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练习第五单元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734518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练习第五单元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练习第五单元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练习第五单元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练习第五单元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练习第五单元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练习第五单元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docx

《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练习第五单元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练习第五单元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练习第五单元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docx

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练习第五单元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

与救亡图存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1.19世纪30年代,两广水师副将韩肇庆勾结外商,以巡船援助鸦片走私,并将受赠鸦片作为走私没收品报告朝廷。

结果,韩肇庆因缉私有功,得赏顶戴花翎。

这种现象可以体现(  )

A.通商口岸的单一

B.海禁政策的松弛

C.当时吏治的腐败

D.贸易体制的落后

2.“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

……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

”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B.工业革命的完成

C.中西交流日益加强

D.世界市场的形成

题组二 两次鸦片战争

3.下图是小明同学制作的历史学习卡片,它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南京B.上海

C.厦门D.虎门

4.《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中写道:

“(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

”这表明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在贸易中处于逆差地位

B.林则徐开展禁烟运动

C.英国力图打开中国市场

D.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5.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英国在市场的驱动下发动了鸦片战争。

下列条款出自《南京条约》并能反映上述动机的是(  )

A.中英协定关税B.赔款2100万银元

C.允许公使驻京D.派兵保护各国使馆

6.恩格斯在评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指出:

“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

”“对俄国有利”主要表现在(  )

A.割占中国土地

B.强迫中国赔款

C.开放通商口岸

D.破坏关税自主

7.下图是《神州日报》发表的漫画《江宁城缔约》,江宁是南京的旧称。

下列选项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这次缔约导致中国“国门洞开”

B.本次缔约是中外平等协商的结果

C.漫画中的外国人为日本人

D.本次缔约的时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8.“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

”这主要是因为鸦片战争(  )

A.是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使中国长期闭关锁国的政策被打破

C.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D.使中国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题组三 开眼看世界

9.鸦片战争后的“睁眼看世界”是一种寻求“制夷”之策与挽救中国于危亡的开放思想,它的着眼点是(  )

A.新思想新文化

B.历史地理方面

C.社会制度方面

D.军事技术方面

10.梁启超指出:

“《海国图志》之论,实支配百年来之人心,直至今日犹未脱离净尽。

”这表明梁启超认为《海国图志》(  )

A.极大地震撼了当时的思想界

B.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为维新变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D.是近代最重要的一部著作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唯物史观

                  

1.(

)有学者认为:

“比鸦片问题远为深刻的是几个概念的冲突:

中国自称天下宗主的角色与西方国家主权的观念之间的不兼容;中国的朝贡关系体制与西方的外交往来体制之间的冲突;以及中国农业的自给自足与英国工业的扩张之间的对抗。

”这段话(  )

A.说明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B.掩盖了鸦片战争的侵略性质

C.贬低了中国的经济政治制度

D.脱离了当时具体的历史背景

2.(

)“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的致命伤。

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而去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最根本的“失败理由”是(  )

A.军事技术的落后

B.清政府统治的腐朽

C.英国的坚船利炮

D.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距

3.(

)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各国最为详尽之书,魏源在书中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同时认为中国在地理上虽不居“正中”,但是在文明教化、典章制度上仍是世界的中心。

这可以说明魏源(  )

A.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B.思想具有新旧杂糅的特点

C.力主固守华夏传统

D.借助传统儒学宣扬新思想

题组二 史料实证

4.(

)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

“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

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

”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  

A.领事裁判权B.开放通商口岸

C.片面最惠国待遇D.居住及租地权

5.(

)《天津条约》规定:

“大清皇上特简(选择)内阁大学士尚书中一员,与大英钦差大臣文移,会晤各等事务,商办仪式皆照平仪相待……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

”材料表明清政府(  )

A.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

B.完全放弃了华夷等级观念

C.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D.改变了传统的对外交往体制

题组三 历史解释

6.(

)有人指出“《天津条约》本已明确规定西方公使可以常驻北京,并得到咸丰皇帝的亲自批准,但皇帝本人压根就没打算认真履行条约”,甚至把取消“公使驻京”作为“第一要事”,为此竟不惜以全免关税和开放鸦片贸易为条件。

据此判断(  )

A.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意识

B.清政府具有强烈的民族观念

C.清政府放弃“天朝上国”思想

D.清政府极力地维护国家主权

7.(

)1854年6月,清政府与英、美、法三国达成协议,约定由三国各推一人帮办关税事务,从而确立了以洋人为主的海关管理体制,这一体制(  )

A.表明中国海关主权开始丧失

B.反映了清政府已经失去民心

C.阻滞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D.有利于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

题组四 综合分析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

从此,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材料二 美国学者杰明·艾尔曼说:

