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易错点高一化学易错题集锦及分析精品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774216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易错点高一化学易错题集锦及分析精品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中化学易错点高一化学易错题集锦及分析精品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中化学易错点高一化学易错题集锦及分析精品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中化学易错点高一化学易错题集锦及分析精品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中化学易错点高一化学易错题集锦及分析精品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易错点高一化学易错题集锦及分析精品资料.docx

《高中化学易错点高一化学易错题集锦及分析精品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易错点高一化学易错题集锦及分析精品资料.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化学易错点高一化学易错题集锦及分析精品资料.docx

高中化学易错点高一化学易错题集锦及分析精品资料

高中化学易错点,高一化学易错题集锦及分析

【化学】高考化学40个常错知识点总结,备考不可

常错点1 错误地认为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辨析:

酸性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是两种不同的分类方式,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CrO3、Mn2O7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和NO2等。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而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是两性氧化物,CrO3是酸性氧化物。

常错点2 错误地认为胶体带有电荷。

辨析:

胶体是电中性的,只有胶体粒子即胶粒带有电荷,而且并不是所有胶体粒子都带有电荷。

如淀粉胶体粒子不带电荷。

常错点3 错误地认为有化学键被破坏的变化过程就是化学变化。

辨析: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从微观角度看就是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

只有化学键断裂或只有化学键生成的过程不是化学变化,如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时破坏了其中的离子键,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的熔化或破碎过程破坏了其中的化学键,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体的过程形成了化学键,这些均是物理变化。

常错点4 错误地认为同种元素的单质间的转化是物理变化。

辨析:

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如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是不同的物质,相互之间的转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常错点5 错误地认为气体摩尔体积就是22.4L·mol-1

辨析:

两者是不同的,气体摩尔体积就是1mol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占有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22.4L,在非标准状况下可能是22.4L,也可能不是22.4L

常错点6 在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或阿伏加德罗定律时忽视物质的状态或使用条件。

辨析:

气体摩尔体积或阿伏加德罗定律只适用于气体体系,既可以是纯净气体,也可以是混合气体。

对于固体或液体不适用。

气体摩尔体积在应用于气体计算时,要注意在标准状况下才能用22.4L·mol-1

常错点7 在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时错误地应用溶剂的体积。

辨析:

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衡量标准是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的多少,因此在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时应用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

常错点8 在进行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时,忽视溶液体积的单位。

辨析:

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时,要用到溶液的密度,通常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是mol·L-1,溶液密度的单位是g·cm-3,在进行换算时,易忽视体积单位的不一致。

常错点9 由于SO2、CO2、NH3、Cl2等溶于水时,所得溶液能够导电,因此错误地认为SO2、CO2、NH3、Cl2等属于电解质。

辨析: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研究的范畴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本身电离出阴、阳离子,否则不能用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作为判断其是否是电解质的依据。

如SO2、CO2、NH3等溶于水时之所以能够导电,是因为它们与水发生了反应生成了电解质的缘故。

常错点10 错误地认为其溶液导电能力强的电解质为强电解质。

辨析:

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的导电性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导电性的强弱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而电解质的强弱与其电离程度的大小有关。

常错点11 错误地认为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越多,氧化剂的氧化能力越强;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越多,还原剂的还原能力越强。

辨析:

氧化性的强弱是指得电子的难易程度,越容易得电子即氧化性越强,与得电子的数目无关。

同样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弱与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与失电子的数目无关。

常错点12 错误认为同种元素的相邻价态一定不发生反应。

辨析:

同种元素的相邻价态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如Na2SO3+H2SO4=Na2SO4+SO2↑+H2O,此反应中H2SO4表现强酸性。

常错点13 错误地认为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电子和中子构成的。

辨析:

所有的原子中都含有质子和电子,但是不一定含有中子。

常错点14 错误地认为元素的种类数与原子的种类数相等。

辨析:

(1)同一种元素可能由于质量数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核素(原子),因此原子的种类数要大于元素的种类数。

(2)但是也有的元素只有一种核素,如Na、F等。

常错点15 错误地认为最外层电子数少于2的原子一定是金属原子。

辨析:

最外层电子数少于2的主族元素有H,属于非金属元素。

常错点16 错误地认为离子键的实质是阴阳离子的静电吸引作用。

辨析:

离子键的实质是阴阳离子的静电作用,包括静电吸引和静电排斥两种作用,离子键是这两种作用综合的(平衡)结果。

常错点17 错误地认为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辨析:

(1)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能称为共价化合物;

(2)离子化合物中也可以含有共价键,如Na2O2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NaOH中含有极性共价键。

常错点18 错误地认为增大压强一定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辨析:

(1)对于只有固体或纯液体参加的反应体系,增大压强反应速率不变。

(2)对于恒温恒容条件的气态物质之间的反应,若向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体系的压强增大,但是由于各物质的浓度没有改变,故反应速率不变。

(3)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必须是引起气态物质的浓度的改变才能影响反应速率。

常错点19 错误地认为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就会增大。

辨析:

平衡常数K只与温度有关,只有改变温度使平衡正向移动时,平衡常数才会增大,改变浓度和压强使平衡正向移动时,平衡常数不变。

常错点20 错误地认为放热反应或熵增反应就一定能自发进行。

辨析:

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判据是ΔG=ΔH-TΔS,仅从焓变或熵变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是不准确的。

常错点21 错误认为任何情况下,c(H+)和c(OH-)都可以通过KW=1×10-14进行换算。

辨析:

KW与温度有关,25℃时KW=1×10-14,但温度变化时KW变化,c(H+)和c(OH-)不能再通过KW=1×10-14进行换算。

常错点22 错误认为溶液的酸碱性不同时,水电离出的c(OH-)和c(H+)也不相等。

辨析:

由水的电离方程式H2O==OH-+H+可知,任何水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OH-)和c(H+)总是相等的,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

常错点23 酸、碱、盐溶液中,c(OH-)或c(H+)的来源混淆。

辨析:

(1)酸溶液中,c(OH-)水电离=c(OH-)溶液;

碱溶液中,c(H+)水电离=c(H+)溶液。

(2)盐溶液中,若为强酸弱碱盐,c(H+)水电离=c(H+)溶液;

若为强碱弱酸盐,c(OH-)水电离=c(OH-)溶液。

常错点24 错误认为只要Ksp越大,其溶解度就会越大。

辨析:

Ksp和溶解度都能用来描述难溶电解质的溶解能力。

但是只有同种类型的难溶电解质才能直接用Ksp的大小来判断其溶解度的大小;若是不同的类型,需要计算其具体的溶解度才能比较。

常错点25 错误地认为原电池的两个电极中,相对较活泼的金属一定作负极。

辨析:

判断原电池的电极要根据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的具体反应分析,发生氧化反应的是负极,发生还原反应的是正极。

如在Mg—Al—稀H2SO4组成的原电池中,Mg为负极,而在Mg—Al—NaOH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Al作负极,因为Al可与NaOH溶液反应,Mg不与NaOH溶液反应。

常错点26 在电解食盐水的装置中,错误地认为阳极区显碱性。

辨析:

电解食盐水时,阴极H+放电生成H2,使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OH-浓度增大,阴极区显碱性。

常错点27 错误地认为钠在过量氧气中燃烧生成Na2O2,在适量或少量氧气中燃烧生成Na2O

辨析:

钠与氧气的反应产物与反应条件有关,将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生成Na2O,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生成Na2O2

常错点28 错误地认为钝化就是不发生化学变化,铝、铁与浓硫酸、浓硝酸不发生反应。

辨析:

钝化是在冷的浓硫酸、浓硝酸中铝、铁等金属的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而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如果加热氧化膜会被破坏,反应就会剧烈进行。

所以钝化是因发生化学变化所致;铝、铁等金属只在冷的浓硫酸、浓硝酸中发生钝化,加热时会剧烈反应。

常错点29 错误地认为,金属的还原性与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有关。

辨析:

在化学反应中,金属的还原性强弱与金属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与失去电子的数目无关,即与化合价无关。

常错点30 错误地认为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去除甲烷中的乙烯。

辨析:

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后产生二氧化碳,故不能达到除杂目的,必须再用碱石灰处理。

