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群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777914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6.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群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群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群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群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群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群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

《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群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群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群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

随着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机械技术与微电子技术及信息技术的高度结合。

现代企业自动化、智能化的应用程度越来越高,自动化的机电设备,数控机床不断增加,工业机械手和机器人、生产过程自动化的应用是必需的生产方式。

当前我国机械工程领域在机电技术上相对落后,严重阻碍了相关产品的创新和质量的提高。

企业为加强技术改造和创新,增强发展实力和后劲,不断引进机电技术人才。

这也给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核心的专业群毕业生提出更高要求,只有掌握生产第一线的工艺设计与编制、加工制造、供配电设施的安全运营保障、自动化生产的数控程序编制及自动控制操作、检测、检验、调试、机电设备的科学管理、故障诊断与维修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技能,才能成为企业亟需的能动手实干的工程技术人员。

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最新发布的《中国人才报告》预计:

全国对加工制造类人才的需求比较旺盛,全国机电应用型人才的年市场需求量在500万人左右,且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

而目前全国开设机电及相关专业的高职院校有600余所,每年培养大约15万的机电技术应用高技能人才,全国300余所开设机电及相关专业的本科院校年毕业生大约为10万,其他途径培养的大约30万人,人才需求量缺口巨大,仅数控技术岗位人才需求量缺口就达30万

人。

机电技术应用制造专业在XX市发展广泛,无论在国企还是私企,该专业人才需求量较大,尤其是高技能机修人才。

机械行业与

国民经济密切相关,属于周期性行业。

目前XX市机械加工大多采

用普通机床加工零件,数控机床使用很低,大有潜力可挖。

二、专业群建设基础

XX省XX工业学校创办于1983年,原名为“XX省XX职工中专”,2004年,经省政府批准,在“XX省XX职工中专”的基础上改制为普通中专,更名为“XX省XX工业学校”。

2004年,学校被省教育厅评为“XX省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2005年,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12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33540平方米、实训场地建筑面积42183.44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25423平方米;

有预留充足的建设空间,有标准田径场和完善的体育设施及器材(其中网球场2

个、篮球场17个、排球场4个、乒乓球台13个);

具备完善的学生宿舍、食堂、超市、浴室、金融通讯等配套生活设施。

学校坚持

“XXXX,XXXX”的办学理念,秉承“知行合一,创新”的校训,自学校创办以来,已培养十余万名毕业生在XX省乃至全国很多厂矿成为中高级管理者和技术骨干,受到企业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学校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级示性学校,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诸多称号。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校领导根据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原则,知行合一,创新,紧跟市场,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重点培养学生岗位技能水平,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

学生在校期间,通过推行“现代学徒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积极融合企业文化,资源共享,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的整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教学模式改革

早在2006年,我校就是“中外合作XX省职业教育促进就业综合项目试点学校”之一。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专业群各专业,我们积极探索,深入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等多种先进教学方法,通过仿真软件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方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办学模式改革

学校积极投入XX省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建设浪潮,依托XX集团等省外行业优势,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整合多方资源,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参与、校企联合的多元办学模式。

一方面,依托行业优势,在省政府支持下,建立了XX有限责

任公司等17个校外顶岗实习基地。

另一方面,投入巨资兴建校实训基地,购买实训教学设备,先后组建了数控、金工、机电、电气等20个校实训基地,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287.5余万元。

学校先后被XX省人事厅认定为“XX省继续教育培训基地”,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再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认定为“职业指导教学训练实验基地”,被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认定为“咼技能人才培训样板基地”。

(四)教育容创新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积极进行市场调研,以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为切入点,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和企业用人需求,建立专业群设置的动态机制。

确定以机电技术应用为核心、电气运行与控制、数控技术应用、机械制造技术4个专业组成的特色专业群并进行建设,其中机电技术应用室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被评为省级精品专业。

此外,学校在精品课程、教学团队、特色专业等方面正加大建设力度,力争出成绩、树品牌、创特色。

(五)加强教学队伍建设

学校现有专业课教师214人,企业兼职教师45人,其中双师型教师181人,占总教师数的60.5%,占专业课教师数的97%。

在专任教师中,具研究生学历的43人,占总教师数11.7%,本科学历的181人,占83.2%,高级职称的47人,占26.2%,中级职称的54人,占17.0%。

学校历来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注重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确立、学历提升、教学水平提高、现代教育手段应用、实践能力增强等方面进行培养,力求使其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高。

