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第6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人教版必修三第6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三第6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也有人说,人口膨胀已经使地球超载,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
说出你同意或反对的理由。
答案:
实际情况是,地球上有些地区已经达到或接近“人满为患”的程度,而不能说整个地球因人口膨胀而超载了。
这是因为从整体上看,全球总人口尚未达到全球能够承载的总人口(对于地球的人口承载能力,目前世界各国的研究部门尚无一致的估算,已有的估算数字为75亿至500亿)。
2.生物种群的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吗?
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的消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
但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特别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等。
所以,生物种群的消长规律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
3.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1)人均耕地减少,粮食需求增加。
(2)自然资源被大量消耗。
(3)环境污染加剧等。
知识点一:
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1.请分析教材P118的曲线图,说出我国的人口现状是什么?
为什么?
我国的人口现状是近几百年来我国人口明显增多。
原因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社会政治稳定和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加之一度对人口再生产规律认识不清,使人口出生率高速增长,由1949年的5.4亿增加到2000年的12.95亿。
2.我国的人口发展目标是什么?
(1)2010年,人口总数(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要控制在13.6亿以内。
(2)202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14.5亿以内。
(3)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15亿左右)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
(4)我国人口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
3.为什么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
由于我国人口的生育水平迅速下降和平均寿命延长,使人口年龄结构中的幼年个体数比例下降,成人和老年人个体数相对增长。
知识总结
(1)我国的人口政策:
控制人口数量(计划生育)提高人口素质(优生优育);
(2)我国的人口现状:
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目前已经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
(3)我国的人口前景:
人口基数大,人口仍将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增长;
(4)我国人口发展的目标:
2010年人口总数(不包括港澳台)控制在13.6亿以内;
2020年人口总数(不包括港澳台)控制在14.5亿以内;
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接近15亿)。
知识点二: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请完成下面有关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概念图。
2.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途径有哪些?
(1)控制人口增长。
(2)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3)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以及推广生态农业。
(1)无论局部地区,还是全国乃至全球,人口的环境容纳量都是有限的。
(2)我国人口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较高的生育率和逐渐下降的死亡率,形成了巨大的“落差”,从而使人口增长加快。
人口基数过大也是原因之一。
(3)大部分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由飞速增长的人口造成的。
人口增长意味着需要更多的资源,不论是石油、矿物等不可再生资源,还是鱼类、森林这样的可再生资源都会遭遇更大的压力,并需要农业生产出更多的食物。
同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带来许多环境污染问题。
例1 下列关于人口数量动态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决定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只有出生率和死亡率
B.出生率是预测未来人口动态的主要依据
C.人口数量问题既有其自然生理基础,又有其社会制约因素
D.人口数量的变化规律与自然界种群数量的消长规律相符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与种群特征的关系。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作是一个种群,它同样具有种群的特征,这些特征都可以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都可以影响未来种群的密度,但是它们对种群密度的影响最终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体现的。
由于种种因素的干扰,预测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未必能实现,特别是人类自身的出生率,与该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政策及人们的生育观念有关。
预测种群未来发展趋势的是年龄组成。
对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当时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答案】C
技巧归纳
学习中把握以下关键点:
①计划生育的直接目的——控制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
②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生物种群消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
③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生物种群的消长规律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
