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室温湿度控制过程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764068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洁净室温湿度控制过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洁净室温湿度控制过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洁净室温湿度控制过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洁净室温湿度控制过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洁净室温湿度控制过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洁净室温湿度控制过程Word文件下载.docx

《洁净室温湿度控制过程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洁净室温湿度控制过程Word文件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洁净室温湿度控制过程Word文件下载.docx

将测得的温度和通过手术室面板温度设定值比较并进行计算,将结果输出到相应模拟量输出,如冷冻/热水的电动调节阀,通过控制其开度达到温度控制的目的。

 1.2 湿度控制要求

通过设置在风管里的温湿度一体传感器检测回风湿度,并将所测得的温度信号传送到的模拟输入端。

将测得的湿度和通过手术室面板湿度设定值比较并进行计算,将结果输出到相应模拟量输出。

在冬季模式里通过对加湿器电动调节阀的开度调节达到湿度控制的目的。

而在夏季模式里,湿度的控制并非通过对加湿器开度的单一控制,而是对水阀调节器和加热器的综合控制实现的。

  1.3风道压力控制

  按照工艺要求,风道内压力需保持一定值,以满足手术室医用要求。

系统通过变频器驱动送风机,事先将满足工艺要求时的变频器频率值作为设定值,将设置在管道内的回风压力检测传感器测得的压力值作为反馈值,通过计算控制变频器的输出频率,以达到风压控制要求。

1.4 人机界面要求

   按照现场工艺要求,在手术室内设有操作面板一块,可以设定温度,湿度并控制系统启停,同时面板上有实时温度和湿度显示功能;

同样,在控制柜上安装了人机界面400C,通过400C也可设定温度湿度启停机组。

出于调试系统的目的,在400C上设有强制模式,及人工设定回风温湿度,屏蔽报警信号。

 400C的控制优先权高于手术室设定面板,可屏蔽来自手术室的设定信号。

  1.5安全要求

 该系统中故障信号有3种,分别是送风机故障信号,缺风保护故障信号,中效压差信号。

这3种信号都是为了保障风道内的空气流通。

报警要有声光显示,提醒工作人员采取措施。

2系统硬件及工艺简介

 2.1 硬件组成

  整个系统硬件由检测元件,控制元件与执行元件组成。

 通过设置在风道内的温湿度一体传感器来检测回风温湿度;

通过设置在管风道内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回风压力;

通过设置在水管上的温度传感器来检测水温并以此判断工作模式;

控制元件主要指S7—224,400C及手术室控制面板;

执行元件包括水管的电动调节阀,加湿器调节阀和加热器调节阀等。

 2.2工艺介绍

 系统启动后若无缺风保护等报警信号,则开始通过安装在送水管上的传感器检测水温工作模式系统。

工作模式分为冬夏两季。

若送水管水温大于30℃则为冬季模式,低于30℃则为夏季模式。

在冬季模式里,若回风温度低于设定温度,则打开水阀执行器,流出更多的热水以提高温度;

若回风湿度低于设定湿度,则打开加湿器开度,以提高湿度。

冬季模式里若回风温度高于设定值,则减小水阀执行器的输出开度;

通常情况下冬季模式里回风湿度总是低于设定湿度的,故不考虑回风湿度高于设定湿度的可能。

在夏季模式里,控制要求主要是除温除湿。

该系统要求湿度优先调节。

所谓湿度优先调节是指夏季湿度较高时候,控制器通过计算后调节送水管的开度(管内是7℃左右的冷冻水)达到降温除湿的目的,而由此造成的温度差则通过打开电加热器来补偿。

当回风湿度达到设定要求时,系统自动进入温度控制状态。

工作模式选择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片看不清楚?

请点击这里查看原图(大图)。

3系统软件设计

  根据工艺要求和硬件配置,采用西门子公司的7 /32软件进行系统组态和400C人机界面设计。

 软件设计主要包括温湿度控制,强制模式选择,工作模式选择和故障报警处理。

3.1 模式选择

 控制模式设置是指系统控制分为400C设置(手动)和手术室控制面板设置(自动)两种。

在手动模式下又有强制和非强制模式。

在手动模式下可以屏蔽手术室面板的设定温、湿度及系统启停信号。

出于调试系统的考虑,系统还设置了强制模式。

在强制模式下,可以手动设定回风温度、回风湿度、回风压力等传感器信号,并可以手动复位各种故障报警信号,其控制模式选择流程图如图2所示。

 3.2故障报警处理

 按照设计要求,如果出现送风机故障信号,缺风保护故障信号,中效压差信号,将有声光显示,提醒工作人员采取措施,其流程图如图3所示。

3.3温湿度控制

 软件设计的核心部分是温湿度控制,采用控制来调节温湿度。

控制指的是闭环控制系统的比例积分微分控制。

  常规控制系统的框图如图4所示。

 图片看不清楚?

   是一种线性控制器,它根据给定值r(t)和实际输出值y(t)构成控制偏差:

  e(t)(t)一y(t)

 将偏差比例(P),积分(I)和微分(D)通过一定线性组合构成控制量u(t)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

它的控制规律为:

  

式中:

为比例系数;

为积分时间常数,为微分时间常数。

  当控制量的目标值与检测值之间存在误差(或称为控制偏差)时,误差小,操作量就小,误差越大,操作量就越大,故控制算法中含有偏差比例项,简称P动作。

对具有自平衡性的控制对象施行比例控制,最后其步阶变化会留下一定的误差,称为稳态误差或偏移。

使控制算法中含有误差积分比例项,可消除稳态误差,简称I动作。

偏差的增减反映在操作量上,为了改善控制特性,所以使控制算法中含有偏差微分比例项,简称D动作,为一种预先动作。

包含以上三种动作的控制算法即为控制。

式(5)称为增量式算法。

  由于控制增量△u(k)的确定仅与最近k次的采样值有关,所以较容易通过加权处理而获得较好的控制效果。

 根据现场控制要求,被控过程不能有过冲现象即超调出现。

然而结合现场施工情况且温度、湿度具有大滞后特性,不可避免地具有超调。

温度控制质量的决定性环节在于温度的控制参数的整定调节,参数整定质量决定了温度控制质量。

在实际应用中,院方希望手术室的温度调节时间尽可能的快。

然而温度的快速响应,会造成超调,并很可能形成长时间的温度震荡。

温度调节速度和温度控制精度往往不可调和,如果在精度允许的前提下加快调节速度就意味着尽可能地减少震荡。

通常的做法是在调节过程中引入死区来调节控制效果。

然而,即使加了死区保护,但受制于现场条件,其效果不具备普遍性。

  若设定为温度误差值,为温度设定值,为温度实际值,为温度的死区,则:

 图片看不清楚?

  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即使引入了死区,对调节效果的改善也是有限的。

为此,引入温度变化率,通过温度变化率的变化来人为地改变死区,这样计算的误差值就会改变,调节速度也会随之改变。

  设T1为一分钟之前的温度,T2为此刻的温度,为温度的变化率,则2一T1。

通过不仅能够判断温度的升降变化,亦能知道温度变化的快慢。

   由此,利用和当前的温度实际误差一来设定温度死区。

 若—>0即温度没有达到设定值,且>

1,则令—,即对温度调节来说,误差输入为零,这时温度则停止调节,让温度自动上升,达到设定值。

反之亦然。

4结语

   针对洁净手术室的控制要求,建立了以S7—224作为控制核心和400C作为人机界面的控制系统。

通过该系统满足了手术室对温湿度控制要求,最大程度地避免了过冲现象,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可控性和稳定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