“(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影响不是太大。

只限于广东一带。

材料三 据史料记载:

清政府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

时人称:

和议之后,大有雨过忘雷之意。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材料中有关鸦片战争影响的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上述材料中有关鸦片战争影响的观点。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基础过关练

1.C

2.B

3.D

4.C

5.A

6.A

7.A

8.C

9.D

10.B

1.C 材料中两广水师副将韩肇庆“勾结外商”“因缉私有功,得赏顶戴花翎”体现了当时吏治的腐败,C符合题意。

2.B 依据材料中“17世纪和18世纪初”“18世纪末”等时间信息,结合所学欧洲社会经济的变化和鸦片战争的背景分析可知,产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的完成,B符合题意。

3.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

但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挑起鸦片战争,故D符合题意;A、B、C与题干历史事件发生地点不符,故均排除。

4.C 由“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并联系所学《南京条约》的内容可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就是打开中国市场进行商品输出,故C项正确。

5.A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协定关税有利于英国的商品倾销,故A项正确。

赔款不能体现倾销商品的动机,故B项错误。

允许公使驻京不属于《南京条约》的内容,故C项错误。

派兵保护各国使馆是《辛丑条约》的内容,故D项错误。

6.A 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美俄两国也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与它们签订不平等条约,俄国更是乘机强占了中国北方的大片领土,故A项正确。

7.A 由题干“《神州日报》发表的漫画《江宁城缔约》,江宁是南京的旧称”可知,该条约是《南京条约》,结合所学可知《南京条约》打破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中国由此“国门洞开”,故A项正确。

与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的是英国,故漫画中的外国人应为英国人,故B项错误。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故C项错误。

《南京条约》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故D项错误。

8.C 鸦片战争使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项正确。

A、B两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当时阶级矛盾仍然存在,D项错误。

9.D 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先进知识分子看到西方的坚船利炮后,认识到了军事技术的重要性,因此,他们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军事技术,故选D项。

10.B 材料“《海国图志》之论……直至今日犹未脱离净尽”,说明梁启超认为《海国图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选B。

能力提升练

1.A

2.D

3.B

4.A

5.D

6.A

7.D

一、选择题

1.A 根据题干材料“不兼容”“体制之间的冲突”“对抗”等信息可以看出该学者从三个方面阐述中西方之间的冲突,从而说明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A项符合题意。

材料中的“英国工业的扩张”体现了鸦片战争的侵略性质,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对中国经济政治制度的评价,C项错误;材料中的冲突是对当时具体历史背景的描述,D项错误。

2.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是先进的工业文明对传统的农耕文明的一次胜利,经济基础落后是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故D项正确。

3.B 据材料“介绍各国最为详尽之书”“在文明教化……仍是世界的中心”可知魏源既有进步的主张,又有落后的天朝上国思想,体现了魏源思想新旧杂糅的特点,故B正确。

4.A 题干中的不平等条约规定,如果法国人在五个通商口岸出现纠纷,应该交给法国官员办理,法国人与外国人之间的争执,中国官员不必过问。

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领事裁判权,故选A。

5.D 《南京条约》中规定的五口通商标志着中国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故A项错误;材料“大清”等信息反映出清政府没有完全放弃华夷等级观念,故B项错误;《辛丑条约》规定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故C项错误;材料“自不得提书‘夷’字”,反映出清政府改变了传统的对外交往体制,故D项正确。

6.A 公使和使馆的设置是近代外交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清政府最高统治者却“把取消‘公使驻京’作为‘第一要事’,为此竟不惜以全免关税和开放鸦片贸易为条件”,这本身就是一种缺乏近代外交意识的表现,故A项正确。

7.D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时中国海关主权就开始丧失,故A项错误。

材料“清政府与英、美、法三国达成协议”等并未涉及人民,无法反映清政府已经失去民心,故B项错误。

据材料“确立了以洋人为主的海关管理体制”可知该体制进一步破坏了中国关税主权,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故C项错误。

“确立了以洋人为主的海关管理体制”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有利于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故D项正确。

8.答案 

(1)材料一中观点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给中国带来巨大屈辱,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二、三中观点认为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影响不大。

(2)评析:

材料一中的观点是从历史发展和世界形势的角度出发,站在近代国家和现代人立场上评析鸦片战争带来的各方面影响。

材料二、三是从当时人们的立场来看,当时人们没有关税主权观念和司法主权意识,虽然当时世界历史已进入近代,但当时的大部分国人的思想仍停留在古代,仍然是“天朝上国”思想,所以更多地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未产生太大影响。

解析 第

(1)问,根据材料内容概括总结即可。

(2)问,结合第

(1)问的观点,思考各个观点的合理性,并结合各个观点的评论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评析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