④我国人口发展的最终目标——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
例2 下列关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人口增长,导致人均耕地减少,植被进一步被破坏
B.人口增长,需要更多的燃料和矿物资源,乱采滥伐现象更加严重
C.人口增长,精神需求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D.不管人口如何增长,都在生态环境能承受的范围之内
【解析】人口增长需要粮食等各种农产品增加,人均耕地面积减少,需要更多的水、森林、草原、燃料和矿物等多种自然资源以及一定的生存空间。
人口增长对精神的需求也增加。
但人口的环境容纳量是有限的,人口众多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已产生了沉重的压力。
【答案】D
1.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基本国策是( )。
A.优生优育 B.实行移民政策
C.计划生育D.降低出生率,适当提高死亡率
【解析】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基本国策是计划生育。
优生措施:
a.禁止近亲结婚(我国婚姻法规定:
“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b.遗传咨询(遗传咨询是预防遗传病发生最简便有效的方法);
c.提倡“适龄生育”(女子生育的最适年龄为24~29岁);
d.产前诊断。
2.我国的人口问题尤为突出的原因是( )。
A.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B.人口基数小,增长速度快
C.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慢
D.人口基数小,增长速度慢
【解析】中国人口基数大,故尽管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的速度仍然很快。
【答案】A
3.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我国现有的人口已经超过了我国自然环境的人口环境容纳量
B.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各种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
C.因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人口增长过快消耗的大量自然资源并不影响生态环境
D.人口快速增长有利于解决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解析】我国现有的人口并没有超过我国自然环境的人口环境容纳量。
随着人口的增长,会带来相应的环境问题,如人均生存空间的减少、土地资源压力、水资源压力、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
【答案】B
4.统计资料表明,进入20世纪后,每年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迅速增长B.动物灾害
C.天敌过多D.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解析】人为因素是野生动物减少的主要原因。
其中包括:
①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如森林的过量砍伐、草原过度放牧及开垦、围湖造田及所谓的对荒山野地的开发,导致许多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真正成了“无家可归”。
②掠夺式的开发利用,主要指乱捕滥猎及乱采滥伐。
③环境污染,主要指“三废”的污染。
④外来物种的入侵,由于外来物种往往无天敌限制其发展,对原有物种的生存带来威胁。
5.下图是以1990~1997年世界人口、粮食、资源、污染变化量为依据绘制的20世纪及未来50年曲线图,请回答:
(1)导致自然资源迅速枯竭的主要原因是 。
(2)造成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3)导致一定时间人均粮食迅速减少的原因是 。
(4)人口到一定时间也减少,是由于 。
(5)从模型曲线上看出,为了人类的根本利益,应当 。
【解析】环境的容纳能力是有限度的,过度的人口增长就需要大量的粮食,就使得大面积的森林和草地被开垦成田,同时人口的增长也导致了自然资源的需求量增加,如煤矿等燃料的开采量也增加了,并加快了环境的污染,所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粮食、资源、污染的问题,应该从人口方面下手,否则治标不治本。
【答案】
(1)人口的迅速增加,自然资源的过度使用
(2)森林草地被用来开垦粮田和人口增加导致的人为污染 (3)人口的迅速增加 (4)环境的容纳能力是有限的,人口增长受到粮食和资源的限制 (5)退耕还林还草、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实行可持续发展,增加保护环境的力度
1.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增长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口增长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发展,不必加以控制
B.人类是大自然的主宰者,人口数量增多,有利于持续发展
C.生物圈的承载能力有限,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
D.生物圈可以承载80亿人,目前没有必要控制人口
【解析】人口增长会引发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影响人类自身的发展,生物圈的承载能力有限,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
2.到2050年,按16亿人均年消费粮食600千克计算,中国共需粮食9.6亿吨,需要每公顷产粮13.5吨,也就是说,到2050年中国粮食单产同现在相比需要提高2.7倍才行。
这个事实说明( )。
A.达到这些指标是相当困难的
B.控制人口和保护耕地,对中国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C.2050年中国粮食单产将会同步提高
D.2050年中国粮食需要大量进口
【解析】人口的增长会对粮食等各种资源带来很大的压力,所以控制人口增长以及合理保护耕地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佳途径,对中国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下图所示为四个不同国家在相同的时间内人口种群大小与每英亩土地粮食产量的关系(实线为种群大小,虚线为粮食产量/英亩)。
请问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哪一个国家能生存得最长久( )。
【解析】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人口的增长与粮食产量保持协调发展的国家生存得最长久。
4.现在世界上面临的五大问题是:
人口膨胀、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粮食不足、环境污染。
要解决这五大问题,关键是要解决( )。
A.粮食问题 B.人口问题
C.环境问题D.资源问题
【解析】人口增长,粮食需求增多,资源消耗增多,环境污染加剧。
5.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是( )。
A.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B.农业生产的进步
C.人口的过度增长D.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解析】众多的人口对于生态环境产生了沉重的压力。
