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案例 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体育教学案例 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教学案例 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体育委员站出来说:
“老师第一个前滚翻做得很漂亮,接下来的动作虽然质量不高,可是连贯性很好。
”她刚一说完大家都点头赞同,于是我说:
“非常感谢你对我的鼓励。
还有其他的意见吗?
”孩子们互相看了看,都不说话。
“孙永智,你说说。
”他先是支支吾吾的不肯说,后来在我的鼓励下他评议道:
“总的来说李老师做得不错,就是做交叉转体180°
时转体不够充分,使得后面的挺身跳有些歪。
”听完后我说:
“评价的很不错,我能看的出刚才每位同学都很仔细的观看了我的动作,并且动了脑筋,对我的动作进行了这么细致的分析。
下面张老师根据你们的建议再做一个,你们再来帮我打打分,好吗?
”学生们都说:
“好!
”我活动了一下头部,深吸了一口气,做了个优美的示范,学生们纷纷打出了满分,并鼓起掌来。
我也高兴的对大家说:
“我有这么大的进步,看来你们的意见提的还真不错!
同时我也想告诉大家在平时的学习中你们要多用眼睛去看,头脑去思考,去探究,你们就会学得更好。
老师相信只要你们努力,所有的同学都能做到满分,对不对?
”“对!
”学生们大声的回答,并一个个跃跃欲试,在本组的垫上开始展示起来,我巡视了一下,大家的动作果然有了明显的提高,而且在练习中学生们还互相帮助,互相纠正动作,互相评分呢!
快下课了,我鼓励大家说:
“你们表现的真棒!
你们的动作及讲解,也可以当一回老师了,希望你们今后多多给老师提出保贵意见,发现问题我们一起解决好不好?
同学们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结束了本节课。
分析:
我国教育家朱熹曾说过:
“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这句话充分说明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意义,学生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如果在体育教学中只是一味的让学生反复、枯燥的练习动作,只会降低他们的学习热情,并使他们产生厌学态度,也就达不到学习的目的。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认为学习的过程是“趣——思——练——创”的过程。
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所以这节课我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做评委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主动的去学练。
通过这个案例,教师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为能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但也不能忽视学生的需要和情感的体验,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潜移默化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使学生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也使我深刻的体会到教育改革的今天,我们教师要改变以往只注重知识技能传授的思想,在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法和手段,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多的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学会探究与分析,从小传授他们“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方法。
并且多让学生谈感受,对教师的教法及示范动作及时提出意见,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让我们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新课堂中的小主人。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上好体育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体育教学成为一个统一整体,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取不定法的组织教学形式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目的。
然而,教无定法,任何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变化的。
怎样上好小学体育课哪?
(一)根据体育课的特点组织教学。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体育课是通过身体的各种练习,使体力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上课的特点,行之有效地组织教学。
抓好体育常规的组织教学。
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的必要条件。
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教育。
尤其是要抓好整队集合、服装、精神状态、礼貌行为、组织纪律、学生守则、场地器材的布置与收拾等常规训练与教育。
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使学生变成自觉行动,以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
抓好体育课各阶段的组织教学。
体育教学过程是由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组成的,由于四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情绪各不相同,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出现先紧后松、虎头蛇尾的现象发生。
上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等,为上课作好准备;
上课开始时的组织教学特别重要,教师要抓住学生大都还处在课间休息活动的兴奋状态中的特点,采用趣味游戏,如:
“踩影子”,或“快快跳跳”等方法集中学生注意力,使他们兴奋的情绪稳定下来;
基本部分是体育课中的重点部分,教师应力求做到精讲多练,语言生动,并不断改变练习方法,如在练习中引入竞争性游戏,不同形式的分组练习等,提高学习兴趣;
结束部分。
学生的情绪极易松懈,此时教师的组织教学更不能忽视,应采用一些调节情绪和恢复体力的放松性练习,保持学生兴趣,如引导放松、意念放松,同时作好课堂的小结。
(二)根据新教材的特点组织教学。
