫时间

井点孔

井点管

灌砂量

(千克)

滤管长度

(米)

滤管底端标高

沉淀管

长度(米)

备注

直径(毫米)

深度(米)

直径(毫)

全长(米)

                    工程负责人:

_____________            记录:

________________

  轻型井点降水记录                                    附表5.2

  施工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

  班组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  候___________________

  降水泵房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机组类别及编号______________

  实际使用机组数量台井点数量_______台             井点数量:

开____根,停____根

  观测日期自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时至__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日_________时

观测时间

降 水 机 组

地下水流量

(立方米/小时)

观测孔水位读数(米)

记事

观测记录者

真空表读数(毫米汞柱)

压力表读数

(千克力燉平方厘米)

1

2

3

                                       工程负责人:

__________________

记事内容包括换工作水的时间,抽出地下水的含泥量、边坡稳定简要描述及井点系统运转情况等。

  喷射井点降水记录                                      附表5.3

  施工单位________________                     工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组别__________________                     气  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降水泵房编号机组编号____机组编号:

在运转_______________,在停止___________,在修理_________________

  井点数量:

开________根,停_______根。

观测日期___________年____________月___________日______________时

                    至     年     月    日    时

工作水压力

(立方米燉小时)

实际抽水的井点编号

记 事

                                         工程负责人:

___________________

记事内容包括换工作水时间、工作水含泥量、真空度、基坑边坡稳定简要描述及井点系统运转情况等。

  电渗井点降水记录                                      附表5.4

  施工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组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  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降水泵房编号___________井点类别________        机组数量_________________台

  通电方式(连续、间隙)井点根数___________根      直流电机(或电焊机)数量____________台

  观测日期自________年__________月_________日_______时至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日________时

连续通

电时间

电气设备

井点设备

观测孔水

位读数(米)

观测

记录者

电流

(安培)

电压

(伏特)

真空表读数

(毫米汞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事内容包括换工作水时间、通电停电时间、通电井点根数、基坑边坡稳定情况简要描述等。

建筑施工 —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83

附录五施工记录表

(2)

  管井井点降水记录                                 附表5.5

  施工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组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  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际抽水井点数量________________根         观测日期自______年_____月____日_______时

                                 至______年_____月____日______时

各井点内水位读数(米)

各泵电流读数(安培)

                                        工程负责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事内容包括水泵运转、抽出水的含泥量及基坑边坡稳定情况简要描述等。

  深井井点降水记录附                                 表5.6

  施工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组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  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测时间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_______时_______分

井点和观

测孔编号

井点类别

功率

(千瓦)

水位读数(孔口起算)(米)

流量(立方米燉小时)

含泥量

井1

井2

观1

观测孔口标高(米)

孔深(米)

观2

                                      工程负责人:

记事内容包括水泵运转及基坑边坡稳定情况等。

  重锤夯实试夯记录                                 附表5.7

  施工单位_______________

  工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夯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夯地点及试坑编号______________            试坑土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夯锤重量____吨  锤底直径________米  落距_______米    落锤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基天然含水量____________%为达到最佳含水量___________________%而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