6.下列关于人口问题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世界各国都普遍存在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
B.人口增长越慢越好
C.城市人口急剧增长集中于发达国家
D.人口增长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解析】剧增的人口以及由此带来的不断扩大的需求,会使人口与资源及环境之间的关系严重失调。
7.据统计某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19%,然而人口数量仍增加了127万,导致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
A.严格的人口政策B.性别比例失调
C.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解析】人口数量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所决定,而此城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19%,表明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所以人口的增长是由于迁入率大于迁出率所致。
8.下表表示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变化。
之所以发生这样的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
年份
出生率
自然增长率
1970年
33.43‰
25.83‰
2002年
12.86‰
6.5‰
A.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项基本国策
B.我国人口基数变小
C.我国人口年龄组成发生变化
D.我国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调
【解析】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是因为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面推行了计划生育工作。
9.实施西部大开发,要切实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沙漠化等。
(1)从生态因素分析,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必须首先解决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2)“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学原理是为了提高生态系统 的能力,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关键是保护 。
(3)近来北京等地频繁出现“沙尘暴”和“泥雨”,其主要原因是黄土高原和内蒙古地区的森林等植被遭破坏。
这说明森林等植被在 、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荒漠化加速了西部生物多样性的进一步丧失,这是因为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自动调节能力 。
(5)西部耕地同样要做好除草、治虫等工作,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除草、治虫的目的是 。
治虫措施中大量喷施化学杀虫剂会污染和破坏环境,控制使用化学杀虫剂的方法:
一是用 替代化学杀虫剂,二是用基因工程的手段将 转入农作物,培育新的抗虫作物品种。
(6)西部地区的日夜温差比沿海地区的日夜温差大,其主要原因是西部地区缺 ,沙石的比热小。
【解析】要关注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如资源、能源、环境等,并善于从学科的角度分析各学科知识在这些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努力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水
(2)自我调节 植被 (3)防风固沙 (4)减弱 (5)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生物杀虫剂 抗虫基因 (6)水
10.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
A.取食营养级较高的生物
B.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
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D.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解析】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必须保持可持续发展。
A项取食营养级较高的生物,能量消耗较多。
B项化学农药的使用会导致环境污染,而且长期使用某种化学农药也会导致害虫的耐药性增强。
C项能实现无废弃物生产,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D项湿地面积大量减少,会导致蓄洪防旱等功能减弱。
11.梅托斯(Meadows)于1970年提出的一个“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环境污染”模型(如下图)。
根据模型分析,人口激增不会导致发生的是( )。
A.土地资源利用过度,因而不能继续加以使用,导致粮食产量下降
B.自然资源因世界人口激增而发生严重枯竭,工业产品的产量也随之下降
C.环境污染严重,进一步加速了作物的减产,人口大量死亡乃至停止增长
D.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呈现恶性循环,最后导致地球毁灭
【解析】虽然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呈现恶性循环,但是由于人类可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地球不可能最终毁灭。
12.我国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韩非子》中记载:
“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
是以人民众而财富寡。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人口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人口越多,国家综合实力越强
B.如果不抑制人口增长,将会对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C.人口增长得越快,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越快
D.人口越多,创造的财富越多,人民的生活条件越好
【解析】人口增长对粮食、自然资源、生存空间等需求增多。
13.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 )。
①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 ②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③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 ④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
A.①②③B.①②⑤
