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中草药叶类Word文档格式.docx
《常见中草药叶类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中草药叶类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附注]根、茎、果实亦入药。
三尖杉
FoliumetRamulusCephalotaxi
(英)FortunePlumyewTwigandleaf
[别名]桃松、山榧树。
[来源]为三尖杉科植物三尖杉CephalotaxusfortuneiHook.f.的小枝叶。
[植物形态]常绿乔木,高10-20m。
树皮灰褐色至红褐色,老时成不规则片状剥落;
小枝对生,基部有宿存芽鳞。
冬芽顶生,常3个并列。
叶螺旋状排成2列,较疏,常水平展开,线状披针形,微弯,长3.5-13mm,宽3—4.5mm,上部渐狭,先端有渐尖的长尖头,基部渐狭,楔形或宽楔形,下面气孔带白色,比绿色边带宽3—5倍。
花单性异株;
雄球花生于枝上端叶腋,球形,具短柄,每个雄球花有6—16雄蕊,基部具1苞片;
雌球花具长梗,生于枝下部叶腋,由数对交互对生的苞片组成,每苞有2直立胚珠。
种子绿色,核果状,外种皮肉质,熟时紫色或紫红色,内种皮坚硬。
生于杂木林中。
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采制]全年可采,干燥。
以秋季采收者质量较好。
[性状]小枝对生,圆柱形,棕色。
叶线状披针形,螺状排列,基部扭曲成2行状,长1—1.8cm,宽2—4mm,顶端有渐尖的长尖头,上表面灰棕色,具光泽,下表面黄棕色,主脉两侧各有一条棕红色条纹。
气微,味微苦。
[化学成份]含三尖杉碱(cephalotaxine)、表三尖杉碱、乙酰三尖杉碱(acetylcephalotaxine)、去甲基三尖杉碱、三尖杉酮碱、三尖杉新碱、红杉醇(sequoyitol)。
[性味]性寒,味苦、涩。
[功能主治]抗癌。
用于淋巴肉瘤、肺癌等。
用量9-18g。
石韦
FoliumPyrrosiaeLinguae
(英)JapaneseFeltFernleaf
[别名]石剑若、小石韦、金背茶匙、石皮、石兰、肺心草。
[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石韦Pyrrosialingua(Thunb.)Farwell的叶。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0-30cm。
根茎长,横走,密生褐色鳞片,卵状披针形,边缘有睫毛。
叶远生,革质,上面绿色,偶有少数星状毛,有小凹点,下面密生红黄色星状毛,不育叶和能育叶同型或略较短而阔,能育叶柄长5-10cm,叶片平坦,披针形,长8-18cm,宽2—5cm,下面侧脉略突起,孢子囊群在侧脉间紧密而整齐排列,初为星状毛包被,成熟后露出。
生于岩石或树干上。
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
[采制]全年可采,除去根茎及根,晒干或阴干。
[性状]叶片略皱缩,展平后呈披针形或长圆披针形,基部楔形,对称;
孢子囊群在侧脉间,排列紧密而整齐。
叶柄长5—10cm,直径约1.5mm。
[化学成份]含绵马三萜(diploptene)、皂甙、蒽醌、黄酮、β—谷甾醇。
[性味]性微寒,味甘、苦。
气微,味微涩苦。
[功能主治]利尿通淋,清热止血。
用于热淋、石淋、小便不利、淋沥涩痛、吐血、衄血、尿血、崩漏、肺热咳嗽。
用量6—12g。
石南叶
FoliumPhotiniae
(英)ChinesePhotiniaLeaf
[别名]石眼树叶、老少年叶、凿树、石纲。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石楠PhotiniaserrulataLindl.的叶。
[植物形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10m,枝光滑。
叶片革质,长椭圆形、长倒卵形、倒卵状椭圆形,长8—22cm,宽2.5—6.5cm,基部宽楔形或圆形,边缘疏生有细锯齿,近基部全缘,幼时自中脉至叶柄有绒毛,后脱落,两面无毛;
叶柄长2—4cm。
复伞房花序多而密;
花序梗和花柄无皮孔;
花白色,直径6—8mm;
花瓣近圆形,内面近基部无毛;
子房顶端有毛,花柱2—3裂。
梨果近球形,直径约5mm,红色,后变紫褐色。
花期4—5月,果期10月。
野生或栽培。