同一教材的组织教学。
体育课中,同一教材在不同课时中重复练习的难度要求是不一致的。
如一年级投掷教材第一次课的要求是教会学生投掷方法;
第二次则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投掷方法,通过多次的重复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投掷方法等,每一次重复练习的难度都有所提高。
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对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如果每次都采用同样的组织教学方法,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无味而分散注意。
因此,对于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教师要根据“动型”规律逐步提高动作难度,适当改变组织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上面举的投掷一例,随着课时的变化,教师可采用“打活动目标”一类趣味性游戏或竞赛等,达到提高兴趣的目的。
不同教材的组织教学,小学体育包括田径、球类、技巧、武术、体操等多种教材,不同的教材有其不同的特性。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教材特点。
挖掘教材潜力,将组织教学与教材特点有机结合,改变传统中单一的千篇一律的组织教学形式,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学习,从而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效果。
如田径教材的“跑”,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跑的特点,运用竞赛、奔跑游戏等增加教材的趣味性。
(三)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有效组织教学。
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
有意注意时间短,兴奋过程和无意注意占优势,好奇、好动、好模仿、好竞争等。
同时,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也是不同的。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组织教学。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由于学生注意力在课的前半部达到高峰,意志力在课的中后部达到高峰,情绪则在课的后半部达到高峰。
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把新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
有利于学生对新教材的学习、理解和掌握;
在课的后半部分则应安排一些况况争性、游戏性较强的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要做好主教材与辅助教材的搭配,尤其要抓住主教材与辅助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组织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
灵活运用组织方法。
针对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教师的组织教学要尽量体现出“新、奇、活”的原则,采用多种多样的、生动活泼的,使学生能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如一节课中,教材之间的衔接,传统的调队方法显得机械、死板、单一,且容易出现散乱的状况,而此时教师采用游戏或舞蹈等教法。
进行衔接,既会使学生感到新奇,又会使教学活而不乱,顺利过渡。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手势、眼神、语言”的作用,即用“手势指挥,眼神暗示,语言激励”组织方法。
“手势、眼神”是无声的语言,具有其它组织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力分散开小差时,教师用眼神暗示,就会集中学生注意力等,教师的语言激励要以表扬性、勉励性的语言为主,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组织方法,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小学体育教学案例分析
背景:
当今体育教学改革的主流是在课堂教学中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在学习方法的引导上,由教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转变到“引导学生探索学习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案例,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学练、尝试、畅所欲言,教师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真正做到“善导”,让学生学有兴趣,学有个性,学有创造。
案例描述:
在一节30米快速跑的教学课中,学生们正摩拳擦掌,斗志昂扬地准备比赛。
学生们上了跑道,我组织好队伍后,比赛开始了。
“加油,加油”,助威声此起彼伏,学生们个个争先恐后,技术动作也比以前好多了,一轮比赛结束,有的为取得胜利手舞足蹈,有的为失败而沮丧不已,我抓住时机,让学生思考:
怎样才能跑得更快。
学生开始讨论,有的认为摆臂姿势很重要,有的认为步子要迈大一点,有的认为……气氛非常热烈,教学效果非常好。
“老师,我能不能横着跑?
”一个稚嫩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随之而来的是学生们哄堂大笑。
“这不是捣乱吗?
”我纳闷了,循声望去,一个男同学正满脸疑问地看着我。
原来是第一轮小组赛跑最后一名的一位同学。
“为什么要横着跑?
”我装着一点不生气的样子,耐着性子有问了一句。
“我喜欢横着跑。
”他理直气壮地回答。
“有一次我抓螃蟹,螃蟹是横着跑的,而且跑得很快,我抓了很长的时间才把它抓住,螃蟹既然能横着跑,那我为什么就不能横着跑呢?
”又是哄堂大笑。
“咿,怎么有这种道理?
”我暗暗发笑,觉得无可奈何,又不知如何是好,忽然灵机一动,有办法了。
说道:
“同学们可能觉得这位同学的想法很好笑,但老师觉得他很聪明,平时很注意观察,我们的确还能横着跑。
接下去,第二轮比赛横着跑。
我们先请这位同学给大家做一下示范,”大家鼓起掌来。
他走出队伍,侧身对着跑道,像小螃蟹一样张开双手开始示范,虽然跑的动作看上去有点古怪滑稽,但确实挺快的,其实 动作就是篮球训练中的滑步动作。
大家不由自主地模仿他的动作练习起来。
第二轮比赛开始了,比赛气氛比第一轮还要激烈,想不到学生们对这种怪异的跑法还挺感兴趣,但是由于动作的不协调,跑的动作令人发笑,有的还跑成交叉步。
而那位同学成为小组赛的冠军。
“同学们,老师还想让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到底哪一种跑法最快?