学校根据教学需要,采用学历提高、进修培训并举,个别、全员并重,理论学习和生产实践并存的方式对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培训。

1、学校制定并正在实施《专业带头人管理办法》和《教师下厂实践管理办法》,建立了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培训专业课教师的机制。

近三年来,先后安排了32名专业课教师到行业企业参加专业实践和培养培训1个月以上。

学校承担了受训教师的全部经费。

2、制订并实施了教师学历提升方案,学历未达到规定要求的专业教师全部参加了学历提升教育,并与XX理工大学签订了在职研究生培养协议。

近三年来,有36名教师通过自考或函授教育,达到了本科以上学历,有60多名教师报名参加在职研究生的考试,现有11名教师已被录取在读。

教师参加学历提升教育的学费学校承担50%。

3、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近三年先后选派了38名教师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12名教师参加级骨干教师培训,先后安排了4名教师参加出国培训,省培、国培教师占专任教师的

27%。

4、认真组织校本培训,学校先后邀请XX理工大学、XX学院、XX市学院等大学知名教授到校开展专题讲座。

在校开展教师

“一帮一”“以老带新”教师培训计划,并签订师徒协议,组织开展校教师说课、微课、信息化教学设计等培训,教师校本培训达到100%。

5、成立了督导处,建立了完善的教师考核、评教机制,每年都要进行教师评先评优工作,组织开展教师说课、微课、公开课、信息化教学设计等比赛。

此外,力求提高教师理论水平的同时,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办学的实际情况,积极改善教师队伍结构,加大了实践型教师的比重。

一方面聘用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能工巧匠等担任兼职教师;

另一方面,落实教师在职进修和企业实践制度,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提高队伍整体水平。

(六)部管理完善

通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已经形成了一支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管理干部队伍,具有较高的规划、执行、质量监测和服务能力。

更重要的是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包括规的招生和就业制度、严格的考试和学籍制度、实效的教学管理及督导制度、健全的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制度、科学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等,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学校各方面的管理正向科学化、制度化、规化、现代化和信息化迈进。

三、专业群建设思路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与企业的深度融合,构建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走涵建设的发展道路。

积极开展行业企业调研,构建基于行动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推行“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

完善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

建设数字化教学平台;

打造一支素质优良、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结构合理的专兼职师资队伍;

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和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建设,创新实训方式,完善实习实训制度。

围绕一个主题即以学生的发展:

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为主题;

紧扣一条主线即以职业素质和实际的工作能力培养为主线;

以实训基地建设和校企合作为突破口;

以紧跟技术发展进行课程改革为切入点进行专业建设。

实现专业实体化、课程项目化、教师双师化、实训生产化、教材校本化、就业对口化,最终达到一个目标一一创品牌专业,育优秀人才。

(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时,把“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由此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建立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突出“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特色。

实现与企业进一步深层次合作订单培养,做到教学计划共订、资源共享、基地共建、教材共编、学生共同培养。

学生实现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事、学会思考、学会创业。

成为机电技术应用教学中心、科研中心、技术服务中心、社会培训中心,实现“产、学、研”合一,“系、企、所”一体。

(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工作岗位定位于机电设备和数控机床的维修;

基于维修工作流程构建学生基本能力训练容;

基于“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改革教学方法,将对应的工程维修案例嵌入到教学体系中,将项目分解若干子任务,开发项目教学型课程;

成立课程团队,实行课程负责制进行课程体系重构、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开发、培训包开发。

通过信息化技术引入、课程综合化、教学模式创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学做合一,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形成宝贵的教学资源。

本专业群采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将机制行业中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数控车铣刨和加工中心等机电技术应用成套设备的制造安装与调试、运行与维护、技术改造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作为中心点组织教学,整合理论与实践知识。

(三)实践一条主线三个层面的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体系、建设好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实验实训基地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学院已初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以机电技术应用设备维。

修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即:

基本技能训练T专项技能训练T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训练。

基本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主要在院完成,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由学院和企业共同完成。