分布于安徽、江苏、浙江、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甘肃。
[采制]全年可采收,晒干。
[性状]叶上表面暗绿色至棕紫色,较光滑,下表面淡绿色至棕紫色,主脉突起,侧脉似羽状排列;
常带有叶柄。
革质而脆。
气微,味苦、涩。
[化学成份]含氢氰酸、野樱皮甙(prunasin)、熊果酸、皂甙、挥发油。
[性味]性平,味辛、苦;
有小毒。
[功能主治]祛风补肾。
用于风湿筋骨痛、阳痿遗精。
用量4.5—15g。
枇杷叶
FoliumEriobotryae
(英)LoquatLeaf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枇杷Eriobotryajaponica(Thunb.)Lindl.的叶。
[植物形态]常绿乔木或灌木。
叶互生,长椭圆或倒卵形,边缘上部有疏锯齿,基部楔形,上面多皱,下面及叶柄密被锈色绒毛。
圆锥花序顶生,具淡黄色绒毛,花芳香;
萼片5;
花瓣5,白色;
雄蕊20;
子房下位,2—5室,每室胚珠2,花柱2—5,基部合生,有毛。
梨果卵形,扁卵形或长卵形,橙黄色,肉甜。
种子1至数粒,棕褐色,有光泽。
花期9-11月,果期次年4—5月。
种于村边、平地、坡地。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四川、湖北有野生。
[采制]全年可采,晒至七八成干时,扎成小把,再晒干。
[性状]叶长圆形、倒卵形,长12—30cm,宽4—9cm,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疏锯齿,近基部全缘;
上表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红棕色,较光滑;
下表面密被黄色绒毛,主脉明显突起,侧脉羽状;
叶柄极短,被棕黄色绒毛。
叶革质而脆,易折断。
无臭、味微苦。
[化学成份]含苦杏仁甙(amygdalin)、熊果酸、齐墩果酸、维生素B1和C、鞣质、有机酸、糖类等。
[性味]性微寒,味苦。
[功能主治]清肺止咳,降逆止呕。
用于肺热咳嗽、气逆喘急、胃热呕逆、烦热口渴。
用量4.5—9g。
苦丁茶
FoliumIlicisLatifoliae
(英)BroadleafHollyLeaf
[别名]波萝树、大叶茶、苦灯茶。
[来源]为冬青科植物大叶冬青IlexlatifoliaThunb.的叶。
[植物形态]常绿乔木,高达15m。
树皮赭黑色或灰黑色,粗糙,有浅裂,枝条粗大,平滑,新枝有棱角。
叶革质而厚,螺旋状互生,长椭圆形或卵状长椭圆形,先端锐尖,或稍圆,基部钝,边缘有疏齿,上面光泽,下面主脉突起。
聚伞花序,多数密集在上部叶腋;
雄花序1-3朵,雌花序则仅有1花;
苞片卵形,多数;
萼4裂,裂片卵形,有缘毛,黄绿色;
花瓣4,椭圆形,基部愈合,长为花萼的3倍;
雄花有雄蕊4,较花瓣长,花丝针形,花药卵形,中央有退化子房,两性花中雄蕊与花瓣等长,子房球状卵形。
核果球形,成熟后红色,有残留花柱;
分核4颗,有3棱。
生于山坡、竹林、灌木丛中。
分布于长江下游各省及福建。
[采制]全年可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性状]叶呈卵状长圆形,革质,不皱缩,有的纵向微卷曲,上面黄绿色或灰绿色,有光泽,下面黄绿色。
味微苦。
[化学成份]含熊果酸(ursolicacid)、β—香树脂醇(β-amyrin)、羽扇醇(lupeol)、蒲公英萜醇(taraxerol)等。
[性味]性大寒,味苦、甘。
[功能主治]散风热,清头目,除烦渴。
用于头痛、齿痛、目赤、热病烦渴、痢疾。
用量15—30g。
罗布麻叶
FoliumApocyniveneti
(英)DogbaneLeaf
[别名]茶叶花、泽漆麻、野茶叶、红根草。
[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罗布麻ApocynumvenetumL.的叶。
[植物形态]半灌木,高1-1.5m,有乳汁,无毛。
枝紫红色或淡红色。
叶对生,椭圆状披针形至长圆形,长1—8cm,宽0.5—2.2cm,先端钝圆,有小芒尖,基部宽楔形,边缘有不明显的细锯齿。
聚伞花序顶生;
花萼5深裂,被短毛;
花冠粉红色、浅紫红色,钟形,先端5裂,两面具颗粒状突起;
副花冠5;
雄蕊5;
心皮2,离生。
蓇葖果叉生。
种子顶端簇生白色细长毛。
花期6—8月,果期9-10月。
生于河岸沙质地、山沟砂地、多石的山坡、盐碱地。