”比赛结束后,教师又给学生出了一个问题。
学生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开始讨论。
片刻之后,同学们自发地组织比赛,大多数的比赛方法采取两个直跑、两个横跑。
教师特意观察那位同学这一组,他在两次采取直着跑的比赛中,都是最后一名。
结论可想而知,大家觉得直跑是跑的最快的动作。
这时候的他躲在队伍的最后,低着头,他也觉得横着跑不是最佳的方法。
有几个小朋友开始嘲笑起他来。
这时候,我微笑说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快速跑的动作,也知道了跑得最快的动作。
但是,我们还应感谢他,他让我们有机会学会了横着跑的动作,这也是一种跑的方法,在篮球和排球比赛中需要用到。
如果没有他的创造新跑法,我们还学不到这种跑的方法。
所以,老师希望同学们以后在学习上敢于创新,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
此时,那位同学脸上流露出的是洋洋得意的神情,学生们也投去羡慕的目光。
点评与分析:
作为一名称职的体育教师,应该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正确、恰当地处理课堂上由创新或奇思秒想而出现的稀奇古怪的现象,这是一种技能或是一门特殊的艺术。
它需要教师有耐心和爱心,其次是要研究方法和艺术,不要轻易地把学生行为定格为捣乱,更不要大发脾气,应沉着、冷静、灵活、机智地对事件进行有效的调控,变不利为有利,多加鼓励,并给予必要的启发及指导。
这样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恰如其分地把各种技能传授给每一位学生。
小学体育教学体会
通过这几年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对达标工作中的感受,及其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对教学中的体会性练习有了深入的体会。
在以往的抓达标过程中,达标困难的同学往往表现出动作不协调。
体力分配的欠缺,使得学生往往因为动作不协调而产生了很大的难度,也使得学生本人对体育锻炼有意识的逃避。
对其终身体育锻炼的发展意识制造了障碍。
是孩子本身不适合运动,还是老师教学中有误区呢?
为此,我进行了反思和实践。
儿童早期对体育活动基本上表现了积极的态度,愿意和喜欢投入到运动本身当中去。
特别是有趣味性的运动中。
随着年龄的增长,个性和爱好逐渐的具有倾向化。
即使是再不从事锻炼的人,在某一特定场合与条件下,也愿意全情的投入其中。
这说明,每个人都是能够实现终身体育锻炼的,是有其心理和生理需要基础的。
新课标的出台,就是要求体育工作者把这种情绪化的偶尔锻炼,转变为从小就开始培养与引导习惯性、自主性的终身体育锻炼。
做好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
体会性练习是利用辅助练习器材、改变运动环境和分解模仿等手段来解决适龄学生普遍存在的、对全过程的运动技术较难理解的环节。
使学生对此项运动有比较清晰的的感知印象,能够比较合理、轻松的掌握此项运动技术,并愿意就此参与和提高。
体会性练习在新动作的学习中有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中低段的学生。
在大纲的五年级的立定跳远教材中,要求上、下肢协调用力、动作迅速连贯、落地稳定。
我重点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双脚连续跳台阶来体会上下肢协调与连贯、稳定。
随着台阶高度的递增,学生随意应付的思想因为任务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在心理准备和注意力集中上开始提高起来。
谁也不甘心落在后面,又都条件反射的不想受伤而在自然中突破了教学重点中的协调连贯和稳定。
利用辅助器材(助跳板加体操垫)来巩固落地的轻巧和稳定,体会腾空后的伸展。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多媒体展示分解动作学生较难理解,在实际教学中客观条件有一定不便,利用辅助器材的体会性练习就更显其突出性。
助跳板满足学生跳得更高的心理和生理需要,延长动作完成的时间,以弥补低龄儿童观察力和感知能力的不足。
使其在练习中有了成就感,体会到了充分伸展和收腹动作的连接,提高了学生身体的感知能力,为今后的助跑跳远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
2007—2008学年下学期与上学期的立定跳远成绩相比,平均提高了4厘米以上,最高的进步了有15厘米,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小学五年级的耐久跑教材中,要求初步掌握途中跑技术,发展一般耐力。
因为刚开始接触耐久跑,最主要的矛盾体现在体力分配和心理承受意识方面。
在成绩表现上很差,体力消耗大,心肺感觉难受。
存在消极情绪、厌学现象。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儿童年龄心理、生理特征,以及教参的思考。
我在本学期调整了教学思路。
除了在技术动作上的练习外,着重强调体会性练习,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绕自然环境的队列跟跑、连续的跑走交替、中速跑和慢跑交替、与奔跑游戏相结合,一切暗示和要求都围绕着有节奏和控制速度进行。
蹬地、摆臂、抬腿、呼吸配合的节奏的感觉和体会。
长跑后放松调整,要求学生慢走、深呼吸后躺在草地上闭目休息,四肢尽量张开,体会运动后的感受。
此举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绝大多数同学有了很舒服的感觉,逐渐体会到了长跑的乐趣。