常错点31 错误地认为苯和溴水不反应,故两者混合后无明显现象。

辨析:

虽然两者不反应,但苯能萃取水中的溴,故看到水层颜色变浅或褪去,而苯层变为橙红色。

常错点32 错误地认为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除去苯中的甲苯。

辨析:

甲苯被氧化成苯甲酸,而苯甲酸易溶于苯,仍难分离。

应再用氢氧化钠溶液使苯甲酸转化为易溶于水的苯甲酸钠,然后分液。

常错点33 错误地认为苯酚酸性比碳酸弱,故苯酚不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辨析:

苯酚的电离能力虽比碳酸弱,但却比碳酸氢根离子强,所以由复分解规律可知:

苯酚和碳酸钠溶液能反应生成苯酚钠和碳酸氢钠。

常错点34 错误地认为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在其中加入足量浓溴水,再把生成的沉淀过滤除去。

辨析:

苯酚与溴水反应后,多余的溴易被萃取到苯中,而且生成的三溴苯酚虽不溶于水,却易溶于苯,所以不能达到目的。

常错点35 错误地认为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一定是醛。

辨析:

葡萄糖、甲酸、甲酸某酯可发生银镜反应,但它们不是醛。

常错点36 错误地认为油脂是高分子化合物。

辨析:

高分子化合物有两个特点:

一是相对分子质量很大,一般几万到几百万;二是高分子化合物的各个分子的n值不同,无固定的相对分子质量。

而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固定的,一般在几百范围内,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常错点37 使用试管、烧瓶加热液体时,忽视对液体量的要求,所加液体过多。

辨析:

用试管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用烧瓶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能超过烧瓶容积的1/2。

常错点38 使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记错药品和砝码位置,称量NaOH固体时,误将药品放在纸上。

辨析:

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是左物右码。

称量NaOH固体时,应将NaOH放在小烧杯内或放在称量瓶内。

常错点39 混淆量筒和滴定管的刻度设置,仰视或俯视读数时,将误差分析错误。

辨析:

量筒无“0”刻度,且刻度值从下往上增大,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端,从上往下增大。

观察刻度时相同的失误,误差相反。

常错点40 混淆试纸的使用要求,测pH时误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

辨析:

使用石蕊试纸、淀粉KI试纸时要先用蒸馏水润湿,使用pH试纸时,不能将试纸润湿,否则等于将溶液稀释。

高一化学易错题集锦及分析一元素化合物与化学概念部分

【易错题】

  一、元素化合物知识

  1、下列物质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  )

  A、Na2CO3   

  B、KHCO3    

  C、Al2O3    

  D、NaHSO4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两点:

  

(1)弱酸的酸式盐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例如B选项:

HCO3-+H+=H2O+CO2↑;HCO3-+OH-=H2O+CO32- 

  

(2)Al2O3是两性氧化物,既能和强酸又能和强碱反应。

这是在初高中知识衔接讲解物质分类提到的。

反应方程式到高二学,现在了解:

Al2O3+6H+=3H2O+2Al3+;Al2O3+2OH-=2AlO2-+H2O。

以后既能和强酸又能和强碱反应的物质将拓展为一个小专题,现在就要注意积累。

 答案:

BC

------------------------------------------------

  2、下列关于Na2O2的叙述正确的是(  )

  A、Na2O2是淡黄色固体,久置于空气中变成Na2O

  B、Na2O2与水的反应中,Na2O2只作氧化剂

  C、用Na2O2漂白过的织物、麦杆等日久又渐渐变成黄色

  D、Na2O2放入饱和NaOH溶液中,放出大量的O2,并有白色固体析出

解析:

  A选项应中Na2O2久置于空气中会变成Na2CO3;B选项Na2O2与水的反应中,Na2O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是氧化还原中的歧化反应;C选项Na2O2由于强氧化性而漂白物质,漂白之后不会再变色;D选项饱和NaOH溶液中放入Na2O2,由于Na2O2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O2,水少了,溶质NaOH增多了,会有白色固体NaOH析出。

其中C选项可漂白的物质也应总结成小专题,现阶段学过的有:

活性炭,吸附褪色,物理变化;Na2O2、HClO由于强氧化性褪色,化学变化。

以后注意继续补充。

  答案:

D

------------------------------------------------------

  3、经过下列试验,溶液仍为澄清透明的是(  )

  A、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

  B、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

  C、C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KOH溶液

  D、少量的CO2通入CaCl2溶液中

解析:

  A选项会发生化学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由于生成的NaHCO3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Na2CO3,而且通过反应溶剂水少了,溶质的质量增加了,所以肯定有NaHCO3固体析出。

B、C选项重点考查弱酸的酸式盐和碱的反应,B选项反应生成Na2CO3和水,溶液仍澄清透明,C选项反应生成有CaCO3沉淀。

D选项很多同学误认为反应,其实不发生反应,因为CO2通入水中只能得到极少极少碳酸根,难以与钙离子生成沉淀,或者认为如果反应,碳酸制备了盐酸,弱酸制备强酸,不合理,且生成的CaCO3在盐酸中不能存在。

  答案:

BD

----------------------------------------------------------

  4、用金属钠制取Na2O通常采用下法:

2NaNO2+6Na=4Na2O+N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不采用Na在氧气中燃烧获得Na2O的原因是                     。

  

(2)上述方法的优点是                               。

解析:

  在评价一种制备方法优缺点时,通常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

首先反应原理可行,其次在方案可行的情况下从反应物、产物、反应条件三角度分析,包括原料来源广泛、无污染、实验条件容易达到等方面。

  答案:

  

(1)Na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是Na2O2,不生成Na2O;

  

(2)生成的氮气将生成的氧化钠与空气隔绝,防止了外界环境的干扰,生成的氧化钠不会变质。

----------------------------------------------------------------

  5、下列各反应的反应式或离子方程式中,能够说明次氯酸是弱电解质的是(  )

  A、次氯酸光照下分解:

2HClO

2HCl+O2↑

  B、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适量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白色沉淀:

Ca(ClO)2+CO2+H2O====CaCO3↓+2HClO

  C、次氯酸与氢氧化钠中和:

HClO+NaOH====NaClO+H2O

  D、次氯酸与H2SO3作用:

HClO+H2SO3====H2SO4+HCl

解析:

  A选项证明次氯酸不稳定;B选项证明次氯酸酸性弱于碳酸,是弱电解质;C选项证明次氯酸有酸性;D选项证明次氯酸有氧化性。

  答案:

B

---------------------------------------------------------------------

  6、G、W、X、Y、Z均为含氯的含氧化合物,我们不了解它们的化学式,但知道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如下的转化关系(未配平):

  ①G→W+NaCl    ②W+H2O

X+H2↑ 

  ③Y+NaOH→G+W+H2O ④Z+NaOH→W+X+H2O

  这五种化合物中的氯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

  A、W、G、Z、Y、X      

  B、G、Y、W、Z、X

  C、G、Y、Z、W、X      

  D、Z、X、G、Y、W

解析:

  题目告知几种物质均为含氯的含氧化合物,说明其中氯元素皆正价。

①G→W+NaCl,氯的化合价有降低为-1价,则必有升高,即氯的化合价W>G;②W+H2O

X+H2↑,氢元素化合价降低,氯元素的化合价就要升高,即X>W③Y+NaOH→G+W+H2O,结合氯气与NaOH的反应,可得出这是歧化反应,Y中氯的化合价必处于G、W之间,结合①可得:

W>Y>G ④与③同理。

本题重点考查对氧化还原得失电子的灵活应用。

  答案:

B

---------------------------------------------------------------------

  二、基本概念

  1、下列物质,用酒精灯加热时能分解生成酸酐(即酸性氧化物)的是(  )

  A、KClO3    

  B、Cu(OH)2   

  C、CaCO3    

  D、NH4HCO3

解析:

  本题中四个选项加热都可以分解,A选项分解生成KCl和氧气;B选项代表不溶性碱受热皆可分解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和水,此时得到的金属氧化物皆为碱性氧化物;C选项代表不溶性碳酸盐受热皆可分解成金属氧化物和CO2,CO2是酸性氧化物,是碳酸的酸酐,但此时加热需要800摄氏度以上,酒精灯温度最高只能500度左右;D选项代表铵盐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即可分解,生成NH3、CO2和H2O。

