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册精品人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全册教案上下两册110章共96份教案.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7462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347 大小:7.6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册精品人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全册教案上下两册110章共96份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7页
全册精品人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全册教案上下两册110章共96份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7页
全册精品人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全册教案上下两册110章共96份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7页
全册精品人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全册教案上下两册110章共96份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7页
全册精品人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全册教案上下两册110章共96份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册精品人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全册教案上下两册110章共96份教案.doc

《全册精品人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全册教案上下两册110章共96份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册精品人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全册教案上下两册110章共96份教案.doc(3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册精品人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全册教案上下两册110章共96份教案.doc

人教版中职数学教材基础模块上下册全册教案

(2009年7月第1版)

目录

第一章集合 1

1.1.1集合的概念 1

1.1.2集合的表示方法 5

1.1.3集合之间的关系

(一) 8

1.1.3集合之间的关系

(二) 11

1.1.4集合的运算

(一) 14

1.1.4集合的运算

(二) 18

1.2.1充要条件 21

1.2.2子集与推出的关系 25

第二章不等式 28

2.1.1实数的大小 28

2.1.2不等式的性质 32

2.2.1区间的概念 36

2.2.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39

2.2.3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一) 43

2.2.3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二) 46

2.2.4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49

2.3不等式的应用 52

第三章函数 55

3.1.1函数的概念 55

3.1.2函数的表示方法 59

3.1.3函数的单调性 62

3.1.4函数的奇偶性 67

3.2.1一次、二次问题 71

3.2.2一次函数模型 74

3.2.3二次函数模型 78

3.3函数的应用 83

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85

4.1.1有理指数

(一) 85

4.1.1有理指数

(二) 89

4.1.2幂函数举例 93

4.1.3指数函数 96

4.2.1对数 100

4.2.2积、商、幂的对数 103

4.2.3换底公式与自然对数 107

4.2.4对数函数 109

4.3指数、对数函数的应用 112

第五章三角函数 115

5.1.1角的概念的推广 115

5.1.2弧度制 119

5.2.1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123

5.2.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128

5.2.3诱导公式 132

5.3.1正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37

5.3.2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41

5.3.3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144

第六章数列 1

6.1.1数列的定义 1

6.1.2数列的通项 5

6.2.1等差数列的概念 9

6.2.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15

6.3.1等比数列的概念 19

6.3.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23

6.4数列的应用 26

第七章平面向量 29

7.1.1位移与向量的表示 29

7.1.2向量的加法 33

7.1.3向量的减法 37

7.2数乘向量 41

7.3.1向量的分解 46

7.3.2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 49

7.4.1向量的内积 56

7.4.2向量内积的坐标运算与距离公式 60

7.5向量的应用 64

第八章直线和圆的方程 67

8.1.1数轴上的距离公式与中点公式 67

8.1.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距离公式和中点公式 70

8.2.1直线与方程 74

8.2.2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76

8.2.3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

(一) 79

8.2.3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

(二) 82

8.2.4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一) 87

8.2.4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二) 92

8.2.5点到直线的距离 95

8.3.1圆的标准方程 97

8.3.2圆的一般方程 99

8.4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03

8.5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 106

第九章立体几何 108

9.1.1立体图形及其表示方法 108

9.1.2平面的基本性质 111

9.2.1空间中的平行直线 114

9.2.2异面直线 118

9.2.3直线与平面平行 121

9.2.4平面与平面的平行关系 125

9.3.1直线与平面垂直 130

9.3.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133

9.3.3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 136

9.3.4平面与平面垂直 139

9.4.1棱柱 142

9.4.2棱锥 145

9.4.3直棱柱和正棱锥的侧面积 147

9.4.4圆柱、圆锥

(一) 150

9.4.4圆柱、圆锥

(二) 153

9.4.5球 156

9.4.6多面体与旋转体的体积

(一) 159

9.4.6多面体与旋转体的体积

(二) 162

第十章概率与统计初步 166

10.3.4一元线性回归 166

10.1计数原理 170

10.2概率初步 174

10.3.1总体、样本和抽样方法

(一) 178

10.3.1总体、样本和抽样方法

(二) 181

10.3.1总体、样本和抽样方法(三) 184

10.3.2频率分布直方图 187

10.3.3用样本估计总体 191

10.3.3用样本估计总体

第一章集合

1.1.1集合的概念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性质.