在心理上接受了长跑这项枯糙的运动,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了基础。
学生成绩普遍提高了10秒以上,最大的有30多秒。
综合而论,体会性练习让我在教学中感到了成功,也让学生感到了成功,并且体会到了进步带来的喜悦和运动的乐趣。
鉴于于中低段学生对运动技术上掌握的困难,体会运动的节奏和运动后的感受是我今后教学的重点;
辅助练习和方法是我今后钻研教材的重点;
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是我今后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方法上,只要是有利于学生的生理健康、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利于学生的社会适应,我都将大胆的采用合理的体会性练习的手段和方法,来满足于三个有利于。
体育教学有别与其他学科教学。
其显著特点是在:
教学的全过程中教与学必须密切结合,教师与学生接触频繁且须配合默契。
因此,师生感情是否融洽,就显得十分重要。
首先,要保证师生感情融洽,教师必须带着爱心去上课,并把这种感情体现在行动上。
爱是教育的灵魂,也是和谐体育教学的基石。
带着爱心去上课,教师要处处关心学生。
比如上课天冷,教师就要适当增加运动量,还要注意出汗后要适当减少运动量,让汗水慢慢散发。
让体育可真正为学生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服
务。
爱心也体现在学生对运动技能的学习中。
新课程标准规定,现行的中小学体育,在田径、球类、体操等各个方面都带有一系列的实施标准,同时还有五项强制达标。
由于学生大多来自牧区,参加过生产劳动,大都具有一定的体能储备和运动协调的先天优势,因此在授课中要带着爱心去发现,去指导学生运动技能和运动水平的迅速提高。
还要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对后进生的耐心帮扶。
爱心还体现在体育实践中对德育的认识和践行。
体育十分强调团队精神,由于场地、器材、时间和学生个体差异等的限制,教师的计划安排,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精神,自主意识就显得格外重要。
教师的爱心如春风化雨,使课堂教学协调、准确,既分工有序有彰显个性。
其次,教师要有热心和耐心。
有些动作一时掌握不了,要耐心细致的教导和示范。
有的同学胆小,动作不敢做,要正确引导,要用和蔼可亲的态度教导。
比如:
学校近期学习校园集体舞,有一部分学生掌握动作很快,很活跃,但有少数学生胆怯,不敢做动作,教师应多鼓励、多示范,和他们融在一起。
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鼓励他们能勇于尝试,充分发挥自身长处。
因体育课的学习,从而提高在其他方面的自信。
所以体育课不但是活动、单元的游戏课,而且是让学生养成一个能终生锻炼身体的体育方法和能够展示自己的舞台,也是培养自信,吃苦耐劳的天地。
最后,教师要有一以贯之的作风和潜心育人的恒心。
小学阶段的孩子,正是生长发育和智力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个性发展的重要阶段。
教师要有针对集体的素质教育的计划和针对个体个性化的实施方案,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个体学生个性化发展。
如姚明、易建联,女排姑娘薛明、惠若琪等,均是16岁出道进入全国顶级联赛打球的,是体现个性化发展的范例。
在我校体育运动中,由于体育课的组织实施和大众体育锻炼,去年达标运动会全校优良率达75%,合格率100%与素质教育相得益彰。
同时,出现了一些短跑,篮球,乒乓球等方面很杰出的学生,推动了学校体育竞技水平的提高。
其中一些因学习成绩差品行不良的学
生,也因其体育特长而得到师生的关注和体育教师持之以恒的指导,从而使之信心增加而加入转化的行列。
因此,总体规划,个别发展是体育教师的一项重要的体育教学任务,以战略的眼光配合了学校的规划和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小学体育课尤为重要,要合力上好体育课,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也是展示学生特长的舞台和师生交流的最好渠道。
体育课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要,上好体育课是体育教师最重要的职责。
让我们每位体育教师都以爱心、热心、恒心去关注每一个集体,每一个孩子,促进学校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
体育教学的体会
摘要: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提出“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注个体的差异与不同需要,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因而本文就这一问题,用陶行知先生“五大解放”彻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解放学生头脑、解放学生嘴巴、解放学生双手、解放学生空间、解放学生时间五个方面出发,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体育活动兴趣,促进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康、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
