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高考理综试卷化学部分.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76133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高考理综试卷化学部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上海市高考理综试卷化学部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上海市高考理综试卷化学部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上海市高考理综试卷化学部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上海市高考理综试卷化学部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高考理综试卷化学部分.doc

《上海市高考理综试卷化学部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高考理综试卷化学部分.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市高考理综试卷化学部分.doc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

化学试卷

本试卷分为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

H-lC-12N-14O-16F-19Na-23Mg-24Si-28S-32Cu-64I-127。

第I卷(共6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

1.下列离子在稳定人体血液的pH中起作用的是

A.Na+ B.HCO3- C.Fe2+ D.Cl-

1、解析:

人体血液不会因为进入少量酸性和碱性的物质而使其pH值超出7.35~7.45之间,原因是血液中含有缓冲物质,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所以对人体血液pH起稳定作用的离子为HCO3-。

答案:

B

2.从光合作用的反应原理6CO2+6H2OC6H12O6+6O2可知碳是农作物生长的必需元素之一。

关于用二氧化碳生产肥料的评价正确的是

A.缓解地球温室效应,抑制农作物营养平衡

B.加剧地球温室效应,促进农作物营养平衡

C.缓解地球温室效应,促进农作物营养平衡

D.加剧地球温室效应,抑制农作物营养平衡

2、解析:

在光合作用反应中消耗了二氧化碳,从而减轻地球温室效应,生成了葡萄糖促进了农作物的营养平衡。

答案:

C

3.据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

下列有关水分解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3、解析:

水分解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故生成物的能量高于反应物的能量。

本题利用太阳能的能量转变为化学能,催化条件下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故答案为C。

答案:

B

4.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能确定为丙烯的是

4、解析:

A项有可能为硅的氢化物Si3H6,也可能是卤素代物,B项可能是环丙烷,C项缺少一个氢原子。

答案:

D

5.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的自来水处理剂,它的性质和作用是

A.有强氧化性,可消毒杀菌,还原产物能吸附水中杂质

B.有强还原性,可消毒杀菌,氧化产物能吸附水中杂质

C.有强氧化性,能吸附水中杂质,还原产物能消毒杀菌

D.有强还原性,能吸附水中杂质,氧化产物能消毒杀菌

5、解析:

高铁酸钾中的铁元素显+6价,具有强氧化性,可消毒杀菌,被还原后生成的+3价的铁离子可发生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从而可吸附水中的杂质。

答案:

A

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

6.浓硫酸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在与含有永分的蔗糖作用过程中不能显示的性质是

A.酸性B.脱水性C.强氧化性D.吸水性

6、解析:

根据浓硫酸与蔗糖反应的现象可以推出其显示的性质,浓硫酸可吸收蔗糖中的水,可使蔗糖脱水成碳,可与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这些分别表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答案:

A

7.下列溶液中通入SO2一定不会产生沉淀的是

A.Ba(OH)2 B.Ba(NO3)2 C.Na2S D.BaCl2

7、解析:

分析物质的性质一般要从两个方面:

即酸碱性和氧化还原性。

从酸碱性上分析,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它可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因此A项会生成亚硫酸钡沉淀;但其对应的亚硫酸为弱酸,故它与D项氯化钡溶液反应时不能生成亚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因为盐酸为强酸。

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分析,二氧化硫兼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它与C项硫化钠溶液反应时显示氧化性,二者反应生成硫,它与B项硝酸钡溶液反应时显示还原性,二氧化硫通入溶液后显酸性,硝酸根结合氢离子会形成硝酸,因为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会把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因此B项会生成硫酸钡沉淀。

答案:

D

8.高炉炼铁过程中既被氧化又被还原的元素是

A.铁B.氮C.氧D.碳

8、解析:

高炉炼铁过程中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又被还原为一氧化碳。

A项铁被还原,B项氮不参与反应,C项氧被还原。

答案:

D

9.氯元素在自然界有35Cl和37Cl两种同位素,在计算式34.969×75.77%+36.966×24.23%=35.453中

A.75.77%表示35Cl的质量分数B.24.23%表示35Cl的丰度

C.35.453表示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D.36.966表示37Cl的质量数

9、解析:

计算式左侧数值代表该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是质量数,因为质量数是整数值;百分数表示该核素的分度,不是质量分数;计算式右侧的数值代表氯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

答案:

C

10.草酸晶体(H2C2O4·2H2O)100℃开始失水,101.5℃熔化,150℃左右分解产生H2O、CO和CO2。

用加热草酸晶体的方法获取某些气体,应该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图中加热装置已略去)

10、解析:

由于草酸融化会堵塞试管口,并且为防止生成水蒸气液化成水后回流到固体试剂中,选用试管口向下倾斜且固体放在顶端弯管部分的D项装置。

答案:

D

11.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i)I2(g)+H2(g)2HI(g)+9.48kJ(ii)I2(S)+H2(g)2HI(g)-26.48kJ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254gI2(g)中通入2gH2(g),反应放热9.48kJ

B.1mol固态碘与1mol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17.00kJ

C.反应(i)的产物比反应(ii)的产物稳定

D.反应(ii)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i)的反应物总能量低

11、解析:

A项由于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因此不能放出9.48kJ的能量;B项由两个反应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可推出1mol固态碘和气态碘的能量相差9.48kJ+26.48kJ=35.96kJ;C项两个反应的产物相同,稳定性相同;从两个反应的吸放热情况看反应(Ⅰ)反应物的总能量比反应(Ⅱ)的总能量高。

答案:

D

12.甲醛与亚硫酸氢钠的反应方程式为HCHO+NaHSO3HO-CH2-SO3Na,反应产物俗称“吊白块”。

关于“吊白块”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易溶于水,可用于食品加工B.易溶于水,工业上用作防腐剂

C.难溶于水,不能用于食品加工D.难溶于水,可以用作防腐剂

12、解析:

从化学组成上讲吊白块相当于钠盐,易溶于水,由于生产吊白块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因此吊白块使用时会释放出甲醛,因此不能用于食品加工,由于甲醛可使蛋白质变性,具有防腐作用,故工业上常用作防腐剂。

答案:

B

13.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NH4+、Ba2+、SO42-、I-、S2-。

分别取样:

①用pH计测试,溶液显弱酸性;②加氯水和淀粉无明显现象。

为确定该溶液的组成,还需检验的离子是

A.Na+ B.SO42- C.Ba2+ D.NH4+

13、解析:

根据实验①溶液显弱酸性,证明有铵根离子,其水解显酸性,根据实验②氯水会氧化碘离子和硫离子,故溶液中无碘离子和硫离子;根据溶液显示电中性,故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从而根据硫酸根会与钡离子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排除溶液中的钡离子,故只需要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钠离子。

答案:

A

14.某物质的结构为,关于该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反应可以生成硬脂酸甘油酯

B.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反应可以生成软脂酸甘油酯

C.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加热能得到肥皂的主要成分

D.与其互为同分异构且完全水解后产物相同的油脂有三种

14、解析:

该物质为混甘油酯,而硬脂酸甘油酯和软脂酸甘油酯都是单甘油酯,故AB项均错误;肥皂的主要成分为高级脂肪酸盐,该物质与氢氧化钠混合加热后得到的是高级脂肪酸钠,C项正确;D项由于有三种高级脂肪酸,互相交换位置有两种符合要求的同分异构体。

答案:

C

15.β—月桂烯的结构如右图所示,一分子该物质与两分子溴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只考虑位置异构)理论上最多有

A.2种B.3种C.4种D.6种

15、解析:

根据图示,月桂烯的含有一个单双键和共轭双键,如图所示,当①与1mol溴加成后,②位置上与1mol溴的加成可以是1、2加成,也可以是1、4加成,若是1、2加成有两种产物,若是1、4加成,只有一种产物,共有三种;若只发生在共轭双键上只有一种产物,综合两种情况共有4种产物。

答案:

C

16.用电解法提取氯化铜废液中的铜,方案正确的是

A.用铜片连接电源的正极,另一电极用铂片B.用碳棒连接电源的正极,另一电极用铜片

C.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阴极产物D.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阳极产物

16、解析:

电解氯化铜溶液时氯离子在阳极放电生成氯气,铜离子在阴极放电生成铜,因此铜片应连接电源的负极,A项错误;碳棒做阳极、铜片做阴极,B项正确;C项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阳极产物;D项应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氯气。

答案:

B

17.120mL含有0.20mol碳酸钠的溶液和200mL盐酸,不管将前者滴加入后者,还是将后者滴加入前者,都有气体产生,但最终生成的气体体积不同,则盐酸的浓度合理的是

A.2.0mol/LB.1.5mol/LC.0.18mol/LD.0.24mol/L

17、解析:

由反应过程可知,碳酸钠溶液中滴入盐酸,先生成碳酸氢钠再转化为氯化钠和二氧化碳,根据题意两种方式均产生气体,且产生的二氧化碳体积不同,可判断出盐酸的量不足以把碳酸钠全部反应完全,故所加入盐酸的物质的量应大于碳酸钠物质的量,且小于碳酸钠物质的量的2倍,即0.20mol

答案:

B

三、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

只有一个正确选

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

18.氧化还原反应中,水的作用可以是氧化剂、还原剂、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既非氧化剂又非还原剂等。

下列反应与Br2+SO2+2H2O=H2SO4+2HBr相比较,水的作用不相同的是

A.2Na2O2+2H2O=4NaOH+O2↑ B.4Fe(OH)2+O2+2H2O=4Fe(OH)3

C.2F2+2H2O=4HF+O2 D.2Al+2NaOH+2H2O=2NaAlO2+3H2↑

18、解析:

题知反应中水既非氧化剂又非还原剂,A项、B项中水既非氧化剂又非还原剂,C项中水为还原剂,D项中水为氧化剂。

答案:

CD

19.常温下用pH为3的某酸溶液分别与pH都为11的氨水、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a、b两种溶液,关于这两种溶液酸碱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b不可能显碱性B.a可能显酸性或碱性

C.a不可能显酸性D.b可能显碱性或酸性

19、解析:

a溶液分为四种情况①若酸为强酸,则反应后氨水有剩余,溶液呈碱性;②若酸为弱酸且酸的电离程度比氨水还弱,则溶液呈酸性;③若酸为弱酸且酸的电离程度比氨水强,则溶液呈碱性;④若酸为弱酸且酸的电离程度与氨水相同,则溶液呈中性。

b溶液分为两种情况:

①若酸为强酸,则二者恰好反应生成强酸强碱盐,溶液呈中性;②若酸为弱酸,则反应后酸有剩余,溶液呈酸性。

答案:

AB

20.过氧化钠可作为氧气的来源。

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后,若固体质量增加了28g,反应中有关物质韵物理量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二氧化碳

碳酸钠

转移的电子

A

1mol

NA

B

22.4L

1mol

C

106g

1mol

D

106g

2NA

20、解析:

根据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2N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