2.初步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

3.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集合的基本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集合的概念.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问题教学和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己独立地去发现、分析、归纳,形成概念.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师生共同欣赏图片“中国所有的大熊猫”、“我们班的所有同学”.

师: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些都给我们以集合的印象.

引入课题.

联系实际;

激发兴趣.

课件展示引例:

(1)某学校数控班学生的全体;

(2)正数的全体;

(3)平行四边形的全体;

(4)数轴上所有点的坐标的全体.

1.集合的概念.

(1)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定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我们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简称为集).

(2)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都叫做集合的元素.

(3)集合与元素的表示方法:

一个集合,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A,B,C,…表示,它的元素通常用小写英文字母a,b,c,…表示.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ÎA,读作“a属于A”.

(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aÏA.读作“a不属于A”.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确定性:

作为集合的元素,必须是能够确定的.这就是说,不能确定的对象,就不能构成集合.

(2)互异性:

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互异的.这就是说,集合中的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

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

(2)无限集:

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5.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1)自然数集:

非负整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N;

(2)正整数集:

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合,记作N+或N*;

(3)整数集:

整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Z;

(4)有理数集:

有理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Q;

(5)实数集:

实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R.

例1判断下列语句能否构成一个集合,并说明理由.

(1)小于10的自然数的全体;

(2)某校高一

(2)班所有性格开朗的男生;

(3)英文的26个大写字母;

(4)非常接近1的实数.

练习1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正确:

(1)由2,2,3,3构成一个集合,此集合共有4个元素;

(2)所有三角形构成的集合是无限集;

(3)周长为20cm的三角形构成的集合是有限集;

(4)如果aÎQ,bÎQ,则a+bÎQ.

例2用符号“Δ或“Ï”填空:

(1)1N,0N,-4N,0.3N;

(2)1Z,0Z,-4Z,0.3Z;

(3)1Q,0Q,-4Q,0.3Q;

(4)1R,0R,-4R,0.3R.

练习2用符号“Δ或“Ï”填空:

(1)-3N;

(2)3.14Q;

(3)Z;(4)-R;

(5)R;(6)0Z.

师:

每个例子中的“全体”是由哪些对象构成的?

这些对象是否确定?

你能举出类似的几个例子吗?

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问题如下:

(1)集合、元素的概念是如何定义的?

(2)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为何?

是用什么符号表示的?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4)集合的分类有哪些?

(5)常用数集如何表示?

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梳

理本节课知识,并强调要注意的问题.

教师要把集合与元素的定义分析透彻.

请同学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并说出所举例子中的元素.

教师强调:

“Δ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ÎA颠倒过来写.

教师强调集合元素的确定性.师:

高一

(1)班高个子同学的全体能否构成集合?

生:

不能构成集合.这是由于没有规定多高才算是高个子,因而“高个子同学”不能确定.

教师强调:

相同的对象归入同一个集合时只能算作集合的一个元素.

请学生试举有限集和无限集的例子.

师:

说出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的关系.

生:

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

师:

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数0.

师:

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讨论、思考.

生:

讨论,回答,明确说出理由.

生:

模仿练习;讨论并口答.

师:

点拨、解答学生疑难.

师:

出示例题,请学生填写.

生:

口答各题结果.

师:

引导学生进行订正,并说明错误原因.

学生模仿练习;

老师订正、点拨.

从具体事例直观感知集合,为给出集合的定义做好准备.

老师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学,培养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检查自学、梳理知识阶段,穿插讲解

解难点、强调重点、举例说明疑点等环节,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通过具体例子,师生的问答,巩固集合概念及其元素特性.

通过练习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集合中元素特性的理解.

通过例题2和练习2,加深对特殊数集的理解以及元素与集合关系的理解与表示,既突出重点又分解难点.

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1.集合的有关概念:

集合、元素.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属于、不属于.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4.集合的分类:

有限集、无限集.

5.常用数集的定义及记法.

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老师引导梳理,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梳理总结也可针对学生薄弱或易错处强调总结.

教材P4,练习A组第1~3题.

学生课后完成.

巩固拓展.

1.1.2集合的表示方法

【教学目标】

1.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能够按照指定的方法表示一些集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