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
[采制]夏季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性状]多皱缩卷曲,有的破碎,完整者呈椭圆状披针形或卵圆状披针形,淡绿色或灰绿色,边缘具细齿,常反卷,叶脉于下表面突起。
叶柄细,长约4mm。
质脆。
气微,味淡。
[化学成份]含芸香甙(rutin)、儿茶素、蒽醌、谷氨酸、丙氨酸、缬氨酸、氯化钾等。
[性味]性凉,味甘、苦。
[功能主治]平肝安神,清热利水。
用于肝阳眩晕、心悸失眠、浮肿尿少。
侧柏叶
CacumenPlatycladiOrientalis
(英)OrientalArborvitaeleafytwigs
[别名]扁柏、香柏、片柏、片松。
[来源]为柏科植物侧柏PlatycladusorientalisFranco.的枝梢及叶。
[植物形态]常绿乔木,高达20m。
树皮淡灰褐色或深灰色,纵裂成长条片落。
分枝密,小枝扁平,排成一平面。
鳞形叶交互对生,正面1对扁平,有腺点,侧面1对龙骨状,盖于正面叶上。
雌雄同株,球花单生于上年短枝顶;
雄球花有3—6对雄蕊,每一雄蕊有2—4花药;
雌球花有4对珠鳞。
球果有种鳞4对,成熟前肉质,成熟后木质,开裂,较厚,背部近顶端有1反曲的尖头,中部种鳞各有1—2粒种子。
种子长卵形,无翅。
花期3—4月,果期10-11月。
多栽培。
除青海、新疆外,全国均有分布。
[性状]茎枝类圆柱形,红棕色;
小枝扁平,直径1—2mm。
叶细小鳞片状,交互对生,贴伏于枝上,深绿色或黄绿色。
气清香,味苦涩、微辛。
[化学成份]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香酮(fenchone)、樟脑、乙酸龙脑酯、萜醇;
并含桧酸(junipericacid)、槲皮素、杨梅黄素(myricetin)、山柰素、扁柏双黄酮(hinokiflavone)、蜡质等。
[性味]性寒,味苦涩。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生发乌发。
用于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不止、血热脱发、须发早白。
[附注]种仁亦入药、名柏子仁,能养心安神、止汗润肠。
枸骨叶
FoliumIlicisCornutae
(英)ChineseHollyLeaf
[别名]功劳叶、苦丁茶、八角刺。
[来源]为冬青科植物枸骨IlexcornutaLindl.的叶。
[植物形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约3m,树皮灰白色,平滑。
叶互生,革质,近长方形,长4-10cm,宽1.5-4cm,先端有3枚刺齿,中央的刺齿反曲,基部两侧各有1—2刺齿,有的全缘,基部圆形,边缘硬骨质。
花小,杂性;
花萼4裂;
花瓣4,黄绿色,基部愈合;
雄蕊4;
子房上位,4—6室。
果实球形,红色。
花期4-5月,果期9—10月。
生于山坡、谷地、溪边杂木林及灌丛中。
分布于长江中下游。
[采制]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叶类长方形或椭圆状长方形,偶有卵圆形,边缘反卷,有硬尖刺5—11个、先端3刺常等大,边缘刺大小相间排列,卵圆形叶无刺。
上表面黄绿色或灰绿色,有光泽,下表面灰绿色或灰黄色;
叶脉羽状,叶柄长约2cm。
革质,厚而硬。
[化学成份]含6,7-二甲氧基香豆素(6,7-dimethoxycoumarin)、三萜烯(triterpenes)、咖啡碱(caffeine)、皂甙、鞣质、苦味质。
[功能主治]补肝肾,养气血,祛风湿。
用于肺痨咳嗽、劳伤失血、腰膝痿弱、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用量9—15g。
臭梧桐叶
FoliumClerodendriTrichotomi
(英)HarlequinGlorybowerleaf
[别名]八角梧桐、臭牡丹。
[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海州常山ClerodendrumtrichotomumThunb.的叶。
[植物形态]灌木。
花和叶揉碎有臭气;
幼枝和叶柄有黄褐色短柔毛,枝内髓部有淡黄色薄片横隔。
叶片阔卵形、卵形、三角状卵形、卵状椭圆形,长5—16cm,宽3-14cm,先端渐尖,基部截形或阔楔形,全缘或有波状齿,两面疏生短柔毛或近无毛;
叶柄长2—8cm。