一条主线、三个层面的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新体系随着科技进步、课程容综合化的深入需要不断完善,尤其是在具有多技术复合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综合课程等领域更是需要深入进行研究,使之成为可供借鉴的一种能力培养模式。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生产、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最大特点就是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众多的可视化媒体和学习、操练的仪器设备,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趣味性强,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学习效果好。

但这种教学模式需要相当的物质基础作保证,这正是采用这种教学模式的难点所在。

在本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的校实践教学基地的规划建设中将克服困难,多渠道融资,以保证教学设备的投入。

(四)校企共建专兼职教师队伍

采用外引培,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技术服务和国外访问学者,参与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培养专业带头人;

通过多种形式提供教师深入企业,参与技术服务和技术改造,积累工程方面的实际经验;

加大培训考核力度,提高教师职业实践能力和基于职业工作过程的教学过程的设计能力;

聘请企业、行业有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的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完善“双师结构,建成一支既有高技能水平,又在机电技术应用领域有较高学术造诣的专兼结合师资队伍。

四、专业群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坚持以服务XX市和XX区域产业经济为宗旨,依托XX集团公司、XXX、XXXX等大型先进制造业企业,不进一步加强校企深度融合,建立校企共赢的长效合作办学机制,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按职业岗位标准,合作开发适合工学结合特色的核心课程体系。

打造一支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专兼结合高水平的“双师型”专业群教师团队;

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着力建设集资源共享、学生实训、技术服务、企业员工培训为一体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实习实训基地;

提升专业的技术服务能力。

将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示性专业群。

(二)具体目标

1、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建立校企合作组织机构,定期召开专业群建设交流会。

以专业涵建设为主,与企业专家共同深入分析产业需求,共同承担专业群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实训基地建设等工作。

依托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平台,形成结构合理、相互支撑的专业群,并根据需求适时调整优化。

利用专业群各项资源开展企业员工培训、社会人员技能培训、技术研发、建设技能大赛基地等。

2、加强校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校实训基地建设根据课程体系要求,突出实践性教学,与XX公

司等机电行业专家共议校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引入体现先进制造技术的实验实训设备,新建和扩建实验实训场地,深入改善数字化教学条件和网络环境,将其建设成具有“教学、竞赛、科研、生产”四位一体功能的校实习实训基地。

到2019年,校基地实验实训开出率达100%,各实验室平均利用课时超过480课时以上。

校外实训基地遴选和建设按照“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的原则,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满足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和教师下企业需要。

至V2019年,建成校外实验实训基地5个。

3、深化“现代学徒制”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制造业岗位能力要求,与XX公司、XXX等大中型企业紧密联系,深化“现代学徒制”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带动专业改革与建设,并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要求100%的学生学徒学习时间达到半年以上,毕业生具有“适岗、应用、变岗、创新”的良好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获得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比例达95%以上,就业率不低于95%,对口就业率70%以上,用人单位综合素质满意度高于90%。

4、打造专兼结合高水平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通过重点培养、合理引进、企业锻炼,至2019年培养1名副高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双师型”专业群带头人,引进或培养4名

“双师型”专业带头人,引进或培养10名“双师型”群骨干教师,从而形成一支职称、年龄、学历结构合理,创新意识,教学实践能力、科技服务能力较强的专任教师队伍。

经过建设使师生比达到1:

27,团队成员本科以上100%,硕士20%以上,高级职称25%以上,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80%以上。

加强校企人才合作,根据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改革需要,共同参与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开发;

不断完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的教学指导效应;

建立兼职教师评价轮岗制,使专业群教学团队结构不断优化。

五、专业群重点建设容

(一)专业群结构优化

1、建设目标

依照“对接产业,校企合作”的原则,依托XX市本地行业优势,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现有特色品牌专业为基础,集中力量打造优势专业集群。

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机电技术应用为核心专业的“机电技术应用类”专业群,适应XX省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实现专业建设的集群化和特色化发展。

2、建设容

(1)构建融合产业的专业体系。

继续巩固面向加工制造业的专业特色,构建由机电技术应用为核心,电气运行与控制、数控技术应用、机械制造技术为主干专业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

并将示校重点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作为专业群核心专业。

(2)目标定位。

深入推进校企合作,通过走访、实地考察等形式,调研掌握相关产业岗位能力需求,分析当前人才培养模式与产业需求的差异,优化专业群课程体系,整合专业资源,强化实训基地建设,创新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