C.①③④D.③④⑤
【解析】据题干信息:
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故不能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化肥使用过多会带来土壤板结、环境污染等不利影响;
若长期使用农药,由于农药选择了具有抗药性的害虫,将出现害虫种群抗药性增强难以控制、害虫的天敌被毒死等问题。
另外,开辟荒地、围湖造田等会造成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4.下图是长江中下游某地区生态网络图,据图回答问题。
(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上图方格中。
A.流域蓄水能力降低 B.围湖造田
C.水土流失D.旱涝增多
(2)为保障本地区农业良性发展,目前应采取的措施是 。
A.计划生育,控制人口
B.发展乡镇企业,增加农民收入
C.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扩大水域和绿地面积
D.保护和扩大耕地
【解析】砍伐森林将直接导致水土流失;
扩大耕地,围湖造田将导致流域蓄水能力降低,最终将导致旱涝增多;
为保障本地区农业良性发展,目前应采取的措施是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扩大水域和绿地面积。
(1)
(2)C
15.人们使用含三丁基锡、三苯基锡等有机锡化合物的油漆涂于船只、海洋建筑物等的表面,有效防止了海洋生物附着生长,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油漆中的有机锡可释放入海,对多种生物造成毒害。
有关该污染物的部分研究如下,请回答:
(1)较低浓度的有机锡能抑制软体动物雌性个体的雌性激素合成,这些雌性个体的繁殖功能有何变化?
。
小鼠在食用含较高剂量三丁基锡的食物后胸腺萎缩,请推测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各有何变化?
。
该污染物通过 的富集可能对鱼类、鸟类甚至人类造成危害。
(2)有机锡污染导致某海域一种鱼的年龄组成发生改变(如下图),请预测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
(3)某海域受有机锡污染后,部分海藻以及多种软体动物的生物量显著下降,个别物种消亡,而沙蚕等多毛纲动物变为优势类群。
这是在 水平上研究的结果。
(4)以上资料表明,如果有机锡长期污染将会导致 下降,从而降低生态系统的 。
【解析】此题目涉及生物的生殖、免疫、生物富集作用、种群的年龄组成与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生态系统稳定性等相关知识。
胸腺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
在细胞免疫中,T细胞是主要的功能细胞。
体液免疫中,部分抗原(蛋白质类胸腺依赖性抗原)在直接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时,还需要相应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的信号刺激。
因此,鼠在胸腺萎缩后,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都会下降。
该污染物通过食物链的富集可能对鱼类、鸟类甚至人类造成危害。
(2)污染后该种鱼的年龄组成呈衰退型,种群数量将趋于减少。
(3)题中所述是在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水平研究的结果。
(4)以上资料表明,如果有机锡长期污染将会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从而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繁殖功能下降 细胞免疫以及体液免疫能力下降 食物链
(2)由增长型变成衰退型,种群数量下降 (3)群落 (4)生物多样性 抵抗力稳定性
第2课时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1.举例说出全球性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
2.说出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3.评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
4.举例说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和意义。
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和意义。
本课时的教学可以从主题“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入手,启发学生思考:
“在茫茫太空之中,地球像是一艘遨游的飞船,地球上所有的生灵搭载在这艘飞船上,结伴而行,体验着同一生命旅程,没有可以停靠的港湾,没有可以迁居的绿洲。
”由此引出我们的家园正面临着威胁的话题。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大多数是与工业发展有直接关系的。
因此,教师要启发学生辩证地分析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一、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生态环境问题具有①全球性,需要全人类的关注与合作。
2.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②臭氧层破坏、酸雨、③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④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⑤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⑥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⑦潜在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保护类型
a.就地保护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⑧自然保护区及风景名胜区等,是对生物多样性⑨最有效的保护。
b.易地保护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⑩异地进行专门保护。
如建立植物园、动物园及
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等,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c.其他措施:
如建立精子库和种子库等,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
基因进行保护。
利用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
胚胎移植等生物技术,加强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
(2)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
掠夺式地开发利用,但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而是提倡
适时地合理开发和利用。
三、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
1.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几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
自然、经济、