本题容易错在对反应条件的选择。

  答案:

D

-----------------------------------------------------------------------

  2、怎样理解化学概念,是学好化学的关键问题之一,试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若不正确,请简述理由。

  

(1)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则该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2)盐溶液里一定有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

答案:

  

(1)不正确,如果此物质是纯净物,则该物质一定是氧化物,但是若该物质是混合物,例如氢气与氧气的混合气体,则该物质不是氧化物。

  

(2)不正确,例如铵盐(如NH4NO3)溶液中就没有金属阳离子。

------------------------------------------------------------------------

  3、下列物质中,含有自由移动的Cl-的是(  )

  A、KClO3溶液  

  B、MgCl2溶液   

  C、液态HCl  

  D、熔融NaCl

解析:

  A选项ClO3-原子团中的氯不会出氯离子,BCD中都有-1价的氯,但是BD是盐,离子化合物,在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会出自由移动的Cl-,而C选项HCl是共价化合物,在液态时无离子存在,只有在溶液中水的作用下,才会电离出氯离子。

  答案:

BD

------------------------------------------------------------------------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一种元素被氧化,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不一定是氧化剂

  C、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D、金属阳离子被还原后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

解析:

  A选项氧化还原反应可以是同种元素被氧化还原,例如氯气与水的反应;B选项非金属单质也可以是还原剂,如氢气;C选项也可以被氧化,如氯离子变氯气;D选项如Fe3+被还原可得到Fe2+。

  答案:

BD

--------------------------------------------------------------------

  5、有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

  ①FeCl3+2KI=2FeCl2+2KCl+I2

  ②2FeCl2+Cl2=2FeCl3

  ③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0

  若某溶液中有Fe2+,I-,Cl-共存,要除去I-而不影响Fe2+和Cl-可加入的试剂是(  )

  A、Cl2    

  B、KMnO4     

  C、FeCl3   

  D、HCl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

通过三个反应,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可得出氧化性强弱顺序为:

KMnO4>Cl2>FeCl3>I2,还原性顺序为:

I->Fe2+>Cl-。

除去I-,就是将I-氧化成碘单质,而不影响Fe2+和Cl-即两者不被氧化,可加入的试剂选择相对只能氧化I-的弱氧化剂FeCl3。

  答案:

C

-------------------------------------------------------------------

  6、下列粒子中,氧化性最强的是(  )

  A、Na+   

  B、Al3+     

  C、Cu2+   

  D、Fe2+

解析: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金属单质还原性越弱,即失电子越难,其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即得电子越容易。

  答案:

C

------------------------------------------------------------------------

  7、关于离子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B、因为溶液中的阴、阳离子总数相等,所以溶液呈电中性

  C、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

  D、能导电的物质是电解质,不能导电的物质是非电解质

解析:

  B选项前半句应改为阴、阳离子所带的负正电荷总量相等;C选项溶液的导电能力决定于离子浓度,强电解质溶液很稀,导电能力照样较差;D选项在熔化或溶液中能导电的化合物才是电解质,两种情况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

答案:

A

---------------------------------------------------------------------------

高一上学期化学错题集锦及分析二

化学计算部分

编  稿:

刘  银    审  稿:

赵宏伟    责  编:

顾振海

一、基本概念计算

  1、溶液浓度

  例题1:

  密度为1.45g·cm-3的硫酸溶液中,逐滴加入BaCl2溶液,直至沉淀完全为止,已知沉淀物的质量与原硫酸溶液的质量相等,则原硫酸溶液的浓度为(  )

  A、29.6%    

  B、42.1%    

  C、14.8mol/L   

  D、6.22mol/L

例题1:

  H2SO4+BaCl2=BaSO4↓+2HCl

  w(H2SO4)=m(H2SO4)/m(H2SO4溶液)=m(H2SO4)/m(BaSO4)=98/233=0.421

  C=1000ρw/M=1.45g/mL×1000mL×0.421/98g/mol=6.22mol/L

  答案:

BD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