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第三册科学知识点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782130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第三册科学知识点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初中第三册科学知识点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初中第三册科学知识点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初中第三册科学知识点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初中第三册科学知识点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第三册科学知识点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

《人教版初中第三册科学知识点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第三册科学知识点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初中第三册科学知识点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

20.1.0x103千克/米3=1克/米321.常见物质密度:

纯水:

千克/米3汞:

千克/米3冰、石蜡:

千克/米3纯铁:

千克/米3酒精、煤油:

千克/米322.压力:

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产生原因:

物体之间相互挤压。

特点:

作用在受力物体的表面上,方向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

作用效果:

使受力物体表面产生凹陷。

23.只有当物体放在水平支承面上静止不动时,对支持面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

24.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效果越明显;

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5.压强公式:

P=密度*g*h

3/14

26.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xx=1牛/米2

28.压强的单位是牛/米2,它的专门名称叫做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

29.液体内部压强公式p=ρgh(不作要求)

30.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密度越大压强越大.与液体的多少和容器的形状无关。

31.称重法:

F浮=F空-F液

32.F浮=G排液=ρ液gV排液。

ρ液是液体密度,V排液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3.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34.把物体渐渐压入水中,ρ液不变,V排水增大→F浮增大,感觉浮力渐渐变大;

当物体完全浸入(浸没)后,V排水=V物不变→F浮不变,再往下压不会感觉到更吃力。

35.把物体浸入不同液体,当V排液相同时,ρ液越大→F浮越大。

36.G物和F浮的大小决定物体的浮沉。

上浮:

F浮>

G物下沉:

F浮<

G物

悬浮、漂浮:

F浮=G物

37.根据ρ液和ρ物大小来判断物体的浮沉。

ρ物<

ρ液下沉:

ρ物>

ρ液

悬浮:

ρ物=ρ液

38.密度计的下端装有铅丸或水银;

密度计上所标的数值下大上小,刻度不均匀。

39.被测液体的密度越大,密度计浸入液体的深度越浅.

4/14

40.轮船由江河驶入海里:

重力不变,浮力不变,由于液体的密度增大,使得轮船排开液体的体积减少,船将上浮一些.

41.潜水艇在水面下无论沉、浮,受到的浮力不变,只有压强变化。

靠改变自身重力(向水舱充水或排水)来实现沉浮.

42.溶质:

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溶液:

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后得到的混合物。

43.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

44.判断溶质和溶剂:

(一般前质后剂)

a溶质可以是三态(固液气)

b固、气+液时,固、气是溶质,液是溶剂.

c液+液,量多的是溶剂,量少是溶质

d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都把水看作溶剂.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

45.溶液:

溶质溶解在溶剂中所得到的物质(均一、稳定)。

46.悬浊液:

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形成的物质。

固(不溶)+液

47.乳浊液:

小液滴分散在(不相溶的)液体里形成的物质。

液+液(不相溶)

48.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本质区别是在水里颗粒的大小不同。

49.溶液:

清凉饮料、糖水、酱油、醋、白酒等;

悬浊液:

血液、“服用摇匀”的药液、“钡餐”等;

乳浊液:

牛奶、肥皂水等。

50.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5/14

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5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最大区别是:

在该条件下能否继续溶解溶质。

52.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在同一条件下,对同一物质而言,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一些。

53.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54.蔗糖在20℃时的溶解度是。

含义是

在2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蔗糖。

在20℃时,100g水中溶解蔗糖,溶液达到饱和。

55.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有:

(1)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内因)

(2)温度(外因)

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铵,硝酸钾,硝酸钠等,表现为曲线陡直;

b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略有增大,如氯化钠表现为曲线平缓;

c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57.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一般随压强增大而增大.58.溶液的稀释或蒸发浓缩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59.固体分为晶体(食盐、明矾、水晶、金属等,形状规则,固定熔点。

)和非晶体(玻璃、橡胶、塑料、蜡烛、松香等)

60.晶体的形成:

方法1:

蒸发溶剂,适用于所有的饱和溶液

方法2:

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饱和溶液

6/14

61.可利用的水相当于该区域在一段时间内降水的总量和同期蒸发损失的水量之差,即可提供地表和地下径流的水。

与该地区的水循环活跃程度密切相关。

62.我国水资源时间和空间分配上不均匀,突出表现在:

夏季丰富,冬季短缺,且降水年际变化很大。

东南部多,西北部少。

63.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污水;

工业废水中含有有毒物质;

农业废水中含有化肥、农药。

64.污水处理的方法:

沉淀法,过滤法,蒸馏法。

65.过滤法要点:

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壁,中间不要留有气泡。

二低:

滤纸低于漏斗边缘;

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玻璃棒轻轻斜靠在有三层滤纸的一边;

盛过滤食盐水的烧杯轻靠在玻璃棒上引流。

66.蒸馏水里不再含有杂质。

只含有水一种物质,这种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

67.精制粗盐过程:

溶解、过滤、蒸发.第二章地球的“外衣”----大气

1.地球周围空气主要集中在1000千米的高度.天气现象的发生地

高空飞行;

臭氧层吸收紫外线

流星在中间层被燃尽

又称电离层,气体电离、反射无线电波、产生北极光,通信卫星在外层绕地球转动。

7/14

2.分层的主要依据:

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

3.整个大气层温度变化范围约在-84℃~2500℃

4.对流层的特点:

是大气的底层;

两极厚度约8千米,赤道约17-18千米;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热量来自地面);

强烈的对流运动(最显著)。

5.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

6.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风向和降水)等要素的综合状况称为天气。

7.天气的主要要素是气温、气压、风、湿度和降水。

8.空气的温度称为气温;

气温表示当地空气的冷热程度。

9.竖放:

普通温度计(干球温度计和湿球温度计)平放:

最高温度计和最低温度计

10.百叶箱:

白色、米高、箱门朝北。

箱内的气温波动比箱外小。

11.一般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气温的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12.大气压强(大气压):

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13.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14.大气压测量工作——气压计(空盒气压计和水银气压计).15.大气压跟大气密度直接相关。

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下降。

16.1标准大气压=76厘米汞柱=×

105帕

17.在流动的气体中,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气体流速越小,压强越大.18.液体的压强也会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减小。

19.大气压的数值通常是不断变化的。

冬天、早晨、晴天一般高压;

夏天、中午、阴雨天一般低压。

20.高压区中心空气从下往上,中心向四周。

晴朗干燥

8/14

低压区中心空气从上往下,四周向中心。

阴雨天气

21.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会升高。

气压减小时,液体的沸点会降低。

22.气候:

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23.纬度低的地方气温高,纬度高的地方气温低

24.在对流层,高度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

25.地貌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

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26.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1℃时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符号:

C)。

单位:

焦/(千克℃),读作:

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

27.水的比热为×

103焦/(千克·

℃)。

表示:

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时吸收(放

出)热量×

103xx。

28.季风:

在不同季节里风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风。

我国的季风:

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为盛行偏南风。

29.Q=Cm△t即:

热量=比热X质量X温度差。

30.温室效应:

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加,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使全球气温有变暖的趋势。

31.热岛现象。

气温高、湿度低、雾增多。

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

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首先研究了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的影响。

确定胚芽的生长与弯曲确实与其尖端有关。

年,温特证明胚芽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能够控制胚芽的生长。

9/14

(注意:

xx只是推想)

3.1934年荷兰科学家郭葛分离出这种物质叫生长素(化学成分叫吲哚乙酸)。

4.胚芽尖端能产生生长素,并向下运输。

正常光照射下,生长素均匀分布。

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由向光侧转向背光侧,即背光侧生长素较多。

5.生长素的作用

(1)能促进植物的生长

(2)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3)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缺点:

浓度过大时,会抑制植物的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

应用:

防治杂草

6.血糖指血液中的葡萄糖。

葡萄糖主要来自食物中的糖类物质。

正常人体内的血糖含量基本维持在90毫克/100毫升左右。

7.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上升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以促使血糖含量下降;

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下降时,胰岛素分泌减少,以促使血糖含量升高;

从而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7.人体内胰岛素分泌过多——低血糖。

分泌不足——糖尿病。

8.内分泌腺是没有导管的腺体,分泌的激素会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通过血液循环被运送到人体的某个部位或器官,与神经系统一起指挥或协调人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

9.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

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脏、睾丸和卵巢。

及各自的功能

10.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侏儒症(智力正常)

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巨人症

成年人生长激素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

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尿病

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呆小症(智力低下)

10/14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甲亢

11.植物的生命活动调节:

激素调节(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

12.动物体生命活动调节:

1.激素调节:

缓慢而持久2.神经调节:

快速而短暂

13.对刺激的反应过程是个接受信息->

传导信息->

处理信息->

作出反应的连续过程

14.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

如:

眼的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鼻的黏膜上有嗅觉细胞、口的味蕾中有味觉细胞

15.神经元分为:

细胞体和突起。

突起分为树突(短而多,呈树枝状,接受信息)和轴突(较长,一般只有一条,传导信息)。

16.脑神经:

12对,来自脑部,主要支配头部和颈部的各个器官的感受和运动。

脊神经:

31对,来自脊椎,主要支配身体的颈部、四肢及内脏的感觉和运动。

17.脑——神经系统中最高级部分。

人的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

大脑:

发达,分为左右两部分,分别具有管理人体不同部位的功能。

大脑的表面称为大脑皮层。

沟和裂之间隆起形成回。

沟、回使大脑皮层的面积大大增加。

小脑:

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协调肌肉的活动,如步行、奔跑等,并保持身体平衡。

脑干:

位于大脑的下面,主要控制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运动,如呼吸、心跳、咳嗽等,它无须任何意识的干扰就能保持着生命活动功能的正常运行。

18.反射;

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做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

19.反射弧:

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

11/14

任何反射活动都要通过反射弧才能实现。

20.缩手反射是一种天生的、迅速的、不自觉的反应。

它的反射中枢在脊髓。

而脊髓是人体的低级神经中枢,它的活动一般要受到大脑高级中枢的控制(即受到人的意志控制)。

21.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一般不超过一度。

不同年龄人的体温有差异,一般年轻者高于年老者。

不同性别人的体温也有差异,一般女子高于男子。

同一个人的体温随昼夜变化也不同。

22.体温受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

低温环境下,将血液温度降至到37°

C以下,刺激下丘脑中的热受体,并开始,战栗和使皮肤的血管收缩,增加热量和减少失热,血温增高,回到正常的血温。

高温环境下,将血液温度提高到37°

C以上,刺激下丘脑中的热受体,并开始,增加汗的分泌,使皮肤的血管舒张,增加散热,血温降低,回到正常的血温。

第四章电路探秘

1.电池、发电机等能提供电能的装置称之为电源。

2.电源:

提供电能开关:

控制电路(开关状态:

闭合和断开)用电器:

消耗电能

导线:

输送电能

3.电路:

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4.电路的连接状态:

通路(闭合电路)、开路(断路)、短路(用电器短路和电源短路)。

通路有电流,开路无电流,短路电流很大。

12/14

5.画电路图的要求;

元件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

整个电路图最好呈长方形,有棱有角,导线要横平竖直。

6.电路的连接方式:

串联电路——把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

并联电路——把用电器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

并联用电器的连接点叫做电路的分支点。

从电源的两极到两个分支点的那部分电路叫干路,两个分支点之间的两条电路叫支路。

7.电流的形成原因:

电荷的定向移动。

电流方向的规定:

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

规定:

在电路中,电流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经过用电器、导线等流向电源的负极的。

注意:

自由电子是从电源的负极经过用电器、导线等流向电源的正极的。

8.电流强度表示电流的大小。

(简称电流)用字母I表示。

电流的单位:

安培(简称安)符号为A;

比安小的单位有毫安和微安,符号mA和μA。

1A=1000mA;

1mA=1000μA

9.电流表的使用原则;

(1).正确选择量程

(2).电流表必须串联在被测电路中.(3).使电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进,从“-”接线柱流出.

(4).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两极.量程:

0–3A每个大格:

1A每一小格:

A

量程:

0-A每个大格:

A每个小格:

10.导体:

容易导电的物质。

常见的导体有:

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食盐水绝缘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质。

常见的绝缘体:

橡胶、玻璃、瓷、塑料、干木头、油和干燥的空气等

13/14

半导体:

导电能力就是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常见的材料有锗和硅。

11.纯净的水不导电,普通水导电。

烧红的玻璃能导电。

12.金属导体导电的原因是:

内部存在大量自由移动的电子

绝缘体不导电的原因是:

内部几乎不存在自由电子

13.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电阻用字母R表示,电阻的单位:

欧姆,简称:

欧,符号:

Ω。

换算关系:

1兆欧=103千欧=106欧.。

14.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粗细)、和材料有关,还与温度有关。

导体越长、横截面积越小、温度越高,导体的电阻就越大。

15.某些材料的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电阻会突然消失.这就是超导现象。

16.人体的电阻平均值一般是1000~2000欧。

17.电阻的符号;

①接触器:

有金属滑片

②金属棒:

棒上套有可以滑动的接触器。

③支架④瓷筒

⑤线圈:

表面涂有绝缘漆的电阻较大的合金线绕成的线圈。

A、B、C、D是四个接线柱。

18.滑动变阻器原理:

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丝有效长度

有效接线方法:

一上一下

19.电路中形成持续电流的条件是闭合电路、有电压的存在

20.电源的作用:

使电路存在一个稳定的电压,而使电流得以持续电压:

是电路中自由电荷产生定向移动的原因

21.电压用字母U表示。

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用符号V表示。

14/14

l千伏=103伏l伏=103毫伏l毫伏=103微伏

22.电压表的使用原则:

(1).正确选择量程

(2).电压表必须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

(3).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进,从“-”接线柱流出.(4).允许电压表直接连入电源两极上测电源电压。

0–3V每个大格:

1V每一小格:

V

0–15V每个大格:

5V每个小格:

23.欧姆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4.公式I=U/R。

变形U=IR,,,,,,R=U/I

25.串联电路的特点:

a.开关同时控制两只灯的亮或不亮;

b.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

c.串联电路中总的电压等于各灯两端的电压之和。

并联电路的特点:

a.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上的电灯;

b.支路开关控制该支路上的电灯;

c.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上的电灯相互不影响;

d.并联电路中干路上的总电流等于各条支路的电流之和;

e.并联电路中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支路两端的电压。

26.电路中并联的电灯(用电器)越多,干路中的电流越大,可能会引起电源超载而损坏电源;

并联电路中,某条支路上的电阻越小,则该条支路上的电流越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