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器换挡叉夹具设计图纸任务书齐全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747367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2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速器换挡叉夹具设计图纸任务书齐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变速器换挡叉夹具设计图纸任务书齐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变速器换挡叉夹具设计图纸任务书齐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变速器换挡叉夹具设计图纸任务书齐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变速器换挡叉夹具设计图纸任务书齐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变速器换挡叉夹具设计图纸任务书齐全Word文档格式.docx

《变速器换挡叉夹具设计图纸任务书齐全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速器换挡叉夹具设计图纸任务书齐全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变速器换挡叉夹具设计图纸任务书齐全Word文档格式.docx

6.3

,对孔Φ15.81F8的垂直度为0.15mm,外端面与操纵槽的距离为33.5

mm。

5)换档叉脚内侧面:

宽度尺寸为51

mm,表面粗糙度为R

两端倒角0.8mm×

1.2变速器换挡叉的主要作用

主要作用是传递扭矩,使变速器获得换档的动力。

该零件是以∅15.8F8孔

套在轴上,并用M10×

1-7H螺纹孔与轴定位,换挡叉脚卡在双联齿轮的轴中,

变速操作机构通过换挡叉头部的操纵槽带动换挡叉与轴一起在变速箱中滑动,

换挡叉脚拨动双联齿轮在花键轴上滑动,就可实现变速功能,从而实现变速器

变速

1.3主要尺寸公差及分析

Φ15.81的孔的上偏差为+0.043,下偏差为+0.016,配合公差为F8,属于间隙配合,孔的内表面的粗糙度为3.2,要求较高,鉴于孔径为15.81,可先采用Φ14的麻花钻钻孔,在用Φ10的立铣刀进行扩孔,最后进行精铰加工。

第二章毛坯的确定

2.1毛坯材料及制造形式的确定

该零件的材料为35#钢,考虑到零件在工作时要求有较高的强度和抗扭性,非加工面的尺寸精度要求较高,以及批量为大批量生产,所以采用模锻毛坯成型。

2.2铸造的加工余量及尺寸公差的确定

根据《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2.3-1,2.3-3,2.3-4,2.3-5,2.3-9,查得各加工余量及公差如图所示:

(1)∅15.8F8内孔

毛坯为实心,不冲出孔。

内孔精度要求IT7,查阅文献[1]表2.3-8确定孔

的加工余量分配:

钻孔:

∅15㎜

扩钻:

∅15.5㎜2Z=0.5㎜

粗铰:

∅15.7㎜2Z=0.1㎜

精铰:

∅0.043

0.01615.8++

2Z=0.1㎜

(2)叉口两内侧面及R105mm的叉部端面。

由于两内侧面对于R28.5中心线有平行度等位置要求,所以可以将其看作

内孔来确定加工余量,即∅0.1

051+的孔。

毛坯为实心,已经有孔,精度要求为IT8,

参照文献[1]表2-3.9确定加工余量分配:

为简化模煅毛坯的外形,先直接取叉

口尺寸为46.5㎜。

表面粗糙度要求Rz6.3μm,因而需要精铣,此时粗铣时单边

余量z=2.0㎜,精铣时时单边余量z=0.25㎜。

对于R105mm的叉部端面,选取粗铣时z=2.0㎜,精铣时z=0.2㎜。

(3)16×

56两侧面

由于是在卧式铣床上两把刀同时铣,所以可以把两侧面的余量用双边余量

来计算。

现毛坯长度方向直接取11㎜。

表面粗糙度为Rz6.3μm,需要精铣,此

时粗铣单边余量为z=2.0-0.2=1.8㎜,精铣时单边余量z=0.2。

(4)叉口前后两侧面

该端面的表面粗糙度要求6.3zRμm,所以先粗铣再精铣。

查文献[4]中的表

4-1查得煅件尺寸公等级CT分为7-9级,选用8级。

此时粗铣单边余量为

z=2.0mm,精铣时单边余量z=0.2。

(5)14.2槽、16.5×

42.9面、16.5×

14.5面及11×

9.65面

同理,因为它们的粗糙度要求均为12.5zRμm,所以只需进行粗铣。

此时粗

铣单边余量Z=2㎜。

变速器换挡叉毛坯图

第三章工艺规程的设计

3.1定位基准的选择

基面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基面选择得正确与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率得以提高。

否则,加工工艺过程中回问题百出,更有甚者,还会造成零件的大批报废,是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3.1.1粗基准的选择

选择粗基准的原则:

(1)应选能加工出精基准的毛坯表面作粗基准;

(2)当必须保证加工表面与不加工表面的余量的位置和尺寸时,应选不需要加工的毛坯表面作粗基准;

(3)要保证工件上某重要表面的余量时,则应选择该表面作为定位粗基准;

(4)当全部表面都需要加工时,应选余量最小的表面作为粗基准,以保证该表面有足够的加工余量。

因此,对于底面的加工,选择工件的前面或后面作为加工基准面,应该尽量使底面的切削深度均匀,以提高其精度。

3.1.2精基准的选择

精基准的选择应该以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出发,同时考虑装夹方便,夹具结构简单,应遵循以下原则:

量选择零件的设计基准作为精基准,可以避免基准不重合引起的定位误差,即“基准重合”原则;

尽可能的使工件各主要表面的加工采用统一的定位基准,即“基准统一”原则;

当零件主要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要求很高时,应采用互为基准,反复加工的原则;

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作为定位基准,这是自为基准;

选择的定位精基准应该保证工件定位准确,夹紧可靠,夹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原则。

即底面加工后,应该以底面作为精基准,因为底面是设计基准,符合“基准重合”原则。

根据不同的加工表面加工方式不同,定位方式应该主要以一面两孔定位,这是支架零件加工的典型加工定位方式,并根据加工要求不一样也可以选择用两面组合定位及其它定位方式。

由于图1-6所示的换档叉零件图多数尺寸及形位公差以φ15.81F8孔及其端面为设计基准,因此必须首先将φ15.81F8孔及其端面加工好,为后续工序准备基准.根据粗,精基准选择的原则,确定各加工表面的基准如下:

1)φ15.81F8孔及其端面:

拔叉头的外轮廓及端面(粗基准)

2)换档叉脚端面(粗加工):

φ15.81F8孔及其端面

3)换档叉脚端面(精加工):

φ15.81F8孔及换档叉脚端面

4)换档叉脚内侧面:

φ15.81F8孔,换档叉脚端面及换档叉脚外侧面

操纵槽:

φ15.81F8孔,操纵槽,换档叉脚内侧面

3.2制订加工工艺路线

制定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证,在生产纲领已确定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万能性机床配以专用夹具,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率。

除此之外,还应当考虑经济效果,以便使生产成本尽量下降。

根据先面后孔,先主要表面后次要表面和先粗加工后精加工的原则拟定加工路线如下:

表3.2加工路线表

工序号

工序内容

1

模锻成型

锻造

2

车Φ20.5左端面

3

钻,扩,铰Φ15.81F8孔

4

粗,精铣叉口51两内侧面

5

粗,精铣9.65两侧面

6

粗铣宽14.2的槽

7

粗铣宽16.5面

8

粗铣宽11面

9

粗,精铣叉口5.9两侧及R105叉部端面

10

钻16.5面上的M10的螺纹底孔Φ8.5,攻M10

11

倒角

倒角0.8*45°

的倒角,0.4*45°

的倒角

12

钳工

去毛刺

3.3刀具、量具、夹具及设备的选择

刀具选择

   选用硬质合金铣刀,硬质合金钻头,硬质合金扩孔钻、加工中碳钢零件采用YG硬质合金,粗加工用YG8,半精加工为YG6

量具的选择,流水线加工作业中,零件在不同的工序中需抽查,根据零件图上要求不同,选用游标卡尺、百分表、千分尺、螺纹通规、止规等量具。

设备的选择:

工序一C336-1回转式六角车床,YT15外圆车刀,φ14mm标准锥柄麻花钻,φ14.8YT15扩孔刀及φ15H8YT15锥柄机用绞刀,0~200/0.02mm游标卡尺,钢直尺,φ15H8孔用塞规.

工序二钳工台,校正工具

工序三X62W卧式铣床,YT15三面刃铣刀,专用夹具,0~200/0.02mm游标卡尺

工序四X62W卧式铣床,YT15三面刃铣刀,专用夹具,0~200/0.02mm游标卡尺

工序五X62W卧式铣床,YT15三面刃铣刀,专用夹具,0~200/0.02mm游标卡尺

工序六Z515钻床,φ5锥柄麻花钻,专用夹具,0~200/0.02mm游标卡尺

工序七钳工台,校正工具,0~200/0.02mm游标卡尺

工序是铣削拨槽的下端面和钻孔加工M10*1的螺纹孔,可以选用卧式铣床完成

3.4加工工序的设计

工序Ⅰ:

钻、扩及铰钻∅15.8F8孔,本工序采用计算法确定切削用量。

工件材料:

35钢正火,σb=0.55GPa、模锻。

加工要求:

钻、扩及铰钻∅15.8F8孔,3.2zR=μm。

刀具:

查阅文献[5],根据表2-125,选择麻花钻Φ15mm、扩孔钻Φ15.5mm、

铰刀。

计算切削用量

(1)钻Φ15mm孔

1)进给量f:

根据文献[7]表2.7,当钢的800bσ<

MPa,0d=φ15mm时,

f=0.29~0.37mm/r,由于本零件在加工∅15.8㎜孔时,属于低刚度零件,故

进给量应乘系数0.75,则

f=(0.29~0.37)×

0.75=0.22~0.28mm/r

根据机床说明书,现取f=0.20mm/r

2)切削速度:

根据文献[7]表2.13及表2.14,查得切削速度v=18m/min。

3)主轴转速:

第四章夹具设计

4.1确定方案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加工质量,降低劳动强度,需要设计专用夹具。

经过与指导老师协商,决定设计工序——铣底平面的铣床夹具。

本夹具将用于铣床。

刀具为高速钢铣刀,进行加工。

4.2问题的提出

本夹具主要用来铣底平面,这底面对都有一定的技术要求。

因此,在本道工序加工时,主要应考虑如何提高劳动生产试验率,降低劳动强度,而精度则不是主要问题。

4.3定位基准的选择

由零件图可知,两平面有平行度及对称度要求,为了使定位误差为零,为了提高加工效率,同时,为了缩短辅助时间,采用互为基准,采用手动夹紧。

4.4切削力及夹紧力计算

本夹具是在铣床上使用的,用于定位块的起到定位用,为了保证工件在加工工程中不产生振动,必须对六角螺母和螺母螺钉施加一定的夹紧力。

由计算公式

Fj=FsL/(d0tg(α+ψ1’)/2+r’tgψ2)式(3.2)

Fj-沿螺旋轴线作用的夹紧力

Fs-作用在六角螺母

L-作用力的力臂(mm)

d0-螺纹中径(mm)

α-螺纹升角(゜)

ψ1-螺纹副的当量摩擦(゜)

ψ2-螺杆(或螺母)端部与工件(或压块)的摩擦角(゜)

r’-螺杆(或螺母)端部与工件(或压块)的当量摩擦半径(゜)

根据参考文献[6]其回归方程为

Fj=ktTs

其中Fj-螺栓夹紧力(N);

kt-力矩系数(cm-1)

Ts-作用在螺母上的力矩(N.cm);

Fj=5×

2000=10000N

4.5定位误差分析

(1)定位元件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夹具的主要定位元件定位块,该定位的尺寸与公差现规定

(2)计算底平面铣加工后台阶面的最大平行度误差可以不计。

4.6夹具设计及操作的简单说明

如前所述,在设计夹具时,应该注意提高劳动生产率。

为此,应首先着眼于采用手动夹紧。

因为这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

本道工序的铣床夹具就选择了手动夹紧方式。

本工序由于是粗加工。

因此,应首先设法降低切削力。

目前采取的措施有三:

一是提高毛坯的制造精度,使最大切削深度降低,以降低切削力;

二是选择一种比较理想的螺旋夹紧机构,尽量增加该夹紧机构的扩力比,结果,本来具总的感觉还比较紧凑。

夹具上装有对刀块,可使夹具在零件的加工之前很好地对刀(与塞尺配合使用).

心得体会

经过三周的机械制造工艺与装配设计,从工艺工装设计中我了解了我所设计的机械加工工艺流程,学习了和了解了机械加工的基本过程。

其目的在于通过实习使学生获得基本生产的感性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扩大知识面;

同时专业实习又是锻炼和培养学生业务能力及素质的重要渠道,也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产业状况、了解国情的一个重要途径,逐步实现由学生到社会的转变,培养我们初步担任技术工作的能力;

体验企业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这些实际知识,对我们学习乃至以后的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基础。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是我们在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后进行的。

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的各科课程一次深入的综合性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

因此,他在我们的大学四年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这次课程设计我学习各种的基本工艺知识,初步分析解决简单工艺问题的能力。

我希望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一步适应性的训练,希望自己在设计中能锻炼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查资料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次课程设计是对所学课程进行的一次复习,是四年学业完成的一个环节,是对大学部分所学知识的一次运用,其目的是通过设计来将大学所学课程联系起来用于设计,提高我们的设计能力。

使我们能熟练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中的基本理论以及在生产实习中所学到的实践知识,正确的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工艺路线安排、工艺尺寸确定等问题,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

学会使用手册以及图表资料。

掌握与设计有关的各种资料的名称出处并能熟练运用,提高我们的设计能力。

通过设计夹具的练习,获得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加工要求,设计出高效、省力、既经济合理又能保证加工质量的夹具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宗泽,罗圣国.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

[2]李益民,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7

[3]孟少农,机械加工工艺手册第1卷[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9

[4]黄如林,切削加工简明实用手册[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7

[5]李洪,机械加工工艺手册[M].北京:

北京出版社,1990.12

[6]艾兴、肖诗纲,切削用量简明手册第3版[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

[7]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洛阳工学院、第一汽车制造厂职工大学,机床夹具设计手册第二版[M].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4

[8]东北工学院机械设计、机械制图教研室,机械零件设计手册[M].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1974.4

[9]邱宣怀.机械设计第四版[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4

[10]赵家齐.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11

[11]倪小丹、杨继荣、熊运昌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12]倪森寿主编《机械制造工艺与装配习题集与课程设计指导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13]吴拓、方琼珊主编《机械制造工艺与机床夹具课程设计指导书》北京,机械工艺出版社,2005

[14]王启平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学》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1999

[15]《机床夹具设计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二版,1987

[16]《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胡凤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