大脑
嘴巴
双手
空间
时间
引言:
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曾从教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的口号。
的确,要让“知识”的课堂变成“生活”的课堂,必须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把自主权、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更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时间。
正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在《解放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提出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巴、空间和时间的“五大解放”问题一样,惟有变“灌输式”的教为“启发式”的教,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和深化,去寻觅新鲜的事物,启迪创造智慧。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体育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全方位的健康和谐的发展。
所以“五大解放”的提出对当今的体育教学改革有着深远的意义。
1、解放学生的头脑
在素质教育盛行时代,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但是,由于体育学习是以运动实践为主的学习,其运动技术的学习,在传统教学中往往被人们视为理所当然的主要内容。
以致于用技术教技术,为技术教技术,而对体育知识的认知却有所忽视,手段枯燥乏味,课堂上无波澜、无情趣,“静如死水”的气氛,使学生产生乏味厌学之感,思维的热情被混灭。
所以在体育教学中,着眼点应放在解放学生的大脑,培养学生的体育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上,并以次为主线设计教学,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想练结合,学中练,练中学,从而把积极的身体练习感知和主动的思维认知有机结合起来。
1.1体育认知能力的培养。
无论在那种学科中,认知教育都放在第一位,在体育学习中也一样,要使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知识和运动方法,认识运动的本质,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都必须通过有效的认知学习这一途径。
如在教学新课原地上手投掷垒球中,如果让学生一味地按部就班的练习,既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又无效率可言。
我们应该先让学生对地掷纸团,提出“为什么有些学生掷地声音响,而有些轻呢?
”体会手腕的用力意义,然后再进行原地投掷练习,配合手腕身体的用力,有效地提高成绩。
1.2运动思维能力的培养。
研究表明,运动中的思维是直接与运动相结合的。
无论那种运动都需要思维,在田径运动中如此,在球类运动中更为突出。
高水平的运动,需要精湛的技术与灵活的头脑,才可以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1.3创新能力的培养。
目前,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核心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广大教育者面临的新任务。
在体育教学中,采用扩散性提问和学生自编自练等形式是训练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如有时在进行游戏时,我并没有象以前那样讲解游戏方法、规则,然后让学生进行游戏。
而是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分给每个组一些器材,然后要求各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利用教师分配的器材进行游戏(游戏由各组自行设计),最后由教师进行评比,评选出组织和设计得最好的游戏进行表扬。
这样学生普遍有很高的兴趣,而且能积极的开动脑筋,并且设计出不少具有儿童特点的趣味性游戏。
2、解放学生的嘴
在21世纪的今天,协作精神、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等社会适应方面的能力,无疑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改革教学方法的同时,我们应该由教师发言、讲解、总结的古板教学方式中解脱出来,重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关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提问、回答、讨论、评价,在师生间、学生间进行多项的交流。
在评价与讨论交流中体现学习的趣味、思维的提深、情感的发泄、创新意识的培养。
这正如毛振明博士所说:
“体育课与其它文化课相比,学生间的交流不但是允许的,而且是应该提倡的。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