合理配置师资队伍。

(3)机制建设

1)组织机构建设

成立特色专业群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

XXX

畐I」组长:

XXXXXXXXX

成员:

XXXXXXXXXXXXXXX

XXX(企业经理高级工程师)

XXX(企业生产科科长工程师)

2)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制。

校企双方共同承担专业群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实训基地建设等工作。

在校以学校管理为主;

在企业建立以企业督导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家长监督、学生自律为目标的质量保证体系。

组建校企联合管理、联合考核的教学管理队伍。

3)建设长效教学管理机制。

制定理论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学院和企业共同制定管理条例,强化日常教学规和实施力度,强化实践教学、岗位操作规及细则落实。

建立健全理论实践考评机制,制订理论实践考核标准。

3、资金预算

建设

分项

经费

预算

分年度资金投入(单位:

万兀)

2018

2019

2020

1

专业群

结构优化

结构组成

2

目标定位

3

机制建设

小计

(二)模式创新

1、建设目标

建立以“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为切入点、以“现代学徒制”为核心的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多种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体系,真正做到“做中学,做中教”;

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多方面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

2、建设容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构建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

学校联合企业成立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全程参与专业群建设与改革工作。

与企业工程专家、技术骨干共同开展专业群各专业相关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的调研分析。

结合校企合作办学双方的实际,推进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制定“岗位主导、项目驱动”的人才培养方案。

加大公共基础课中德育课程的比重。

2、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完善教学手段和方法。

采用项目教学法等方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质量,做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无缝对接。

联合企业建设8个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满足实训教学。

借助信息化技术优化教学方法,通过自主开发或与企业合作等方式,将多媒体课件、微课应用到课堂中,利用移动互联良好交互性和可视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效果。

3、改革完善多元化评价模式。

以评价学生就业、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建立“学生综合素质、岗位核心能力、专业职业技能”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构建包含学校学习过程考核、职业资格认证、家长问卷调查、企业反馈的多元化评价模式。

建立教学督导制度,对教学各环节实施全程督导。

利用基于“互联网+”的课堂教学软件,对教学行为和进程进行指导控制。

万元)

模式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教学模式改革

评价模式改革

(三)课程体系改革

与企业合作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以产业岗位任务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

保证专业课程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将“教、学、做”三个要素固化在课程容和课程结构中。

力争建成至少2-3门以上专业群共享优质核心课程,至少建成8门以上体现本专业特色的优质核心课程。

出版8门一体化课程教材,开发3门以上数字化课程资源库。

1、组织教师、企业工程专家、技术骨干共同开展专业群各专业相关职业岗位的调研分析,结合企业最新技术和工艺,针对机电专业群特定的“服务域”,围绕核心能力的培养,设置“群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群选修课程”,形成四个专业彼此联系、

共享开放的课程体系。

2、加强课程开发。

依托“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创建专业核心课程,围绕产业岗位需求确立核心课程标准,引入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创建数字教学资源,采用“一体化教学”手段实施核心课程教学,并在实施过程中自主开发一体化教材,使教材始终保持与教学手段的高匹配性。

3、建成校级和系部两级质量监控体系,对课程标准、教学常规的执行情况进行全方位监控,学生专业技能达成度高,学生中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超出97%。

充分借助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推进课程实施。

课程体系改

体系构建

课程开发

质量管理与监控

(四)教学团队建设

以“提高实践能力”为落脚点,通过“培外引”等途径,促进教师能力全面提升。

加大专业教师和名优教师的培养力度,组织教师进高校、下企业进行培训,积极打造一支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专兼职师资队伍。

1、优化师资结构。

通过部培养、外部引进的方式,优化专业群教师队伍结构;

激励教师攻读与所教专业对口的学历提升教育;

合理安排教师下企业实践工作计划,鼓励教师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专家、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来校担任兼职教师。

2、强化专业群带头人建设。

挑选综合素质高、工作业绩突出教师作为专业群带头人。

其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双师型教师;

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

能紧跟专业发展,了解专业发展动态;

组织制定专业建设规划、主持课程开发、组织协调项目开发和技术服务工作;

帮带中、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带领教学团队开展专业涵建设。

3、强化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骨干教师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