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
花萼紫红色,5裂几达基部;
花冠白色或带粉红色;
花柱不超出雄蕊。
核果近球形,成熟时蓝紫色。
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于山坡、路旁、村边。
主产江苏、浙江。
[采制]夏季结果前采摘,晒干。
[性状]叶多皱缩、卷曲,灰绿色或黄棕色,两面均被毛茸,尤以下表面叶脉处为多;
叶柄具纵沟,密被毛茸。
气清香,味苦、涩。
[化学成份]含海常山苦素(clerodendrin)、刺槐素—7—二葡萄糖醛酸甙(acacetin-7-di-glucuronide)、消旋肌醇、海州常山素A、B。
[性味]性平,味甘、苦。
[功能主治]祛风湿,止痛,降血压。
用于风湿痹痛、高血压。
用量6—9g。
紫苏叶
FoliumPerillae
(英)PerillaLeaf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frutescens(L.)Britt.的叶或带叶嫩枝。
[植物形态]一年生草本,高60-90cm,上部有白色长柔毛。
叶对生,叶片卵圆形或圆形,长3—9.5cm,宽2—8cm,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近圆形,边缘有粗锯齿,两面呈紫红色,淡红色,有腺点。
轮伞花序2花,组成偏向一侧的假总状花序;
苞片卵形,顶端急尖或呈尾状;
花萼钟状,外有柔毛及腺点;
花冠紫红色或淡红色,花冠筒内有环毛,2唇形,上唇微凹,下唇3裂;
雄蕊4。
小坚果近球形,黄褐色,有网纹。
花期7—8月,果期9-1O月。
全国有栽培。
[采制]夏季枝叶茂盛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叶片多皱缩卷曲、破碎,边缘具圆锯齿。
两面紫色或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紫色,疏生灰白色毛,下表面有多数凹状的腺鳞。
叶柄长2—7cm,紫色或紫绿色。
嫩枝直径2—5mm,紫绿色,断面中部有髓。
气清香,味微辛。
[化学成份]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紫苏醛(1-perillaldehyde)、紫苏醇(1-perilla-alcohol)、柠檬烯、芳樟醇、薄荷脑、丁香烯,并含香薷酮(elshottziaketone)、紫苏酮、丁香酚等。
[性味]性温,味辛。
[功能主治]解表散寒,行气和胃。
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
[附注]紫苏梗理气宽中;
紫苏子降气消痰。
紫珠叶
FoliumCallicarpaeMacrophyllae
(英)BigleafBeautyberryLeaf
[别名]大风叶、白狗肠、大叶紫珠。
[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大叶紫珠CallicarpamacrophyllaVahl的叶。
[植物形态]灌木或小乔木,幼枝被灰白色长茸毛。
叶对生,长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上面有短柔毛,老时稍粗糙,下面密被灰白色茸毛,两面有不明显的金黄色腺点,聚伞花序5—7次分歧,总花梗长2—4cm;
花萼4齿裂,被星状柔毛;
花冠紫色,管状,先端4裂,略被细毛;
子房上位,4室。
浆果状核果,小球形,有腺点,熟时紫红色。
花期夏季。
生于山坡、路旁、疏林中。
产于广东、广西、云南、贵州。
[采制]夏、秋季采叶,晒干或鲜用。
[性状]叶多卷曲、皱缩,有的破碎。
完整者展平后,长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15—30cm,宽5-11cm,先端渐尖,边缘有锯齿,上面有短柔毛,下面密被灰白色茸毛。
气微,味微
苦。
[化学成份]含紫珠萜酮(calliterpenone)、木犀草素、芹菜素、大波斯菊甙(cosmosiin)、木犀草甙。
[性味]性平,味微辛、苦。
[功能主治]止血消炎,散瘀消肿。
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外伤出血、衄血、齿龈出血、扭伤肿痛、化脓性皮肤溃疡、烧伤、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